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1 汉传法师
当今社会中,有很多善良的人在用自己的善行使我们的社会变的更加和谐美好。有人会用自己的善心去帮助贫困的学生;也有人会在清晨的街头,向匆忙的行人奉上一杯温暖的爱心粥;还有人会在危难的紧急时刻,奋不顾身地伸出救援之手。各种各样的“善”在感动着我们,也美化着这个世界。
在佛教当中,善行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利的善行,一种是利他的善行。自利,乃利己之意,即为自身之功德而努力修行,以此所产生之善果而自得其利。佛教的自利,首先是用戒律来规范我们的行为,照着去行持,完善自身品行,提高生命境界,造善业感善果,让自身趋于纯善。利他,乃利益他人之意,即非为己利,而为救济诸有情而致力行善。让更多的人去实践善行,从而使得更多的人远离痛苦,得到究竟的安乐。
利他需要智慧的摄持,不仅仅只是善心而已。利他如果没有智慧,往往会自得其反,就会变成好心办坏事,就犹如农夫救蛇的故事。农夫误以为那只蛇冻僵了,就把蛇拿起来抱在怀里,用自己温热的身体去温暖蛇,不料惊动了那条蛇。蛇醒来后便因自卫的本能反应,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使农夫受了致命的创伤。
我们利他除了智慧,还需要有愿力,才能真正帮助到别人,帮助到社会。当年唐朝玄奘大师,发现汉地当时的佛经不够完整,以及各家学说不够统一,发心从长安城出发去印度求取真经,大师带着“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豪言壮志向着心中的西方佛国迈去。大师途中遭遇种种艰辛,克服自身以及外在环境带来的种种魔难。历经17年从印度带回六百多部佛经。回国后大师没有停下来休息,而是召集弟子将自己带回来的佛经进行翻译。至今所翻译的经典,如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和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等经典,深深的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
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就是最好善行,利他的心就是最好的善心。各种善行有各种的利益。按佛教的业果来讲,自利的善行会有美好的回报,但只能得到短暂的快乐,而且不究竟。利他的善行也会有美好的果报,快乐和幸福随之而来,使得共同的环境得以完善。利他首先是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善,从自己开始慢慢集合众人的善心善行去影响更广大的范围。当我们点燃自己内心善的火焰时,你才会发现外在是一片光明。
那善在哪里?佛陀通过戒律规范着信徒们的行持,进而使内心趋近于纯善,他所缘广大,是一切众生。依着佛陀的规则去持守,善法于斯而生,福慧由斯而长。只要用心去做,怀着利他的心去做,像玄奘大师一样发愿去做,明明白白地去做,这样你就能找到“善”在哪里。
2024-02-04 21:58
【素食交友34季】6位素友希望寻找那个TA,里面有没有你想要遇见的人~
面对其他猎物的袭击,母狮是选择留下来保护孩子,还是去寻找丢失的孩子
女孩被陷害关进监狱,护卫让动物保护女孩,自己则寻找背后主使人!
界文法师:迈向成佛——略谈佛法修学的次第 三、寻找和依止善知识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二、培养良善的习惯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八讲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一、次第修学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五、正见破无明 五蕴成假我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八讲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二、如何得解脱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二、智慧对治烦恼心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十讲 阿底峡尊者的启示 二、佛法是自觉觉他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九讲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一、修行菩萨道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五讲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七、利他与如理听闻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九讲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五、把握缘起 离苦得乐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八讲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三、珍惜生命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九讲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四、依师践行莫空过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八讲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四、共业增上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三、心上用功得解脱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一、融入团队 利人利己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四、走进佛法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一、生命,一道深奥的命题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十讲 阿底峡尊者的启示 一、阿底峡尊者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五讲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六、发长远心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四、分享佛法这束阳光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十讲 阿底峡尊者的启示 三、善观缘起 深信业果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五讲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五、成佛的阶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