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台湾自然文学第一人,是鸟人也是山人;他是资深自然解说员,常年带领户外旅行;一路观察、学习、书写、绘画自然,行山观鸟、生态保育、慢游三十余年。
刘克襄是台湾最早、最有恒心探索自然的作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专注生态文学三十余年。
《河下游》《漂鸟的故乡》是他写的诗,《风鸟皮诺查》《十五颗小行星》是他写的小说;《自然旅情》《岭南本草新录》是他的写散文……
好像不论他写什么,都离不开他深爱的大自然:候鸟,鲸鱼,信天翁,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
▲刘克襄曾获吴三连文学奖、台湾自然保育奖、中国时报叙述诗推荐奖和台湾诗奖等。
起初,他的写作大多关注生物物种、生态和环境保护,后来他开始慢慢地把旅行、植物和菜市场也都写进书里。
因为在他眼里,生态文学并不只是谈一些好像与人遥远的、纯自然生态的动植物,像是科普文章或环保议题。他相信从小处着手,真正悉心了解与自然相关的风土人情,才能够引发更多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共鸣。
▲刘克襄《男人的菜市场》图书内页
“综观之,青蔬水果、柴米油盐不只是生活必需品,现在谈生态环保,恐怕也得从此一小处着手,从生活饮食,从这一庶民风土的悉心了解,才能引发更多人共鸣。“——摘自《男人的菜市场》
▲刘克襄老师在上海复兴中路襄阳南路菜市场
常年对自然的体验观察,对一花一草的细微把握,让他往往能有不一样的视角去发现和探索周边的环境,即使是在大家都熟知的地方,他也能有特别的发现。
提到去香港,我们大部分人会想到购物、吃喝玩乐和高楼大厦。而刘克襄却时常带领许多台湾的山友,到香港登山、穿村、走步道。
在香港当过几年驻校作家的刘克襄,写下《四分之三的香港》,提出了南方生态美学:原来香港土地的75%都是郊野,与高耸林立的水泥大楼遥遥相对。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大都市,香港形成了特有的与自然和谐又紧张的关系。
▲用脚量出26条香港郊野路线——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香港
他用深厚的自然与人文情怀,看到了沿路的自然风貌、古迹和村落,甚至新发现了香港野生杜鹃花多达六种,对香港的了解比居住了几十年的当地人还要深。
“台北的郊山还不见得有此巍峨,想要目睹这等地景,还得远到雪山、中央山脉等等才有机会体验。但在香港,随便一辆小巴就能载你到登山口,小走一段,便能感受这等雄浑气势了。” ——摘自《四分之三的香港》
刘克襄的书,不仅有细腻的文字,还有漂亮的手绘,以及他拍摄的精美插图。
一朵手绘的玉兰,一只水鸟,一幅铁道路线图、手绘地图,几乎所有作品中的插图,都是刘克襄亲自绘画的,每幅画都把他文字中提到的场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刘克襄手绘玉兰
▲刘克襄《里台湾》一书中手绘地图
他还出过很多绘本,《豆鼠私生活》、《鲸鱼不快乐时》、《不需要名字的水鸟》都是他画的。
“我喜欢到野外去,看到植物我就会画它,对我来讲这是一种生活的乐趣,作为一个自然写作者,他的快乐大概也是在这里,他不止是用文字去写东西。我虽然喜欢拍照,但我更喜欢画画。”
他也常常带领孩子们进行观察自然,会以现场地景做一些有趣的想象,发明不同的游戏,透过玩耍,让孩子认识自然。
刘克襄有一肚子的传说故事,他会让孩子们把山脊当作剑龙的背,也会告诉孩子们面天山里住着小矮人。他还专门绘制了一个小矮人的图像,让孩子们能够一起想象,小矮人们在这处山谷活动的情形。
为了让儿子觉得走路上学好玩,出门时,他会提醒儿子,花圃蹲伏着一只正在打瞌睡的虎斑猫,还有,山樱花落叶了没。
“我们从小到大的过程里,生命一定会不断地遭受挫折。你可以咏歌作画,聆听音乐或出外旅行,但无所不在的自然,却是最好最实惠的安慰剂。”——摘自《野趣童年》
出外旅行,他随身带环保筷子、汤匙;在家,他和太太基本上都是吃有机食物;他坚持每天只吃两餐,以减少对土地的消费。
他认为现代人不仅要关心环保,更要有决心和执行能力,过简单的生活。
近年来,刘克襄也做了很多有趣的演讲,他最喜欢讲人,人在自然里面怎么改变。他用自己三十多年来累积的故事和实例感染每一个听到他演讲的人,帮助大家爱上生态观察,了解和发现自然的美。
▲刘克襄演讲《男人的菜市场》
他以长年的自然旅行经验,透过文字、绘画、摄影和讲座,真情传达出一个自然生态博物学家对自然深沉的眷恋,将自然变成诗,又融入人间烟火,让更多人发现自然野趣。
更新于:2016-05-26 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