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基础词汇大全

2015-01-29 汉传法师

佛学基础词汇扫盲

1、三宝:佛、法、僧(与自性三宝:觉、正、净相应);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4、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5、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受持以下八法: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涂脂粉香水,不穿华丽的衣服,不观玩歌舞妓乐,七不睡卧高大床褥,八不非时食(日中一食,过午不食);

6、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7、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8、四神足:又名四如意足,就是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欲神足是希慕欲乐,勤神足是精进无间,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观神足是心不驰散;

9、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10、五力: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烽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慧力是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这诸惑;

11、七觉支:又名七菩提分或七觉分。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

1)择法菩提分,即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

2)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3)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4)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安、快乐;

5)念菩提分,即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6)定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7)舍菩提分,即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12、三法印: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

1)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

2)诸法无我是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没有我的实体;

3)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13、四圣谛:苦、集、灭、道

1)苦谛:

a、生苦:初出母胎,冷风割体,烦恼业力,众苦交集;

b、老苦:颜衰色变,体力减退,举止言行,皆不如意;

c、病苦:四大不调,精神欠和,身心受病,苦痛无安;

d、死苦:五蕴分散,神识相离,茫然自失,业境现前;

e、爱别离苦:亲族朋友,名位权利,一切爱乐,离失之时;

f、求不得苦:一切荣乐,可爱诸事,心生欲望,求之不得;

g、怨憎会苦:怨家仇人,及诸事物,相遇会见,心生不安;

h、五阴炽盛苦:身(色)心(受想行识)无常,变易炽盛。

2)集谛(无明):

a、贪:名利财色,一切贪欲;

b、嗔;嗔恚忿恨,嫉忌不平;

c、疾:事理不明,迷暗愚昧。

3)灭谛:

无明烦恼,集谛业断,我法执除,贪嗔痴尽,生死解脱,众苦云消,得寂灭境,安住涅槃。

4)道谛:即八正道

其中,四谛里又分迷界与悟界两因果。“苦”是迷界果,“集”是迷界因,“灭”是悟界果,“道”是悟界因;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

14、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

1)无明:贪、嗔、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

2)行:造作诸业;

3)识:业识投胎;

4)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

5)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的人形;

6)触:出胎与外境接触;

7)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

8)爱:对境生爱欲;

9)取:追求造作;

10)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

11)生:再受未来五蕴身;

12)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

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

15、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16、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17、三学:戒、定、慧

18、二谛:真谛、俗谛

19、三福:1)、人天福/孝敬慈悲身善口善意善

2)、二乘福/三皈自性三宝住持三宝严持戒律之精神和原则

3)、大乘福/发菩提心先断烦恼再度众生/深信念佛必定成佛/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20、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21、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22、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23、六度:布施——财富聪明健康/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24、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弘扬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即是最殊胜最圆满之供养/忏悔业障——称念阿弥陀佛能消一切罪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25、三资粮:信、愿、行

26、四大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

27、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28、三藏

何谓三藏?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精通三藏,并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鸠摩罗什,唐玄奘等。试略谈其义:

一、经藏。梵语素怛缆,或曰修多罗,华言契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大都属于经藏。

二、律藏。梵语毗奈耶,华言调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仪,善能调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藏。

三、论藏。梵语阿毗达磨,华言对法,又翻无比法。对佛典或经义加以议论,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后人以殊胜智慧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均属于论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经为经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为律藏。六足发智论为论藏。依大智度论说法,三藏属小乘教专称,但依据摄大乘论说法,大乘亦有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为论藏。

佛教八宗(注:以下为龙树菩萨之八宗)

1)、禅宗:直指人心,即生见性成佛,不执著禅定而不离禅定

2)、密宗:以心物一元之原理,大开方便,提倡肉身成佛

3)、唯识(法相):建立一切,说八识如来藏等,接引畏空众生

4)、天台:三止三观,建立如来禅方便程序

5)、华严:华藏世界重重无尽,世界一切清静...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

6)、三论:否定否定,破人法执

7)、成实:三心、二谛、二空

8)、净土:佛我互感,信心而往生

2024-02-04 21:58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沉香基础知识!为你答疑解惑! 沉香基础知识!为你答疑解惑!

沉香分类大全,用心读完就能了解很多 沉香分类大全,用心读完就能了解很多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空性和智慧是入门的基础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空性和智慧是入门的基础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沉香系统知识大全,一看即通 沉香系统知识大全,一看即通

佛咒修持感应大全 佛咒修持感应大全

高级佛学院领导班子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交流关于加强“拓然巴”培养和作用发挥情况 高级佛学院领导班子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交流关于加强“拓然巴”培养和作用发挥情况

倓虚法师:寓佛学于医学 倓虚法师:寓佛学于医学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二十一种菩提子佛珠大全 二十一种菩提子佛珠大全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22种菩提子佛珠知识大全 22种菩提子佛珠知识大全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学佛行仪—学佛基础 学佛行仪—学佛基础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潘桂明:天台佛学评议 潘桂明:天台佛学评议

大乘修学的基础_22 大乘修学的基础_22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 第十一章 李商隐诗歌中的佛学意趣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 第十一章 李商隐诗歌中的佛学意趣

杨维中:中国佛学 六、宗派鼎立(三)三论宗 杨维中:中国佛学 六、宗派鼎立(三)三论宗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18:什么是“五毒心”?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18:什么是“五毒心”?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22:什么才叫“去执著”?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22:什么才叫“去执著”?

德雄尊者: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正行 第三节 基础三部曲 3-2适度的精进(三项要领) 德雄尊者: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正行 第三节 基础三部曲 3-2适度的精进(三项要领)

佛学禅说:窗户和镜子 佛学禅说:窗户和镜子

佛咒产生的感应大全 佛咒产生的感应大全

妙量法师:佛学问答(吉林榆树永慈念佛堂开示) 妙量法师:佛学问答(吉林榆树永慈念佛堂开示)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五戒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五戒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净元法师:佛学基础 净元法师:佛学基础

龙华古寺2014年(上半年)周日佛学讲座通知 龙华古寺2014年(上半年)周日佛学讲座通知

黑龙江省大庆市正洁寺设立国际佛学研究基金 黑龙江省大庆市正洁寺设立国际佛学研究基金

巨赞法师:佛学与人生 巨赞法师:佛学与人生

达真堪布:精进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达真堪布:精进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庆祝卫塞节(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庆祝卫塞节(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二、太子成道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二、太子成道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下 五、乌鸦和喜鹊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下 五、乌鸦和喜鹊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

初级佛学教本:第五课、如来十号 初级佛学教本:第五课、如来十号

初级佛学教本:第八课、弥勒菩萨 初级佛学教本:第八课、弥勒菩萨

中级佛学教本:第五课、三苦八苦 中级佛学教本:第五课、三苦八苦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佛学书籍:基本佛法:皈依三宝 佛学书籍:基本佛法:皈依三宝

佛学启蒙:第七课、宏法利生的事业(二) 佛学启蒙:第七课、宏法利生的事业(二)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合群的修养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合群的修养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一、修福与修慧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一、修福与修慧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密宗常识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密宗常识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四大名山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四大名山

初级佛学教本: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一课、读经录要(二) 高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一课、读经录要(二)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阿弥陀经》选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阿弥陀经》选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六课、十善业道 (二)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六课、十善业道 (二)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三课、六道轮回 (一)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三课、六道轮回 (一)

高级佛学教本:第廿八、廿九、三十课、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第廿八、廿九、三十课、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二课、三论宗(一)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二课、三论宗(一)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二课、净土宗(三)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二课、净土宗(三)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一课、天台宗(四)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一课、天台宗(四)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一课、净土宗(二)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一课、净土宗(二)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八) 十善业道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八) 十善业道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六) 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六) 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学的真面目:33:佛弟子应该博学多闻 佛学的真面目:33:佛弟子应该博学多闻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的真面目:25: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佛学的真面目:25: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放生问答:放生问答之基础知识篇 放生问答:放生问答之基础知识篇

放生仪轨:放生基础知识问答 放生仪轨:放生基础知识问答

荐读:为什么现代人学佛学得如此艰辛? 荐读:为什么现代人学佛学得如此艰辛?

第017集 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第017集 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第040集 三士道错误的建立基础 甘正祺老师 第040集 三士道错误的建立基础 甘正祺老师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佛门常用咒 语大全,每句对应的功效都不一样,每个佛弟子都不容错过! 佛门常用咒 语大全,每句对应的功效都不一样,每个佛弟子都不容错过!

备份:佛门常用咒语大全 备份:佛门常用咒语大全

〈佛教咒语知识大全〉恭请十方善信布施传法,功德无量! 〈佛教咒语知识大全〉恭请十方善信布施传法,功德无量!

【佛学知识】百句佛教经典名句,总有一句能渡你! 【佛学知识】百句佛教经典名句,总有一句能渡你!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佛学之宇宙论——欲界 佛学之宇宙论——欲界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风水零基础:过路阴阳(金锁玉关) 风水零基础:过路阴阳(金锁玉关)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非常好的学佛修道基础(不长)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非常好的学佛修道基础(不长)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回向偈大全 回向偈大全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