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足众戒不犯威仪

2023-07-13 持戒

俱足众戒:对在家人而言,是指五戒及菩萨戒。

五戒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戒之基础,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不淫(在家为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种称之为性戒,后一种称为遮戒。性戒与我们之本性相关,遮戒为遮止我们不去犯戒。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其它之重戒。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妄语是可信者,饮酒者满口酒话,人多不信,常常败事,故不饮酒的人是智者。

五戒俱足,可保人身。五戒若犯,人身不保。要想学佛,必须生生世世保住人身,故五戒为一切佛子所必须受持。对于念佛人尤其重要,必须保住人身做为修行的工具才好修行。在其它五道很难念佛,人间好念佛。人的基本条件具足了,才有可能修行佛法,才能够顺利往生极乐;乃至于在此世间证得圣位之前,更须先要具足做人的条件,所谓人成而后成圣。

此外,见道之人因已有道共戒,故以三聚净戒尽未来际受菩萨戒即可。若有佛子不离四念处而修五停心观,得证初禅以上的境界者,虽有定共戒,受菩萨戒时,仍然必须取相受。有道共戒者可以称为具足众戒。如仅求生极乐者,若有定共戒,亦可算是具足众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为出家戒,在佛世可不须取相受。佛陀当年制戒是因事渐制。佛入灭之后,一切的出家戒必须取相而受。

佛入灭前,曾告诫弟子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己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人是犯重戒,杀畜生是犯轻戒,其余四戒,准此可解。又例如菩萨戒中有一戒为窃盗僧只物;优婆塞戒经中有窃盗招提僧物,所谓僧只物招提僧物为出家人的东西,或佛寺之物;就菩萨戒而言,窃盗佛教四方常住共有之物或盗取四方行脚僧宝之物为重罪,此戒不能舍。若某地认为此戒应当要舍,我们也当明舍暗持。若某地认为某些轻戒为干犯国家法律、违背善良风俗,若不舍弃,将立即为害佛教之存在与佛法之弘扬,这就应当要舍了。所以具足众戒应当要有轻重戒的判断、与视当时状况能否受持而衡量它,不要被戒的表相及戒条所束缚。持戒的目的在于清净身、口、意而达到解脱,如果被戒束缚,身心不能清净,就表示我们持戒有问题,观念不正确。以上是说佛戒的受持应当尽量圆满,名为具足众戒。

3、不犯威仪---学佛的人要很注意威仪,在办公室应避免打情骂俏,插科打诨亦应看轻重。幽默即可,勿流于鄙俗。服装要整齐,不可仅著内衣裤站在门外与人聊天;也不可整日烟不离口、或喝得醉醺醺地还劝人念佛,如此,别人会认为他在说酒话,一定不愿和他念佛,所以威仪非常重要。

学佛人五戒中有一个遮戒---不饮酒戒。若为保养色身,方便修行,必须喝药酒是可以,但必须在定时、限量、限次数的条件下喝。不可借口治病,就一日三瓶而不知节制。喝药酒时要仰头往口中一倒就下肚,不要起心动念品尝味道,这样才叫服药酒。

学了念佛就不要再饮酒划拳、打牌、下棋、抽烟,因这些与念佛不相干。尤其是赌博,呼三吆六,遭致倾家荡产身败名裂,而且心在贪念上更与念佛不相应。学佛后不要进出声色场所,在那种地方,会使我们受他人影晌,道念消逝,导致生生世世轮回。对好朋友、或配偶、或子女,为表示亲热而在路上攀肩搭背行走也应避免。但有的状况要随缘,如果配偶不是念佛人,出门喜欢和自己牵手,就不要故意甩掉,导致家庭不和睦,那就过当了。

有些较调皮的人,看到流浪狗躺在路旁睡觉,忽起恶作剧心态,一脚踢去,痛得狗哀哀嚎叫,马上逃离,这是虐待众生。念佛人应该长养慈悲心;此举虽无杀害之心,但亦不应有恶作剧心态。这种心态可能影晌来生,造成修学佛法上的一种逆缘,也是个人威仪上的伤害。

2024-02-04 21:53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印光大师:精诚感现大师相,摹写威仪仰净宗 印光大师:精诚感现大师相,摹写威仪仰净宗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民间佛教故事】镜面王的善巧劝诫,让臣民不犯所知障 【民间佛教故事】镜面王的善巧劝诫,让臣民不犯所知障

虚云法师开示录-断习气不被外境迁自得威仪 虚云法师开示录-断习气不被外境迁自得威仪

第045集 归依后护持不犯 詹正墩老师 第045集 归依后护持不犯 詹正墩老师

索达吉堪布:做梦偷东西犯不犯盗戒 索达吉堪布:做梦偷东西犯不犯盗戒

第14集 具足众戒之行 正礼老师主讲 第14集 具足众戒之行 正礼老师主讲

修行之道 不犯妄语 修行之道 不犯妄语

俱足众戒:对在家人而言,是指五戒及菩萨戒 俱足众戒:对在家人而言,是指五戒及菩萨戒

佛教故事: 镜面王的善巧劝诫, 让臣民不犯所知障 佛教故事: 镜面王的善巧劝诫, 让臣民不犯所知障

三福净业之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福净业之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如何在工作应酬中不犯酒戒

娑婆众生为何需要施设众戒? 娑婆众生为何需要施设众戒?

学佛应重视威仪的训练 学佛应重视威仪的训练

微细处不犯 微细处不犯

在家居士应注意的威仪 在家居士应注意的威仪

第026集 持戒-兄戒行贞净不犯淫乱 第026集 持戒-兄戒行贞净不犯淫乱

行住坐卧有威仪 行住坐卧有威仪

威仪是最有摄受力的弘化 威仪是最有摄受力的弘化

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则永远没有短缺 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则永远没有短缺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7、威仪寂静不示相,平等谦逊显大悲——忆一代大德徐恒志恩师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7、威仪寂静不示相,平等谦逊显大悲——忆一代大德徐恒志恩师

佛门礼仪教学(六)上下楼梯、海青坐之威仪

佛门礼仪教学(九)缦衣坐之威仪

佛门礼仪教学(四)持经之威仪

宽运法师:威仪动静常如此 不枉空门作比丘 宽运法师:威仪动静常如此 不枉空门作比丘

外在威仪与内心的宁静 外在威仪与内心的宁静

学威仪不辱僧相,改毛病早证菩提 学威仪不辱僧相,改毛病早证菩提

智敏上师:初学威仪“非装不会” 智敏上师:初学威仪“非装不会”

“威仪”对修行有什么重要关系 “威仪”对修行有什么重要关系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日常生活行住坐卧皆要注重威仪 日常生活行住坐卧皆要注重威仪

僧人的威仪与形象也是度众方式

达真堪布:不借对方钱犯不犯菩萨戒

慧律法师答:如何在工作应酬中不犯‘不饮酒’戒?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