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对佛教的贡献

2021-06-23 其他文章

梁武帝(502-549年),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皇帝。梁武帝博学能文,长于音乐诗赋,并擅书法。齐时,为竟陵八友之一。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梁朝。在位期间,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选,又立国学,招五馆生,不限门第立集雅馆、士林馆等。梁武帝深通佛学,在位期间,亲身参与制定、修改戒规,整肃僧纪;著书立说、创制忏仪;建寺布施,护持佛教;舍身寺院,鼓励信仰。梁武帝对佛教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戒规,整肃僧纪

梁武帝作为一代帝王,不仅自己信奉佛教,而且他还根据佛教典籍逐步完善佛教戒规。同时,他还邀请精通戒律的高僧修订有关戒规,然后以皇帝的权威发号施令,要求所有僧侣遵照执行。武帝自信佛以后,道念日坚。曾作一篇《净业赋》在佛前宣读,发愿内净其心外净其行。可见作为帝王的梁武帝已经在带头按照佛教戒条的要求吃素修行了。梁武帝不仅主张素食,而且还进一步提出了禁酒的主张。他颁布《断酒肉文》,并下令全国僧侣必须遵照执行,凡有违犯者,依佛教有关戒条治罪。他不仅让僧侣遵照执行,而且他自己也断除酒肉。此后,梁武帝不着革履,不食酒肉。日唯一食,食止菜蔬。南梁天监十一年,梁武帝下诏,禁在祭祀中宰杀牲畜,改用面点、果蔬祭祀。

梁武帝不仅自己亲自制定有关的佛教戒规,而且他还邀约国内精通戒律的高僧,根据佛教戒律精神制定出有关的戒规来规范僧侣的行为。他在位时任《十诵》名家法超为都邑僧正,并欲自为白衣僧正。命法超撰《出要律仪》十四卷,分发境内,通令照行。

梁武帝亲自参与有关戒规的制定,同时还让戒律高僧制定适合当时形势的戒规,并以王权的形式要求遵照执行,这对整肃梁朝僧人的道风,维护佛教的纯洁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著述讲经,创制忏仪

梁武帝对佛教的信仰和支持表现在他直接研究经典、讲经说法、补充忏仪等方面。他在位期间过着在家居士的生活,并且花费大量时间从事佛教研究和著述,特别对《般若经》、《维摩诘经》研究最多,所著《立神明成佛义记》,利用中国传统的灵魂观念论述修行解脱问题,将佛性解释为神明,认为通过断除情欲的修行使它达到清净,便可达到解脱。梁武帝对佛教义学也很有研究,对《般若经》、《涅槃经》、《法华经》等尤为重视。梁武帝还积极从事佛教撰述,阐述其独特的佛学观。

梁武帝不仅从事佛学研究与著述,而且他为了向更多的人宣扬佛法,还亲自登台讲经。中大通三年(531)十月,梁武帝到同泰寺讲《大般涅槃经》,同年十一月又去讲《摩诃般若波罗蜜心经》。他的讲经法会,听众经常成千上万。他于中大通五年(533)在同泰寺讲《金字摩诃般若经》时,与会的高僧有千人,其他信徒则达三十万人。梁武帝还经常启建各种法会,他在普通六年(525)于同泰寺开过千僧会。中大通元年(529),他曾开设四部无遮大会,参加者有道俗五万余人。

梁武帝不仅热衷于研究著述,而且对佛教经忏佛事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佛教忏法的贡献之一是他组织僧人根据经典创制了《梁皇忏》。《梁皇忏》,又称为《梁武忏》、《梁皇宝忏》,是南朝时梁武帝为了超度其夫人郗氏所制的《慈悲道场忏法》。

三、建寺布施,护持佛教

梁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宣布放弃道教信仰,改宗佛教。他认为老子之教是邪法,他归依佛教是弃迷知返,归依正觉。他还在宫中重云殿的重阁上写了《舍事道法诏》,有二万多道俗参加了这一仪式。从此,他以佛教为国教,积极扶持佛教的发展,使梁代佛教在南朝达到了鼎盛。梁武帝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他把梁朝当成他佛化治国的乐土。史载,梁武帝大造佛寺、佛像,建爱敬、智度、新林、法王、仙窟、光宅、解脱、开善等寺院。

梁武帝除了以建寺的方式护持佛教以外,他还通过各种方式向寺院布施。他向寺院捐资非常慷慨,经常一次就能捐资千万以上。不仅如此,梁武帝还先后四次出家同泰寺,每次出家,都由朝廷出重金向寺院布施将他赎回。通过这种方式,梁武帝为寺院又捐助了大量资金。这就是作为皇帝的梁武帝为护持佛教所做的贡献。梁武帝通过建寺、布施等方式,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使梁代的佛教事业空前兴盛。

四、舍身寺院,倡导信佛

梁武帝崇信佛教,不只是形式上的信仰,他还按照佛教制度,受菩萨戒。普通元年,梁武帝在宫中筑坛,欲禀受菩萨戒,朝延大臣们一致推荐德高望重的惠约禅师,因此武帝下诏道:道资人弘,理无虚授,事藉躬亲,民信乃立。惠约禅师,德重人世,道被幽冥,四月八日,延师于等觉,授菩萨戒法。当佛事行羯磨忏法时,甘露天降,有两只孔雀降阶,驯伏不去,武帝大悦,复设无遮大会。从此,他就被称为菩萨皇帝。

武帝自受菩萨戒后,就严守戒律,一个万乘之尊的帝王,他的日常生活,清苦得如同一个苦行头陀。有时遇事繁忙不能在午前就食,一过午,就不吃了,穿的是布衣木棉,盖布被,垫莞席,足登草履,头戴葛布;一冠三年,一被二载。从五十岁起,便断绝房事,不饮酒,不取乐,除宗庙祭祀大会,或其他法事外,他从不举乐。他日理万机,勤于政事。在冬天须过四更方才就寝,夜深天寒执笔撰写,手皮为之破裂。他不但勤政而且爱民,亲近侍从,犯过者每多纵舍,每判一死刑,常常矜哀流涕。居小暗室殿,亦常理衣冠,暑夏炎热,而不褰袒,虽见内宫小臣,仍然如遇严宾,虽古之贤君,莫之能及。

梁武帝出家法名冠达,居同泰寺。晨撞钟,暮击鼓;宿清静禅房,食淡素斋餐。日间,诵经唱梵;午夜,修读佛经。起居安逸,心境恬淡,俨然一个真正的出家人。梁武帝以帝王之身,四次出家,在梁朝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他的倡导之下,梁朝信佛民众与日俱增,僧侣数量大大增加。佛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