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种不善的业 佛陀说你一定要避免!

2018-02-07 藏传法师

《回归本然》31

“十不善业”的第五种不善业是“两舌”。

两舌就是挑拨离间,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暗中的。公开的挑拨离间就是当事人都在场的情况下,直接破坏他们之间的和谐;暗地里的挑拨离间,就是私底下在一个人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两面挑拨,导致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被破坏,甚至反目成仇。如果这么做了,两舌的罪业也就形成了。两舌的异熟果是依罪业的轻重程度而堕入不同的恶道。同行等流果是生来就喜欢挑拨离间。感受等流果是人际关系很差,人缘不好。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人确实是这样,虽然心地很善良,但好像不管怎么努力都很难与他人相处,这其实是过去世两舌的果报。

“十不善业”的第六种不善业是“恶口”。

恶口就是指看到他人的缺点,心生嗔恨,然后加以指责,把他人的缺点统统都指出来,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我们说出口的话,若是使他人受到刺激,感到伤心和痛苦,便都成了恶口。恶口的果报跟妄语、两舌是相同的。

“十不善业”的第七种不善业是“绮语”。

绮语主要是指干扰他人修行的言谈。举个例子来说,当他人正在非常认真地念咒、打坐,或是非常投入地修持时,你偏要上前跟他讲一些他喜欢听的话,使他停止修持来跟你聊天,这就是很大的绮语。

在生活中,有些人非常喜欢闲聊,一天到晚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话题多种多样,涉及女人、男人、战争、生意、电脑游戏、赌博、娱乐圈的八卦、以及刚刚读过的无聊小说,甚至毒品等等,这些跟佛法没有任何关系的话语都属于绮语。我们讲了这些绮语以后,内心很容易散乱,不容易平静,会导致各种分别念的产生,只会增加修行的障碍。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三种不善业分别是:贪、嗔、邪见,这些都属于意识层面的非福业,我以前讲过很多,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这里我们只要稍加温习就可以了。

“贪欲”主要指对他人所拥有的事物产生欲望。比如见到他人财产丰富、美女环绕、权高位重,或是拥有很好的名誉,心里就非常想拥有这些,并产生出很强的占有欲。“嗔恨”就是对于不顺自己心意的外境,或人或事,生恨生怒,简单地说就是生气发火。“邪见”主要是针对因果和三宝来说的,也就是说既不相信因果的存在,也不相信三宝的存在,或是对三宝的功德产生质疑,就是邪见。

从异熟果的层面来看,贪欲导致堕入饿鬼道,嗔恨导致堕入地狱道,而邪见导致堕入畜生道,但是如果邪见的果报比较严重,也会堕入地狱道。我们之前提到过,嗔恨要用慈悲心来对治;贪欲要用清净观或思维无常来对治;邪见要靠听闻佛法来对治,也就是多阅读经书,跟随善知识闻思佛法,培养对佛法的信心,然后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修行佛法。

对我们人类来说,对治贪、嗔、邪见还是有办法的,特别是对于学佛的人来说,会更容易一些。但是,对于其他众生有没有办法呢?答案是没有。动物身上也有贪、嗔、邪见,却无法对治,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听闻佛法,更不可能修持佛法。因此,我们应该格外珍惜现在所具备的条件,努力对治,远离十不善业。

在分别了解了这十种不善业之后,我们再从整体上来看一看。在这十不善业当中,最大的罪业是杀生和邪见。而除了意识层面的贪、嗔、邪见以外,身和口的七种不善业不一定永远不善,因为它们只不过是外在的行为而已,如果心中具备了真实无伪的菩提心,身和口的七种不善业都是允许的。

这里我要再多说两句,对于小乘来说,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这七种不善业永远是不善的,但是对大乘的修行者来说,尤其是一些大成就者,这七种不善业其实是被允许的。因为他们心中至少已经具备了真实无伪的世俗菩提心,外在的行为虽是不善,但内心却是为他人着想的,这也是大乘的一个特点。当然,关于这一点,只限于菩萨,我们凡夫是做不到,也是不被允许的。

十不善业最大的异熟果是堕入三恶道,即便是获得了人身也会多病短命等等。总之,做了十不善业,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痛苦。所以我们要尽力控制自己,停止这些恶业,还要想办法让他人也停止这些恶业,对已经做过的恶业要深深忏悔。

在我们修持佛法的过程中,仅仅是断除十不善业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更进一步去奉行十善业。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奉行呢?

我们不仅要做到不杀生,还要爱护生命,经常放生,这样才能体现大乘修行者的精神;

不仅不偷盗,还要广结善缘,布施财物;

不仅不邪淫,对于戒律还要表里如一地守持;

不仅不妄语,还要做到实话实说,言出必践;

不仅不两舌,还要想办法用善巧圆融的方式,让有矛盾的人能和睦相处;

不仅不恶口,还要经常说一些好意且柔软的话,让他人心中生出喜悦;

不仅不生贪欲,当看到他人获得富贵、取得成就时,还应发自内心地随喜;

不仅不生嗔恨,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利他之心;

不仅不生邪见,还要对任何宗派的修行者都保有虔敬之心,听到他们的功德和修证之后,不但不诽谤非议,还要像听到佛陀亲口宣讲一般,对他们产生信心。

以上讲的十善业,我们不但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好好修持,还要努力让他人一同修持。当看到他人修持十善业时,我们要发自内心地随喜,如果能这样,由此获得的结果跟自己修持是一样的。

当然,在善业与不善业之间,还存在一种业,它既非善,也非不善,我们称之为无记业。无记业产生于日常行住坐卧间的任何时候。实际上,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生命都浪费在了无记业上。而它所产生的感受往往是既不快乐又不痛苦的,就像色界、无色界的禅定一般,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纯粹地浪费时间而已,因此,无记业也是我们需要抛弃的一种业。

总之,善业我们需要尽量增上,不善业我们需要立刻停止,无记业要尽量转化为善业,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我们宝贵的人身。

2024-02-04 21:56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如本法师: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师: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十种错误的喝牛奶方式 十种错误的喝牛奶方式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就为了一件事,佛陀穿着破损袈裟带弟子乞食 就为了一件事,佛陀穿着破损袈裟带弟子乞食

本性法师:面对迫害时,我们应当像佛陀这样做 本性法师:面对迫害时,我们应当像佛陀这样做

比丘贪恋色身害相思病,佛陀对症下药使其回头 比丘贪恋色身害相思病,佛陀对症下药使其回头

佛陀前世是兔子?烧身供养修行者助人成佛 佛陀前世是兔子?烧身供养修行者助人成佛

觉真法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觉真法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邪淫重的人一定要多放生! 邪淫重的人一定要多放生!

造了谤法业如何灭除,如何避免谤法业—佛经学习(转帖) 造了谤法业如何灭除,如何避免谤法业—佛经学习(转帖)

大安法师: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 大安法师: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

慈法法师:要作丈夫要作佛陀世尊 [药师佛十二大愿四] 慈法法师:要作丈夫要作佛陀世尊 [药师佛十二大愿四]

风水是福人居福地,一定要把自己身上的风水保护好 风水是福人居福地,一定要把自己身上的风水保护好

佛陀弟子大迦叶在王舍城西南的鸡足山入定50亿年等待弥勒佛 佛陀弟子大迦叶在王舍城西南的鸡足山入定50亿年等待弥勒佛

这几个常见征兆有的话一定要诚心忏悔! 这几个常见征兆有的话一定要诚心忏悔!

圆因法师:佛陀的四个法宝之三吃素 圆因法师:佛陀的四个法宝之三吃素

高僧故事:佛陀净无私的大爱 高僧故事:佛陀净无私的大爱

往昔前世供养过诸多佛陀,才能听闻到的两个佛号 往昔前世供养过诸多佛陀,才能听闻到的两个佛号

高僧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儿子 高僧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儿子

佛陀的几句话,却包含了所有法的教导 佛陀的几句话,却包含了所有法的教导

佛陀为何拒绝回答这些问题? 佛陀为何拒绝回答这些问题?

大安法师:临终是否一定要在佛号上才能往生 大安法师:临终是否一定要在佛号上才能往生

印光大师: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印光大师: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佛陀与波斯匿王的故事:若无常将至 佛陀与波斯匿王的故事:若无常将至

宣化上人:一定要诵这个咒,才能没有魔事 宣化上人:一定要诵这个咒,才能没有魔事

寂静法师:念经、念咒一定要念准音才有效吗? 寂静法师:念经、念咒一定要念准音才有效吗?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8 佛陀的思想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8 佛陀的思想

梦参法师:华严经的十种佛 梦参法师:华严经的十种佛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沉香手串保养要多注意,这2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沉香手串保养要多注意,这2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佛陀六年苦行的前世因缘 佛陀六年苦行的前世因缘

许智铭:谈佛陀的随宜方便教学法 许智铭:谈佛陀的随宜方便教学法

梦参老和尚:读完了经,一定要回向 梦参老和尚:读完了经,一定要回向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一生 第五章 般涅槃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一生 第五章 般涅槃

为佛陀理发 为佛陀理发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

深信因果,跟随佛陀的智慧规划生命 深信因果,跟随佛陀的智慧规划生命

邬金第二佛陀、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三者是同一位上师。【法王如意宝】 邬金第二佛陀、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三者是同一位上师。【法王如意宝】

卢志丹:佛陀如何医治众生的嫉妒心 卢志丹:佛陀如何医治众生的嫉妒心

宣化上人:心起这十种变化是魔王干扰!应该诵〈大悲咒〉 宣化上人:心起这十种变化是魔王干扰!应该诵〈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语:一定要发大心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 净土法门法语:一定要发大心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

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佛陀的“十八不共法”:其他神圣所不具的圣德 佛陀的“十八不共法”:其他神圣所不具的圣德

净土法门法语:他行的善没错,但是他的心不善 净土法门法语:他行的善没错,但是他的心不善

皈依能够得到多大的功德(胜过二万年供养三千大千世界佛陀千 皈依能够得到多大的功德(胜过二万年供养三千大千世界佛陀千

佛陀故事:究竟什么是幸福? 佛陀故事:究竟什么是幸福?

领悟 人生需要的十种意境 领悟 人生需要的十种意境

第二、佛陀的修学历程 第二、佛陀的修学历程

毗耶达西法师:佛陀的古道 第一真谛──苦 毗耶达西法师:佛陀的古道 第一真谛──苦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这4件事是佛陀也做不到的,别再求了! 这4件事是佛陀也做不到的,别再求了!

第三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第三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第二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第二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第四节 佛陀的家谱 第四节 佛陀的家谱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哪里能找到佛陀?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哪里能找到佛陀?

第九卷 第七章 受阴境界十种魔境(下) 第九卷 第七章 受阴境界十种魔境(下)

第九卷 第八章 想阴境界十种魔境(上) 第九卷 第八章 想阴境界十种魔境(上)

十波罗蜜是哪十种? 十波罗蜜是哪十种?

Z地最殊胜的七尊佛陀塑像 只看一眼便如同亲睹佛陀圣容 Z地最殊胜的七尊佛陀塑像 只看一眼便如同亲睹佛陀圣容

净土法门法语:心行不善、运气不好,才会遇到鬼 净土法门法语:心行不善、运气不好,才会遇到鬼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3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3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6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6

远离惨烈果报!断绝邪淫能获得十种惊人功德 远离惨烈果报!断绝邪淫能获得十种惊人功德

八岁童女竟向佛陀提出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八岁童女竟向佛陀提出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佛陀的道场 佛陀的道场

佛陀曾经为居士讲解比丘戒吗 佛陀曾经为居士讲解比丘戒吗

佛陀所教导为什么要慈悲 佛陀所教导为什么要慈悲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历史上第一尊佛像竟下地亲自接受佛陀授记 历史上第一尊佛像竟下地亲自接受佛陀授记

净土法门法语:这是佛陀教育的三个层次 净土法门法语:这是佛陀教育的三个层次

佛陀讲法,是给众生开药方 佛陀讲法,是给众生开药方

星云大师:增加福报的十种方法 星云大师:增加福报的十种方法

如本法师答: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意义何在? 如本法师答: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意义何在?

佛陀教您居士应当如何持家 佛陀教您居士应当如何持家

学佛人何不试着“向佛陀学习”? 学佛人何不试着“向佛陀学习”?

佛陀在《善生经》讲若何教导子女 佛陀在《善生经》讲若何教导子女

佛陀这样解释“菩萨”是什么意思 佛陀这样解释“菩萨”是什么意思

佛陀箴言:天天说无明无明到底是什么 佛陀箴言:天天说无明无明到底是什么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佛陀箴言:佛经中有关职业与财富问题的开示 佛陀箴言:佛经中有关职业与财富问题的开示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佛陀箴言:怎样观佛像? 佛陀箴言:怎样观佛像?

小心!将“心灵鸡汤”冠为“佛说”实为侮辱佛陀 小心!将“心灵鸡汤”冠为“佛说”实为侮辱佛陀

海云继梦: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 海云继梦: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索达吉堪布:在严厉的对境面前一定要如理如法 索达吉堪布:在严厉的对境面前一定要如理如法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佛说有十种行为,定能延长寿命 佛说有十种行为,定能延长寿命

在超市里,或在任何地方见到杀生,也一定要有这个行为 在超市里,或在任何地方见到杀生,也一定要有这个行为

这4种人,连佛陀都会偏爱,修佛也是事半功倍,你知道吗? 这4种人,连佛陀都会偏爱,修佛也是事半功倍,你知道吗?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唐王李世民的话比佛陀的规制还大吗? 唐王李世民的话比佛陀的规制还大吗?

拒绝应用神通传教的佛陀--学佛网 拒绝应用神通传教的佛陀--学佛网

索达吉堪布:哪怕半个小时也可以,一定要禅修。 索达吉堪布:哪怕半个小时也可以,一定要禅修。

吃十种爽脆的蔬菜轻松美白 吃十种爽脆的蔬菜轻松美白

《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放生功德:放生为什么一定要授三扳依及念佛? 放生功德:放生为什么一定要授三扳依及念佛?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