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净土四十八问 [明]莲池大师

2023-08-13 祖师文集

答四十八问序

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上根即事契理,固谛信不回;下士有闻斯从,亦无因起惑。唯不上不下,位届中流,乃欲从欲违,志无定向。由是《十疑》通于智者,《或问》启于则公,天鼓谆谆,婆心恋恋。岂曰多言?言所不容已也。而复晷沉膏继,病剧药增。后是二书,能无再述?

有德园居士者,乘宿愿力,起大悲心,代为百千众生,曲申六八难问。山僧不免据款结案,随绳解纷。使彼越烦恼之河者,直决其狐疑。出死生之穴者,顿离于鼠怯。叨陪往哲,共翊先宗云尔。若夫悟心外之无土,则一真湛而万法泯,谁是西方?了土外之无心,则七宝饰而九莲开,何妨本寂。是则居士于廓尔无疑之乡,而幻出问端,似风来水面。山僧于默然无问之地,而梦酬答语,若谷和泉声。虽云兴瓶泻,未敢俦古圣之宏规。而烛照冥消,聊以抉时人之翳目。其或阐提根心,倔强犹昔,断断乎薄净土而不修,守偏空而自足,亦末如之何也已矣。悲夫!

万历十二年冬日杭沙门袾宏识

答净土四十八问

问:世人闻“念佛念心,心净土净”之语,因胶执内心,拂拭令净,偏空自喜,拨无西方。及语“心土一如”,则曰我心匪石,怀土奚为?蚓实含泥,黄壤岂侔金界;鳌诚戴岳,持地何若抟空?盖亦喻似丹台,象比莲萼;四十脉络,以当宝网交罗;一灵内朗,以况弥陀安住;近肺约西,通舌为池。法譬而已,无论实境。则有引风水之凶吉,致子孙之兴衰,例依正之互融,示机感之靡忒,此犹未委正因,未穷十妙。更求明诲,倾此恶见。

答:心净土净,语则诚然。但语有二义:一者约理,谓心即是土,净心之外无净土也。二者约事,谓心为土因,其心净者其土净也。若执理而废事,世谓“清闲即是仙”,果清闲之外无真仙乎?至如揽身分而言净土,此则邪见尤甚,苦报弥深。盖吾佛唯明一心,而谬人恒执四大。是故认肉络为宝罗,指妄想为真佛,肺属西而便名金地,舌生津而遂号华池。鄙伪千途,莫可枚举。岂知革囊不净,幻质非真。徒费辛勤,终成败坏。而复迷醉无知,窃附于心净土净之说。不但愚夫愚妇惑之,士大夫亦有受其害者,良可叹也!

问:商入海,士趋朝,不待劝而骛者,以冠盖之溢目,货贝之动心也。释迦现土,令人自择;善财登阁,诸佛交光。其为观念,无俟劝矣。使善知识缓颊茧足而导人信,不若善导之光从口出,真善导耳。尝闻此方念佛,净土华鲜;念佛心弛,净土华萎。彼佛广开方便,胡不移此华荣悴于此人之前乎?假令处世,则开目闭目,与莲相参。期尽,则乘此华轮,弹指生彼。有何不可?而不然者,岂权巧之所不及耶?

答:干名图利,乃现世之功能,人斯共见。念佛往生,实隔世之因果,人所难知。虽然,莲华实荣悴于目前,而迷者不觉耳。净心为善,则神清气爽,而内志开舒。秽心为恶,则气暴神粗,而衷怀沮丧。华荣华悴,不昭然乎!况夫目亲圣像,远祖之诚言。池降银台,珍公之故事。以至身泛红莲,如高浩象,且代有其人矣。孰曰现世无征哉?

问:道家所称默朝者,与观佛类。彼之天帝,即是菩萨,往就菩萨,或不退转。孔子,儒童菩萨也,尝思文王,至见其形黝然,正与观佛类矣。文王在帝左右,孔子应与同居。今用思文王之法而思孔子。思孔子,即思菩萨。往就孔子,即往就菩萨,亦当得不退转。则此二氏者,奚必挽之西耶?

答:天帝虽云菩萨,见身是欲界君王。孔子纵号儒童,应迹乃人间君子。譬之宰衡暂时外补,选举者他归;人主忽尔微行,朝觐者不赴。故知四生慈父,三界大师,天中之天,圣中之圣,唯佛一人,无与等者。岂可默朝欲界,企想人间,便得拟万亿佛土外之西方、恒沙圣贤中之化主?二教不宗于佛,将谁宗耶?

问:或谓佛逼众生抛离骨肉,弃舍形骸,近别家乡,远投外国。魂爽幽幽,入此梦境。梦中获宝,色色非真。闻之惨然,有何极乐?又云,在生亦是梦境,既全是梦,益复何悲?将为菩萨先醒,却行如梦六波罗密。则实报庄严,更成恍忽矣。我其归常寂光乎?寂光无色,莽渺安依?不如寓世梦间,一任献吉憎恶。

答:虚浮界内,是梦非真。常寂光中,是真非梦。世人以梦为真,以真为梦,颠倒如斯,良可悲矣!岂知骨肉之即雠冤,形骸之为桎梏。得生净土,是则脱沉疴而再获天年,释狴犴而荣归故里。名之极乐,讵不然乎?若夫菩萨行门,虽云如梦,譬之大喜将临,夜现吉祥之境。岂比重昏失晓,魂招凶恶之征?盖菩萨在梦而将苏,凡夫由梦而入梦。至于寂光,则朗然大寐之得醒矣。

问:净刹去此方十万亿佛土,是有数量者矣。但最为遥远,非舟车人力之所及耳。窃意鹦鹉、鸲鹆,既知念佛,纵令迅飞,似亦可至,设使寿命短促,中道而殪。飞仙固不能至乎?飞仙或不能至,但修神足通,何患不至乎?然则欲往西方者,以目犍连为本师可也。

答:目连遥闻说法,循声至一佛邦,已越娑婆无边无量,欲回本土而不能得。盖至彼者,由彼佛之神力,非声闻之神通也。今此极乐世界,姑陈其远,聊存十万亿刹之名。究极其归,实超情量数目之外。众生生此,一则佛摄受力不可思议,二则己发愿力不可思议也。而神通何与焉?

问:离妄身而求法身,更无法身。则今此妄身即法身也。彼佛便摄此身,致之净土,不亦可乎?若净土应现丈六等躯,不取革囊旧质。当似星陨为石,鸠化为鹰。至此而变,不亦可乎?嗟夫!浮黎始青之境,且许白日飞升。乐邦清泰之域,顾使幽魂暗度。世之迷流,舍九品而取七趣者,无足怪矣。

答:据佛神力,举大千世界而归净土,轻若鸿毛。况夫色身,摄之弥易。顾神仙家所以不能解脱者,以其恋著于形神也。色身等乎泡露,不应将此往生。法性遍在虚空,何须至彼而变。盖是密移凡质,超圣境以同归。岂比暗度幽魂,作鬼家之活计?但求生彼,莫论身心。

问:世之求往生者,非即欲往生者也。就使正礼念时,佛现其前,引之西往。必辞以化缘未周,婚嫁未毕,幸少须臾无死耳。复有一人,异于前人,力修三昧,无间六时。虑后倦勤,失此机会,便乃投身自毙,纵火***。既匪舍报安详,如入禅定。佛怜其愚,亦肯手相接否?

答:智人之修净土也,在生则自净其心,报满则任缘而往。不欲生而恋著世缘者,慢也。急欲生而自残躯命者,愚也。如是之流,轻则摄入魔群,重则沉于恶趣。日光普照,不及覆盆。佛虽大慈,莫之能救。

点赞 2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法藏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六 法藏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六

法藏大师:大乘起信论疏 第四卷 法藏大师:大乘起信论疏 第四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

智者大师: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五下 智者大师: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五下

法藏大师:华严经传记 第五卷 法藏大师:华严经传记 第五卷

彻悟禅师: 净土至极省要,至极径捷,至极广大,至极究竟 彻悟禅师: 净土至极省要,至极径捷,至极广大,至极究竟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二)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二)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六)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六)

彻悟禅师:彻悟大师揭开佛快乐而众生痛苦之谜 彻悟禅师:彻悟大师揭开佛快乐而众生痛苦之谜

憨山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1-35卷 憨山大师: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1-35卷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顿渐品第八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顿渐品第八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

智光大师:业务繁重,“过劳死”迫近 智光大师:业务繁重,“过劳死”迫近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星云大师:观音菩萨十二大愿 星云大师:观音菩萨十二大愿

星云大师:做人难 难做人 星云大师:做人难 难做人

星云大师:来意不诚退回原处 星云大师:来意不诚退回原处

星云大师:五百罗汉大闹普陀山 星云大师:五百罗汉大闹普陀山

星云大师: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序言 星云大师: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序言

星云大师:那么多尊佛菩萨为什么观音菩萨知名度最高? 星云大师:那么多尊佛菩萨为什么观音菩萨知名度最高?

星云大师:开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星云大师:开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星云大师: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十)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十)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二)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二)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六)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六)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九)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九)

太虚大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无垢性品第四) 太虚大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无垢性品第四)

星云大师:婆媳与母女 星云大师:婆媳与母女

星云大师解读《心经》中的九个层次 星云大师解读《心经》中的九个层次

太虚大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嘱累品第十三) 太虚大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嘱累品第十三)

印光大师:精诚感现大师相,摹写威仪仰净宗 印光大师:精诚感现大师相,摹写威仪仰净宗

星云大师: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星云大师: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莲池大师:杀劫由来 莲池大师:杀劫由来

莲池大师: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莲池大师: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莲池大师:持斋功大 莲池大师:持斋功大

星云大师:消除压力 星云大师:消除压力

莲池大师:雁痛生离 莲池大师:雁痛生离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这是宗喀巴大师留给我们的殊胜修法,切记! 这是宗喀巴大师留给我们的殊胜修法,切记!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净土法门:复须忍耐内外荣辱 净土法门:复须忍耐内外荣辱

净土法门:念佛是第一善,念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 净土法门:念佛是第一善,念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

“风水大师”的尴尬 “风水大师”的尴尬

净土法门:自己度自己 净土法门:自己度自己

净土法门:念佛必须要念成习惯 净土法门:念佛必须要念成习惯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