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动物而吃素的插画家 作品促进他人思考

2023-06-22 素食资讯

插画家猫鱼,本名蒋孟芸,哲学系毕业后,开始从事插画工作,养了三猫三狗加一个小孩,生活中的烦恼都是创作的灵感。动物的处境、生活的态度与生命的意义是她每天都会想起来的事情,不定期举办个展或联展,最喜欢的创作形式是绘本。

因为小时候家里养狗,所以猫鱼喜欢狗,也因此对流浪动物议题较为关注。

青少年时,猫鱼开始思考人跟动物、人跟人之间的问题,发现自己能理解与自己比较亲近的动物的感受,却对猪牛鸡等经济动物无感。

猫鱼说:“猪、牛对我来说也都是很可爱的动物,那为什么我不吃猫咪跟狗狗的肉,却会吃其他动物的肉呢?”尽管当时的她还不能梳理清楚,仍决定降低吃荤的频率。

1

成为素食者

为什么选择哲学系就读?猫鱼这么说:“抱着一种反骨的心情,念念看,哲学系听起来也很酷。”她认为通过哲学思考可以更有条理地面对及厘清问题,哲学不只是兴趣,也是灵感的来源。

读大学时,猫鱼积极加入社团丰富大学生活,关怀生命社是其参与度极高的社团。大二时,因为有兽医加入,社团的调性与业务内容更多元化,影响到的流浪狗也更多。

猫鱼发现许多社员因关怀动物成为素食者,这激励她成为素食者。“我选择成为一个素食者是因为我希望自己,不论是面对我的食物,或者面对我的生活,都能够是一个更坦然、没有矛盾的人。”

刚开始吃素时,猫鱼内心的冲突也在所难免:“是我主动选择不吃动物、视它们为朋友,但闻到炸鸡味我却忍不住流口水。”几经思考,她领悟到是由于食欲、味觉与认知不相符所致。

2

提醒人们反思人类、动物与食物的关系

毕业后,猫鱼决定朝成为职业画家努力,一开始,没有学历背景背书,也没有人脉资源,一路走来,却幸运遇到许多贵人相助。

猫鱼喜欢在创作中玩乐,也在创作中学习,更希望自己的创作成为明亮的镜子,让人们彼此照看。她的作品多聚焦“动物关怀”和“生命意义”,提醒人们记得反思人类、食物与动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每个人或动物,都是小小的存在,我会常常提醒自己注意这件事情。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我们往往会把所有事情都看得巨大,冲突也就因此而起。”

猫鱼认为和动物一起长大的孩子比较有同理心,她的孩子和动物一起打闹,常自然而然地思考动物和人的关系,相较于大人的思考,孩子也有多元观点。

猫鱼与许多团体有过合作,比如与台大怀生社合作《看不见的迫迁》,讨论流浪狗问题;与动保团体合作,制作商品作为捐款礼等;2013年,为小说家九把刀监制、Raye执导的纪录片《十二夜》绘制前导视觉海报,引起很大反响。

2019年猫鱼入围波隆那插画展,今年甫获第46届台湾金鼎奖图书类-儿童及少年图书奖。

3

寓教于“绘”

猫鱼的创作形式很多元,除了动画、杂志插画、海报外,还有绘本等作品。

《怪兽妈妈》是猫鱼第一本自写自画的原创绘本,以亚克力颜料为主要媒材,再混用色铅笔、粉彩并加上一点拼贴,画面留有大笔挥洒的笔触和刮磨的痕迹,配合怪兽妈妈身上毛绒绒灵动的线条、随情节变化的身形轮廓,让整本书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

猫鱼说当初因为带孩子时“累死人了,恨不得塞回肚子里”的想法,而诞生了这个故事。她以自己为蓝本,创造出可爱的怪兽母子,故事真切地表现了母亲孕育生命时的欣喜,以及对孩子满满的爱与保护之情,同时也探讨了当孩子渐渐长大之后,母亲也得学习慢慢习惯放手让孩子独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体会这世界的一切。

猫鱼说:“我以为大人常常在假装懂,佯装懂得比孩子多,但身为大人的我却真实地感觉到,当我放下己见,跟孩子牵手一起,不但能产生面对世界的勇气,也能重新回到单纯的美好。”

猫鱼还与不少作者合作绘本,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如《搭便车》、《发光的树》、《我想养老虎》、《前面在推什么呀》等,她画出的线条与造型,让人有悠游自在的感受,且打破了传统上中规中矩的“美丽”与“可爱”框架。

猫鱼新出的绘本《吹笛手菇菇狗》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她指出,香菇是她最喜欢的食物,狗是她最喜欢的动物,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变成有趣的谐音梗“菇狗”(知名搜索引擎google),这就是《吹笛手菇菇狗》的由来。

猫鱼分享儿子小时候原本并不挑食,但在五六岁时与友人共食火锅时,友人说了一句:“别加进恶心的芋头!”从此儿子就对芋头开始反感。

猫鱼认为有趣的故事能让小朋友亲近蔬菜水果,调整挑食偏食的好恶,不排斥任何一种食物,更希望大人不要让小朋友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对于未来,猫鱼表示自己仍会继续画下去:“我很幸运会画画,且刚好热爱画画,希望自己多累积能跟别人交流讨论的作品,借由作品的故事性来促进他人思考。只要有人受到感动,我就会画下去。”

更新于:2023-06-22 10:04

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