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法师:凡夫俗子不明佛法,八大误会首当其冲

2014-12-19 汉传法师

依佛法言:本来一切众生均具有佛性,佛之真理不从外得。不过因世人未明佛教真相之故,致生误会而为障蔽,遂于佛法不能信解。今天到会诸君,大都对佛法是有信仰和了解的,但诸君欲希望一般人皆信解于佛法,尤不可不将其误会之处一为分释之。

一、爱国者以佛教不宜国家兴盛之误会

有一种富爱国心的人,存心爱国民大众,欲使本国兴盛、雄峙世界,得到美满的幸福和荣誉。此种人是极可敬的,但每每不信佛教,因他认佛教虽高深玄妙,但是不能使国家兴盛。其实此种心理,纯是误会。他不知佛教宜于爱国,可以帮助国家之兴盛,并不与爱国行动相妨碍。例如古来有最信佛之阿育王及戒日王等,曾以信仰佛教而统一兴盛其国家。后旧教复兴──即婆罗门教等──佛教衰亡,其印度国家亦随之衰亡。又如我国唐太宗及明成祖时代最兴佛教,而国亦强盛。明末清初,一般人皆毁佛教而竟至衰乱。今日本、暹罗等国为亚洲最信佛教之国,亦为亚洲仅有之独立国。由此可见,能信仰佛教、奉行佛教实可以兴盛国家,而不信佛教每致衰亡,故爱国者正须研究了解于佛法也。

二、流俗以习见之僧尼代表佛教者之误会

一般人以佛教虽讲得如何高深圆满,但因习见一般僧尼之行为并无足以令人可尊崇者,遂以之推测佛教不过如是、不足信仰!此种人是以所见僧尼代表佛教,实属误会极矣!以未一究佛教内容之真相也。请以佛教内容之成分言之,佛教应分三种:一、佛,人格极高尚,因能抛除富贵、发心救世、以道济人故。二、佛法:佛法置于现世之科学、哲学中,均为无上之真理,实可以利乐人群,并行不悖。此法为释迦牟尼佛所自证而教人的微妙真理,故称佛法。佛法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法也。三、佛教徒:修学佛法,曰佛教徒。此分二种:甲、超人的佛教徒,如诸天及声闻、缘觉、菩萨等。乙、人的佛教徒,此又分二:一、非部众的,如宰官、长者等;二、部众的,此又分二:清信士女,如在家奉佛之优婆塞、优婆夷等;出家僧尼,此又分二:修证宏化者;流俗习见者。平常一般所见之出家人,不过是佛教僧尼中流俗习见之一小部分,何能以之代表高深广大之佛教!明乎此,则无谓之误会可完全消释矣。

三、经济学者以佛教徒为分利之误会

现代一般讲经济学者,以为人人能生利,则人类之生活发达可共享优裕之幸福,因专注重生利方面,遂病佛教徒为人类之赘疣,是分利而不生利的寄生虫,认佛教为不可信仰,苟信仰则有害于人类,是诚极端之误会也!须知信佛是信佛,作事是作事。佛教徒,凡士、农、工、商均可作,不能专诋其是分利的。况且世上之人均是互相为利的,士、农、工、商各有其责职,各有其互利之所在,当公平分判之。即以佛教徒中之僧尼言,若能求得佛理、开化世人,使增高道德心、不作害人事,所谓以宏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如是则佛教僧徒不唯不分利,而间接直接为利于人群正无量矣!

四、经世者以学佛必须出家之误会

有人心想学佛,而以学佛必须出家,遂致不敢学佛,此亦大误会也!须知学佛不必一定出家,出家仅佛徒中之一种,在家亦可学佛,但能明了佛理、潜心修持,成佛地位人人可到。参照第二条所释,自然一切无碍也。

五、热心世事者以学佛为消极之误会

有欲挽回世道、拯救社会者,以学佛为消极,不能裨益人群,此亦大误会也!须知佛法中有大小二乘,小乘在自度,当其修行时,虽似消极,而实则以小乘为阶梯,仍渐次达到大乘之积极救世;至大乘菩萨,则纯为自度度人之积极行为。故佛法不唯不消极,且是积极中之积极者!

六、懒散者贪山林闲静为佛法清净之误会

有人生性懒散,梦想出家,以为山林闲静可享清福,如是之人,遂使世人误会佛教徒皆是好懒贪闲、无所事事者。须知真伪当辨、善恶宜分,如上之人本非真实佛徒。何以故?若是真佛徒,虽处山林,非贪静乐,盖以预备自救救人之材具耳。如读书者之在小、中、大学时之景况,正所以作将来济世利人之用也。至所谓清净二字,佛将世界人群治理得极和好安静之意,非懒散者之贪闲静可当此也。

七、著无者执虚空断灭为佛法寂灭之误会

有人执虚空断灭一切没有为佛法之寂灭,此亦误会,而未知佛经中所谓“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之意也。浅言之,佛所云寂灭,是人世上各能相安无事、共得清平,内无劫盗之苦,外无侵夺之患,即一切不好的事完全没有曰寂灭。由此可见,佛说之寂灭二字,正是世界人类之所共同希望者也。

八、著有者惧佛法说空消灭人世之误会

有人以佛经中说有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误认为佛法一味说空,若信佛法,则将来人世亦必为之消灭,因生恐惧,不信佛法,是不知我佛当日说法之方便意旨也。佛说法时,对著无者则说有,对著有者则说无,皆破其迷执,务以使一般人彻底知道人生、宇宙之真相耳。

2024-02-04 21:58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邪淫让我失去好多,佛法让我闻到奇香 邪淫让我失去好多,佛法让我闻到奇香

慎重:妄谈“一切法均是佛法”即是大妄语!~ 一则《地藏论坛》的讨论帖(二) 慎重:妄谈“一切法均是佛法”即是大妄语!~ 一则《地藏论坛》的讨论帖(二)

大安法师:什么是直心?为何说凡夫之心大多是弯曲的? 大安法师:什么是直心?为何说凡夫之心大多是弯曲的?

果煜法师:佛法原典 道品诵 果煜法师:佛法原典 道品诵

嘎玛仁波切:这是佛法的因果论和宿命论最大的不同之处 嘎玛仁波切:这是佛法的因果论和宿命论最大的不同之处

慈法法师:安居第六十四日(二):于无佛法世界住持庄严 慈法法师:安居第六十四日(二):于无佛法世界住持庄严

惟传法师:高等心灵世界众生的互动与凡夫的不同 惟传法师:高等心灵世界众生的互动与凡夫的不同

智海法师答:佛法是如何判断是非的呢? 智海法师答:佛法是如何判断是非的呢?

智海法师: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智海法师: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明海法师:“如实知自心”是佛法与禅修的目标 明海法师:“如实知自心”是佛法与禅修的目标

达照法师:佛法是要用身心行为去衡量、去测量、观察世界 达照法师:佛法是要用身心行为去衡量、去测量、观察世界

无上甚深的佛法 无上甚深的佛法

达照法师:要想不二,就学佛法 达照法师:要想不二,就学佛法

智谕法师:修学佛法要求解脱味 智谕法师:修学佛法要求解脱味

演培法师:佛法的因果论 演培法师:佛法的因果论

倓虚法师:佛法不是迷信学佛才能破除迷信 倓虚法师:佛法不是迷信学佛才能破除迷信

父亲因杀猪短命报,儿子病后遇佛法 父亲因杀猪短命报,儿子病后遇佛法

东初法师:佛法真精神 东初法师:佛法真精神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因何佛法先后?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因何佛法先后?

大安法师:初学者应该上哪一类课程才能够多了解佛法? 大安法师:初学者应该上哪一类课程才能够多了解佛法?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六章 禅宗史话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六章 禅宗史话

消业障八大感应 消业障八大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你每天批评,就显示你的心不清净,你对于佛法修学毫不得力 净土法门法师:你每天批评,就显示你的心不清净,你对于佛法修学毫不得力

海云继梦:行者与凡夫的不同就在于能走出自己的天地 海云继梦:行者与凡夫的不同就在于能走出自己的天地

宣化上人:我们明不明白佛法之关键在此 宣化上人:我们明不明白佛法之关键在此

寂静法师:转化的方法就是佛法,要用心好好学习佛法 寂静法师:转化的方法就是佛法,要用心好好学习佛法

读佛法的感应 读佛法的感应

寂静法师:佛法与教育 寂静法师:佛法与教育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9 论因说因 佛法以因缘为立义大本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9 论因说因 佛法以因缘为立义大本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 七、佛法之必然功效-人人成就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 七、佛法之必然功效-人人成就

邪淫导致强迫症,幸亏遇到佛法逐渐好转 邪淫导致强迫症,幸亏遇到佛法逐渐好转

惟贤法师:佛法的弘扬对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利益? 惟贤法师:佛法的弘扬对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利益?

佛法心要 佛法心要

十七世大宝法王:修持药师佛法的功德利益 十七世大宝法王:修持药师佛法的功德利益

传喜法师:佛法不仅仅是一种学问 传喜法师:佛法不仅仅是一种学问

海涛法师:转变心念,让佛法入心 海涛法师:转变心念,让佛法入心

第十五节 佛法才是最好的法律 第十五节 佛法才是最好的法律

邪淫几乎让我的人生成为一片废墟,佛法让我重获新生 邪淫几乎让我的人生成为一片废墟,佛法让我重获新生

陈永革:现代知识处境下的佛法信仰 陈永革:现代知识处境下的佛法信仰

白玛多吉:让佛法走近生活:因缘和合 白玛多吉:让佛法走近生活:因缘和合

黄威南:如何介绍佛法给亲友? 黄威南:如何介绍佛法给亲友?

宣化上人:佛法,哪一种法门是第一的,最高最妙的? 宣化上人:佛法,哪一种法门是第一的,最高最妙的?

梦参老和尚: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 梦参老和尚: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四)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四)

凡夫:大般涅槃经(卷第四)白话 凡夫:大般涅槃经(卷第四)白话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六)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六)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菩萨乘的婚姻观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菩萨乘的婚姻观

法王如意宝:一切佛法互不相违。 法王如意宝:一切佛法互不相违。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邪淫之罪堪比滔天,是佛法慈悲救了我! 邪淫之罪堪比滔天,是佛法慈悲救了我!

林崇安:以科学的譬喻来看佛法 林崇安:以科学的譬喻来看佛法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家庭也是修行的道场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家庭也是修行的道场

黄国达:佛法概论导读 黄国达:佛法概论导读

智行:佛法对天文学的贡献 智行:佛法对天文学的贡献

净土法门法语:还跟人事物对立,就是道地凡夫 净土法门法语:还跟人事物对立,就是道地凡夫

海涛法师:修行笔记 佛法是从因果中去解决一切的 海涛法师:修行笔记 佛法是从因果中去解决一切的

不可思议的佛法 不可思议的佛法

身体不断涌出舍利子肉身不坏高僧示现佛法真实不虚 身体不断涌出舍利子肉身不坏高僧示现佛法真实不虚

法增法师:基本佛法 10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法增法师:基本佛法 10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法增法师:基本佛法 7 二善趣 法增法师:基本佛法 7 二善趣

修行三年,我是如何用运用佛法来提高事业! 修行三年,我是如何用运用佛法来提高事业!

净土法门法语:没有把佛法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得不到法喜,活得很辛苦 净土法门法语:没有把佛法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得不到法喜,活得很辛苦

莲师向益西措嘉传授的八大苦行 莲师向益西措嘉传授的八大苦行

乘宗法师:佛法的温度 乘宗法师:佛法的温度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 第一讲 八大人觉经的概述02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 第一讲 八大人觉经的概述02

达真堪布:用佛法的镜子照出自己的真面目 达真堪布:用佛法的镜子照出自己的真面目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二讲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二讲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四讲02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四讲02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一节 释有支还灭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一节 释有支还灭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三节 直趣还灭之道——三十七菩提分法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三节 直趣还灭之道——三十七菩提分法

佛法是最平等的 佛法是最平等的

身为皇帝 却痴迷佛法 最后被活活饿死 是报应还是其他? 身为皇帝 却痴迷佛法 最后被活活饿死 是报应还是其他?

首愚法师:佛法就是一瓣心香 首愚法师:佛法就是一瓣心香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五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五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5、佛法与国法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5、佛法与国法

佛法让我走向了光明和幸福的路 佛法让我走向了光明和幸福的路

斌宗法师:人生之苦说不能尽,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斌宗法师:人生之苦说不能尽,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善导大师:佛自酬恩孝养父母,何况凡夫而不孝养 善导大师:佛自酬恩孝养父母,何况凡夫而不孝养

婆婆刻薄令媳妇心生毒誓,恭闻佛法一记棒喝转恨为孝 婆婆刻薄令媳妇心生毒誓,恭闻佛法一记棒喝转恨为孝

学习佛法后,我的生意、家庭更兴隆更温馨的亲身经历 学习佛法后,我的生意、家庭更兴隆更温馨的亲身经历

因为有了佛法,尽管生死别离却满怀幸福 父亲在一片悠扬佛号声中吉祥往生 因为有了佛法,尽管生死别离却满怀幸福 父亲在一片悠扬佛号声中吉祥往生

沉浸在佛法的海洋里,丈夫戒除网瘾重新启航 沉浸在佛法的海洋里,丈夫戒除网瘾重新启航

企业 CEO 用佛法智慧巧破“360 无死角管理”中的“死角” 企业 CEO 用佛法智慧巧破“360 无死角管理”中的“死角”

佛法导思:一家三代的悲惨业报如何才能改写? 佛法导思:一家三代的悲惨业报如何才能改写?

佛法,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幸福的金门——上篇:彷徨转为淡定 佛法,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幸福的金门——上篇:彷徨转为淡定

佛法,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幸福的金门——下篇:痛苦转为安乐 佛法,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幸福的金门——下篇:痛苦转为安乐

第三十九、佛法的修根 第三十九、佛法的修根

如果秦桧学习佛法,他还会成为陷害岳飞的奸臣吗? 如果秦桧学习佛法,他还会成为陷害岳飞的奸臣吗?

快乐忙碌填充不了空虚,抑郁迷茫交际时我遇到了佛法 快乐忙碌填充不了空虚,抑郁迷茫交际时我遇到了佛法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极乐之光:佛法应知:经.律.论 极乐之光:佛法应知:经.律.论

说吉话祥:适时闻佛法 说吉话祥:适时闻佛法

佛法讲的是什么,你找到答案了吗? 佛法讲的是什么,你找到答案了吗?

佛学书籍:基本佛法:皈依三宝 佛学书籍:基本佛法:皈依三宝

佛法僧三宝:第十一课、佛法的内容 佛法僧三宝:第十一课、佛法的内容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