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二章 示警 ( 2)

2023-06-23 太上感应篇

原文:人皆恶之,刑祸随之

译文:人们都厌恶他,不愿意与他交往,刑罚和祸殃也会与他寸不离。

分析

什么叫业力?凡是身所作的事,口所说的话,心所想的念头都叫做“业。”由业所产生的作用就叫做“业力”。业力的连锁作用,便叫做因果。一个人因为做恶弄到人人厌恶,刑罚灾祸不断的地步,这是恶人自食其果。今天恨别人欺负我的人,怎么会知道,这是上天斩摄了他的神魂,使他处处碰壁而为人们所厌恶,这是天罚恶人的结果。同时,由于人心向善,不喜欢恶行,看见恶人做恶事,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这是人厌做恶的人,天罚人厌的结局,是恶人自己招来的,不是别人强加给他的。

福祸并不是由于他人造作的,而是我们自己造作的。若想趋吉避凶,决定在当前的这一念心,而天堂地狱也就会现在眼前。若是有人真实地修十善业,而却得到了恶报,是决定没有这种道理的。如果是过去世的恶业所致,须知苍天不罪改过忏悔之人。古人说:天心是仁慈宽厚的。又说:弥天大罪,一忏而消。所以,犯了过失之后,就怕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如果一个人过去世做了错事,今生他自己自强不息,积极忏悔行善,就有重新做人的机会,就有改变现状的可能,因为虽然过去世种下了恶因,但今生不给这些恶的种子发芽机会,就不会产生恶的果实。所以,犯过失的人,在改恶向善之时,要有“而今迈步从头跃”的勇气,要发勇猛心改过,发长远心行善,只要真实地去除了自身的恶行,不但会改变今生,还会改变生生世世的命运

事例一

唐朝的来俊臣,做侍御史的时候,贪赃枉法,被他冤枉死了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后来他竟然被朝廷判了谋反的罪名,并且在市集上公开执行死刑,来俊臣在被砍头之后,许多恨他的人,就争先恐后地蜂拥而上,吃他的肉,挖他的眼睛,夺取他的心脏,不到一会,他的尸体就被人吃光了。

事例二

宋朝的秦桧,欺君误国,残害忠良,千百年来,世人莫不厌恶秦桧的奸诈;而岳飞的精忠报国,后世的人,也无不景仰岳飞的风范。在杭州西湖岳王祠的前面,就有铁铸的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的像,跪在岳王的坟前,旁边还挂了一个木头做的手掌,无论远近,只要来到岳王墓前拜谒的人,都钦佩岳王的精忠报国,所以他们在拜完岳王后,就都拿起了木掌,批打秦桧夫妻的铁像。

原文:吉庆避之,恶星(8)灾之

译文:凡是吉祥喜庆的事总是离他很远,轮不到他,恶事灾祸时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分析:

纵观世间,积恶之人往往是欲求吉祥而反获灾祸。如某市一人仗有亲属做官,长期霸占着某一物品的独家经营权,后有一人无意进入其经营领域,他派手下人将竞争对手腿打折致残,明欺那人只是个农民起家,以为用钱自然可以摆平一切,自己就能稳占市场份额,自然财源滚滚。虽然人心可欺,但天心不可欺。事未过一年,就是那位农民契而不舍地将他告进监狱,连做官的亲属都卷了进去。几个月之间,他家的亲朋好友就树倒猢狲散了,妻子离婚,孩子辍学,他自己也得了不治之症,正应了那句话:“祸不单行”。所以,做恶的人,被神明削减除了寿算,吉庆吉祥远离,或者灾祸不断,或短命而死。

做恶的人,若想挽回天心,就必须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古人说:“天道无亲,惟亲善人。”如果人能够努力改过行善,顺应天理,自然远离恶星灾难,做为一个没有不畏惧喜庆避之,恶星灾之的境界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警醒,改积恶为积善,创造自己光明的人生之路。

事例一

《纪晓岚因果故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河间府有一个冯树周的人,粗通文墨,还算有点本事,但是,他流落在京城十几年,一直不得志。每次遇到机缘,遇后总是落空了,他去恳请人帮忙,人家口头上答应得满好,实际上却不理。他生活上穷困潦倒,心理上压抑苦闷,逼得他到吕洞宾的庙去求梦,祈求仙人能在梦中对他的命运给予启示与引导。那一天夜里,他梦见有个人对他说:“你不要怨恨世道的艰难,人情的冷漠。其实,你这一生的命运全是你自己造成的,怨恨又有什么用?你上辈子喜欢以虚伪的言词博得忠厚长者的好名声。遇到善举好事,你明知道该事不可办成,却极力怂恿他人去做,以使感谢你的赞成与倡导。遇到恶人犯法,你明明知道他的罪行不可饶恕,却再三为他申辩,以使人感谢你的拯救之恩。你的这些做法,虽然谈不上对别人有什么好处或坏处,但是,充好人让人感恩的都落在你身上,而把怨仇愤恨全归结在别人身上。你的机巧奸诈也太过份了!何况,你所赞成怂恿的事,或是你极力拯救的人,你都是处身在局外人的位置上,无论成功或失败,全由他人承当利害。假如有某件事稍稍触及你一点利益,你就唯恐躲闪不及。就算是眼看着别人被烈火焚身、溺水将死,你只消举一手之劳,便能救于水火,你也会因怕麻烦而撒手不管。你这种险恶的居心,还用得着鬼神来指教吗?由此看来,别人对你看似亲近,实为疏远,形似关切,实为冷漠,也是理所当然了。你自己想想,这是应该不应该?神鬼对一个人的要求,若是他偶然有一两件事做错了,还可以利用其它的善行补偿。但如果一个人的心术坏了,那便是为阴曹的条律所不容,你这辈子算完了,只能努力去做好事,为下辈子造福吧!”那冯树周,最终落得个饥寒交迫贫病而死。

事例二

梁国栋从某地回地方工作,在外地工作期间,他利用当官手中有权的机会,拼命捞钱。他当领导时,只要给他送钱,附不附合条件,都能提拔重用,得到他们自己相中的岗位。在搞工程时,他手中掌握财权不放手,狠狠得了一笔。在盖房时,连他的副手附合条件都得不到住房,弄得民心不服,被人举报到上级领导那里,但举报信又返回到他手里处理,所以,他开始打击举报的人,因为他闹得事情太大了,呆不了才回了地方。因为他手中有钱。他的工作又没有实质性工作内容,于是他就想再搞一个第二职业,挣些外快。他把自己捞来的钱买了一块地,有山有水,有果有农田,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为此,他投钱把水塘进一步扩大,并利用职权疏通好有权的人,堵住一股水脉,一个河的支流就成了他个人的领地,用于养鱼。就在他刚做完这一切时,他就得了中风,并且一病不起,失语,腿脚不灵,只能生活自理。他病后不能上班,也不能经营山水了。他的妻子有病在身,还要护理他。子女还没有自立,为他看山地的人一去不返,地没有人看,种植业损失了,水中鱼也无人照看,果也没有收回来。眼看着产业不能经营了,他就求人帮忙往外兑,但是,看的人成十上百,就是没有人肯兑。他自己有病,还要上火,不能说话,还要找人办事。这时有人教他信佛,让他忏悔自己的恶业,好依靠忏悔的力量,能改变状况。但是他的忏悔并不是真心,他做的恶事除老婆外,对别人一概不说,教他学佛的人,在求别人给他办事时,与他在一个单位呆过的人说出他过去的种种恶事,和如何残害别人的事情。那人听了,才知道他不是真心忏悔罪业,那人概叹道:如此忏悔恐怕得不到真实的利益,也不会改变现状。如此下去,真的很可怕,因为他的恶报已经现前了,他又能活多久呢?

原文;算尽则死

译文:等到寿命削减没有了,死亡就降临到他身上,从此堕入三恶道,受更大的苦报去了。

分析:

其实,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死亡没有不来临的,我们不仅要死,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我们生活在人世间,死缘众多而活缘稀少,死的时候无论多亲密,多么相爱的夫妻、子女,却一个也带不走。价值连城的珍宝,死时也无一点用处。就连与生俱来的今生的这个肉体,也不得不弃它而去。因为众生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而人寿不增加,唯有一天天地减少,何况还因积恶将自己的寿命减掉了许多,这样死亡就会比命定的时间提前了。死亡之后,人的心识是相续不断的,必定会再次受生,因为恶业的力量大,恶人的后世除了恶趣之外,是无处可去的。地狱众生寿命最短的是人间的一万六千二百亿年,燃烧地狱的火力比人间火力高七倍。如果投生在那里,将无法逃脱。如果投生为饿鬼,将遭受冷热、饥渴、疲倦和恐惧等难以忍受的痛苦。畜生道中有相互吞啖的苦,愚痴的苦,还有寒热、饥渴、役使、无故被人屠宰的苦。我们应当想一想,做了恶人,就是走上了一条险恶的道路,在世时刑罚灾祸跟随,不能享其天年而死。离世后必然是进入地狱、饿鬼、畜生三途,更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实在是自寻痛苦啊。至此,曾做恶人的人该觉悟了,趁着生命尚在,赶快忏悔改过、积善,一念的转变,就是人生的转变。

事例一

北方某市的党委机关老谢,是一个老实的人,这一年,他的妻子生了病,他需要照顾妻子,所以经常早归晚出,上班不是很正常。这一天,他在班上没有什么事,他跟大家开玩笑,到各个办公室去跟人聊天。下班时他感到不适,有点发烧,他就到一个小诊所去看病。那里的丈夫说他得了重感冒,要打两组吊针。他着急回家做家务,照看妻子,就请护士把两组吊针,一个胳膊上挂一个,这样能快些打完好回家。那个护士也不太懂,就应他的要求,给他挂上了。结果打到一半人就死了。尸检时发现是心肌大面积梗死,事后人们回忆说,白天还跟人说笑,下班进诊所打针后不久,人就走了。那时机关的人争行政编很利害,老谢是行政编,公务员,但一会的功夫他就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争到手的东西又有什么用呢?看来世间的一切都如梦如幻,对我们都没有实在意义,只有修行佛法,才能利益我们的今生和后世。

通过分析我们应当明白,无论是福报还是灾祸,都是我们自己造作的,任何隐密的事情瞒了人,瞒不了因果规律。做恶的人终将受到惩罚,果报自受,死后将遭受更惨烈的三途苦报。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节: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1)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节: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1)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长寿 第二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长寿 第二章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第二章 业力说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第二章 业力说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会名部 第二章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会名部 第二章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二章 培育孩子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二章 培育孩子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多次出家的前世因缘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多次出家的前世因缘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卖花女皇后:玛莉咖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卖花女皇后:玛莉咖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幡然醒悟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幡然醒悟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轮回背景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轮回背景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富有的施主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富有的施主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善说法的吉达长者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善说法的吉达长者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互为良师益友的夫妻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互为良师益友的夫妻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二章 汉文《大藏经》与佛经翻译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二章 汉文《大藏经》与佛经翻译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二章:早慧神童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二章:早慧神童

《太上感应篇新证》的写作缘起 《太上感应篇新证》的写作缘起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二章   示警  (1)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二章 示警 (1)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一章  明义  (2)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一章 明义 (2)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一章:明义(1)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一章:明义(1)

第二章:供求关系的谬误 为什么珍珠无价? 第二章:供求关系的谬误 为什么珍珠无价?

第二章 第三节 关于大慧宗杲与天童宏智间的故事 第二章 第三节 关于大慧宗杲与天童宏智间的故事

第二章 第二节 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之默照禅 第二章 第二节 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之默照禅

第二章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 第一节 现代“禅师”所传之默照禅 第二章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 第一节 现代“禅师”所传之默照禅

第二章 第五节 解脱道之邪见 第二章 第五节 解脱道之邪见

第二章 第四节 二乘无学不证涅槃 第二章 第四节 二乘无学不证涅槃

第二章 第三节 大乘解脱之二种无我--无住处涅槃之修证 第二章 第三节 大乘解脱之二种无我--无住处涅槃之修证

第二章 第二节 大乘解脱道之四种涅槃 第二章 第二节 大乘解脱道之四种涅槃

第二章 第一节 二乘解脱道之二种涅槃 第二章 第一节 二乘解脱道之二种涅槃

第二章 略举多识喇嘛违真悖实的卑劣手法——并略作回应 第二章 略举多识喇嘛违真悖实的卑劣手法——并略作回应

04 第二章 佛法内容 04 第二章 佛法内容

04 第二章 中观的定位问题 04 第二章 中观的定位问题

03 第二章 阿赖耶识不许摄在识蕴中 03 第二章 阿赖耶识不许摄在识蕴中

06 第二章 理随缘 第二节 理随缘 06 第二章 理随缘 第二节 理随缘

05 第二章 理随缘 第一节 绪 论 05 第二章 理随缘 第一节 绪 论

第二章 净土之阐释   第二章 净土之阐释  

07 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如来 第3~6节 07 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如来 第3~6节

06 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如来 第1~2节 06 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如来 第1~2节

03 第二章 放舍十八界    03 第二章 放舍十八界   

4 第二章 无 我 4 第二章 无 我

第二章 第七节《弥兰王问经》 第二章 第七节《弥兰王问经》

第二章 第六节 《律藏》 第二章 第六节 《律藏》

第二章 第五节 《小部经典》 第二章 第五节 《小部经典》

第二章 第四节 《相应部经典》 第二章 第四节 《相应部经典》

第二章 第三节 《增支部经典》 第二章 第三节 《增支部经典》

第二章 第二节 《中部经典》 第二章 第二节 《中部经典》

第二章 南传尼柯耶诸经 第一节 《长部经典》 第二章 南传尼柯耶诸经 第一节 《长部经典》

第二章 关于开悟之辨正 第二章 关于开悟之辨正

26 第四篇:肺腑之言 第二章 已修证者宜知 26 第四篇:肺腑之言 第二章 已修证者宜知

10 第二篇 第二章 观像念佛法门 10 第二篇 第二章 观像念佛法门

03 第一篇 第二章:念佛法门之殊胜 03 第一篇 第二章:念佛法门之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