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贤长老《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

2023-07-25 惟贤长老

关于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我觉得包括个人与集体的问题,下面我讲三点。

一、佛教徒个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相当重要。

内强素质,什么素质?应该有正信、正见、正念、正思维,去除邪念、杂念、妄念,保持正直纯一,合乎八正道。在声闻乘来讲,保持内心清净;在菩萨乘来讲,保持象佛一样的广大、正直、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应该有这么一颗心、这么样的一个内在素质。有此信心,有此正见,我们就可以树立大无畏的精神,就可以百折不回,直往菩提道上走,最后完成佛果。

外树形象,什么形象?在佛教来讲,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中国佛教协会提出僧装、素食、独身,是对一个出家人在形象上最起码的要求。要去除一些不良习惯、一切不好的习气。一个出家人,包括一个四众弟子,都不能够像普通人一样抽烟、喝酒、吃肉、打牌。这关系到形象和修养的问题。要严肃道风,保持纯洁。不管行住坐卧,都要注意威仪,保持安静、严肃、慈悲、庄严,要行如风,坐如钟,睡如弓,住如松。佛教徒的形象是庄重严肃、有智慧的,就能够经冬不凋,能够在梵行、苦行中往菩提道上走,所以形象很重要。

二、佛教集体的三项建设至关重要。

现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中心就是道德,道德就包括大智慧、大慈悲,通俗一点就是仁爱理智,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僧团是个集体组织,在以戒为师这个旗帜之下,必须要实现六和僧团,才能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信仰建设、道风建设、学风建设。

信仰建设是首要。作为一名佛教徒,应该信仰三宝的功德、信仰佛法真理、信仰业报真实。这个信仰不建立,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不是学佛者,而只是一个搞研究的佛学者。这是有区别的。所以大家应该具备信仰建设。

有信仰才有道风,《华严经》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成唯识论》中说: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

能够信,内心清净,努力向善,这就是善根,善心所。以此就有道念。这个道是什么呢?菩提之道,包括戒定慧三学、八正道;修菩萨行,就包括四无量心、四摄六度。有信仰就能建立道心,同时在集体生活中,早晚上殿、过堂、参禅念佛、半月诵戒,就能够过得很好。这就有了道风。

第三是学风建设,办佛学院,培养人才,很要紧。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必须要有人啊!太虚大师讲,佛法弘扬本在僧。人才,僧人是主要,必须加强培养人才,从德方面,从学方面,使他能够做到德学具备。

在僧团组织中,进行信仰建设、道风建设、学风建设这三种建设,是相当重要的,不能分离。

三、与时俱进,贯彻落实人间佛教精神

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从个人方面来讲,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集体方面来讲,要进行信仰建设、道风建设、学风建设这三种建设。如何贯彻落实呢?必须要与时俱进,实行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以后由赵朴初老居士结合新时代阐扬出来的人间佛教。

人生佛教就是在完成人格的基础上,修学菩萨行,为国家人民做好事,举办文化教育、公益慈善、环保等工作。

赵朴老提出的人间佛教就是一个思想、三个传统。一个思想,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社会,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也就是要爱国爱教。三个传统,一个是农禅结合的优良传统,劳动、坐禅、修行相结合,做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第二个传统是学术研究,就是要把佛教过去披上的外衣迷信消极的外衣去掉,研究发扬佛教真理,通达三藏十二部教典,做到二谛融通,把佛法真理传播出去,恢复佛教的本来面目。第三个加强国际友谊,我们就要学历史上的法显法师、玄奘法师、鉴真法师,他们在与斯里兰卡、印度、日本的文化交流中,做出了很大贡献,增强了国际友谊。现在来讲,我们还应该扩大,不光是亚洲,就是在欧洲、美洲、澳洲、非洲,都应该扩大交流影响,使佛法传播到全世界,净化全世界,实现世界和平,消灭战争,消灭灾难,这是我们庄严神圣的任务!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就可以发扬菩萨道的精神!

当今,我们必须要学习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精神。太虚大师在世时,曾在南普陀寺任住持,在闽南佛学院当院长若干年,后来,又在重庆办汉藏教理院。我在汉院读书六年,亲近大师十多年,太虚大师的确很伟大。他一方面继承优良传统,一方面适应时代,提出建设人生佛教。这个真理很伟大,过去应该这样,现在应该这样,将来还应该这样。能够如此,佛教就可以发挥力量,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就可以尽我们的力量,维护世界和平,消灭战争。

今天我在这个会上感受很大,我讲的话主要是对于佛教徒,特别是对于青年同学的一个愿望、一个鼓励,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谢谢大家,并祝大家身体健康,六时吉祥!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中国古代历史最著名四大贤母 中国古代历史最著名四大贤母

如何跳出家庭矛盾的漩涡?莫让内心惹雾霾 如何跳出家庭矛盾的漩涡?莫让内心惹雾霾

马龙山卧佛:中国第一卧佛和小巧精致的五百阿罗汉长啥样? 马龙山卧佛:中国第一卧佛和小巧精致的五百阿罗汉长啥样?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如何念佛_妙莲老和尚开示念佛 妙莲法师:如何念佛_妙莲老和尚开示念佛

如何协调婆媳矛盾?从“不讲理”开始 如何协调婆媳矛盾?从“不讲理”开始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大安法师:如何修福 大安法师:如何修福

面临丈夫背叛夫妻情尽,她如何走出我执挂碍,放下烦恼? 面临丈夫背叛夫妻情尽,她如何走出我执挂碍,放下烦恼?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铅华褪尽成农妇,昔日女强人如何一步步接受落差人生 铅华褪尽成农妇,昔日女强人如何一步步接受落差人生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如何让家人避开抑郁症魔爪 现代人心灵的第一杀手! 如何让家人避开抑郁症魔爪 现代人心灵的第一杀手!

到寺院拜佛该如何烧香?如何防骗? 到寺院拜佛该如何烧香?如何防骗?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法导思:一家三代的悲惨业报如何才能改写? 佛法导思:一家三代的悲惨业报如何才能改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通讯:港澳信众捐建“中国禅都”的“佛窝” 通讯:港澳信众捐建“中国禅都”的“佛窝”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中国史上的五位佛门皇帝 -智悲佛网 中国史上的五位佛门皇帝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农民不用农药会如何? 农民不用农药会如何?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索达吉堪布:请不要给亡者增苦,清明如何为亡者超度? 索达吉堪布:请不要给亡者增苦,清明如何为亡者超度?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富人如何将钱带到下一世? 富人如何将钱带到下一世?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