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组图 无尽追思:一诚长老生平简介

2017-12-21 其他文章

一诚长老

一诚长老,俗姓周,1927年出生于湖南望城。

1949年6月8日于湖南长沙县(今望城县)黄金园乡洗心寺礼明心法师剃度出家,法号一诚,字悟圆。

1956年赴江西云居山参礼虚云长老,同年11月于广东韶关南华寺受具足戒。之后,返回云居山协助虚云长老复兴真如禅寺,期间曾任真如禅寺知客。

1957至1959年间,虚云长老分别代时任真如禅寺住持的性福法师和香港宽本法师授予一诚法师沩仰宗第十代、临济宗第四十五代法卷,分别赐法号衍心、常妙。

1985年,任真如禅寺住持。

1993年,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1994年当选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

1999年,任江西宝峰寺住持。

2002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同年担任中国佛学院院长,当选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副主席。

2003年,任北京法源寺住持,同年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2008年,长老被推选为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名誉副主席,当选亚洲宗教和平会议联合主席。

2010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被礼请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一诚长老

一诚长老曾任江西省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历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副主席。

一诚长老是深受宗教界爱戴的爱国宗教领袖。

长老一生爱国爱教,坚定拥护***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他说:“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没有我们国家今天改革开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就没有我们国家幸福美好的未来,我们佛教徒就不能真正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我们的佛教事业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因此,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和人民、国家和民族要知恩报恩。”任全国政协常委和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期间,长老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多次就佛教界关心的问题提出提案,为宗教政策法规的制定完善和贯彻落实,为维护佛教界合法权益、推动佛教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增进人民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诚长老

一诚长老毕生致力于重兴祖庭,丕振宗风。

上世纪50年代,协助虚云长老在云居山真如禅寺践行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祖训,农禅并重,勤奋劳作,精进参学。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恢复落实,长老与全山僧众重兴真如禅寺,胼手抵足,艰苦奋斗,终使古刹重光、祖庭再兴。1985年秋,长老荣膺真如禅寺住持,继承虚云长老禅风,整理修订《真如寺常住规约》《客堂规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真如禅寺新禅堂落成后,更在原先每日四支香的基础上,增加到每日十四支香,使真如禅寺成为全国佛教界“道风正、规矩严、农禅好”的样板丛林。1992年,长老主持恢复马祖道场宝峰禅寺,并于2000年在宝峰禅寺复办江西佛学院。长老还先后主持编撰《云居山新志》《宝峰寺志》《法源寺志》,梳理寺院历史源流,光显祖师愿行功德,以史作镜,启迪后学。

一诚长老

一诚长老倡行以戒为师,注重道风建设。

数十年如一日领众熏修,坚持早晚课诵、冬参夏学、布萨诵戒、结夏安居,树立了以戒为师、勤修三学的佛门榜样。住持云居寺真如禅寺期间,立规三年一传戒,高树戒幢,绍隆三宝。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期间,长老高度重视道风建设,多次指出:“在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的因缘下,佛教的道风建设如何,是决定中国佛教兴衰存亡的根本大事。”

长老大力倡导以戒为师,他说:“今天我们特别拈出‘以戒为师’,并非是权宜之计、治标之举,而是基于戒法是佛法的根本,亦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他主持编撰了《以戒为师》《禅七仪规》《禅七》等关于佛教道风建设和禅修仪规的图书。主持制定修订了一系列佛教界规章制度,包括《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南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退职办法》等,为提高佛教教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端正道风,保持佛教精神本色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一诚长老

一诚长老一向重视佛教人才培养,绍隆佛种,续佛慧命。

长老始终认为:“以教育培养人才,通过院校教育、寺院教育、居士教育培养合格佛教人才,是佛教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长老为培育后学、续佛慧命不遗余力,一生桃李满天下,剃度弟子近百人,皈依弟子数十万之众。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期间,长老十分重视发展佛教教育事业,多次强调:“要把大力加强和发展佛教教育、努力提高四众素质,作为全国佛教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为中国佛学院新校区选址奔走呼吁,倾心尽力;他为恢复江西佛学院上下协调,不辞辛劳。长老特别关心青年学僧成长,经常深入学僧中间,谈心指导,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长老捐赠50万元善款用于佛学院教材编写,以实际行动支持佛教教育事业发展。在长老领导下,中国佛教协会组织召开了第二届海峡两岸佛教教育座谈会、第七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和文化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开展了全国汉语系佛学院现状调查,组织了全国佛教院校教材调研,对佛教人才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长老倡导通过讲经交流活动,发现和培养青年僧才,中国佛教协会于2008年举办了首次全国性讲经交流活动,引领全国佛教界逐渐形成学习经典、研究经典、宣讲经典的良好风气。如今全国性讲经交流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年,发现和培养了一批立志弘法利生、善于讲经说法的优秀青年僧才,其中许多已成为各地佛教界的中坚。

一诚长老

一诚长老慈悲为怀,热心慈善,拔苦与乐。

长老常说:“要以慈善回报社会。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是佛教徒知恩报恩、慈悲济世、无我利他的积极人生观。”他如是说,如是行。在江西期间,长老捐资修建了从江西永修到靖安山间的公路,改善交通条件,助力山区脱贫致富。当地人民亲切地称呼这条公路为“佛光大道”。长老还在永修发起捐建了希望小学,以佛教慈悲济世精神造福乡里,广结善缘。

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期间,长老认为:“慈善事业是佛教界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佛教徒实践佛陀教导的有效途径。”他多次强调:“慈济和奉献的精神要在佛教界大力倡导,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获得社会的认同,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长老以大悲心,躬行无住布施,面对“非典”疫情、西南雪灾、汶川地震、印度洋海啸等灾情,号召全国佛教界发扬“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菩萨精神捐款捐物、赈灾救难,并亲自主持法会,祈请三宝加被,消灾解厄,救拔众生离苦得乐。长老经常将信徒的供养金捐赠公益慈善事业,一切功德普皆回向,不为自己得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汶川震灾发生后,长老不顾高龄亲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协调港澳台地区佛教界救灾物资顺利送达灾区。长老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工作期间,全国佛教界各类公益慈善捐款达4.4亿多元,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彰显了佛教界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积极作用。

一诚长老

一诚长老秉持佛教慈悲、和平的教义致力于海外联谊和对外友好交流事业。

长老说:“要开展与全世界各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弘扬佛教慈悲喜舍的伟大精神,宣传佛教的和平教义,反对暴力,反对战争,维护和平。”2005年长老与两岸三地佛教界长老大德共同发起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倡议,倡导“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的“新六和”精神,呼吁世界各国佛教徒联合起来,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期间,长老积极带领中国佛教协会开展对外友好交流,先后亲自率团赴韩国、日本出席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促成佛指舍利赴韩国瞻礼供奉,巩固了中韩日佛教黄金纽带关系。

长老先后率团访问尼泊尔、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家,积极推动佛牙舍利赴缅甸供奉瞻礼,加强了我国佛教界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佛教界的传统法谊,赢得了国际佛教界的尊敬和赞誉。2007年,长老获颁斯里兰卡花园寺派“弘法功勋奖”、阿斯羯利派“弘法旗帜奖”。2009年,长老获颁缅甸政府“最胜大正法放光幢”勋章。

长老积极从事与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佛教界的联谊,先后主持护侍佛指舍利赴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供奉瞻礼,进行友好访问,开展法务交流,与台港澳地区和海外高僧大德结下了深厚法谊。长老以年迈之躯,不辞劳苦,往来于海峡两岸,奔走于世界各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加强中外佛教友好交流、增强我国佛教的国际影响力、宣传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众生福祉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诚长老

一诚长老一生戒行清净、修持精进,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海内外佛教界有着广泛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四众弟子的敬仰和爱戴。

长老慈和安详、自在洒脱,淡泊名利、少欲知足,心地平等、平易近人。耄耋之年,依然热情接待前来拜访的四众弟子、普通群众,悲心殷重,有求必应。有缘亲近长老者,无不如沐春风,欢喜温暖。长老卸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后,依然心系佛教事业发展,捐款200万元支持中国佛学院新校区建设,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感佩。

一诚长老

一诚长老的一生是爱国爱教、知恩报恩的一生,是志求佛道、勇猛精进的一生,是历经磨砺、矢志不渝的一生,是勉力承当、默默奉献的一生,是慈悲济世、忘我利他的一生,是为佛教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不息的一生。

长老为中国佛教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贡献了毕生心力,功德巍巍,永不磨灭。

祈愿长老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更新于:2017-12-21 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