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菩萨众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并及也。法会中不只声闻,还有许多菩萨众。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译觉有情或大道心众生。约自利言,菩萨是觉悟的有情(即众生),非如凡夫之不觉。约利他言,菩萨自觉觉他,将己所悟,化导群迷,觉悟一切有情。再约自他二利说,觉指佛,有情指众生,菩萨上求佛之大觉,下化众生。
菩萨是约自利利他的精神说,不是指形像,泥塑木雕的菩萨像,也仅是个像而已。有的不分青红皂白,土地、城隍,一律称菩萨,更是错误,土地、城隍没发菩提心,根本不是菩萨。
有的循音谬解,尤其好笑,我二十几岁时,至某客家地方讲经,一老人,耳聪目明,猛赞我讲得真好,我问她:你听得懂吗?答:当然懂!你讲客家话,怎会不懂!那昨晚我解释过菩萨的意义,你说说看,何谓菩萨?老人说:菩萨嘛!像张天师画符,把妖魔鬼怪杀掉,就是符杀。(客家话,菩萨与符杀音相近。)菩萨变成符杀,作梦也想不到有这种解释,令人印象深刻,成了我往后讲经的资料。可见根本没听懂,但挺聪明,懂得用谐音。
菩萨意为觉有情,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皆可称之。有因地、果地之别,从初发心、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位是因地菩萨。成就佛果,为度众生,方便示现菩萨身,如文殊、观音,谓之倒驾慈航,带果行因的果地菩萨。诸菩萨含括因地和果地。
摩诃萨,是摩诃菩提萨埵的简称。摩诃大也,表非普通菩萨,具七大条件:一、具大根,有大乘根性。二、有大智,具大慧,才能行菩萨道。三、信大法,深信大乘法。四、明大理,领悟大乘理。五、修大行,广修六度万行。六、经大劫,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七、证大果,毕竟成佛。具此七大,方称摩诃萨。
菩萨众列四位:
文殊师利,新译曼殊室利,有三义:一、妙德,曾为七佛之师,具微妙功德。二、妙首,菩萨众上首。三、妙吉祥。菩萨众,与佛同生一世,历史记载有文殊及弥勒两位。文殊出生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生时有十种瑞相,即:一、光明满室,二、甘露盈庭,三、地涌七珍(七宝),四、神开覆藏(地神开启地下宝藏),五、鸡生凤儿(生凤凰),六、猪娩龙豚,七、马产麒麟,八、牛生白驹,九、仓满金粟,十、象生六牙。出家后,为菩萨众中智慧第一,表实智,即根本智,众生本具。舍利弗表权智。据经云:过去成佛,号龙种上尊王佛,现在北方欢喜世界示现成佛曰摩尼宝积佛,将来又于南方离垢世界示现名普现如来。过去曾为七佛之师,世尊往昔行菩萨道时,执弟子礼,随其修学。今释迦牟尼佛教化娑婆,文殊以菩萨身分挑法担,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华严经光明觉品云,十方世界,皆有文殊,佛说华严经时,十方无穷无尽的文殊菩萨皆来集会,参与华严胜筵。乃带果行因的菩萨。
佛说阿弥陀经,彼本舍卫国人,当然与会,表念佛法门,非大智不能信受。
法王子,法华经云:佛为法王,于法自在。菩萨承佛家业,弘法利生,乃法王之子,故名法王子,属大菩萨之通称,弥勒、地藏等均是。佛经往往称文殊为法王子,因文殊为菩萨众上首,法王子中,德推文殊,尊敬故也。
与国人结有深缘,山西五台山,是四大名山之一,也是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华严经诸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五台山就是清凉山,文殊菩萨在此领众修行。感应录中有一则贫女故事,深具意义,是我最喜欢的,虽说多次,仍不厌倦。
五台有灵鹫山,山下建灵鹫寺,每年春天,必设无遮大会。古之法会,不似今日,须念经拜忏,行布施亦称法会,无遮大会便是,凡参加者须随喜功德,令来者所求满愿。这事发生在南北朝北魏时,法会日来一贫女,携儿背子又牵条狗,剪一束头发交给主事者说:我贫苦,无物可施,仅头发而已。执事无奈收之。又说:我时间紧迫,等不及开饭,先吃好吗?给三份,言不够,狗也得吃,再送一份,拿了四份,还少一份,执事觉得奇怪,连狗都有了,那欠一份?贫女指着肚子说:还有一个,尚未出生!执事冒火了,斥彼贪得无厌,喝时,贫女涌现虚空,说偈云: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贫女变文殊,狗成金毛狮,二子为童男,侍立左右,又云: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憎爱何?法会大众,惭愧有眼不识菩萨,顶礼忏悔,再求开示。偈曰: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隐而不现。众将所施秀发建塔供养。明万历年初,塔颓,圆广法师发心重建,掘得大士圣发数根,呈金黄色,但如舍利子,随各人业障,所见不同。闻塔尚存,在大塔院侧。
楞严经云:菩萨示现,不欲人知,若泄露,则不知所终。因此,若人自称是某佛,某菩萨再来,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如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又名法顺,俗姓杜,人称杜顺。德重当时,弟子智冲,执意朝礼五台,屡劝不听,付一密函云:到五台,不见文殊再拆阅。寻遍五台,渺无踪迹,询问老翁,答:大士下山弘化,杜顺和尚是也!转身人即不见,拆函有偈云: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更间弥陀!文殊近在眼前,朝夕相处,竟整天妄想,奔波五台,礼拜山坡而已!急忙赶回长安城,杜顺和尚已圆寂了。这就是凡夫,有眼不识泰山,总喜欢千里追寻!
文殊菩萨道场虽在五台,但无处不现,应化事迹不少,与娑婆众生大有因缘。大乘经典须具大智方能领悟的,皆列文殊为上首,净土法门亦然,若着重行持,则以普贤菩萨为首,如无量寿经便是。
阿逸多菩萨即弥勒菩萨。新译梅怛利耶,此云慈氏,姓也。名阿逸多,此云无能胜,总称:慈氏无能胜。悲华经云:慈氏发愿于刀兵劫中,救护众生,以悲心超胜立名。受世尊记,为贤劫第五尊佛,现为一生补处菩萨,居弥勒内院化导菩萨及天人,将来示现娑婆成佛。
按古印度算法,现在是第九小劫的减劫,佛世,人寿平均一百岁,百年减一,减至十岁,第九小劫尽,再每百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谓一增,再百年减一,减至人寿八万岁时,弥勒菩萨由兜率天降生成佛于华林园龙华树下,三会说法度释迦牟尼佛正、像、末法时,与佛法结缘,未得解脱的众生。佛宝赞云:龙华三会愿相逢,即祈愿在龙华法会上,亲近弥勒,得大解脱。
藉弥勒菩萨大悲愿力,表净土法门愿之重要。
印度弥勒菩萨现天人相,和观音菩萨同样庄严,中国十分之九、九是布袋和尚形,因五代后梁时,应化在浙江奉化,长得肥头大耳,袒胸露腹,携一布袋,乞化所得,悉入袋中,人称布袋和尚。是当时的气象台,今天拖木屐,隔天必下雨,今日穿草鞋,翌日便天晴,灵得很,是农夫的好朋友。圆寂于岳林寺盘石上,留偈云: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常不识。始知是弥勒化身。
据说,是农历正月初一圆寂,国人喜生忌死,尤其大年初一,讨个吉利,所以将入灭当作诞生,实际上,菩萨那天化生,没人知晓。由此因缘,丛林入门的四天王殿中,供奉弥勒大士相,笑口迎人,见者莫不欢喜!
禅门亦载有布袋和尚机锋语。
乾陀诃提菩萨,译不休息,历劫修行,精勤不息。
常精进菩萨,宝积经云:此菩萨为度一众生,累劫辛苦,无有疲懈。约度生立名。
如上列举的菩萨,还有很多,以等概括,至少登地以上,故云大。
除声闻众外,还有菩萨众同闻阿弥陀经。
丁三、人天众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这两句总括所有人天众。
释提桓因具云释迦提桓因陀罗,华言能天主,忉利天主也,世人习称玉皇大帝。地居天的最高层,夜摩以上属空居天,和人间没啥关系故不列名。帝释天主为世间奖善罚恶者,故举作代表。
经载:迦叶佛像法时,为富家女,见迦叶佛塔破损,发心修补,邀三十二位工匠助成,因此功德生忉利天作天主,三十二人为小天王。
忉利译三十三天,横数,如一国有三十三省。善书百岁修行经云: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认为是三十三重,并不对。
释提桓因居中善法堂天,四方各八天,共三十三,由释提桓因指挥,是修迦叶佛塔所感之福报。不明者,往往以为天公最大,其实,三界二十八天,皆非究竟,忉利天寿千岁,此界百年,彼天一昼夜,福尽还堕,古德云: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尚且有风灾;纵然修到非非想,不若西方下品生。六欲天天人福将尽时,五衰相现,恐堕恶道。色界十八天,世界坏时,火烧初禅,水浸二禅,风吹三禅,纵使生到无色界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千岁,依旧轮回,不如生西方,下品下生,莲花虽十二大劫才开,但不堕落,毕竟成佛。所以,学佛要求生佛国,莫求生天。
大众人及天龙八部等。
弥陀法会上,还有以释提桓因为主的无量天人(含色、无色界),及人间众生、天龙八部等,齐聚一堂,同闻妙法。
通序所列,具深意义,不可轻看。本经介绍念佛法门,声闻众十六尊者,各拥第一,表此法门,胜妙无边。
更新于:6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