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先从正名开始 藏传佛教不仅是密宗

2016-11-01 其他文章

正见先从正名开始 藏传佛教不仅是密宗

藏传佛教于华人社会越来越盛行,经常听到人们称呼藏传佛教为“密宗”,而把汉传佛教称作“显宗”。

其实,汉传、藏传是从语言文化承传分类,在汉语文化中发展出来的是汉传佛教(汉语系佛教),源于藏语文化的是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

至于显宗、密宗,则是从教法性质分类。根据宗喀巴大师《密宗道次第广论》初品,显宗专修六道四摄等成佛之因,属“以因为道”;密宗的不共特点,则是在显宗的基础上,修习“本尊瑜伽”随顺佛果四种遍净(即观修处所、身相、受用、事业皆清净,与佛无异),属“以果为道”。由于须对根器不相应者保密,以免其误解、误用,故称“密”宗。论中有云:“以隐密修而得成就,于非器境不为彼说,故名曰密。”

汉传与藏传、显宗与密宗,是两种不同的分类,彼此并不完全等同。

众所周知,汉传佛教的主体是显宗,但汉文《大藏经》中也有部份密宗经典;古时汉地曾经依据这些经典发展出本土密宗,至今仍不乏修持者。当然,现今大部分汉传行人都以修学显宗为主,充其量只是持诵某些咒语作日课。由于不具足本尊瑜伽的身、语、意三任持(藏文khyer so gsum),仅仅持咒,严格上不算真正修持密法。

至于藏传佛教,并非只有密宗,更包括了显宗。认真的修行人,必须先修习显宗,才能进修密宗。显、密二宗,在藏传佛教是一套完整的次第,并非两个不同或对立的流派。

汉传佛教的宗派,要么尊崇个别经论而立宗(如尊崇《华严经》的华严宗、尊崇《法华经》的天台宗),要么专修某种法门而立宗(如净土宗专修净土法门、禅宗专修禅法)。过去汉地的密宗,也是专修密法的派别,汉人或因此而总以为藏传佛教是只单独修持密法的一个“宗派”。

事实上,藏传佛教各大派别,均视一切显密教法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藏僧须学习所有重要的佛说经典及公认的具量论典,后者包括俱舍、中观、唯识、律学、因明等,无一偏废。修习显宗多年后(格鲁派一般需时19至21年,其他派别9至11年),方能正式进修密法。而在正修本尊瑜伽前,还需修习加行。加行即前行、准备功夫之意,分为共同加行与不共加行,前者即观修暇满难得、死殁无常、因果业力、轮回过患,此等仍属显宗修法。(“共同”意谓显密共法,而非密宗特有。)

建立先显后密的次第,除了因为从显教习得的出离心、菩提心等,同样是密法的基础外(出离心能摄一切修持入内道、菩提心能摄一切修持入大乘道,若缺少此二者,所修密法即非清净佛法),更因为密法的修持是直接奠基于显教的证德上。

密法仪轨的许多细节,如观空、生起及收摄坛城,均有赖“性空缘起互彰显”的定解,才足以如量观修。正行时,通达诸法无我正见,同时自观本尊,空慧与天身显相于一心中和合无异(显空无别),方可发挥密法最大效能,俱时成办法身及色身亲因。否则,即如《密宗道次第广论》所言:“若不勤修通达空性之慧,唯修广大方便(本尊瑜伽),亦必不能得佛色身。”

因此,藏僧正式修密前,需要饱学显教。虽然部分上师为鼓励无法作广大闻思的在家弟子,谓一心修密已堪成就,但我辈应知此乃巩固弟子信心之权宜方便,当自随力闻思,认识佛法内涵,以增益密法修持。切莫误会藏传佛教纯属密宗,修密即无须学习显宗。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建立幸福的家庭,从好好说话开始 建立幸福的家庭,从好好说话开始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如何协调婆媳矛盾?从“不讲理”开始 如何协调婆媳矛盾?从“不讲理”开始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12岁开始吃素!60岁美国超模从头美到脚 12岁开始吃素!60岁美国超模从头美到脚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还在“望子成龙”吗?不仅犯傻还犯痴 还在“望子成龙”吗?不仅犯傻还犯痴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密宗常识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密宗常识

汉人对藏传佛教本就不熟悉,您为何总把人往犄角旮旯里引导? 汉人对藏传佛教本就不熟悉,您为何总把人往犄角旮旯里引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