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慧法师: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2020-07-15 更多文章

八关斋戒是最好的保险公司

戒就是坚持,为何众生不持戒,因为不知道戒的好处,认为戒很麻烦碍手碍脚。但如果你不持戒,就不能断烦恼,阻碍成佛,不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一直积累习气而不去断除,对我们来讲损失很大。不持戒就会被业力来束缚,让你下地狱你也不得不去,生从何来、死从何去!颠颠倒倒怎样来去都迷迷糊糊,戒并不可怕,不持戒才是真正的可怕。受八关斋戒的好处:除五逆罪,其它诸罪悉皆消灭,虽说八关斋戒可除罪,但也不可以拼命的去造恶业,明知故犯罪业更大,有智慧的人不会拼命去造恶业,因为他们深信因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阿弥陀佛!断恶修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受持八关斋戒再去修定、慧就可往西方极乐世界得中品中生,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受八关斋戒,八关斋戒是最好的保险公司,保证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们大家知道这个道理,但还不持戒,失去的利益没有办法去计算的!

世间上有四种人;1、报怨人2、报恩人3、讨债人4、还债人,证明世间快乐的人非常少,只有懂得知恩报恩的家庭才是最快乐的。学佛的人就是要学一颗慈悲心肠,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有三个法宝与佛教相辅相成1、大慈悲心 2、节俭 3、不浪费。所以持戒的人要深信因果,知道造恶业没有好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善之家必有后福。人生就像走钢丝,很容易堕落,只有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没有堕六道的危险!佛祖慈悲知道我们没有办法一直受戒,所以制定了八关斋戒,受一天也可以,两天也可以。方便众生受五戒,就算没有办法持,还可以在出家人面前舍戒,男众出家可以方便七次,女众出家只有一次,但是出家人不能犯戒,只要能持戒就能成佛、做菩萨,了脱生死做阿罗汉.不坚持那就什么办法都没有了,永远不得成佛,堕娑婆不得超脱生死远离六道!所以,为什么不持戒,不持戒的损失太大了。持戒是公平的,八关斋戒一共有八条,依个人能力去持,就算一条、两条都可以,觉得不可以还可以舍戒,觉得可以就在持,但无论在家出家都不可以犯戒。从前有一对犯罪的父子到了阎罗王那里,阎罗王便为父子处罪说儿子:“你犯了杀生戒,现在就要判你下地狱。”父亲伤心,祈求的向阎罗王说:“子不教父之过,让我来替他受罪吧!”阎罗王不准,后又判父亲:“你犯了五戒,也要受到应有的报应.”儿子又祈求阎罗王:“我是他的儿子,让我尽孝心替他受罪吧!”阎罗王还是不准,自己的因自己的果,谁都代替不了谁,谁都不能改变,自作自受。受戒的人要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断掉尘沙恶,证得菩提果,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持戒?道理很简单,大家要成佛,发菩提心即成佛,佛陀说:“我是已成佛的佛,大家是未成佛的佛。”、“大家要不要持戒呀!要不要成佛呀?”我们要把贪、瞋、痴、我慢、疑神疑鬼的心放下来,五毒毒得我们不能成佛。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最完美度众生的就是佛,度众生不容易,断烦恼更不容易,现在的人是非不分,邪恶不清,听话也听不清,就好比我讲戒吧,我在这里讲你却打妄想,当然听不懂,又会错意,还要把错意传给别人,是是非非就出来了。所以,不要随便听信别人的妄想,说事非就是妄想造成的,说事非、传事非都是恶业、学佛没有学到佛,反而成了魔。真诚和谐、没事非,听到的都是称赞的话,真发菩提心的人无条件的把五毒都放下,因为五毒让我们永远不得解脱,六道轮回受尽了苦,五毒是我们的敌人,冤亲债主,快放下他们吧,顺从他们永远不能快乐!

《楞严经》中说:开大悟前的准备工作就是持戒,持戒为无上菩提本,持戒成佛,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一解脱一切解脱,一清净一切清净。清净即成佛,就能出三界,要断除五恶,没有那么容易,持戒无论出家在家都不容易,在家者持不邪淫戒,家庭才能平安和谐,出家人不持不淫欲戒,果报为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世间人修行要断除淫欲戒,修行是最极点的圆满。而不杀生戒如果不持生死不能解脱,杀生是一种习气,不持不能出三界堕入神道,上品鬼王中品夜叉王、下品地母王,因为鬼神都喜欢血淋淋的食物。刹鬼末法时代很多鬼神,要断不容易,西藏喇叭诗中写道:“现在所有活佛、上师、仁波切就是要无条件的服从吃素,吃荤就是在间接杀生。”所有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生的父母亲,都可以成佛,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持不杀生戒,不仅不杀生还要吃素为最慈悲!佛陀说:“不持不杀生戒断慈悲的种子,不持不淫欲戒就会断掉清净的种子,不持不偷盗戒就不能解脱生死。”偷是一种习性,偷人家的还是要还的,这是因果关系,偷盗是不好的行为,偷盗慢慢的会变成一种习惯,将来还是会来讨的,偷盗很容易堕入邪道,上品精灵鬼、中品天女孽、下品邪人,不断的偷盗就不能成佛,而不偷盗后还要进一步的去布施,这样才能得富贵。不持妄语戒将来会断诚实的种子,天天讲谎话,佛陀讲:“不能打妄语,没有得道的说自己得道,没有证果位的说自己证果位”。他们去骗人,目的就是求人家的供养,希望别人尊重,变成断善根的人,永不得成佛,虽说乱讲话不用花一毛钱,但是不要自吹自擂讲空话,把善根完全断除消灭成佛的种子,没有正见永轮苦海,受戒就是要坚持。宗旨就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这才是真正的学佛,修福又修慧圆满成佛,要广结善缘才有办法度他,一佛出世千佛护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戒很重要,古代人受戒都是跪着受戒,一跪就是好几个小时,《楞严经》中讲到没有戒律很容易着魔,而戒的四大根本、四大坚持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持戒就不能成佛,佛陀:“遵照戒律如同我释迦牟尼佛在世间的功德一样。”末法时代有很多人都不持戒,我们要做末法时代的正法人,使正法永住于世。无论在家出家都要老实持戒,以戒为师父,有戒律佛教才不会灭亡,戒就是灵魂、戒就是精神,持戒于佛无异,供养全地球60亿人口的阿罗汉也不如好好的持一天戒,比建七宝塔的功德还大,了解这个道理不持戒你就会后悔。所有的法都是要修一颗心,要我们远离一切不好的东西,而八关斋戒就是要我们止恶行善,制止杀、盗、淫、妄、香花蔓庄严其身、高广大床这些行为。而八关斋戒的四大根本大戒就是等于树木的根,大楼的地基,地基不好没有办法再往上盖,修行的根本戒律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末法时代修一天的八关斋戒加上念佛等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我们现在在这里修14天等于极乐世界修1400天,我们占多少便宜呀,八关斋戒的理念也就是佛法的根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点赞 3

评论问答(1)
  • 我一定断恶修善,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感谢师长教导。
    10个月前
    点赞 回复

相关阅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