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
因果报应
汉传法师
新闻资讯
佛教故事
【2023-09-16】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最早提出来的人生佛教。信仰佛教,首先把人做好,成为一个完人,由完人到超人,再到超超人,就是一个成佛的过程。康有为讲过:佛陀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一个超超人,是完成人
【2023-08-24】世间现象是相对的,有空间的,有超空间的;有生物,有非生物;有物质,有非物质;有有形体的,有没有形体的。这是相对的东西,不是绝对的。你不能说你没看到就不相信,宇宙、世间上的事情森罗万
【2023-08-06】1、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
【2023-07-25】关于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我觉得包括个人与集体的问题,下面我讲三点。一、佛教徒个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相当重要。内强素质,什么素质?应该有正信、正见、正念、正思维,去除邪念、
【2023-07-14】一、四种因缘果的性质在佛法来讲,有染因、染缘、染果、净因、净缘、净果,染净相对;恶因、恶缘、恶果、善因、善缘、善果,善恶相对。染因、染缘、染果就是指内心烦恼重,有染污,是世间法。佛
【2023-07-14】尊敬的夏林长,各位护法居士:我这次从重庆出来,经由北京到五台山,参加五台山广宗寺修建的法尊法师纪念馆落成开光典礼。法尊法师是我的亲教师,我从16岁到21岁,在北碚缙云山读书,他任代院长
【2023-07-14】人生由于名利等引起烦恼、挫折,因而生出痛苦。那么,根据佛法如何来求得人生的真谛?什么是人生真实的道理?怎样才能真正解脱烦恼痛苦?一、佛教对于人生的看法(一)五蕴身的组成人生的看法首
【2023-07-14】三学之含义各位同学、各位居士:我来到三学读书会,见到在座的各位,很高兴。三学读书会成立两年多来,我现在是第三次在这里讲座。读书会推广传统文化、禅茶、传统医学养生,还建立了网站,这种
【2023-07-14】一、唯识的中心是改造心地唯识是讲什么的?唯识的中心思想是改造心地。《华严经》讲: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心地观经》讲: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
【2023-07-12】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难得的,这种精神很不错。今天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讲一讲念佛与悲智兼修。我这个讲题是根据净土三经一论来讲的,净土宗主张念佛往生,但有
【2023-07-12】一、念佛必须要与现实人生相结合念佛如果不修福德智慧资粮,光是想到今后生西方极乐世界,想到临命终时往生净土,殊不知,弥陀法门还必须修三福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
【2023-07-12】一、太虚大师生平简介太虚大师是佛教的思想家、理论家,又是革新佛教的创造者,他的一生是在艰难的岁月里度过,但他所作出的成绩却是很大的。他提倡的人生佛教,就是后来赵朴初老居士在1983年中
【2023-07-12】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 为利有情愿成佛。尊敬的夏林长、尊敬的各位师父、尊敬的各位林友、居士们:今天有这个法缘到居士林来,跟大家见面,很难得,很殊胜!居士
【2023-07-12】作为一个人,能够学佛,走佛法正道,是很有价值的。你们作为佛子,用网络来宣传弘扬佛法,使想了解和学习佛法的人通过网络就能很方便地进行交流,这是很好的。学佛的基本精神,最起码应该做到以
【2023-07-12】一、现实的定义现实的定义:顾名思义,现,就是现在;实,就是真实。说现在,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虽然它和过去未来也有联系,但我们说的是现在。实,是真实,就是说这一个境界不是幻想的,
【2023-07-01】一、 素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素食与人体的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但它并非起源于佛教,也非佛教徒单独提倡。从古到今,世界许多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等都提倡素食。中国古代孟子的君子远庖厨的思
【2023-06-20】太虚大师精通三藏,学贯古今,智慧圆融,悲心广大。不单是渊博的佛学者,身体力行的有德高僧,而且是妙语如珠,才华横溢的诗僧。其诗从悟境和悲愿中出,信手拈来,均成妙句,感人肺腑。我亲近大
【2023-06-20】一、阿赖耶定义梵语阿赖耶,华译为藏,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三义。1、能藏:谓此识能含藏染、净、善、恶、无记三性诸法种子,如仓库能收纳稻麦等五谷种子。2、所藏:此识为前七现行识之所熏,
【2023-06-01】(一)佛教的特色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种宗教,有其教史、教义、教规、教团,但它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它的最大特色是: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为什么这样
【2023-05-27】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作为学佛的人,如果没有这个观点,信仰就建立不起来,道心不够稳定。观身不净,要经常观察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