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释四念处

2022-12-12 净界法师

所谓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

身念处和受念处,主要是对治我们的爱取烦恼,我们对于身和受会有爱取的情况。心和法是对治我见的颠倒,我们对于能缘的心跟所缘的法,会有一种我见的分别,我见的颠倒生起。先看身念处──观身不净。这观身不净在《智度论》讲到二种观法:

观身不净(省庵大师)

一兴颠倒想,遂有幻缘身。

脓血常交凑,腥臊每具陈。

纸粘皮裹肉,藤绊骨缠筋。

毛覆丛丛草,虫居比比邻。

内藏唯臭秽,外饰但衣巾。

四大元无实,诸根岂有真?

语言风自响,动转气相循。

强号为男女,虚名立主宾。

百年三尺土,万古一堆尘。

贵贱空回首,贤愚共怆神。

徒生复徒死,谁识本来人?

第一,观自身不净。

观自己的色身,你不要观别人,要观自己的色身。观身不净当中,分成内相与外相。龙树菩萨讲一个偈颂说: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我们刚开始观自身不净,先观察内相,就是把我们这一层皮剥开;剥开以后,看到我们色身内在的情况,就是一个骷髅、一个白骨,然后填上很多的血肉、心、肝、脾、胃、肾、脓血、屎尿等等,大约有37种不净物,把这个白骨给包起来,最后再用一张皮包起来。

所以当我们剥开内层来观察的时候,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换句话说,我们在色身当中,找不到一个干净的东西,这种不净物,不是经常在里面保存着,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它经常利用九孔,二个眼睛、二个鼻孔、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大便处、小便处,经常从九孔当中,流出不净的东西。这是观察你自身的不净。我们能够从自己的色身当中,觉悟到我们色身是不净的。其次,观他身不净,就是观别人的色身,实际上是观死尸的腐烂过程。看到别人死掉以后,尸体变成青黑,然后膨胀,啵!破掉。

破掉以后,流出脓血,长出虫来咬这个尸体的肉。咬完以后,变成一堆白骨,最后白骨被风一吹就坏散了,连这个人的样子都没有了。这个九想观是观他身不净。龙树菩萨说:这个当中,也可以对调,我们也可以通过观自身的不净来观察他身,观内相、外相不净来观察别人;也可以拿别人的九种观来观自己。不过你刚开始下手的时候,是观你自身的内相、外相,观他身的九想。但是你观熟了以后,你可以对调,来破除我们对自他色身的爱着,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去爱着一个不净的东西。所以说,我们会爱着这个色身,是来自于我们的颠倒、我们一种错误的理解,对这个境界的错误理解。这个是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省庵大师)

众苦从何起,深知受者情。

顺违才领纳,取舍便纵横。

有盛衰还至,无荣辱不成。

怨从亲里出,哀是乐中生。

王谢家何在,曹刘国已倾。

悲欢几场梦,胜败一棋枰。

事与心违背,贫将病合并。

钱神呼不至,穷鬼送难行。

戚戚终何益,悱悱漫不平。

无求卑亦贵,知足欠还盈。

若悟真空理,忧心何处萌?

第二,观受是苦。

前面的色身,是一个所受用的果报体。这果报体是谁在受用呢?能受用的是受。就是我们这一念心,去接触我们果报体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受。这个受,有苦受、乐受、舍受。这个苦受是苦,当我们遇到违背我们心情,果报体会生起苦受,这个是容易理解的。这生起乐受是苦,这件事情不容易明白。在这当中,龙树菩萨讲出一个偈颂,来解释为什么乐受是苦呢?

龙树菩萨说: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一切无乐时。说我们对于我们所欢喜的五欲境界,产生了乐受,这个乐受为什么是苦呢?因为你在追求的过程当中很痛苦,因为你希望财色名现前,别人也希望财色名,这当中就必须要竞争。人跟人之间的竞争,所以要花很多的精神体力,在这当中有很多辛苦的事情,这个就是苦。好不容易花了几十年的辛苦,白天也工作、晚上也加班,哦,五欲的境界成就了,应该快乐吧!不对,得到这个五欲的境界,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你会感觉到:你要保存这些五欲快乐的相续,你还不能放松。因为得时多怖畏,因为只要你一不注意,别人就会破坏你,因为别人要抢你的五欲。

所以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当中,你只要不进步,你马上就被破坏,所以你会有一种很不安全的感觉。你为了要今天受用的五欲、我明天也要受用五欲,这个时候你心中还是不快乐。为什么呢?弟子心不安,没有安全感,怖畏,害怕失掉。第三个失时怀忧恼,虽然你害怕失掉,但是你害怕是一回事,事实上世间上的事情,有生就有灭,迟早要破坏。这破坏的时候,你内心当中,因为对五欲的执取太重了,内心会有很大的忧恼。

所以龙树菩萨的意思是说:这个乐受之所以安立苦,是因为你为了追求乐受,你要承受很多的痛苦。就是说你要承受很多苦,而得到一个微小的乐受,所以安立为苦。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出生美味,终得大患。虽然这个美食也的确是甜美,但是因为这当中太多毒药了,你为了吃这个美食,你要同时吃那么多的毒药,

所以这个也是苦。龙树菩萨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乐受的苦,是因为你追求这个短暂微小的乐受,但事实上你冷静下来,你背后付出太多的痛苦,你在追求的过程也要痛苦,得到的时候你要担心它失掉,失掉以后你心不甘、情不愿,这整个过程当中有很多很多的痛苦。加起来相对那个微小的乐受来说,苦多乐少,所以安立为苦。

所以乐受是苦是从这个角度安立的。这样子我们就来破除我们对于受的一种乐颠倒。我们凡夫的心情,欢喜放纵内心去攀缘六尘的境界,我们就是期待乐受出现,期待我们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只有乐受出现。说我们喜欢吃这个东西,其实我们不是真正的想吃这个东西,我们是欢喜我这个心跟这个东西接触的时候,那个乐受能出现。

因为你如果真的想吃这个东西,你要吃多的时候,你吃厌了,没有乐受了,你就不想吃了,所以我们是期待乐受出现。但是当我们知道乐受是苦的时候,它就能够熄灭你向外攀缘的心,就会让你专心的修学圣道,是这个意思。这两个是在对治爱取的烦恼。

观心无常(省庵大师)

妄心无着处,体相竟何如?

闪闪风中烛,摇摇水上波。

一家门户别,六个兄弟多。

扰扰各驰竞,纷纷总不和。

青黄俄改换,动静屡迁讹。

臭别香随到,甜来淡又过。

炎凉易翻覆,好恶每偏颇。

境灭心安寄,情忘智亦孤。

掀翻五欲窟,捣尽六根窝。

劫贼归王化,飞禽出罗网。

何当悟常住,诸妄尽消磨。

观心无常。我们的心是一个能;相对应的法是一个所;前面的身是一个所,所受用;这个受是能受用。这个心是能分别,这个法是所分别,也是一层能所。我们凡夫的心情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我们这一念明了心,有一个常、一的颠倒。我们总觉得在内心当中,有一个常一的我,小时候的我跟长大的我是没有差别的,今生的我跟来生的我是没有差别的!这种我见的颠倒,就使令我们为了爱着这个我,即我爱、我见、我慢、我执,爱着这个我,我们就会创造很多生死的业力。

但是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是颠倒的。怎么知道呢?比如说:你今生这一念明了心,你随顺了三宝,是归依三宝的心;但是你下辈子得到大福报,到天上去了,充满骄慢,做转轮圣王,七宝千子,你可能没有遇到佛法了。没有遇到佛法,这怎么办呢?心随境转。你当时的境界,就是大家所恭敬、礼拜、赞叹的境界,那只好是放纵你的五欲、烦恼,去享受五欲的境界。别人敢触犯你,君王一怒,血流漂杵。

你今生福报享完了以后,又变成一只蚂蚁。我是一只卑贱的小蚂蚁,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个东西,从这个山洞搬到另外一个山洞,遇到大雨来的时候,就把我给冲死了,死掉以后又做一只蚂蚁。你做转轮圣王的时候,你的那一念心是如此的骄慢、如此的充满自信;但是你做一只小蚂蚁的时候,你那一念心是如此的自卑。你怎么能够说心是一样呢?那心中的我跑到哪里去了?没有一个常一的我,你的心有很大的转变,就是过去心不可得。你过去那个转轮圣王的心,跑到哪里去了呢?不可得。

所以说我们这一念心是随业力,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心识就是这么来的,也就是由业力的熏习而来。善业的熏习,你的心就充满了功德;恶业的熏习,你这一念心就充满了罪业、充满了不安、充满了苦恼。所以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明了的心,是由业力的熏习而来的。所以说观心无常,来破除我们对于心的一个常、一颠倒。我们这一念心是刹那刹那变化的,我们这一念心也可能趋向于圣道、也可能会趋向于三恶道,它是随时在变化当中,有无量无边的可能性,这叫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省庵大师)

诸法从缘起,初无我主张。

因缘有生灭,念虑遂低昂。

欲得翻成失,求闲反遇忙。

畏寒冬不辍,苦热夏偏长。

贫忆富时乐,老追年壮强。

有谁憎顺适,若个好危亡。

自在方无主,迁流岂是常?

离根念何起,无识境还忘。

内外无些子,中间有底藏。

六窗虚寂寂,一室露堂堂。

但得尘劳尽,居然大觉王!

观法无我,这个法,龙树菩萨认为,在宇宙万法当中,除了心以外,其他的部分都是属于法所收摄,就是心所受用的境界都叫做法。无我这个我,就是主宰义。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对于我们所追求的境界,会打很多妄想:我现在要干什么、明年我要干什么、十年以后我要干什么。但事实上,这个法的境界,它不是随顺你内心的妄想,所以佛陀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在这里,佛陀告诉我们说:这个法字如梦幻泡影。说你在做梦的时候,这个梦的情节变化,不是你能控制的,完全是业力所显现。过去有一个修仙道的叫汉钟离,汉钟离他学了很多仙道的技术,他年纪大了,希望能够把这个法传下去。找了很久,终于在一家旅馆当中,找到了吕洞宾。吕洞宾十年的寒窗苦读,这一天要去考试,在旅馆里面跟汉钟离接触。汉钟离一看:哎呀!这个是我的弟子。汉钟离就走过去跟他说:你要干什么?他说:我要去考功名。考功名干什么?做官啊,享受荣华富贵啊。汉钟离说:你不要做官了,你来跟我学仙道。吕洞宾说:不行,我这十年寒窗苦读,为了就是这么一天,我一定要去考。汉钟离没办法,好吧,那谈到晚上睡个觉吧。汉钟离就从他的背袋拿出一个枕头:

你睡我的枕头好了。睡在这个枕头,睡着了,睡着以后就开始做梦。在梦境当中,他去考试,哎呀!一考果然: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考上了状元,大家又敲锣、又打鼓的报这个信。皇上请去,他长得一表人才,皇上把女儿嫁给他,做驸马爷。哦!有名有利。他的家庭生活很快乐,就生了一个儿子;但是荣华富贵不会持久的,没有多久他的儿子得到一种流行病,就死掉了。死掉以后,他的太太悲伤过度,心情不好,后来也死掉了。吕洞宾悲伤妻子跟儿子的死亡,整天哭,就把眼睛给哭瞎了。

这个时候,一个人没有眼睛的时候,你想想看,再好的荣华富贵对他来说,有什么意思呢?他眼睛打开就是一片的黑暗。这个时候真是后悔,当初要是听汉钟离的话去修行,现在多好!这个时候,内心当中一感伤就醒过来:哦!黄粱一梦。这时候就想:哎呀!人世间啊,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荣华富贵是如此的脆弱,你要去受用快乐的果报,这当中一定要吃下毒药。

换句话说,你要受用功德天,你就要同时接受黑暗。这个时候吕洞宾就两个都不要:好,我跟你学仙道去吧。所以观法无我,就是要明白一切法,没有主宰性,你可以在心中打很多的妄想,但是这件事情跟你的妄想,是绝对不一样的。就是这一切的境界相,不是你能够主宰的。是谁能够主宰呢?就是业力的因缘在主宰。这当中牵涉到你个人的业力,也牵涉到众生的共业,这当中曲折变化是很多的。所以说,我们观法无我,能破除我们对法的颠倒,一种我的颠倒。我们总认为这个境界就是我所安排的,我现在要干什么、以后要干什么,事实上我们是没有主宰性的。

这个观心跟观法是破除我见的颠倒,观身、观受是破除爱取的烦恼。这样子是对治我们对身心爱见的烦恼,四念处。这个四念处观,不管是在圣道门、不管是在净土门,都很重要。因为你站在圣道的角度,一个菩萨要在三界流转,你大悲心广度众生,你也是要修四念处来调伏你的爱见,你才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你对这个果报体不能有爱见的颠倒,你才不会有痛苦的感受。所以龙树菩萨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说:菩萨如果不修四念处,这个长时间的流转生死,能受得了吗?受不了,就要修四念处的光明来保护自己。站在净土的角度,我们要厌离娑婆,就一定要对我们身心的爱取要调伏,所以这个四念处对净土法门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破除我们的四种颠倒,使令我们能够正确的看到我们身心世界的真实相。

更新于:2022-12-12 11:47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圣法长老:四念住 唯一解脱之道 四念处禅--《大念处经》 圣法长老:四念住 唯一解脱之道 四念处禅--《大念处经》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八 修行四念处之七项利益禅修问与答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八 修行四念处之七项利益禅修问与答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七 念处经下)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七 念处经下)

舍弃我禅师: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 五盖 舍弃我禅师: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 五盖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七 念处经上)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七 念处经上)

舍弃我禅师: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 定·调御五根 舍弃我禅师: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 定·调御五根

贤崇法师:观己当知“四念处” 贤崇法师:观己当知“四念处”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身念处》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身念处》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3《心念处》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3《心念处》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欲海回狂 附录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 四念处颂 欲海回狂 附录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 四念处颂

佛教名词:四念处_四念处是什么_什么是四念住 佛教名词:四念处_四念处是什么_什么是四念住

佛学修行:为什么要修习四念处禅修_修习四念住的用处和利益 佛学修行:为什么要修习四念处禅修_修习四念住的用处和利益

佛教因果:什么是四念处?四念处是什么意思? 佛教因果:什么是四念处?四念处是什么意思?

四念处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修行四念处的重要 修行四念处的重要

蕅益大师:观四念处 蕅益大师:观四念处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二)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二)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三)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三)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四)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四)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一)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一)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结合十六胜行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结合十六胜行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方法简介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方法简介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要领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要领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法要(福建闽南佛学院)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法要(福建闽南佛学院)

忏云法师:四念处·五停心观 忏云法师:四念处·五停心观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1 四念处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1 四念处

济群法师:四念处——让我们看到真相 济群法师:四念处——让我们看到真相

净空法师:佛说无错,错在你连四念处的智慧都没有,你是假佛弟子。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H 佛陀在623经(世间经)中,再次重申了持住于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H 佛陀在623经(世间经)中,再次重申了持住于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B 在609经中叙述了如住于四念处之集灭观的话,就能住于无所依。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B 在609经中叙述了如住于四念处之集灭观的话,就能住于无所依。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E 第617经:在本经中,佛陀以生动形象的譬喻,来阐述比丘应守住四念处而远离五欲的境界。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E 第617经:在本经中,佛陀以生动形象的譬喻,来阐述比丘应守住四念处而远离五欲的境界。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J 638经:本经记述了舍利弗尊者因病涅槃后,阿难异常地感伤与悲叹。佛陀教导他不要悲伤,而要努力修习于四念处。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J 638经:本经记述了舍利弗尊者因病涅槃后,阿难异常地感伤与悲叹。佛陀教导他不要悲伤,而要努力修习于四念处。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C 在第613经中,佛陀把四念处纳入“善聚”,并叙述何为不善聚。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C 在第613经中,佛陀把四念处纳入“善聚”,并叙述何为不善聚。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I 第624经阐述有关修习四念处的一些次第问题。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I 第624经阐述有关修习四念处的一些次第问题。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A 围绕着“四念处”法门而反复重申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A 围绕着“四念处”法门而反复重申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

观己当知“四念处”

四念处教我们悟人生

慧律法师:什么叫四念处?

蕅益大师:蕅益大师:观四念处 蕅益大师:蕅益大师:观四念处

修四念处之观受是苦 修四念处之观受是苦

乐至报国寺四念处禅修技巧课程报名通启 乐至报国寺四念处禅修技巧课程报名通启

解脱道的行者应依四念处而住

圣严法师《四念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