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美容与去体味妙法

2023-05-03 情感婚姻

美貌也是一种福报。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象财富来自施舍,尊贵来自谦恭一样,美丽的容颜来自柔和的性情。人到中年以后,就能显现出现世性格影响所至的面相了。比如性格宽厚的人多半一脸福相;性情柔和的面相柔和美丽。性格格外粗暴的人,总是一脸的凶相;许多品行不太好的中老年妇女,往往一脸的刻薄相,这就是所谓的薄命相、克夫相。实际上不是生就的相貌,而是长期的心与行为在脸上的投影,这些相貌也在预示着其未来的命运。相术也就是一种经验积累,由脸观心,由心知未来。

那么幼年与少年、青年时期相貌的成因是什么?相貌特征与父母的遗传因素有关,脸型身材与禀受的先天之气有关,漂亮程度是前一生带来的习气所至。人的前半生是活在上一辈子的影响之下,下半辈子更多地活在前半生的影响之下。所以说,人到中年以后,要对自己的脸负责任。

我从知道到这个原理之后,留心观察过许多人,比如女孩,一些个性特别强势、犟头、刚烈的女子,往往长相比较粗糙,而且逐渐向着更粗陋的方向发展;而一些特别柔美的女孩,往往不知脾气为何物,或很少有脾气。

慈悲心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比较有爱心的人,往往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过人的光华,让人越看越顺眼,特别耐看,越来越喜欢与其接触。而过于自私的人是很不耐看的,侥幸生得姣好的容貌,也会在脸上逐渐显现出一些不招人喜欢的地方,比如面无和气等,仅是第一眼美女,稍多接触就毫无吸引力了。

还有一些方法,比如常在佛前供鲜花,能有效改善人的容貌,以后生生世世容颜过人。这一辈子相貌也能逐步改变,尤其是会由内而外散出一种吸引人的地方,让见者不知不觉心生倾慕。很多时候,美丽与否是从看到的人心里生出来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喜欢一个人的话,别人路边的草,也会是他手心的宝,怎么看怎么娇美可人。所供鲜花的品种不拘,时令鲜花皆可,只要没有让人不舒服的、剌激性的气味即可。

身上有不好的气味的人,常在佛前供香气好的花,比如缅桂花、桂花、百合、香兰等等,坚持一段时间,身上不好的气味就会慢慢变淡,直至消失。不容易买到鲜花的地方,多烧香气很好的香应当也一样。我有一位朋友曾有很重的狐臭味,听了我的这个建议,常以缅桂花供佛,几个月后,未经其它任何治疗,完全正常了。

多念《药师经》,修药师法门也有很好的美容效果。我的一位出家师傅的师兄有宿命通,能记起上辈子的事。师傅第一次见到他时,非常惊讶一个男人怎么生得如此俊美异常?后来他自己说,上一辈子是修药师法门的,所以这一生相貌圆满。

做其他功德时,如果做这方面的回向,也能得到美貌的福报。回向是起到定向作用,让福报按自己的意愿定向于某些方面。佛经中记载,曾有一位女人因供养证果圣人的功德,愿未来世容颜美如莲花。后世的果报成熟,果然容颜如莲花般娇艳,并且身上散发出莲花的香气,父母因此给她起名为莲花色。只是红颜薄命,由美貌引发种种悲剧性的人生遭际。后因供养圣者的另一方面心愿的果报成熟,得遇佛陀教诲而证圣果。这就是佛的弟子中,女众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比丘尼。

肥胖也是很困扰很人的问题。佛经中有佛劝波斯匿王减肥的记载。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其它减肥方法都是枝节,适当地节制饮食才是根本。

点赞 5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美容贴士:干性肌肤护理法则 美容贴士:干性肌肤护理法则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