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9 正如法师
01、知足不是没有追求,而是追求之后要知足,而是在追求的同时要知足。
02、知足是建立在追求的上头。追求得到或没有得到都应该知足。
03、追求私欲私利,追求恶法是痛苦,因此要知足,适可而止,甚至诸恶莫作,不追求,这样才有快乐。追求布施奉献,追求善法,必须精进,精进才有光明快乐。
04、对恶法而言知足,对个人享受而言知足,对善法而言精进,对利益众生而言精进。
05、月薪一万元,很快乐吧?但是,对于不知足者来讲,是痛苦的。月月一万元月月痛苦。知足才有快乐。月薪一万元,还不快乐!这很冤枉。应该知足快乐,生感恩心。同时可以再如法追求,追求还是快乐。知足与追求并不矛盾。
06、知足常乐,知是知道,足是满足、满意。知道明了这个,非常满足,因此常乐。大多数人讲知足常乐都是不明白足,不认为满足,所以,胡评乱批知足。当然,说者大多也是苦恼中人。
07、知足,是安于本份,坚守岗位,不要攀比,每个人都作好本位工作,自己快乐,他人快乐,国家快乐。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履行自己职责,都扮演好自己角色,家庭一定和睦快乐。这也是知足常乐。
08、知足常乐,就是知道现实,面对现实,快乐面对。
09、知知足常乐的人,也是一个勤劳刻苦的人。智参禅师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但也是一个勤劳刻苦的人。古往今来,这例子很多。知足与勤劳,也是不冲突。
10、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不是知足,是醉酒糊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更不是知足常乐,而是愁了。
11、人是不会知足的,也是不肯知足的,所以,必须要讲讲知足,让你知足而知回家,不要走过了头,以免跌入悬崖。
12、人生有时前进是落后,退步是向前,所谓退一步海阔天宽就是退步向前。农夫田中插秧,也是退步原来是向前。
13、攀比很苦恼,知足很安慰。
14、要快乐,要知足。
15、快乐哪里找?它在身边跑!知足一出现,快乐就报到!
16、现在许多人快乐容易,痛苦不容易,当下停止则快乐,继续前行则苦恼。但人们都喜欢向前,不肯停息。人们喜爱快乐,但又不肯接纳快乐之法。
17、人是争强好胜的动物,永远不干落后。所以,需要知足加以调节。
18、知足,使膨胀的心得以消退,令烦躁的欲望安然入睡,让心中的安乐祥和陶醉。
19、认为知足常乐,那就知足常乐;认为知足不好,知足不能够快乐,那你就不必知足。认为怎样好就怎样作,这也是自由。
2024-02-04 21:54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开始《净修捷要报恩谈》延伸阅读
梦参老和尚:定业若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若不可转,就没有人成佛了
达真堪布:为什么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 2018观音法会开示(二)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宣化上人:你不守戒,不是别人受伤,而是自己受伤,自己的自性受伤
以盗贪为本,互相讨债 人与动物在轮回路上互相吞食没有穷尽 楞严经
请问没有一个佛'国可以接受造作严重罪业的众生,如舍法谤法罪?
宣化上人:你要时时刻刻都念观世音菩萨,诸恶鬼没有法子可以害得了你
净土法门法语:要怎样才如法?一切时,一切处,这一句佛号没有丢掉,这就对了。
净土法门法语:如果境界现前,喜怒哀乐、七情五欲就现前的话,那他的功夫可以说完全没有
阿姜摩诃布瓦尊者:人死了还有没有来世?让禅修拯救流转生死的众生
净土法门法语:没有把佛法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得不到法喜,活得很辛苦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净土法门法语: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们没有一丝毫怨恨的念头
咒语,它不是让你去探讨义理,它是靠音声来造成一种不思议的熏习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