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法师:佛教思想和先秦儒家思想之比较

2020-06-12 更多文章

觉有情 

菩萨之所以被称为「觉有情」,因为他是一个有情的觉悟者,是以「有情之觉」来唤醒有情的迷失;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情感,没有对人真正同情与悲悯的情怀,他是不可能理解菩萨行的。是故向往菩萨道的人,既是有情,也要有觉。

佛教以慈悲为本怀,爱护、珍惜一切生命,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其中所展现的正是一种无私的大爱精神。

若从儒家的学说看,对「情」的珍视,是列于伦理道德观念,见证于孟子强调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反映的是至诚的感情,人道的思想与「人禽之辨」。

古往今来,情之感人,史书不绝,事例之多,说之不尽。在文学上,「爱情」似乎是永恒的主题,地老天荒的情感誓约,成为人生最美的终极追求。

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晚唐诗人吴融曾以「情」字为题,写过一首七言绝句:

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月不长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

吴融以「月不长圆花易落」来刻划、描写爱情,所蕴含的是一种人生智慧;人间悲欢离合,犹如月圆月缺,花开花落,这就是人间情爱的真实写照。其實,从《诗经》开始,就有了对感情的描述,如《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凡此都涉及人之深情。而《古诗十九首》更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容一种含蓄委婉、深闺愁怨的情思,直似陆机在《文赋》中解说的「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互相契合时的审美体验。

正因为人间之情值得研究,是故近人曾作专书加以考证、分析古今与情有关的哲理、人生、社会、文化、教育、道德等各个方面,深入观察、細看、「众生之情」。

由此可见,人之所以为人,实离不开一个「情」字,然「情」有多种,可有亲情、爱情、友情、乡土之情等等,而佛教所提倡的是「道情」、「覺情」。这种种的情,如以古为例,汉魏六朝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登楼赋》中所说的:「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强调怀念故土是人之至情,不会因处境的变迁,或富贵腾达或穷愁潦倒而有所改变。如推展开来看,海外千万游子、侨胞对祖国的向往,无疑就是不分穷达皆具有的眷恋家国的情感。眷恋故土与亲情,纵然是「青春作客,皓首还乡」亦心甘情愿。

说到亲情,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可说是传诵千古,深入人心的佳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以生动的形象、感情的色彩,溫婉地描写了慈母劬劳之恩,令人产生深刻的共鸣,图以报亲情于万一。

此外,在人伦道德中还有友情,也是人间不可或缺的共同情感。这令人想起了清代词人顾贞观的友道表现;他的挚友吴汉槎因科场案被充军塞外宁古塔,几难有生还之望。顾贞观却决心以自己有生之年,为营救他而四处奔走。康熙丙辰年冬,顾贞观借寓京师千佛寺,于冰雪中以词代信,写了两首《金缕曲》遥寄宁古塔,向吴汉槎表示慰藉,关怀备至;词中纯用白描,缠绵恳切,感人至深。当时纳兰性德读了这两首词,无限感动,叹为「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因而求其父纳兰明珠宰相加以救助,终使吴汉槎得以生还入关。这种患难见真情的友谊,确实是肝胆相照,情传千古。

唐代诗人李商隐吟咏的名句:「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就更进一层体认情之为物,可以说「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的自然赐与,体现了「天地有理,人间有情」的崇高境界。

然佛教之情不同于世间之情,佛菩萨之情乃是大情、悲情;因此,菩萨是「觉有情」,其中有多重的涵意,一指菩萨是「已经觉悟的有情众生」,二指菩萨是「使有情众生得以觉悟者」;三指菩萨不是单独成就的人,而是「有情有觉才是菩萨」;四指菩萨并不排斥情感,因为「觉与有情并不冲突」。也就是说,没有觉的人不能成菩萨;没有情的人也不能成菩萨。因此,我们从「觉有情」三个字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菩萨的精神。惜现代人似渐渐失去古人的深情厚义,惟学佛之人对「情」应有另一番觉悟,所谓「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宋.陆游 《舟中口占》);是故,为佛弟子者应效菩薩精神,习菩萨之行,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令人间更充满温暖与关爱,人际关系将变得更和谐融洽、人生将变得更丰富而有意义。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东初法师:倡议成立太虚大师学说思想研究会 东初法师:倡议成立太虚大师学说思想研究会

证严法师:泥土的比喻 证严法师:泥土的比喻

东初法师:祝 敏公老法师六十寿辰七律一章 东初法师:祝 敏公老法师六十寿辰七律一章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如一般解释大乘经典的法师,断六根断一念无明,将小乘中乘修的法门来解释大乘经典,为害不浅。以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如一般解释大乘经典的法师,断六根断一念无明,将小乘中乘修的法门来解释大乘经典,为害不浅。以

巨赞法师: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 巨赞法师: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法尊法师:复苇舫法师等书 法尊法师:复苇舫法师等书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四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四讲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1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12)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三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三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五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五讲

浅说佛教的八苦 浅说佛教的八苦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十)-海仁老法师(4)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十)-海仁老法师(4)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明旸法师:文殊师利菩萨传 明旸法师:文殊师利菩萨传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道悟法师:横笛锄盗[郭子仪再世] 道悟法师:横笛锄盗[郭子仪再世]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寂静法师:毕业美国往印度,发现生命大财富 寂静法师:毕业美国往印度,发现生命大财富

寂静法师: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寂静法师: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寂静法师:生命 寂静法师:生命

寂静法师:宇宙秘密—正报依报 寂静法师:宇宙秘密—正报依报

寂静法师:成功在当下!真正的成功! 寂静法师:成功在当下!真正的成功!

寂静法师: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寂静法师: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寂静法师: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 寂静法师: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证严法师:关闭贪欲之门 证严法师:关闭贪欲之门

寂静法师:因为会得新造业,呼吁大家写戒邪YIN贴不要描写细节 寂静法师:因为会得新造业,呼吁大家写戒邪YIN贴不要描写细节

证严法师:为善当及时 证严法师:为善当及时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庄慧法师:恭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之因缘 庄慧法师:恭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之因缘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