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的净土思想及行持

2021-08-01 妙丰法师

现代人欲了生脱死、解脱成佛,则必须依于佛言祖语作为起修、实践的参照坐标,反之就会南辕北辙,永远难有成就的一天。而在历代众多的祖师中,蕅益大师无疑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一位,他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被后人尊奉为净土宗第九代祖师,其宏博的净土思想、崇高的德学风范以及精严的净业行持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本文仅略述三个方面,旨在增强现代人对念佛法门的信心,并能够遵循过来人的足迹,不走弯路,从而直达西方净土之妙高峰顶,得无量光寿之究竟乐。

生平简述

蕅祖应世于明末清初(公元1599~1655年),法名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人,其父亲持念大悲咒十年,由母亲金氏梦见观音菩萨送子而生。

蕅祖七岁就菇素,幼年好儒学,发誓灭佛、道二教,并作论数十篇大破之。十七岁时,偶然阅读到净宗八祖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序》《竹窗随笔》,顿然反省,遂将之前所著的辟佛论全部焚毁。二十岁注《论语》而大悟孔颜心法,该年冬天丧父,闻《地藏菩萨本愿经》而发出离心。二十二岁专志念佛,每日持诵佛名。天启元年(1621 年)二十三岁,发四十八愿,自命为大朗优婆塞。第二年(1622 年),一月之内三次梦见憨山大师,当时憨师远在曹溪(今广东韶关曲江区东南),因而就近在憨师门人雪岭法师座下剃度,时年二十四岁。蕅祖仰崇莲池大师而作私淑弟子,二十五岁受具戒于云栖和尚像前,二十六岁受菩萨戒于云栖和尚塔前。二十七岁遍阅律藏。二十八岁时母病亡,为报母恩,在丧葬之后掩关深山。关中大病,乃以参禅功夫求生净土。之后,多次组织结坛,率僧俗二众闭关念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蕅祖的大力弘扬,有效扭转了当时轻视净土念佛之势,莲风一时大振。

永历八年(1654 年)夏,蕅祖在浙江灵峰病卧。在病期间,于十二月仍启建净土念佛社,作发愿文。次年一月(五十七岁)示疾,遗命弟子将自己火化后的屑骨和粉,分施水陆禽鱼,以结西方缘。圆寂三年后,门人如法荼毗,见蕅祖趺坐巍然,发长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后,牙齿俱不坏,与鸠摩罗什尊者的舌相不坏同一征信。门徒们因不忍遵从遗命,便奉灵骨建塔于灵峰。

蕅祖一生著述颇多,是净宗祖师当中最多的一位,约四十多部三百余卷。此等钜著,远播海外,流传千古,对后世影响极大。如净宗重要著述《弥陀要解》,但凡净业行人,无人不知,且依于修学,并深得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赞许: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再如,在三次遍阅律藏而撰述的《重治毗尼事义集要》,自明代至今,都是习律之士的参照坐标。弘一大师更是赞为明清诸师,律学著述,此书最精湛。

据上可知,蕅祖的本迹不可思议,印祖常云其乃法身大士再来。

净土思想

蕅祖博通三藏、了达世典,上顺诸佛意,下应群生机,秉承了净宗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的思想和理念。他不仅自己笃修净土,更以此化导他人,在《弥陀要解》中判言:信愿是决定能否往生西方的关键,若具足信愿,散心称名也能往生(下品下生)。从蕅祖示寂后牙齿俱不坏这一有力征信,足以证明此一判释真实不虚,实乃金口诚言。

蕅祖的净土思想丰富无比,见地精纯,以下略述三点:

(一)持名念佛是简易圆顿、第一方便的成佛妙法

对于如何快速解脱生死、成就佛道,蕅祖推尊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其原因在《弥陀要解》中有明确阐述:持名一法,至简易、至稳当、至直捷、至圆顿,能普遍加被上、中、下三种根机的众生,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能超过其上。这句佛号,无论男女老少、贫富智愚,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念,因此具有收机最广,下手最易的特点。又如他在《示明西》中提出:出三界火宅有横、竖两途:以自力断惑超生死者,名竖出三界,事难功渐;以佛力接引生西方者,名横超三界,事易功顿。接着,又引佛经进一步说明: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可得度脱,如乘船渡海,不劳功力。

对念佛法门的胜异殊特,蕅祖在《弥陀要解》中给予了精辟剖析,称其为《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我们知道,《华严经》是众经之王,是释迦佛一代时教中阐述一生成佛的法门,然而《华严经》的最终归宿是在《普贤行愿品》,而《普贤行愿品》却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中,文殊菩萨智慧第一,普贤菩萨行愿第一,他们和华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以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作为究竟归依处,由此奠定了往生净土一法作为此经归宗结顶之法的超胜地位。

至于第一方便,蕅祖这样阐释: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为了进一步说明念佛法门是第一方便,在《灵峰宗论答邓靖起三问》中,蕅祖又举《观经》中诸佛有异方便,令汝得见的经文为证,只要能至诚称念弥陀名号,无论解与不解,都能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念都是成佛的正因,念念都能得到弥陀的慈悲摄受。

据上可知,一句阿弥陀佛,实在是阿伽陀药。从契理契机的角度看,因为它不靠自力修证,唯依佛力摄受,胜异方便,直捷圆顿,而收获的利益却非常的究竟圆满,所以是最适合五浊恶世这个时代的法门。若能信愿念佛,即可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是为简易;带业往生,横超三界,是为直捷;一得往生,便圆证三不退,一生圆满佛果,是为圆顿。这正是蕅祖推崇信愿专持名号的原因所在。

(二)信愿称名,万修万去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愿行乃净宗的核心纲目,有信才能发愿,有愿才会起行,才会有最后证得菩提道果。在蕅祖的净土思想中,信愿行同样占据着核心地位,此类开示甚多,以下略述三点:

1.信愿行的重要性及内在关系

蕅祖在《要解》中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一针见血的论述,将信愿行的重要性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盘托出。能不能往生西方净土,完全在于你有没有信愿。若无信愿,即便将名号念得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那般,亦无得生之理。反之,在具足信愿的前提下,散心称名也能往生。

蕅祖在《弥陀要解》中的开示足以发人深省。首先,他引述永明延寿大师的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来说明凡夫在秽土靠自力修行很难成办,因受业力所牵,即便是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其次,又举出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圣人靠自力解脱成佛尚且如此之难,生死凡夫就更不用说了。那怎么办呢?蕅祖明确指出了生死凡夫唯有信愿持名,才能仗佛慈力了生脱死,除此别无他途。

2.信愿持名即是大善

根福德因缘在这短暂的生命里,如何快速获得大善根、大福德,从而成就往生西方净土的大因缘,应该是每一个念佛人所关注的问题。对此,蕅祖在《弥陀要解》中明确提出了信愿称名,即大善根大福德,即无上菩提心的观点。他首先界定了善根的定义,即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然后提出了往生极乐的助道因缘,即种种助道施(布施)、戒(持戒)、禅(禅定)等名福德,即助缘。为了简别大善根福德的是非究竟行相,蕅祖进一步列举二乘和人天的善根福德的陋劣,指出唯有信愿持名才是多善根、多福德之因。声闻、缘觉之所以善根福德少,是因为他们没有发菩提心,仅仅为求自利、自安;而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是因为人天有漏福业不可常保,悉皆散坏。因此,以上二类皆不可生净土。那么,从念佛法门的角度,如何快速积聚往生净土的资粮呢?就此,蕅祖明确指出当以信愿庄严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则一一声皆具足多善根多福德,这就是成就往生的大因缘。这与莲池大师的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大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之说一致。

再者,深信切愿念佛,其目的是为了求生西方,生西方是为了成佛,而成佛正是为了度一切众生,这就是大乘的无上菩提心。

3.信愿称名万罪灭

《观无量寿佛经》云: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句经文明确阐述了念佛是忏悔罪业最好的行法,但还是有很多人对此心存疑虑。曾有人如此请教蕅祖:平时至心念佛,或者散心念佛,能否除罪?蕅祖回答:如日出,群暗消;称洪名,万罪灭。 的确,就连世间的太阳,其光芒尚能破除山河大地所有的黑暗,更何况是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呢?蕅祖在《自赞像》中说:信得是心是佛,乃信是心作佛无论专心散心,声声灭罪八十亿劫。散心称名,不仅能除罪,还是成佛的种子,这种子千生万劫犹如金刚永远不坏。蕅祖还举了公案来证明:佛世有一老人求出家,五百圣众(大阿罗汉)皆谓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

(三)念佛方法

就观想、观像、实相、持名这四种念佛方法,蕅祖则拈出持名念佛。他认为,持名念佛一法,含摄了观想、观像及实相这三种念佛。又说: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

说到念佛的要点,蕅祖则强调: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同时,他还特别提出,念佛最忌的是,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又说,无论老少智愚贫富,都要深信切愿来念佛,要制定好每日念佛的数量作为功课,若三万、五万、七万,在念佛的时候,用数珠记好数字,莫论散心、定心,这样尽形寿去念,以决定不缺为准,如此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

综上可见,在蕅祖的净土思想中,无论是对净土法门胜异殊特的阐释,还是对信愿行核心地位的强调,都比以前莲宗诸祖又有了登峰造极的阐扬。另外,在他的净土著述中,信愿行贯穿始终。他如此强调信愿,无非是更加表明念佛法门实在是极难信之法,其义理之深邃,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如《弥陀要解》所云: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难;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因为以上的种种难,蕅祖发出弘愿:天下古今,信鲜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呜呼!寥寥数语,字字包含了蕅祖救众苦、兴莲宗的大悲。

匡扶圣教的精严行持

蕅祖不仅是一位建树甚巨的儒佛思想巨匠,也是一位笃志精勤的大行者,操履雪亮,德匡众人,以下兹举二点以申之:

(一)弘律护教

蕅祖除了专修专弘净土外,也因为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而在早年发出以弘律为己任之志,欲借戒之威德,匡正僧众,绍隆三宝。蕅祖的律学造诣非常深厚,对大、小乘戒律皆通达精练。早年因目击法轮坏,深深感到导致教内衰微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对戒律的不重视,于是提出了我思救苦方,无越毗尼藏的呐喊。他认为法赖僧弘,要想建立正法幢,则必须先绍隆僧宝,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广泛弘扬律法,令僧众学戒持戒,先建立自行,然后众行才能建立。如此,佛法就能兴隆并久住世间。

在此前提下,蕅祖发出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兴之志,撰有大小乘律宗著述多部,如《梵网经合注》《菩萨戒本经笺要》《重治毗尼事义集要》《沙弥十戒威仪录要》等。此等著述不仅利益了当时的僧尼,同时也对后世大有裨益,成为后世出家人建立僧格、如法持戒的轨范。

蕅祖志向远大,悲心切切,曾多次宣讲毗尼,听者最多的时候十余人,能力行者仅二三人。因此,蕅祖曾感叹:半世倾肠腑,寥寥有几知。庶几二三子,慰我半生思。又云:目击法轮坏,欲挽力未能。良由无始世,不植胜善根。今以决定心,求生极乐土。由此可知,蕅祖此时的思路已经发生转变,他要先解决自己的生死,再来此土兴隆佛法。而解决生死的方法,他选择的是净土法门。

(二)持戒念佛

蕅祖虽然不再求五比丘共住,但他自己严净毗尼,且以持戒功德回向西方。那么,是否只需持戒就能究竟解脱呢?蕅祖这样开示:专护性遮令清净,仍须念佛求生西。因为苟无信愿,则戒感人天,定感色、无色界,慧克二乘权果而已。也就是说,若不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而仅仅是持戒,那所得到的只是人天福报,即便是僧尼的戒条全部持守清净,获证的也只是声闻极果阿罗汉。因此,蕅祖劝诫众人在持戒的同时,必须信愿念佛,并将持戒等所有功德回向西方净土。他还提出: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在《自像赞》中也说:设能信愿求彼土,虽曾有犯亦成机,是以我今但念佛,一句弥陀法界师。这与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所持的即使因烦恼力强而导致破戒,然念佛忏悔,亦可往生的观点同出一辙。

如果说以上是针对只持戒、不信愿念佛者的开示,那么,对于认为持名为径、学律为纡之辈,蕅祖更是作了圆满的拨正。他说: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原非异辙,净戒为因,净土为果。又说: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恶防非,而专精律学;专精律学者,方能决定往生,而一心念佛。最后他又将以上种种回归到念佛上,他说,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念得熟,不仅三藏十二部最高深的教理,禅宗的千七百公案,大小乘律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乃至于菩萨的四弘誓愿、六度万行,皆在里许,全部收摄尽。以上精辟的开示,无不包含着蕅祖的智慧与悲心。

综上可知,无论是弘律还是弘净,蕅祖都本着将佛陀伟大的悲智传递给每一位众生的本怀,尤其是后来专修专弘净土法门,就是希望每一位众生都能毕生念佛、同生净土,获得当生了生脱死的无上大利。蕅祖的悲愿与行持,是末法时期僧俗二众效仿的楷模!

结语

纵观蕅祖的一生,通宗通教,知律知净,最终选择专修专弘净土,以此广利人天。他极力倡导信愿念佛,将禅、教、律融归于净土,又明确指出念佛一法,圆超禅、教、律,是一代藏教之指归。作为明清佛教的中流砥柱,蕅祖的净土情怀,在其身口意三业中处处显现,就连名字、法号,也在宣扬弥陀净土。西有是蕅祖的号,源于《佛说阿弥陀经》所说的在此世界的西方,有世界名曰极乐(依报);彼土有佛,号阿弥陀(正报)。很显然,他要向世人告示,西方净土的依、正二报为实有。而蕅益也表达了精修净业之意,蕅为 莲之因,随之而生荷,进而开华结莲,来晓谕世人:念佛之人,当一心念佛,自然能够乘坐九品莲台,横超三界,往生西方,直趣无上佛果,得究竟真实利益。

蕅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此等千古文章,实在是他宝贵的经验所在,对整个中国佛教贡献巨大,其德业功绩,令后人敬仰赞叹。他的净土思想与行持,犹如无明长夜中的智慧火炬,为后世行人指明了方向。他被尊为净宗九祖,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吾辈行人,实在应该见贤思齐,死尽偷心,老实将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方不负我蕅祖之深切婆心!

点赞 3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巨赞法师: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 巨赞法师: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

彻悟禅师: 净土至极省要,至极径捷,至极广大,至极究竟 彻悟禅师: 净土至极省要,至极径捷,至极广大,至极究竟

蕅益大师: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二) 蕅益大师: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二)

蕅益大师: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三) 蕅益大师: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三)

蕅益大师: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第六卷 蕅益大师: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第六卷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净土法门:复须忍耐内外荣辱 净土法门:复须忍耐内外荣辱

净土法门:念佛是第一善,念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 净土法门:念佛是第一善,念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

净土法门:自己度自己 净土法门:自己度自己

净土法门:念佛必须要念成习惯 净土法门:念佛必须要念成习惯

农历正月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慈颜常笑,纳天容地,愿人间变净土 农历正月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慈颜常笑,纳天容地,愿人间变净土

净土法门:我们一旦发心,阿弥陀佛立刻知道! 净土法门:我们一旦发心,阿弥陀佛立刻知道!

放生仪轨:净土法门最简单的两种放生仪轨 放生仪轨:净土法门最简单的两种放生仪轨

只有净土念佛才是能够成就解脱往生极乐世界吗? 只有净土念佛才是能够成就解脱往生极乐世界吗?

蕅益大师:戒淫文 蕅益大师:戒淫文

往生极乐的菩萨:若何修行净土窍门信愿行--学佛网 往生极乐的菩萨:若何修行净土窍门信愿行--学佛网

临命终时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净土吗?就能罪业消除吗 临命终时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净土吗?就能罪业消除吗

你也被父母催婚了吗?一位学佛母亲的思想转变 你也被父母催婚了吗?一位学佛母亲的思想转变

98 岁春婆婆何以能预知时辰,往生净土? 98 岁春婆婆何以能预知时辰,往生净土?

天神说:因为你劝人修净土窍门,功德很大,再次延长你寿命 天神说:因为你劝人修净土窍门,功德很大,再次延长你寿命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净土弘法的第一步 净土弘法的第一步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第006集 佛法是义学,不是哲学思想? 第006集 佛法是义学,不是哲学思想?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蕅益大师:阿弥陀佛像赞 蕅益大师:阿弥陀佛像赞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省庵大师的净土情怀 省庵大师的净土情怀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蕅益大师: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 蕅益大师: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

往生兜率净土的三品九等 往生兜率净土的三品九等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