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不食众生肉

2023-02-09 素食

佛在《央掘魔罗经》卷四曾开示: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因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众生无始生死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伎儿变易无常,自肉、他肉则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界、我界即是一界,所宅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央掘魔罗经》卷四)

说明如下:文殊师利向佛禀白:世尊!因为有如来藏的缘故,诸佛才不吃肉吗?佛告 文殊师利菩萨:就是这样子啊!一切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自无始劫以来不断轮回生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不断的互换角色,无非都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就好像魔术师一样能够变出种种魔术来,众生也是这样子,由于众生每一世都有一个色身出现,这个色身本来是没有的,后来出现了,所以它是无常变异的法;自己的色身、别别有情的色身,都是同一种肉,没有别的肉,那就是如来藏所变现出来的物质身,名为如来藏色;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诸佛都不吃肉。又,文殊师利菩萨!一切众生的法界、我的法界,都是同一种法界,那就是如来藏法界;每一位众生身上的肉,都只有一种肉,没有别的肉,那就是如来藏肉;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诸佛都不食肉。

从 佛的开示可知,这个如来藏无始劫以来就在,因为往昔所造的种种善业与恶业的关系,导致不断在三界六道投胎,不断的取得另一个色身;待取得了这个色身以后,又不断的造善业与恶业,使得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直无法出离三界六道的轮回。因为有这个如来藏的关系,使得每一位众生的色身不断的出生。因此佛开示:自己如来藏所出生的肉,别别有情如来藏所出生的肉,乃至各个有情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世所出生的肉,都只有一种肉,那就是如来藏色;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诸佛都不食肉。既然诸佛都不食肉,更何况是远远不及佛的智慧与福德的我们,当然更不应该吃肉了!因为今天我们吃牠一斤肉,未来要偿还十六两肉,冤冤相报何时了!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因果关系。在中国南北朝梁武帝的时候,有一位宝志禅师,他有神通,有一次为有钱人娶媳妇诵经,将当时宴席里亲眼所见的情形全盘说出:

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女食母之肉,子打父皮鼓,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众生来贺喜,我看真是苦!(中国南北朝宝志禅师)

宝志禅师说明当时宴会的情形,那就是:孙子娶的女人,是自己祖母死后转生来投胎的;女儿所吃的肉,是自己母亲死后变成旁生,被人宰杀煮来吃的肉;儿子所敲打的鼓,是自己的父亲死后变成旁生,被杀死以及剥皮而制成的鼓;以前被有钱人所宰杀的猪羊等等,现在则坐在炕上,吃的都是有钱人的六亲死后变成旁生,被杀死而成为锅里煮的肉;前来祝贺的宾客,不知道整个真实情景而来祝贺,我宝志禅师看了真是苦啊!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下列二点:

第一点,因为有这个长生不老药的如来藏的缘故,所以将个人所造的业种执持着带到未来世,因而有今世的色身的出现;因为有今世色身的出现,今世不仅在受报,而且也在造其他种种的善业与恶业,再由如来藏执持业种带到未来世,再另外出生一个色身受报及造业;如此才能成立三世的生死及果报。

第二点,因为如来藏无始劫以来就在,未来无量劫以后也在,所以祂本来就无生,从来没有出生过;既然这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从来没有出生过,未来也不会灭,所以祂的寿命无量无边,根本没有办法计算啊!既然如来藏从来没有出生过,当然没有所谓的生死可言;由于如来藏没有生死,所以才有你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五阴的生死。如果不是这样,岂不是成了无因、无果的断见外道?所以说,因为有如来藏的关系,才有你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五阴的生死。

既然如来藏没有生死,请问菩萨们:如来藏不就是你自己的长生不老药吗?当然是嘛!既然如来藏就是你自己的长生不老药,还要像凡夫俗子一样向外求长生不老药吗?当然不用嘛!所以古人说得好: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去灵山塔下修。(《金刚经科仪》)既然这个灵山也就是如来藏,就在你自己身上,当然是往内求而不是往外求,往外求是求不到长生不老药的。

然而,这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每一位有情都有,当然也含摄 佛所说的五乘在内,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前面已说,包括人乘及天乘的凡夫们,都不知道自己身上有一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祂的体性是清净的,与佛地的无垢识本体一样,都是那么清净。所以,佛在菩提座下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感叹而说: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六)因为众生不知道自己身中有一个长生不老药的如来藏,也不知道如来藏体性是清净的;所以才会造下种种善业与恶业,由如来藏执持业种,在三界六道中轮回生死不已。但是,当他们在轮回当中,这个从来没有轮回生死的如来藏,与他们的五阴身一起和合运作,而且配合无间,只是众生没有慧眼可以看见祂真实存在。

对于声闻乘与缘觉乘而言,这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在哪里,如同凡夫俗子一样不知道,都是愚于生命实相的;但是,声闻与缘觉在智慧上、在禅定上、在福德上,究竟与凡夫俗子不一样,所以被称为愚人而不是凡夫。由于声闻相信佛语开示,知道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也就是无余涅槃还有长生不老药如来***自存在;所以愿意将自己灭尽,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消灭,而入无余涅槃,从此不再三界现身意,处于如来***处极寂静的境界中。这也是 佛在《阿含经》所说三法印涅槃寂静的道理。缘觉观察自己十因缘、十二因缘后,知道无余涅槃还有一个识存在,这个识就是 佛在《长阿含经》所说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也就是缘觉自己观察所得,而且确认真的有一个入胎识存在,这个入胎识就是一切有情长生不老药的如来藏。由于缘觉自己观察、自己确认有一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存在,所以如同声闻人一样,愿意将自己灭尽,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消灭,入无余涅槃,从此不再三界现身意,独处于如来藏极寂静的境界中。

菩萨则不然,不会像声闻乘、缘觉乘一样,愚于长生不老药如来藏之所在,反而积极的去寻找这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因为这样的缘故,菩萨积极培养自己的福德,努力去做菩萨的六度万行,未来才有机会遇到真善知识,并跟随真善知识修学般若。并且在真善知识教导之下,得以破参明心,成为七住满心菩萨,乃至眼见佛性,成为十住满心菩萨。如是,菩萨依 佛所教导次第修学,渐次圆满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阶位,最后得以成就大菩提果的佛陀。

从上面分析可知:众生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就是如来藏;由于这个如来藏存在,所以才会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五阴的出现,以及在受种种的果报;如果没有这个长生不老药的如来藏存在,你根本是不存在的。所以说,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就是如来藏啊!

阿弥陀佛!

点赞 2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接引众生学佛与自己修行有关吗? 接引众生学佛与自己修行有关吗?

“智能机器人”会是六道轮回的哪一道众生 “智能机器人”会是六道轮回的哪一道众生

为什么人们拜佛时都要稍微垂头? 为什么人们拜佛时都要稍微垂头?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彻悟禅师:彻悟大师揭开佛快乐而众生痛苦之谜 彻悟禅师:彻悟大师揭开佛快乐而众生痛苦之谜

诸葛亮为什么短命?警世歌 诸葛亮为什么短命?警世歌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为什么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为什么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

见忍法师:上求佛道 下化众生就是我的使命 见忍法师:上求佛道 下化众生就是我的使命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东林寺为什么特别强调计数念佛,每日念佛规定数量,不知有何依据?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东林寺为什么特别强调计数念佛,每日念佛规定数量,不知有何依据?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为什么佛不经常示现让人增强信心?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为什么佛不经常示现让人增强信心?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那么多尊佛菩萨为什么观音菩萨知名度最高? 星云大师:那么多尊佛菩萨为什么观音菩萨知名度最高?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飞往三亚的飞机,为什么要在南海观音上空绕一圈?原来不是迷信! 飞往三亚的飞机,为什么要在南海观音上空绕一圈?原来不是迷信!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索达吉堪布:佛看众生都是佛,魔看众生都是魔 索达吉堪布:佛看众生都是佛,魔看众生都是魔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为什么奶奶念佛多年,孙子还经常生病? 为什么奶奶念佛多年,孙子还经常生病?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药师佛大慈悲摄受怨念众生 药师佛大慈悲摄受怨念众生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达真堪布:我为什么这么痛苦,这么倒霉呢? 达真堪布:我为什么这么痛苦,这么倒霉呢?

梦参老和尚:做功课为什么要定时定量 梦参老和尚:做功课为什么要定时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