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一法师:随顺世缘无知见

2014-12-10 汉传法师

前面我们知道了要想学佛成就,就要放弃知见,否则是不可能学好佛的。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自然能够做到随顺世缘无挂碍。所以,学佛的最最重要的是不能固执自己的成见,否则学佛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不管你有多聪明,不管你有多能干,学佛要想成就,都要彻底放弃自己的知见。这在历史上是有一个非常精彩的例子的,那就是香严智闲禅师的亲身经历。香严智闲禅师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博学的人,在百丈禅师座下有举一反十(我们一般讲举一反三,他是个举一反十)之说的人。

随顺世缘无知见(图片来源:资料图)

他是一个博闻强记,精通三藏,于教理非常清楚明白,任何问题都能侃侃而谈的人。可是他不管是在百丈禅师的座下,还是后来百丈禅师圆寂后,到他师兄沩山灵佑禅师的座下都没有开悟。就是因为他的知见太深,不能于自己的本分事上刻苦用功。

1、听瓦片击竹声开悟

后来他的师兄沩山灵佑禅师知道他的问题所在,就拿了一个“如何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问题来问他。结果他在把自己的所有知见翻了一个遍之后,发现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乃至多次询问沩山灵佑禅师也没有得到答案。最后被沩山灵佑禅师逼得死了自己的心,去守南阳慧忠禅师的墓,当粥饭僧去了。

当然他说当粥饭僧不再学佛法,只是不再看书增加知见了。对于自己受了这么大的刺激的问题,到底如何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这一问题一定是耿耿于怀,寝食难安的。只是没有办法从知见上入手,每天只能苦做功夫来解决问题。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得以听瓦片击竹声而开悟。

而且他写的开悟偈子也很特别,以至于仰山禅师认为这也是他的知见所作。因为他写道:“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这其中的言句,表现的还是知见上的事情。

比如“忘所知”是很多古人开悟的时候对自己境界的描述;再比如“诸方达道者”这明明还是用别人的境界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所以,仰山禅师看了之后说:“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不认为是他自己的境界,所以仰山禅师要去亲自考察一番。

当然香严智闲禅师这个时候是真金不怕火炼,一切是从自己的心里面流出来的境界,很快就又写了一个偈子:“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把自己内心的知见已经被扫除得一干二净的境界表达给了仰山禅师看。

2、随顺世缘无知见

结果仰山禅师还是认为他还在知见上做功夫,还没有完全的洒脱。只能入如来禅的境界,还不能步入祖师禅的彻底没有知见、洒脱不拘的境界。当然这难不倒真正解脱的人。所以,香严智闲禅师随口又说一偈子:“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这下才得到仰山禅师的认可。

其实,到了香严智闲禅师的这个境界,他不管是说什么或者是转身不理会而不说也是在说法了。因为他是真正地撇开了知见,已经步入了洒脱不拘的境界了。在很多祖师的公案中,这个时候很多大德是采取不予理睬的办法,或者叫转身回丈室去了等等。

从香严智闲禅师的开悟过程,和仰山禅师对他开悟认可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知见是如何障碍我们开悟或者叫做明白第一义谛、开佛知见的。因为有深厚的知见,香严智闲禅师吃尽了苦头,最后被迫无奈才死了这条靠已有的知见来认识世界之心。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听瓦片击打竹子而开悟。

也同样是因为他的知见深厚,而使得仰山禅师对他不放心,怕他耽误了一生。从而演下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公案。这里把香严智闲禅师的事迹在附录中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附录中是摘录自《480位祖师悟道因缘》中的香严智闲禅师悟道因缘部分。

点赞 2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随顺佛的教敕、随顺佛的心,随顺佛的愿 随顺佛的教敕、随顺佛的心,随顺佛的愿

索达吉堪布:随顺众生是否意味着佛教修行人尽量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生活? 索达吉堪布:随顺众生是否意味着佛教修行人尽量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生活?

索达吉堪布:面对恶人恶事的时候,该怎么办?还要随顺吗? 索达吉堪布:面对恶人恶事的时候,该怎么办?还要随顺吗?

达真堪布:如果我吃了肉,随顺了我的父母,是否会增加自己的业障? 达真堪布:如果我吃了肉,随顺了我的父母,是否会增加自己的业障?

明一法师:打游戏是否造业

因果往事:无知毁庙 恶报连连 因果往事:无知毁庙 恶报连连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九节 无知是世间诸恶之根源,这就叫做无明。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九节 无知是世间诸恶之根源,这就叫做无明。

明一法师:枯燥乏味好用功

什么才是真正的“恒顺众生”,应如何恒顺众生!勿再误解恒顺随顺 什么才是真正的“恒顺众生”,应如何恒顺众生!勿再误解恒顺随顺

愚痴无知,实在苦恼

明一法师:吃亏勋章莫忽视

钟茂森:随顺外界的噪音或音乐来念佛,可不可以? 钟茂森:随顺外界的噪音或音乐来念佛,可不可以?

佛教名词:随顺(佛教名词) 佛教名词:随顺(佛教名词)

什么是随顺 什么是随顺

面对恶人恶事的时候,该怎么办?还要随顺吗? 面对恶人恶事的时候,该怎么办?还要随顺吗?

佛与人生:传正法师:道是随顺自然,修行要与道相应 佛与人生:传正法师:道是随顺自然,修行要与道相应

明一法师与保险公司员工的座谈问答

明一法师:浅谈忏悔业障

随顺世缘少烦恼

明一法师的出家因缘与信心来源 明一法师的出家因缘与信心来源

随顺远离之道 随顺远离之道

修'行'不能随顺自己的烦恼和习气 修'行'不能随顺自己的烦恼和习气

无知和愚痴的杀生者 无知和愚痴的杀生者

对待坏人应该是嫉恶如仇还是包容随顺

亲人对佛法抵触,如何随顺他们

随顺众生,故说此言 随顺众生,故说此言

其它:随顺修德,自然任运——从《周易禅解》看智旭的和谐观(张慧远) 其它:随顺修德,自然任运——从《周易禅解》看智旭的和谐观(张慧远)

净空法师:世缘没放下,想生净土太难了。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十 观心用功待考证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十 观心用功待考证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五 观心用功难深入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五 观心用功难深入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六 观心功夫难清明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六 观心功夫难清明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四 观心用功有比喻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四 观心用功有比喻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九 观心偏差实可惜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九 观心偏差实可惜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七 观心容易住境界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七 观心容易住境界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八 观心容易堕无记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八 观心容易堕无记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一 心有五种佛教说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一 心有五种佛教说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二 五种心性可观察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二 五种心性可观察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三 什么叫忏悔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三 什么叫忏悔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三 观察缘虑心粗细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三 观察缘虑心粗细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五 忏悔是对治业障的最好办法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五 忏悔是对治业障的最好办法

明一法师:堕胎的罪无法改变吗? 明一法师:堕胎的罪无法改变吗?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四 业障是怎么集聚的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四 业障是怎么集聚的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七 忏悔中的障碍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七 忏悔中的障碍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六 忏悔的方法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六 忏悔的方法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八 功德及回向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八 功德及回向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二 什么是业障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二 什么是业障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一 忏悔的意义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一 忏悔的意义

净空法师:你要想怎样怎样,要别人随顺你,那你的苦马上就来了。

追溯“无知”的源头 追溯“无知”的源头

法藏法师:随顺业缘而行 法藏法师:随顺业缘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