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照妖镜、降魔杵、斩魔剑

2023-04-25 宣化上人全集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佛教的照妖镜、降魔杵、斩魔剑

宣化上人开示.一九七四年于越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今天先要提出来说,我们须要研究一部经典,这部经典就是佛教的一面照妖镜,佛教的一把降魔杵,佛教的一把斩魔剑!这部是什么经?就是《楞严经》。《楞严经》是开智慧的,但是这一部经现在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歧视,怎样说呢?他们说这一部经是假的,不是真的。

为什么他们说这一部经是假的,我们还要研究这一部经呢?这个它有它的价值,有它值得研究的地方,这一部经说出来所有旁门外道种种邪知邪见,把这种不合乎佛法的知见都给说得清清楚楚;所以这一部经就是照妖宝镜,就是降魔杵,就是斩魔剑!那么这一部经若人人都明白了,天魔外道自然就都没有了,这个世界战争也就平息了,所有一切人类都再得到安宁了,所以这一部经是最要紧的!青年人现在应该努力去研究佛学;研究佛学,研究什么呢?我主张各位都尽心竭力去研究《楞严经》。《楞严经》是开智慧的,你们若能懂《楞严经》了,佛学差不多就可以通了,尤其〈楞严咒〉是不可思议的咒。这一位君仲居士总想这个、想那个,无论什么事情都想得很多,但是这个〈楞严咒〉,你一定想不完,你怎样想也想不通。为什么?因为它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楞严咒〉在佛教里叫灵文,什么叫灵文呢?就是妙不可言,说不能完的。我们每一个人要是能把〈楞严咒〉读熟能背得出,都有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常常来保护着你。〈楞严咒〉是最妙的,也是咒中最长的,它大约有两千三百二十多个字。各位青年人!应该发心学习〈楞严咒〉,读诵《楞严经》,把《楞严经》能背得出,〈楞严咒〉也能背得出,这样,你佛学的根可以说就扎下去了。

信众:法师提到大家都应该看《楞严经》,而且都应该读熟《楞严经》。请问法师,《楞严经》里边讲些什么,为什么我们要看、要读,不读可以吗?

上人:你想要知道它里边说的是什么,那你就应该读;你若不想知道,根本这个问题就不需要问。

信众:法师为什么不介绍《金刚经》?好像六祖大师就是靠着听了《金刚经》而觉悟;为什么不介绍《六祖坛经》?因为那本经介绍六祖大师悟道的心得。为什么法师单单介绍一本《楞严经》而已?

上人:《楞严经》的重要性,昨天晚间已经讲过了。在佛法没的时候,是《楞严经》先没有的;若《楞严经》没有了,这个世界的妖魔鬼怪都会出现。因为这个世间上有五大魔军,《楞严经》里边有〈楞严咒〉,〈楞严咒〉里头有五部,这五部是管着世界的五大魔军,要是没有人读诵〈楞严咒〉了,这个世界就坏了,那不堪设想了,那些个妖魔鬼怪都会出世了。现在他之所以不教你看见、不教你听见,他不敢出现,就因为有〈楞严咒〉在这个世界上;那一个地方有人会诵〈楞严咒〉,这个妖魔鬼怪都不敢现前!

信众:法师!广东话说下降头,请问有蛊这回事吗?为什么许多人亲身经历过?我们学佛的人对蛊的观念怎样呢?为什么允许这种邪恶存在?

上人:在这世间上,千奇百怪,什么事情都有;所谓天地之大,四海之广,无奇不有。可是总括起来,我们人要存一种正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心正了,什么旁门外道不会有办法的。你所以被人落降头,这种情形,就是你心里先不正当才会被这个邪来扰乱;你要是心正,所谓邪不胜正,它什么降头也没有什么灵验的。

尤其我方才提议各位要研究《楞严经》,读诵〈楞严咒〉,你们要是会背诵〈楞严咒〉,这什么降头也都没有功效了,都会没有用的。这个〈楞严咒〉就是能破一切魔的罗网,能破一切旁门外道的种种法术,其中那个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们想不受这个降头的扰乱,就读诵〈楞严咒〉,我方才不讲过吗?谁能诚心地读诵〈楞严咒〉,就有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来拥护你。

信众:请问我们在什么时候念〈楞严咒〉?

上人:不是拜佛的时候念〈楞严咒〉,是你平时行住坐卧都可以念〈楞严咒〉,都可以持〈楞严咒〉。你持〈楞严咒〉就没有其他的杂念,就如你念观世音菩萨没有杂念,你念持〈楞严咒〉也是令你得了三昧;三昧就是正定正受,就是令你心不散乱,没有这么多杂念。

信众:我们不懂念〈楞严咒〉,可是我们懂念〈大悲咒〉和〈十小咒〉,这也是包含在〈楞严咒〉里面吗?

上人:〈大悲咒〉和〈十小咒〉虽是早课里边的一部分,但不是属于〈楞严咒〉的。〈楞严咒〉就是五会,那五会有五部:佛部、莲华部、宝生部、金刚部、羯磨部,五部是管着五方的。

你说你不会;不会,慢慢学。无论哪一个人当初也都不会的,没有人生来就会念〈楞严咒〉;生来就会念〈楞严咒〉,那就是菩萨了。所以这个不会的,就应该学;不可以说“我不会”,就不学习了。你读书,也因为你没有毕业,你才读书;你如果说“我不读书”,就想要毕业,那是不可以的。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韦陀菩萨拿降魔杵的姿势,暗示了寺院的状态 韦陀菩萨拿降魔杵的姿势,暗示了寺院的状态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