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六章 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 第4~7节

2023-01-02 真假开悟

第四节 无垢识以五法为性故名法身─兼论清净法界

清净法界乃是无垢识藉所生佛地色心等法所显之清净法界性,即是佛地无垢识心体及七识心之所显示之清净性,若将清净法界颠倒建立为无垢识之所依体,即是颠倒见。无垢识方是究竟佛地之真如,故佛地真如以无垢识为体,名为清净法界。云何证明?谓无垢识名为法身故,谓无垢识以五法为性故名法身。此谓无垢识名为“佛法身”者,与因地菩萨大异其趣故:

佛地第八识仍是因地之阿赖耶识心体,由于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及断尽烦恼障一切习气种子随眠故,改名无垢识,仍是阿赖耶识心体,唯是心体中所含藏之种子全部净尽,唯余无漏无为法种及无漏有为法种,永无恶性及无记性,成为纯善性,非似等觉菩萨尚有所知障中最后一分随眠及尚有烦恼障中最后一分习气种子随眠;由是究竟清净故改名无垢识,如是无垢识即名清净法界。然而心体仍是因地之阿赖耶识心体,唯是所含藏法种有异而纯净故,已发起心体中所有之无漏有为功德力故,改名无垢识。无漏有为功德者,谓于三界有为法中能广利众生之智慧与有为法上之事业也。

“五法为性故名法身”者,《成唯识论》中已曾说之,杨、蔡…等人早已面闻余依经解说;然杨、蔡……等学人或已忘之,今皆严重误会,故今应当重复解释之,以令大众知之,亦提示彼等诸人,欲救其地狱业。兹因彼等误会经论者,以《佛地经论》之文为证,妄证“清净法界是佛地无垢识所依之本体”,妄言阿赖耶识(无垢识)心体从清净法界出生,是故且以彼等误会者所举之《佛地经论》论文解之,消除彼等诸人之误会。先录紫莲心海沙弥(悟观师)所写《辩唯识性相》书中所录《佛地经论》之原文如下,随后解之:

【《佛地经》云:“尔时世尊告妙生菩萨:妙生当知,有五种法摄大觉地。何等为五?所谓清净法界、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佛地经论》曰:“大觉是佛,具三种身:一者自性,二者受用,三者变化,后当广说。地谓大觉所依所摄所行境界,安立自相所缘差别。以一切法为境界故,安立所缘言摄一切,安立自相唯摄自体,合为一故。大觉地中无边功德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无为功德净法界摄,净法界者即是真如无为功德,皆是真如体相差别。有为功德四智所摄,无漏位中智用强故,以智名显。一切种心、心所有法及彼品类,若就实义,一一智品具摄一切功德法门。………如是四智具摄一切佛地无漏心及心法,若俱有法,若所变现品类差别。清净法界摄真如上诸相功德;是故五法具摄一切佛地功德。”(由下广说五法:)

“清净法界者,谓离一切烦恼、所知客尘障垢,一切有为无为等法无倒实性,一切圣法生长依因(无垢识),一切如来真实自体(无垢识)。无始时来自性清净,具足种种过十方界极微尘数性相功德;无生无灭,犹如虚空遍一切法,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非有非无,离一切相、一切分别,一切名言皆不能得,唯是清净圣智所证,二空无我‘所显’真如为其自性;诸圣分证,诸佛圆证。如是名为清净法界。

大圆镜智者,谓离一切我、我所执、一切所取能取分别;所缘行相不可了知,不愚不忘一切境界,不分别知境相差别,一切时方无间无断;永离一切烦恼障垢有漏种子,一切清净无漏功德种子圆满,能现能生一切境界诸智影像,一切身土影像所依,任持一切佛地功德,穷未来际无有断尽,如是名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者,谓观自他一切平等,大慈大悲恒共相应,常无间断,建立佛地无住涅槃。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种种影像,妙观察智不共所依。如是名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者,谓于一切境界差别常观无碍,摄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诸妙定等,于大众会能现一切自在作用,断一切疑,雨大法雨。如是名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者,谓能遍于一切世界,随所应化应熟有情,示现种种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佛变化事,方便利乐一切有情,常无间断。如是名为成所作智。

(注:以下论文,紫莲心海沙弥书中略而未载:“复次建立如是五法,因故果故,果差别故。因者即是清净法界,是能生长圣法因故;果谓圣智缘彼生故,依止彼故。此圣智果差别有四,随起建立。谓缘法界任持一切,随闻法故,于诸有情证得自他平等性故,开示正法胜方便故,利他因故。”)

复次建立如是五法,佛自体故,因故果故。佛自体者,清净真如为体相故,及缘此境无分别智为体相故。因谓无量,常无间断,于诸有情平等性智。果谓饶益一切有情,二殊胜智观察可化不可化故,随其所宜成所作故。复次建立如是五法,谓于佛地果位差别,即智断果为佛地体,断果即是清净法界,于中一切障永断故。智有四种,大圆镜等;于佛果地诸心、心法分位所现,诸功德中智最殊胜,以智为名,总摄一切有为德故。………复次如是所说四智,转何法得?摄大乘说:转‘识蕴’得。何故转心而得心法?非得心法:四无漏心,智相应故,假说名智故。”(注:此下论文,悟观师书中略而未载:“论说言,问:“正智当言实有?当言假有?”答:当言俱有。此中智是实有,若智眷属诸心心法亦名为智,说之为假,故有二种。此中无漏心心法等,智为主故,皆说名智。”)

又云:【转‘识蕴’依,得四无漏智相应心,谓大圆镜心,广说乃至成所作心:转第八识得大圆镜智相应心,能持一切功德种子,能现能生一切身土智影像故;转第七识得平等性智相应心,远离二执自他差别,证得一切平等性故;转第六识得妙观察智相应心,能观一切皆无碍故;转五(种)现(行)识得成所作智相应心,能现成办外所作故。】(下段论文,紫莲心海沙弥书中略而未载:“复有义者:转第六识得成所作,转五现识得妙观察。此不应尔,非次第故。说法除疑,周遍观察,非五用故。如是转去生死位中四相应品心及心法,转得佛果四相应品心及心法,皆说名智。”)

“复次如是所说四智相应心品为何所缘?大圆镜智相应心品,若一相说,唯缘真如无分别智,非后得智,所缘行相不可知故;若具相说,缘一切法。《庄严论》说,大圆镜智普于一切所知境界不愚迷故。(下段论文,紫莲心海沙弥书中略而未载:“此经中说,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如是依止如来智镜,诸处境识众像影现。言诸处者谓内六处,言诸境者谓外六境,言诸识者谓六种识,如是智上有十八界众像影现,故知此智缘一切法。”)由此镜智于一切时缘一切法,故说如来具一切智。(下段论文,紫莲心海沙弥书中略而未载:“若不尔者,余智不定知一切法,如来不应名一切智。”)如是镜智,内缘自体功德种子,外缘一切若真若俗所知境界,现身土等一切影像。

(下段论文所说异于紫莲心海沙弥所说,不利于彼,故紫莲书中略而未举:“缘真义边名无分别智,缘俗义边名后得智。虽缘一切,行相微细不可了知;如阿赖耶虽缘三境,以微细故,亦言缘境;不可了知故,不应以不可了知证此镜智,唯缘真如无分别智,非后得智。诸心心法,体虽是一,义用有多;随用差别,分为二智,亦无有过。要达真理方了世俗,故虽一心义说先后,或似后得名后得智,余亦如是。………

复次,如是所说四智相应心品,为有相分见分等耶?定有见分照所照境,有自证分通照见分证自证分,证自证分照自证分,故亦定有;若无如是三分差别,应无所缘,应不名智。相分不定。”)………

“复次如是所说四智相应心品,有几心法共相应耶?有二十一,谓五遍行、五各别境、十一唯善(编案:以上参见《辩唯识性相》页59~65) ”《《下段论文,紫莲书中略而未载:“于一切处常遍行故,如来恒乐了所知境欲无减故,印境胜解常无减故,了曾受境念无减故,如来无有不定心故,恒决择故(此等皆是无漏有为法,非是纯无为法),极净信等常相应故,无染污故,无睡眠故,无恶作故,现证一切无寻伺故。有漏心品胜劣不定,所缘拘碍,心法相应或多或少;无漏心品自在无碍,心法平等互不相障。………经曰:“妙生当知:‘清净法界者譬如虚空,虽遍诸色种种相中,而不可说有种种相,体唯一味。如是如来清净法界,虽复遍至种种相类所知境界,而不可说有种种相,体唯一味。’”

论曰:………如是如来清净法界等者:如世虚空有体无体,虽遍一切形碍色中,而不随成形碍差别,亦不可说有诸色相;虽亦说有,唯假非实;由此虚空不舍自相、取他相故。如虽假说虚空、虚空,而虚空性实不可说;清净法界亦复如是,虽假说言真空、真空,而真空性实不可说。………以虚空性不可见故,如是由自虚妄分别增益力故,但见色等有种种相,非净法界。净法界中虽无真实种种境界言说法教,而有种种境界法教差别相转;非由彼有种种相故亦令法界有种种相,以净法界离名言故。一切名言皆用分别所起为境,然诸法教亦不唐捐,是证法界展转因故。如见字书,解所说义,由此法教是诸如来大悲所流,能展转说离言说义,如以众彩彩画虚空,甚为希有。………经曰:“又如虚空,虽遍诸色,不相舍离,而不为彼过所染污。如是如来清净法界,虽遍一切众生心性,由真实故不相舍离,而不为彼过所染污。”

论曰:………“如是如来清净法界,虽遍一切众生心性,由真实故不相舍离”者,如佛自心真实清净,本性光洁本性净故;一切众生心性亦尔,本性真实本性清净,心本性者即是真如。一切众生心平等性,如说“由何说心平等?”由空性故说心平等。如是广说心本性者,即心法性遍在一切众生心性,是故说名心平等性。为辩如是心法性故,说由真实不相舍离。由是有情本净心性,虽本性净,复由今时客尘障垢新远离故,安立如来其心清净。又诸有情心平等性,即是真实,是圆成实自性摄故。由诸有情心平等性真实相故,表不舍离诸众生心;又是心性真实相故,表不舍离一切有情心性而转。此意说言,由遍转故不相舍离,而不为彼过所染污者,本性清净故。………如是法界本性虽净,由自分别所起贪等众因缘力,无明眩翳[医-酉+目]损慧眼故,颠倒相现似不清净;若一切种清净慧眼,恒不见秽。又净法界若无差别,一切种净则名一切如来法身,亦名如来真实体性。于一切时常无变故,由此法界一切有情心相续中平等有故,说如是言:“一切有情是如来藏,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为引不定种性有情,令心决定趣大乘故,就有如来种性有情说如是言:“一切有情皆当作佛。”………经曰:“又如虚空含容一切身语意业,而此虚空无有起作。如是如来清净法界,含容一切智所变化利众生事,清净法界无有起作。”

卷四:经曰:“又如空中种种色相现生现灭,而此虚空无生无灭;如是如来净法界中,诸智变化利众生事现生现灭,而净法界无生无灭。”………经曰:“又如空中种种色相现增现减,而此虚空无增无减;如是如来净法界中,显示如来甘露圣教有增有减,而净法界无增无减。”………经曰:“又如空中十方色相无边无尽,是虚空界无边尽故,而此虚空无去无来无动无转;如是如来净法界中,建立十方一切众生利益安乐,种种作用无边无尽,清净法界无边尽故,而净法界无去无来无动无转。”………经曰:“又如空中三千世界现坏现成,而虚空界无坏无成;如是如来净法界中,现无量相、成等正觉,或复示现入大涅槃,而净法界非成等觉,非入寂灭。”………经曰:“又如依空,种种色相坏烂烧燥变异可得,而虚空界非彼所变,亦无劳弊;如是依止如来净界,众生界内种种学处身语意业毁犯可得,而净法界非彼变异,亦无劳弊。”………经曰:“又如依空,大地大山光明水火帝释眷属乃至日月,种种可得,而虚空界非彼诸相;如是依止如来净界,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解脱智见诸蕴可得,而净法界非彼诸相。”………经曰:“又如空中种种因缘展转生起,三千大千无量世界周轮可得,而虚空界无所起作;如是如来净法界中具无量相,诸佛众会周轮可得,而净法界无所起作。”………经曰:“复次妙生!大圆镜智者,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如是依止如来智镜,诸处境识众像影现。唯以圆镜为譬喻者,当知圆镜、如来智镜平等平等,是故智镜名圆镜智。”………

论曰:已建立“断”,当建立“智”,依此故言:“复次妙生大圆镜等…”应知。此中以喻显示大圆镜智,是能生现诸法影像平等因缘,谓诸如来第八净识能现能生智等影像;如大圆镜能现世间一切影像,智相应故假说名智。言诸处者谓内六处,即是眼等。言诸境者谓外六境,即是色等。此内六处、外六境界即十二处。缘此十二,生三智品心及心法,识为主故,总名诸识;即此诸识名,众像影种种行相差别现故。此后经言:“大圆镜智于一切时依诸缘故,种种智影相貌生起。”如是等文皆说:能为智影生因,故名镜智。………(论曰:)如是应知,一切境相皆是自识变异显现,非别实有。以识胜故,但言唯识,非无心法;亦不说言唯有一识,以诸有情各有八识及心法故。一切色等虽各有种,皆是自识变异熏习,识上功能差别为性故,变现时还不离识。就世俗说,别有心法,非真实义。以就胜义,诸法皆无定别性故;乃至真如虽非识变,亦不离识,‘识实性故’,识上二空无我共相所显示故。………经曰:“又如圆镜依缘本质,种种影像相貌生起;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于一切时依诸缘故,种种智影相貌生起。”………

经曰:“又如圆镜与众影像非合非离,不聚集故,现彼缘故;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与众智影非合非离,不聚集故,不散失故。”】》》

(平实注:以上卷四之经论文句,未依《佛地经论》原文次序,前后跳跃不定,以致造成读者难以比对者,系依彼悟观师(紫莲心海沙弥)否定阿赖耶识者所举前后跳跃之次序而随之列举者,是故未依《佛地经论》原文正确之先后次序列举,以符彼等原文,而利辨正法义。)

又:《佛地经论》卷六曾云:【经曰:《《妙生菩萨复白佛言:“何等菩萨受用和合一味事智?”佛告妙生:“证得无生法忍菩萨。由彼菩萨无生法中得忍解时,对治二想;由遣自他二种想故,得平等心。从此已上,彼诸菩萨自他异想不复现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论曰:为显示得大乘无生法忍菩萨,或住功用有加行道菩萨未有受用和合一味事智故,复问言:“何等菩萨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证得无生法忍菩萨,谓从初地已上菩萨,证得二空所显真如,观一切法遍计所执,本性无生亦无有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受用和合一味事智。非如二乘见道现观,但证生空所显真如,未证法空所显真理,未能现观诸法平等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地前菩萨亦未能证,未见真如和合一味,平等性智未现行故(编案:《佛地经论》此处“地前菩萨…平等性智未现行”一语有误,不符《瑜伽师地论》与《成唯识论》所说,亦不符《密严经》所说,地前第七住位中,已有下品平等性智初分现起故,已证得本觉智而发起下品妙观察智之初分故,有妙观察智者必有平等性智故)。

卷七:【经曰:“法智彼所缘,自在无尽相。”

论曰:有义:此显大圆镜智法者,即是依他起性;缘法镜智,名为法智。大圆镜智亦缘世俗,依他起性;现彼影故,不迷彼故。………圆成实性唯圣智境。依他起性亦凡智境,亦圣智境。………有为功德法者即是大圆镜智,由对治力,转去一切粗重所依阿赖耶识,转得清净依他起性,远离一切心虑分别,所缘能缘平等平等,不可宣说。】

杨、蔡、莲…等人由于不通种智故,复于第七住位之第八识本来无生境界不能得忍故,乃排斥无漏有为法,只因阿赖耶识心体恒具无漏有为法之功能,便斥为妄心;复将无垢识心体之阿陀那性等无漏有为法之种种功德,等同取受分段生死种子之取受性,对二者混淆不清而执言取义、依文解义,仅以“阿赖耶识有取受性”一句,便斥阿赖耶识心体乃至无垢识亦是有为生灭之法,故有今日谤法毁 佛之大恶业成就。然而佛地真如──无垢识──仍有取受性,唯其取受性纯为善净无漏有为法,非如阿赖耶识取受本有之善净无漏有为法之外,亦有分段生死种子之取受性,故不言无垢识有取受性也,取受性一名专指分段生死种子之取受故。若佛地真如之无垢识不具备无漏有为法之取受性者,则不能执持佛地在人间示现之化身五蕴,亦不能执受四智心品,亦不能显示清净法界,则不具圆满之四智心品,则不能广利人天,则非成佛。

如今《佛地经论》中亦说大圆镜智是无垢识心体所生之无漏有为功德法,仍是有为法所摄;亦说四智心品是有为法,是依他起之法性,若依杨、蔡、莲等人之认知,则应将佛地四智一体排斥也,佛地四智心品亦是有为法故、亦是有生法故。然而排斥之后,还有佛地清净法界可言乎?还有佛地之大圆镜智无漏有为法功德以利众生乎?佛地清净法界纯依无垢识之纯净有为法上功德而说之故,无漏有为法通于凡圣故,下自凡夫异生,上迄诸佛,皆通有“无漏有为法”故,众生所无之佛地大圆镜智、成所作智亦是有生之法,亦是有为法故;然此等无漏有为法上之功德,皆不应排斥之也!此是成佛之要件故,亦是利乐众生所必须者故,唯有有漏有为法方是应予消灭者故。

又杨、蔡、莲…等人因为阿赖耶识心体有六尘以外之了别性,故谤为生灭法、谤为妄心。今者佛地无垢识心体相应大圆镜智,亦有了别性,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与善十一心所法相应,又能了知众生心行,又能了知佛身,又能了知器世间,又能了知佛之七识心行,凡此皆是有为功德性,是否亦应因为是有为之法性而说此大圆镜智为虚妄法?若言此等佛地之有为法皆应灭除,则灭除后之佛地法身以五法为性者,究竟应以何法为性而名为法身?又此四智心品所起四智皆属有为法、有生法,非是本有者,非是无为法,若因为是有为法便应消灭者,试问杨、蔡、莲…等人:灭除有为法之四智以后,佛地无垢识应以何法为性而名为法身?今者经论中既说无垢识以五法为性故名法身,而五法中之大圆镜智等四法是有生之法,复是有为之法,则佛地法身岂非成为断灭?故知彼杨、蔡、莲…等人否定有为法者,名为不懂大乘般若也。当知有为法上分为有漏与无漏二性,若是无漏有为法者,不应修除之,诸佛皆以之而成佛故,皆以之而能广利诸菩萨及众生故。

当知大圆镜智等四智心品皆是无漏有为法,非是有漏有为法,亦非无漏无为法;若是无漏有为法,乃是纯善而非无记性法,应当能为佛地及诸圣位菩萨、凡夫菩萨、一切众生之所受用;诸佛菩萨以之而利众生,永无尽时;亦复因有此等纯善性之无漏有为法故,方能成就究竟佛果、究竟智慧也,杨、蔡、莲…等人焉可因是无漏性之有为法而排斥之?此等无漏有为法却反而是诸菩萨欲成就究竟佛果者所应进修之一切种智法要也!杨、蔡、莲…等人浑不知此,更因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恒有此等无漏有为法上之功德,而谤为妄心,无知若此,焉可说为有智之人?如是初地入地心菩萨所应有之智慧,杨先生悉付阙如,而于初离同修会时竟敢自言能证、已证初地真如者,未之有也!如是否定第八识心体而别求真如者,尚非能安忍于大乘别教七住无生忍之贤者,更何况能是彼等所暗示于他人之初地菩萨?岂非大妄语人耶?

若依杨、蔡、莲…等人所言:唯有纯无为的真如才是真心。如是言语,广破则有无尽过,略说则有数过:一者,若说真如必定是心,彼等已曾自说是真心故,则成第九识之大过。后来虽然改言非心亦非识,已成自语相违之过。复次,若非是心,则无可能出生他法故,则无可能出生阿赖耶识故,亦违彼等所说“真如出生阿赖耶识”自语,转成自语相违;是故能出生阿赖耶识者必定是心,则堕建立第九识之无量过失中,则成进退两难之局,即成大病。

二者,纯无为之法,绝对不可能是心;举凡是心,必定有其不同层次之了别性,或具众生可知之了,或具众生不可知之了,方可名之为心;今者杨等诸人所说之真如完全不具六尘外之了别性,则不可名之为心;既非是心,尚无心所有法,何况能有出生他心他法之德用?而杨、蔡、莲…等人妄说为能生阿赖耶识心体者,岂只虚妄而已?简直就是愚痴!

三者,真如既纯无为,当无作用;诸经诸论亦皆说真如唯是假名施设,非有作用,故名无为法。真如若是无为法,则必无任何作用,则不可能出生万法,乃至一法亦不能出生之,则非任何法界之实相,更何况能是万法之实相?更何况能出生“万法主体之阿赖耶识心体”?故说:“第八识上所显真如法性方是法界实相。”不许离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不许上于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而有真如法性也!识体所显真如方是法界实相也!

四者,若无作用,不具无漏有为法之功德,则又如何能转生大圆镜智等四智心品无漏有为功德法?云何如是纯无为、无作用而不能出生大圆镜智之真如无为,可以是实相法?

五者,真如既无作用,而无垢识能生大圆镜智,而有无边有为功德妙用;大圆镜智既是法身五法之一,却从无垢识心体而生,非从真如中出生,云何杨、蔡、莲…等人妄谤无垢识非是真心?无垢识即是佛地真如所依之理体故。

六者,无垢识心体既是真心,则无垢识心体因地之阿赖耶识心体,当知即是真心,云何杨、蔡、莲等人可以谤之为妄心?岂非颠倒至极?

七者,一切法种子,悉皆摄藏于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中,故有种种利乐众生之智慧,故有一切种智之依存;若无如是无漏有为法上功德,成佛何用?焉得以成佛境界作为一切人天之究竟归依?焉得以亲证阿赖耶、无垢识心体所含藏之一切种子作为成佛之依据?

八者,由有无漏有为法上之阿陀那功德,故有佛地色身之执持,故有众生所受用之佛地他受用身──诸地所见各各不同之庄严身──方能广利众生也,而此等阿陀那性皆是无漏有为法,非是无为法;若如杨、蔡、莲…等人所说之纯无为法真如,既是纯无为法性,岂能稍有阿陀那性?岂能取受一切善净法种?岂能取受佛地金色身而广利众生?岂能变现色界究竟天之庄严报身而利地上诸位菩萨?岂能随意变现化身而广利众生?岂能取受四智心品诸功德法?

九者,杨、蔡、莲等人所说之真如,其实亦只是识之实性,只是识上所显清净真实如如之清净法界体性,本属识性,乃是识性所显,非识所变,非识所生,故无作用,亦无实体,不能生任何一法,亦不能执持任何业种,方能符合经论所说。若依杨、蔡、莲…等人之说法,谓真如能出生阿赖耶识者,则众生所造一切善、恶业种,以及一切法种子、十八界法种子,都应由真如所执持,真如方是实相心故,一切种子必定皆由实相心所执持故;然而杨等诸人若如是主张者,则又进退两难,谓如是真如亦仍有无漏有为法之取受性,能取受一切法种故,则违杨、莲等人自己之立论:“阿赖耶识有取受性,故是生灭法;真如无取受性,纯无为,故是不生灭法。”则成自语相违之说。自语相违之说,则是妄想。真相则是:真如非识所生,是故非有法性、非有功能,只是识上所显之清净识性,乃是假名施设言说,依识体之所显真实性、清净性而施设真如名故,是故不能执持一切业种、一切法种,焉得说为真心?唯有能持一切善恶业种、一切法种之心体,复能显示真如无为法性之第八识心体,方可谓为真心也!即是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也。

十者,成佛之时,必须是已经能于一切善净法及无记法中得大自在,是故能变现意生身、种种化身、他受用庄严身而广利众生;若不能尔,焉得名为成佛?若成佛时必须已于一切善净、无记法上得大自在,当知必须取受种种神用;此等一切神用皆是无漏有为法性,何得因为属于有为法性而排斥之?如今杨、蔡、莲…等人竟然排斥一切有为法,而不论彼有为法属于有漏抑或无漏,皆一体排斥之,显然不懂佛法也!

十一者,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因地果地恒皆具有如是善净法中之无漏有为功德,众生日用而不知;而此无漏有为法性之功德,未到佛地之前不能圆满,要至佛地改名无垢识时方得圆满显发,方离无记性而成就纯善性;是故根本论之《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中,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开示曰:【又阿赖耶识令于善净、无记法中不得自在,转依令于一切善净、无记法中得大自在。】即是此意也!谓须以亲证阿赖耶识心体为基础,方能现观第八识心体上所显示之心体真如性;如是现观已,转依第八识心体之真如性,净除阿赖耶性及无记性,转成异熟识;再进修而净除异熟无记性,究竟断尽变易生死种子,转成无垢识而显示清净法界,及发起大圆镜智…等无漏有为法性,从此得于一切善净法及非关善恶之无记法中皆得大自在,变现随意,能藉此而广利众生永无穷尽;此无漏有为法上之功德力,是成佛之重要条件之一。

然而菩萨初悟时,乃至悟后进修至等觉位时之第八识,皆无法稍离无记性,故诸等觉菩萨之异熟识仍然同具无记性之无漏有为法功能,而无佛地无垢识之纯善性无漏有为法功德。唯有进修至佛地,发起大圆镜智而改名无垢识时,方得远离无记性,方得自在于一切无记法上之无漏有为法,成就大神用,而成为纯善性功德,非如杨、蔡、莲等人所妄想“跳过三大阿僧只劫之修行过程而可一悟即修除第八识心体之无记性”也;彼等众人若自言已证“非无记性之佛地真如”者,则是自称已证无垢识、已证佛地真如,皆已堕于佛教最大妄语业中;于 弥勒菩萨成佛之前,世间无人能证此一境界性故,彼等诸人必将返堕意识之离念灵知境界中,具足常见外道见而自称已证佛地真如,成就大妄语地狱业,此世极难返救自身,殊堪怜悯!

复次,诸佛既因亲证一切种智而使无垢识远离无记性,而此远离无记性之纯善性,却已不是杨、蔡、莲…等人所说之纯无为法。彼等诸人所说远离无记性之纯无为法不可能是无记性法,亦不可以是无漏无为法,但可以是无漏有为法,是故杨…等诸人有时主张:“离阿赖耶识的无记性,才是真正佛法的修证。”有时又主张:“真正佛法的修证是证真如,不是证阿赖耶识;而真如是纯善性,不是像阿赖耶识一般的无记性。”但是纯善性虽非无记性,却一定是有为性,名为无漏有为法,则杨…等诸人显然是想要将纯无为性的佛地真如具有有为性,是故主张:“真正证悟的时候,当刀割身体时,教它不流血,就可以随即不流血;教它不痛,就可以立即不痛。能够这样,才是真正的证真如。”又是想要使纯无为性的真如成就有为性的作用,成为纯无为的有为法,前后所说彼此相违,岂非世人所说自打嘴吧之言?

又彼等初离同修会时,自言已证佛地真如,谤称本会所证阿赖耶识境界非是见道、非是开悟,谤为大妄语,自言所证佛地真如方是真正佛法。然而后来深究彼等“所悟”之佛地真如,其实仍然是凡夫所证之离念灵知意识境界;但彼等所证离念灵知心,亦无法于一切无记有为法中得大自在,亦无法如彼所言刀割之后教令不流血、不痛,即可当场止血、不痛,成为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之矛盾现象。然而彼等却无力自省,要待有人提出质疑以后,方才改言未证佛地真如,已证初地真如;然后数改其言而至现今之未证初地真如,自言将来半年、一年能证;乃至如今已过半年、一年,将届两年,而仍然迄无丝毫消息。如是,自言“已证纯善性、纯无为性之真如”,心中却是想要纯善性、纯无为性之真如具有世间无记法性上之有为性,心中却是想要在无为法性上具有有为性功能,岂非心口不一、自语相违?心口不一、自语相违之说,焉可说为亲证真如者?

又阿赖耶识因为成就纯善性而转成无垢识,永远舍离无记性;而此纯善性本是成佛所修一切种智之内涵;诸佛既然由于因地时证悟阿赖耶识心体,而历经三大无数劫进修一切种智,成就无漏有为法上之种种功德,而此一切种智等法皆是纯善性之无漏有为法,显非纯无为之法性,与杨…等诸人所说大相径庭;既然无垢识因为发起大圆镜智而恒常显示佛地之真如实性,又具有无漏有为法上之一切种智大功德,非同杨等诸人所说之纯无为法性;而此一切种智…等无漏有为法之大功德,皆依阿赖耶、无垢识心体而有,当知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因地时之真心也!杨、蔡、莲…等人焉可谤之为妄心?岂非颠倒?是故,含藏一切种子之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方可说为真心也!方可说为一切法界之实相法体也!真如亦是此心之所显性故。

十二者,杨、蔡、莲…等人既说真如方是法身,不承认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是法身;然而经论中皆说“法身者以五法为性故名法身”,如是一语中,已说有一法以五法为身故名法身;若如杨、蔡、莲…等人所说“真如为法身”,则应真如具有如是五法,故名法身;然,则真如应具五法,请问:“五法中之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四智心品,是真如所直接或间接出生?抑非真如所直接或间接出生?”若言是真如所出生者,则真如是有为法抑是无为法?能否自语不违? 若言是无为法,焉能出生四智心品? 若言是有为法,则与汝所言真如纯无为相抵触,焉可因为阿赖耶识具有无漏有为法之功德而谤为生灭法? 若言大圆镜智是真如所出生者,真如是不是佛地第八无垢识?若言真如不是无垢识,而能出生大圆镜智者,则违 佛说圣教。若言真如不是无垢识所显性,而言真如为上于无垢识层次之另一法,而言大圆镜智是另一真如所出生,而非无垢识等心所出生者,则已分明违背 佛说圣教;若言四智心品非是由另一真如等心所出生者,杨、蔡、莲等人云何可言“真如以五法为性故说真如方名法身”? 若言四智心品是另一真如所出生,则违经说由无垢识出生大圆镜智乃至前五识出生成所作智之圣教,亦违现量证量所见明心之时由六七识出生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之理证。

十三者,杨先生初离正觉同修会时,谤言:“正觉所证阿赖耶识,是无覆无记心,不是究竟法。我们已经证得佛地真如,所证的真如能与五别境心所法、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是纯善性的心,故此真如亦能觉照六尘万法,这才是真正的开悟,所以正觉同修会所说的开悟,是大妄语;大家都应该赶快离开正觉同修会。(编案:根据传言所说,大意如是。)”然而返征于杨先生所证之“佛地真如”,亦只不过是常见外道所堕之离念灵知心罢了!乃是误以为离念灵知之意识心是常住法,是能与五别境、善十一心所法相应之佛地真如也!此亦是误解经论之妄语也!复次,纵使彼等三大阿僧只劫之后成佛时,所证得的佛地真如,也绝非是彼等所说之另一真如,仍将是 佛所说之无垢识所显性,亦即是现在因地时之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性也。是故彼等自高之言,所说已证佛地真如、后来改言能证佛地真如之事,皆是求升反堕之妄语、妄行,皆是心口不一之言也!妄语妄行之后却又不能自知事实真相,作此自误误人之大恶业,迄今仍不能自救,亦不肯受平实之救,堕于地狱业中而难以出离,殊堪怜悯!

是故,以五法为性故名法身者,实乃无垢识一心所含摄之佛地八识心王一心之心体也,一心之说唯通八识心王故,而真如只是识上所显之自性尔,非是识体之全部故,亦非识体所变、所生如七识心王、诸心所法等,故无作用;是故佛地真如即是佛地无垢识所显示之清净法界,离无垢识心体所显之清净自性以外,别无清净法界可证、可知。复以一心说唯通八识之故,说无垢识心体以五法为性,说清净法界是佛地无垢识所显,说四智心品是无垢识直接或辗转所生,说无垢识心体方是佛地法身也。亦如第六章第三节中所举示之《华严经》与《起信论》所说,悉皆证明清净法界只是佛地无垢识心体假藉七识心王…等法所显示之究竟清净境界罢了,并非犹如杨、蔡、莲等人所说的另有一法名为清净法界、名为真如,可以作为出生第八识心体作用的实际。

是故,无垢识心体显示佛地究竟清净的法界相,又出生了四智心品,即以清净法界及四智心品共五法,作为法身,故说佛地法身即是无垢识心体,五法也都是以无垢识心体作为所依之理体故,而无垢识却是从因地的阿赖耶识心体清净二障种子随眠而成功的,如此,即可证明阿赖耶识心体不从他法出生,而且是清净法界的体,亦是四智心品的体,杨、蔡、莲等人怎可谤为生灭法?由是缘故,异此而说别有真如为法身、别有清净法界为法身者,则成违教亦复悖理之失,进退两难也!此即是杨、蔡、莲等人太过大胆而不与根本上师先行论议、不肯接受根本上师先时求见所给与之下台阶、便直接否定根本大法之大过失也,如今已经难可圆场收尾也。以上因应此书篇幅而略说十三种过失,若依种智实义,一一辨正杨、蔡、莲等人之过失者,广说不尽,罄纸亦难以尽书也。

又,以八地菩萨为例,此一因地阿赖耶识心体,在因地名为阿赖耶识,因无生法忍之修证次第,而不得不在七地满心位中取证念念入灭尽定而断尽思惑时,改名为异熟识,因此而进入八地初心,则此异熟识即是八地菩萨之法身,不具足佛地无垢识之功德,尚非究竟清净法界故,仍然保有其无覆无记性故,尚欠大圆镜智及成所作智故;已有中品之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而尚非具足为上品故,是故唯有三法为身,名为八地菩萨之法身。三法为身者谓:分显清净法界、中品妙观察智、中品平等性智。

此谓八地菩萨虽有清净法界,实乃方便说为清净法界,以八地已离分段生死故,亦已断除大部份烦恼障中之习气种子随眠故。八地菩萨有六七识所生之中品平等性智及妙观察智二法,并已具足中品智,故说八地菩萨之异熟识以三法为性故名法身,彼异熟识即名为八地菩萨之法身,以一心之说“唯”通八识心王故,八识心王摄归一心故。

然而佛地第八识心体,已经从阿赖耶识改名为异熟识,再从异熟识改名为无垢识;此时则非唯是三法为性,而有五法为性,谓有五法助伴故名佛地法身。此谓佛地八识心王所显现之绝对清净而无习气种子随眠之究竟清净法界,是为第一法;复有上品四智心品等四法具足为伴,故成五法。如是佛地第八识心体无垢识,以有如是五法为性,故名佛地法身,佛地一心之说“唯”通佛地之八识心王故,佛地八识心王悉皆摄归无垢识一心故。

然而如是等五法,皆是无垢识之所生法、所显法、或者助伴,非是无垢识之体,是故经论中说“无垢识以五法为性故名法身”者,实以无垢识心体作为法身也,不可将无垢识心体所显、所生之五法中之清净法界一法,别立为法身而颠倒说为无垢识之体,而说为能生无垢识之心也。如今杨、蔡、莲…等人妄将五法中之清净法界妄解为“无垢识、阿赖耶识之所依本体”,即是颠倒见;如非极为严重之文字障而误解经论言义者,即是故意谤法毁 佛者,即是为了反对正觉同修会而故意否定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除此二种以外,别无他理可言也!未审杨、蔡、莲…等人究竟是前者?抑或是后者?颇能为大众说之否?

是故:清净法界,只是佛地无垢识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断尽无始无明之随眠,如是心体纯净而显示之佛地八识心王之清净境界现象,名之为清净法界,不可如杨、蔡、莲…等人之误解经论文意,依自意妄想而解释清净法界为能出生阿赖耶、无垢识心体之实法。而经论中所说五法为性故名法身者,亦只是说明佛地无垢识心体之所以能称为佛地法身之因缘也:皆因佛地无垢识心体有五法为性,故名法身故。不可如杨、蔡、莲…等人错会经论真义以后,反来诬责他人正确之法义为虚谬之法义也。

复次,清净法界者,诸经诸论中皆曾广说,总有三百二十处之多,定义较为明确者如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佛说不增不减经》卷一、《佛说无上依经》卷一、《七佛经》卷一、《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十、《方广大庄严经》卷九、《佛说佛地经》卷一、《广释菩提心论》卷四、《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三、《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一、《佛地经论》卷二两处、卷三一处、卷六一处、卷七一处、卷十一处、《摄大乘论》卷三一处、卷十三有二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卷一、卷二、《金刚般若论会译》卷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二、《妙法莲华经玄赞》卷二、《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七十六多处、《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卷二、《宗镜录》卷一、卷八十九、《释净土群疑论》卷一、《梵网经古迹记》卷一等。限于篇幅,暂勿一一列举。

复次,所生法与所显法二语实义,合当一并叙明:所生法者皆必定或多或少而有其三界万法中之作用,譬如阿赖耶识所生之七识心王,能有五遍行、五别境之作用;亦譬如七识心王相应之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根本烦恼、随烦恼等法,皆有三界六尘中之作用,非无作用。然而所显法者则无作用,譬如六无为,皆无作用;真如无为亦摄在所显法之六无为中,全无作用,故不能出生任何一法,何况能出生阿赖耶识心体?是故佛地真如只是无垢识(因地名为阿赖耶、异熟识)心体假藉七识心王、色身等法,而在三界中显示无垢识心体之清净性、如如性,名之为清净法界;此一清净法界──佛地真如──既是无垢识所显之法,而非所生之法,故无作用,绝无可能出生任何一法,当知更无可能出生阿赖耶识,是故杨、蔡、莲等人主张“真如可以出生阿赖耶识心体”之说法,显然不通,违教亦复悖理。

诚如《摄大乘论释》中说:【真如即清净法界,法界无异】,然而真如却只是第八识心体上所显之清净自性,故知真如同于清净法界,即是第八识心体上所显示之第八识自体清净性;如同花体上所显示之美丽,唯能欣赏而不能有任何作用也,如何能出生他法?唯有花体才可能有作用,亦唯有花体所出生之种子可以有作用:供作食用、堆肥、观赏也。至于美丽一法则是花体所显法,而非花体所生法之种子等,故除欣赏了知之外,别无任何作用。由是辨析所变生、所显性二法,令彼得以明了,此后不再以真如非识所变一语而作错误之主张,妄谓真如能生识体。是故杨、蔡、莲…等人妄说真如出生阿赖耶识,妄说别有心体名为清净法界而能出生阿赖耶识,由是缘故而谤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已成为谤法毁 佛之铁证也。

第五节 恶取空与善取空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六》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云:【云何名为恶取空者?谓有沙门或婆罗门,由彼故空亦不信受,于此而空亦不信受,如是名为恶取空者。何以故?由彼故空,彼实是无;于此而空,此实是有,由此道理可说为空。若说一切都无所有,何处、何者、何故名空?亦不应言由此、于此即说为空,是故名为恶取空者。】

语译如下:《《如何名为恶取空的人呢?这是说,有一些沙门、婆罗门,对于彼蕴处界等法无常故空,亦不信受,对于依此第八识心体而说空者亦不信受,这种人就是恶取空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由彼蕴处界等法无常故说为空,彼蕴处界等法实是空无,不是实有法;于此第八识心体无形色的缘故而说为空,此空确实是真实有,不是空无断灭;由此道理可说为两种的空。如果是说一切法都无所有,因此而可名之为空,那么究竟是以何处、何者、何故而名之为空?也不应该诽谤说:由于此第八识心体不是真实有,所以于此第八识心体上的非有而说之为空性。所以这两种人都名为恶取空者。》》

这意思是说,有一些人不能理解经中所说的“空”有两种,对于彼无常的蕴处界等法起“增益实无”的妄执,而说“无常空这个空法实有”,就像是现在印顺法师等人所说的真如:“蕴处界悉皆断灭后之‘灭相’常在,故不是断灭,故名真如,此‘灭相真如’非无,故非断灭。”如是妄说想象之中道法,此即是在于“诸法实无”之上而增益为实有,说为实有灭相不灭之真如,以此狡辩作为自己所堕断灭空之解套言辞,即是第一种恶取空者,即增益实无之人,印顺法师即是现成例证也。

亦有一些人,对于经中所说“此第八识如来藏即是空性,此一空性真实有”,不能信受,而径于第八识心体上谤为无有,妄谓一切法不需有第八识心体即可因缘而起、因缘而灭,而不知万法缘起缘灭之因由,皆是第八识心体之种子所致。由是缘故,对于经中所说第八识心体实有,对于《摄大乘论》中所说第八识心体实有之圣教,对于“第八识名为空性”之理不能信受,将实有之空性强行扭曲而说之为无,即是于此空性如来藏强说为空无,以如来藏即万法空无,以如来藏实有是方便说,故以缘起性空作为空性,而不肯承认如来藏心体实有,堕于损减实有法之损减执中,亦是恶取空者,印顺法师等人同犯此过。如是两种人者,皆名为恶取空者。

印顺法师及其徒众俱犯二种,不能自外于其中一种。譬如昭慧法师于 佛语圣教“第八识执持业种”一法不能信受,是故自创新说、别立一法名为业果报系统,亦是增益执与损减执之现成例证。她于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法界卫星电视台之《唯识学讲座》中说:“业果报系统在轮回,不须有‘大我’(外道神我或如来藏阿赖耶识)作主体。本生谭之菩萨即是释迦,但前世不等于今世,都是缘生缘灭。……所以不必建立‘大我’作为转回之主体。”但是 佛在第二、三转法轮诸经中所说轮回主体之第八识如来藏,并非外道所说之大我、神我,何以故?外道所说神我、大我,皆是意识心体,不出第六识境界,何况能知第七识意根境界?而 佛在二、三转法轮诸经所说的轮回主体识则是第八识,大异外道所说“神我、大我”的第六意识,印顺与昭慧…等人不可将外道所堕第六识与 佛所说第八识混同,然后贬斥 佛所说之第八识为外道大我、神我,然后将 佛所说第八识空性加以损减、谤为实无,第八识如来藏与外道大我之第六识体性大异故,都是现量上可以亲证之法故,都非假名施设之名相故。

如今昭慧法师明知 佛已曾说执藏一切业种之心为如来藏阿赖耶识,为免除“否定 佛所说如来藏空性”之后所必堕之故违佛说之评论,乃又自己发明新说,别行建立另一个业果报系统,由此一妄想而新建立之业果报系统来成立全新的执持业种的佛法,来连接三世因果,逃避以前否定第八识以后不能连接三世因果之大过失。然而此一建立,此一创立之新说,大异 佛说,吾人不能不公开的请问昭慧法师:“这个业果报系统究竟是什么东西?是不是 佛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或是外于意根、外于如来藏阿赖耶识的另一个心法?或是外于 佛所说的八识心王以外的独立法?”不论昭慧法师如何答复,都将落入八九识并存的无量过失中,亦将免不掉虚妄建立另一新识的事实,亦将不得不承认 佛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能执持一切业种的事实与现量;既然如此,那就直接回归到 佛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而求证之即可,又何必外于 佛说而别立新说、自创新说?何必自创新说而另行建立一个永远不可知、不可证的虚妄的业果报系统?所以不论她将来如何回答平实这一问,她的回答都将辗转产生无量无边的过失,不免被我正觉同修会之已悟会员所广破。

根本论中接著又说:【云何复名善取空者?谓由于此彼无所有,即由彼故正观为空;复由于此,余实是有,即由余故如实知有;如是名为悟入空性如实无倒。谓于如前所说一切色等想事,所说色等假说性法,都无所有,是故于此色等想事,由彼色等假说性法,说之为空。于此一切色等想事,何者为余?谓即色等假说所依,如是二种皆如实知;谓于此中实有唯事,于唯事中亦有唯假,不于实无起增益执,不于实有起损减执,不增不减、不取不舍,如实了知如实真如离言自性,如是名为善取空者。于空法性,能以正慧妙善通达,如是随顺证成道理,应知诸法离言自性。】

语译如下:《《如何是善取空的人呢?这是说,由于此第八识如来藏的缘故,而说彼蕴处界等无常,故无所有,随即由彼蕴处界无常空故而观之为空;复由于此第八识如来藏空性故,说其余一切法实有,即由其余一切法不断的从如来藏中出生的缘故,而如实了知此如来藏确实有,而知此如来藏即是空性;如是而知空的人,名为悟入空性而且是如实无倒的证悟。这就是说,对于如前所说的一切色等妄想诸事,所说的色受想行与识阴等假说为有体性的法,其实只是世间假有然却无常生灭,都无常住不灭的本质,因为这个缘故而于这些色身、识阴等妄想为实有的事相,由于彼色识等假说性的无常法性,说之为空。对于此一切色识等妄想事相,还有什么是未说的余事呢?这是说,针对色与识阴等法而假名说为所依,如是能依的色与识阴和所依的如来藏二种法,都已经如实的证知了;这是说,于此如来藏心体上确实有唯是事相上的法,而于唯是事相上的色与识阴等也只唯假的法,如是不于色与识阴等实无法上起起增益执,也不于实有的如来藏法上加以否定而起损减执,如是不增不减不取不舍,如实的了知如实的真如离言法性,如是证知者名为善取空者。于空性法中,能以正直而无偏斜的深妙智慧而善于通达如是等法。如是随顺法界实相而证成佛法道理,应知这就是诸法的离言自性。》》

由此缘故,若有人于如实有的离言法性的阿赖耶识空性中,生起损减执者,即是恶取空者;若有人于实有的阿赖耶识心体离言法性上,起损减执而谤为生灭法者,即是恶取空者。若有人非以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之真如性,作为佛法修证标的、作为般若智慧发起之标的,则必定会堕恶取空中:一者将随顺于印顺法师之断灭见:以蕴处界消灭后之灭相不灭作为真如空性。二者外于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别以想象之法作为真如空性,别以想象而不可知不可证之另一非有实体之法作为真如,妄推于第八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所依心体,此亦是恶取空,于实有法起损减执故,复于实无之想象中之真如法而起增益执故,法界中实无如是空性故,永远不可证知故。如是二种恶取空,杨、蔡、莲…等人终究不能离于其一也。故名彼等诸人为恶取空者。有智之人当善取于空,莫恶取于空;对彼等恶取空者,应当摒而莫随;非唯自不随之,亦不教人随之,方是真实佛弟子也,此是 佛之教诫故。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六》(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云:【又诸愚夫由于如是所显真如不了知故,从是因缘八分别转,能生三事,能起一切有情世间及器世间。】语译如下:《《此外,诸愚痴凡夫由于对如是第八识心体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法性不能了知的缘故,随于阿赖耶性而生起自性分别……乃至俱相违分别等八种分别的运作,因此而出生了自性分别、差别分别、总执分别等三种分别事相,所以能生起一切有情自身世间及器世间。》》今此根本论中亦说真如乃是识所显示之真实性,由识体藉诸因缘法相而显示之,本属识性、心性,所以名为所显真如;即是第八识心体自性所显,焉可外于识性真如而别立他法为真如耶?甚至颠倒建立识所显示之真如为能生识体之法?如是而言证真如、证空性者,皆名恶取空者,就是对真实之空性阿赖耶识如来藏心体上面,生起了增执及减执。

又如《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本地分中无余依地第十七:【数不能数,无二说故名为无数。云何此中数不能数?谓“有、非有”不可说故,即色离色不可说故,即受离受不可说故,即想离想不可说故,即行离行不可说故,即识离识不可说故。所以者何?由此清净真如所显一向无垢,是名无损恼寂灭。】如是根本论中所说真如者,乃是第八识在诸法上所显真如法性,非是杨、蔡、莲…等人所说离于有为法之纯无为法也,而是在有为法上所显示之无为法也;故不可如彼杨、蔡、莲…等人之唯立真如不变,以之作为究竟佛法;而应以函盖无漏有为法及无漏无为法之第八无垢识心体,以能变生万法之阿赖耶、异熟、无垢识空性心体,作为亲证真如之根本所依法。而此无垢识要经三大阿僧只劫之进修,始能由阿赖耶识心体转易种子而成就;成就之后,其心体仍然是因地阿赖耶识心体,非是他心也;如是修证者,方是真修大乘佛法者。

若如杨、蔡、莲…等人唯立真如不变一法,作为因地或果地之真如者,而又将不变之真如妄说为能生阿赖耶识心体之有为法者,则是自语相违者,尚且不懂世俗法上之逻辑,何况能懂大乘佛法中之道种智?而自言能证、已证初地真如“心体”,岂非自高自大之妄语者?所以者何?若彼所说真如是纯无为法、是绝对不变易、也绝对不变生诸法之纯无为性者,则彼等焉可又说此一绝对不变之真如为能生阿赖耶识心体者?既能生阿赖耶识心体,则必是有为法也,则必定是有变之法也,焉可说为纯无为、绝对不变之法性?如是等人所说,已经显示彼等不能于第八识心体上现观清净真如一向无垢,是故堕于“损恼寂灭法”之妄执中,皆是误会佛法之人也!

是故亲证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如性而转依之,方是亲证真如者,方是真正般若第一义实相;若上于第八识心体,或外于第八识心体而别别觅求真如实体,欲作为出生第八识心体之实体法者,则堕不可知、不可证之虚妄想中,永无得证之日,亦将永远离于正法而别求正法、永远离于实相而别求实相,则对空法之修证不能正修,堕于损减执与增益执中,必定成为堕于恶取空者,则彼等所说证真如者名为虚妄想。

是故,二○○二年中以来,杨、蔡、莲…等人退失于第七住位之无生忍,不能忍于阿赖耶识心体之无生,不能忍于“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之正法,于二○○三年初开始公开无根诽谤言:“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是从真如所生,将来是可灭者;所以正觉同修会证得阿赖耶识而自称开悟,那是大妄语的地狱业。”今者因彼否定之缘故,公开请问之,有请彼等公开答复与教界大众:“一者,阿赖耶识心体何时出生?由何法出生?请举教证与理证答之。二者,阿赖耶识心体何时可以灭坏?有何方法可以灭坏阿赖耶识心体?亦请举示教证与理证答之。”彼等必不能答也!假饶三十大劫,届时彼等亦将完全无法作答也!由因彼等所说之义理皆是妄想所得法故,皆是误会经论意旨之虚妄说故,悉皆堕于恶取空故,不能善取空故。以是义故,言彼等如是说者名为谤法;如阿含诸经中所言,妄说正法者即是谤法故,谤法者亦是谤 佛故,皆名亏损如来、亏损法事。

第六节 意根现识对异熟识不可知执受之影响

第一目:异熟识不可知执受与意根、意识之互相关系──意识与意根可以转变异熟识之不可知执受。由此实证故,三地满心位之菩萨摩诃萨可以转变他人之内相分,然无实权行此胜妙事,自身之福德亦不足以承担此一干预因果之大事业。三地菩萨若将此证境之内容为缘未熟者具足说之,说毕时即获生身入地狱之果报,立即舍报而入地狱,不待寿尽命终;说其部份内容者,舍寿入地狱。五地满心菩萨具足宣说其中内涵者,舍寿后下地狱;皆因未获 佛之授权而干预因果故,二至五地菩萨仍未能补救干预因果之所有过失故,此亦是无生法忍果之大密意故。

第二目:凡夫完全被不可知执受控制和影响。贤位菩萨仍难以免除不可知执受之负面影响。二地满心位起开始转变不可知执受为可知执受,开始有能力转变自己之内相分。三地满心位虽有能力改变他人之内相分,因而导致他人之不可知执受开始转变,但所有三地满心菩萨无人敢偶一为之,于此违背因果律之作为不敢刹那生起一念欲轻试之, 佛之告诫极严峻故。

第三目:改造个人与共业有情之山河大地──净土之成就。人间净土之成就,要在人心种子之改变上面力行,要在教化众生亲证三乘菩提上著眼;若得心净,则人间物质世间即随之渐转清净。若不能转易人心第八识中所含藏之染污种子,重者则建设金碧辉煌之寺院以后,只能作为藏密喇嘛在寺院中修习双身法之污秽场所,绝非净土;轻者则作为部份常住法师藉寺院贪求世财、世名斗争权位名利之“是非场”,是故佛光山…等师徒广募资金而建设金碧辉煌之寺院,绝非建设人间净土之正道,实是建设人间秽土之邪道也,至今不肯远离藏密邪见邪法故。人间净土之真道,要在改易人间有情之第八识心田中所含藏之种子,方可成其功、竟其业也,心净则国土自然清净故。

第四目:意根是现识──万法现行之动力──成就佛地无漏有为功德之总枢纽。若非意根之默容一切诸法,遍缘一切诸法,尚无有情众生之可生存,何况能有三界器世间之成住坏空?三界器世间之成住坏空,乃至人间之清净与否,端在意根能否转变而成其功,而坏其业。由意根能默容一切诸法故,方有诸佛世尊之无上深妙法义,能从无垢识中尽情而说、无止无尽也。是故意根是现识,能令万法从第八识心体中现行,乃至佛地亦复如是;故说意根是万法现行之动力。

第五目:改变他人内相分之能力,纯由增上慧学所成就,非由定力所成就,亦非由五神通之威力所能成就,三明六通之大阿罗汉亦所不能,乃至已得无生法忍果之二地满心菩萨所不能者,故说诸菩萨摩诃萨不可思议。而此能力,悉因意根之现识功能、悉因意根之默容一切诸法、悉因意根之能对不可知执受有加以改变之大能力所致;而意根之有如许能力者,却是由于意识觉知心对于无生法忍之增上慧学修证所致,非离增上慧学而得成其功用,非由禅定之力所能达成,故说意根之现识功能极为广大,成佛作祖皆不能稍离意根也!

注:一者,以上内涵,本欲一一宣示于书中,以利悟后进修者之种智增上,然因此等义理在书中之深入说明,必将无法避免的将不共二乘圣人、外道、凡夫、下地菩萨之般若密意公开宣泄,成就亏损法事、亏损如来之最重罪;复因曾于悟后进修之增上班课程中,略示“了生脱死”之脱死过程部份(藏密《中阴救度法》乃是完全违背死亡过程之胡言乱语),当场已受 佛菩萨之警示而改为较简略之内容说之,未能依所证之内涵而细说之。此乃为防宗门甚深密意轻泄而导致佛教正法之衰亡,诸 佛菩萨不得不如是禁止与告诫,避免缘犹未熟者听闻。因此缘故,几经考虑之后,发觉纵使笔之于书而能处处遮覆密意,对于部分智慧深利者而言,仍有泄露之虞;对会中久悟之人而言,则读后即可明白其中内涵;为免会中悟者读后不能善护密意而轻易言之,或者有时因人情之故而不慎轻泄般若了生脱死之密意,成就亏损法事、亏损如来重罪;或者未来有人因为私心不遂而故意以将此密意公布于世的手段来要挟于平实,或故意公开宣布而否定之,则将成就亏损法事、亏损如来之重罪,成为地狱种性;为免害彼故,只能惜言,以待后时缘熟。

二者,改变他人内相分之事,即使是三地入地心菩萨,亦不能由上地菩萨为之说明;诸三地之住地心菩萨若悉此中密意时,往往尽舍此一密意内涵,故意从深心中遗忘之,以待五地心时忍心更强,再由 佛授;诚恐偶一不慎稍有泄露,或因被人相逼,或因种种事相缘故而不得不说时,必致下堕地狱故,亦因 佛对此事之告诫极为严峻故。由此二缘,所不应说者,必须完全遵循 佛旨而护密意,不得稍有违犯;凡我正觉同修会诸多已悟之同修们,乃至广大会外读者,其谅之乎!

第七节 防恶修善、真修佛道

防恶与修善,是一切修学佛道者特应注意之处。修善之时特应注意防恶,当以防恶为首,修善为次;恶若不防,而言修善,善亦成恶。苟能防恶,则修善有功;若不能防恶,则修善悉成恶业之助伴,则有助长恶势之虞也。

修善防恶之前,先应有正知见而作简择。简择之法则是善于观察:所谓防恶者,首要之务在消除私心、瞋心、慢心;若不防恶而修善行,修善之后必因此三心而故意破坏善知识正法,成就大恶业,违于此前修善之本意。修善者,首要之务为简择正法;此须多劫所修善根与福德、慧力,方有能力简择之,此谓久学菩萨也,非新学大乘菩提以来不超十百劫之菩萨所能也。福德之修集有三,一为布施,二为修定,三为修除性障;若能三者兼顾,则福德日益增上,无人能及也。苟能具足如是三种福德,不问修道时劫久近,皆成久学菩萨,能超众人,即能以长劫而入短劫也。

若已开始修善防恶之行,则当远离恶知识,亲近真正善知识。然恶知识亦有可能随于内因与外缘而逐渐改变为善知识,善知识亦有可能随于内因与外缘转变而成为先善后恶,皆须时时以智慧观察之。此乃是说新学菩萨出世度众,成为善知识者;若是数千、数万劫久修之久学菩萨,悟后出世为善知识者,则无是过;始终离于恶法故,心性已离恶法种子故。是故修学大乘佛法之过程中,若有事相上之变化者,应当以加以如理作意之思惟与观察,应当秉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之圣教,斯可自安。

于法义之简择上,更应加以三法印而印证之: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若善知识所说之如来藏、真如,符合此三法印者,更应加以大乘经典之检查,是否符合第八识如来藏之正义?谓有虚空外道所说理,表相上闻之,似亦符合三法印故,未得般若别相智之初悟者,往往受瞒犹不自知,故应以经中第八识如来藏之正义抉择之。

归依之后修学大乘正法时,莫求他人明说阿赖耶识所在之密意,唯学参究之法门即可,然后自参自悟为要;否则将因如来藏空性之难信故,将来偶因外缘而发私心、瞋心、慢心等,便如彼等否定阿赖耶识之杨、蔡、莲…等人一般,错以毁法为护法,成就大恶业。

学法者,切莫依止或亲近恶知识,否则将被恶知识所转,而与彼等一般,误以毁法为护法。若发现善知识已转变知见,以似是而非之“佛法”为人解说者,即是转变为恶知识者,则当远离,以免修善之结果反而成为破法之恶业。若人支持恶知识以想象之法取代正法者,即是同造破法恶业之共业者。若更支持恶知识而否定正法者,其罪转重,已成无间地狱重罪之共业,智者绝不轻易为之;唯有情执深重之愚痴无智者,方肯勇于为之也。

何谓恶知识?谓以己所想妄解,称言是经论之意旨;复将他人符合经论之批注,颠倒说为不符经论,如是等人悉名恶知识。又:作诸妄解经论意旨之说以后,托言自己妄解之说法皆是经论原意,却不肯将其对于经论之申论或批注公开以利大众,或禁止随学之徒众对自己所反对之善知识提出辨正与说明者,或不肯将其对经论之申论落于文字上,恐惧成为善知识所把握之证据者,皆是恶知识也,所说之法若属正义者,皆不惧他人举之辨正故。又:若有人公开申论或落实于文字上,而被正理与教理所公开评破者,其人亦是恶知识;云何因此名为恶知识?谓彼等诸人非唯自己破法而误以为护法,亦误导众生同其所行,共造破法重业故;如是自误误人,断送众生之法身慧命,亦贻害众生无量世,苦痛多劫方得消除,故名恶知识。

恶知识之前途,不能外于如是诸途:一者,否定善知识正法之后,改认错悟祖师所说之离念灵知心为真如,回堕常见外道我见中。

二者,后时偷偷回归善知识所传之法,亦大多延用善知识所传之法,然而却又故弄玄虚,以私下自赞毁他之手段,令人误以为是更高之法,然后对外倡言与善知识之法不同;以贬抑善知识为手段,欲求扩大其声势,以遂私心。

三者,其法被破之后,为面子所遮障故,不顾余生及后世之广大久远利益,只顾此世面子,宁可死后下地狱,亦要死撑到底,继续在事相上无根诽谤善知识,广作莫须有之人身攻击,丝毫不能在法义上公开辨正,多方设法回避善知识面见讨论法义之请求。

四者,最后因为信众渐具知见,已知其谬,既不肯回归正法正道,复无更上妙法可益信众。最后只剩下亲人及少数好友碍于情面,难以舍离,只得痛苦的继续追随,而又恐人知其痛苦,恐人知其悔不当初之窘境,只能佯装快乐之状。如是多年继续佯装快乐、苦撑待变,终究无有前途可言。首领及诸大众共此一苦而继续久尝之,难以舍断。

除此四途以外,恶知识及其追随者,别无他途可行也。 佛亦必定观察因缘而指令诸菩萨于法应住世之时劫,继续前来人间破邪显正,以护末法众生,不舍一切末法中之有缘众生,要令似是而非之邪见,渐次消失于人间,尽力救护众生免被误导,以俟末法最后五十二年。由是缘故,劝请当代及后世一切佛教大师与诸学人,千万慎始、慎独。有智学人若于佛法得正观察,已知何者为不正法,已知何者为正法,则知正法之未来弘传局势,亦能知非正法之未来弘传局势,则是已知恶知识之将来前途者;如是之人,方是知所简择之智者也。若不知正法妙义与邪见差别,则不能判断何人为恶知识也!若不能判断何人为恶知识者,则不能判断恶知识之前途也,如是则不能知所简别与抉择也。

若人所说法义(非谓如来藏所在之密意,非谓诸地证境秘密),不能公诸世人,只能在私下耳语流通,而禁止其随学者说与教界知之,则是对于己法心有所疑之人,当知其法为谬;若人畏惧其徒阅读平实所造诸书,恐吓其徒众曰:“读萧平实的书,一读就会中了他的毒,绝对不要去读。”这是无自信者所说之诳言,其实乃是恐惧他人阅读平实诸书、比对经论之后,随即有能力分辨彼人错谬之处故。余则从来不禁止会中学人阅读诸方大师之著作,从来不禁止会中学人阅读法莲师、紫莲师二人所造之书,并曾私下鼓励阅读,加以辨正,藉以增上般若智慧,藉以发起般若种智。此外,若依彼等错会佛法之大师们所说者,则是说明一件事实:平实诸书有令人读了就会相信的功德。此亦显示平实诸书所说,必定是据理依教所说者,并且是确能深入浅出而说之妙理,所以一切人读过之后必定深加信受,必定随即生起择法眼,而能检择诸方大师之落处,诚属如是;若是有毒之法,一定将使多数佛教徒读后即知其法之谬,并且将有极多人敢出面大力破斥之,如同多数佛教徒敢出面破斥法轮功、青海……等人一般;有毒之法,体性必定如是故,清凉究竟之法则令人读之生起正信,心大信受,绝无有毒之法所有过失故;是故,作风强悍、一向不许他人评论之印顺、昭慧等人,被平实写在书中已有多年,仍将无所能为,尚不能为自己之错误法义答辩,何况能破平实清凉究竟之正法?是故一切真学佛法之人,不可不读平实诸书也!

复次,防恶修善是修习佛法之人所应注意之基本行谊,防恶与修善二法必须兼顾,若二法不能兼顾时,首须注意防恶;能防恶已,行有余力,然后兼顾修善,方是有智之人也;何以故?谓若不能防恶者,则所修诸善悉皆不能增上其道业故,反致因此而增上恶业故。

防恶固有多端,然其首要,在于保持覆护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所在之密意,此是 佛世尊最深密记故;若向人明言密意,即是亏损如来之无间地狱重罪故;若公开宣布密意者,即是更严重之亏损如来故,唯有舍寿后入住无间地狱中无量数劫也。譬如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在《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开首即云:【问:“前说种子依,谓阿赖耶识;而未说有‘有’之因缘、广分别义,何故不说?何缘知有广分别义,云何应知?”答:“由此建立是 佛世尊最深密记,是故不说。”】

亦如《楞严经》云:【陀那甚深细,种子如瀑流;我常不开演,恐彼执为我。】(语译:阿陀那识的心行极为微细,所含藏的种子犹如瀑流一般不断的流注;我对凡夫及二乘圣人(愚)常常都不开示演说这个阿赖耶识的妙法,是因为我恐怕那些人将产生误会而将阿赖耶识执著为常见外道所说的常我、神我。

亦如《大宝积经》中 佛咐嘱云:【诸比丘!从今以往,于不信前勿说此经,求经过者,慎勿示之;于尼干子、尼干部众诸外道中,亦勿说之;(佛子若)不恭敬渴请,亦勿为说。若违我教,亏损法事,此人则为亏损如来。】由是缘故,奉劝诸多会中同修,千万保持覆护第八识心体所在之密意,令不泄露于外道、定性二乘、及佛子中之证悟因缘尚未成熟者。若不能保持覆护密意,以致泄露与佛门中之盗法者,而导致佛法宗门密意广为人知,则闻者悉皆不信故,将会极力诽谤与破斥,则佛法永灭,彼泄露之人亦已成就破坏正法、亏损法事之最大恶业也,即是亏损如来之最重罪也。是故普劝一切证悟行者特别注意:自不为之,亦劝同行诸人莫为。

若欲害人而不被所害之人怨怼者,则可“好意”为彼明言第八识心体所在之密意,往往可以令其将来谤法而堕无间地狱中故,可以害彼无量世中受苦无量故,轻者可以使其般若智慧难以迅速增进故,而彼人不致因此生起怨怼之心,反而多所感激故,此是害人而可不著痕迹之法;然而造作此事者,终究只能自障己道,终不利己。未悟之人读此已,当知自我防护,以免受人所害,耽误自身道业事小,若因闻人明说密意而怀疑不信,乃至心中不能生忍,起而谤法,当知必定受害无量世也。杀人不过害人一世身命,如是明说密意而害人者,却可害人下堕三途、害人无量世,诚属恶心之最重者。是故有智之人,当以自参自悟为要,以免后害。表面观之,他人为己明说,自己似得大利,然若衡之于“悟后”之道业增上迟速差别,乃至可能因为怀疑而致谤法、而致亏损如来、亏损法事,则将祸害无穷也,是故利、害之间,判然若揭矣!有智之人普应思之也!(全书至此圆满)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藏洋居士:戒色记第六章之年轻人请你记住邪淫危害 藏洋居士:戒色记第六章之年轻人请你记住邪淫危害

第047集 归依已应求证悟 詹正墩老师 第047集 归依已应求证悟 詹正墩老师

第045集 归依后护持不犯 詹正墩老师 第045集 归依后护持不犯 詹正墩老师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六章 正报庄严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六章 正报庄严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38节:第六章 无须畏惧貌似强大的对手(2)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38节:第六章 无须畏惧貌似强大的对手(2)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与天神相遇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与天神相遇

索达吉堪布:这种是会破归依造重业的行为,不要做! 索达吉堪布:这种是会破归依造重业的行为,不要做!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身量部 第六章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身量部 第六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善终 第六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善终 第六章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六章 生命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六章 生命

实义菩萨(30种) 实义菩萨(30种)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其他教导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其他教导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多子无依的老妇:索那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多子无依的老妇:索那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给孤独之死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给孤独之死

没有法师作证明,在佛像前自行归依可以吗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六章 中国佛教文学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六章 中国佛教文学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六章:名声鹊起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六章:名声鹊起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3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3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0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0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58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58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8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8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59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59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7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7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2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2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1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1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4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4

达真堪布:明确目标次第修法入相续具实义 达真堪布:明确目标次第修法入相续具实义

第六章:拖沓的恶习与自我控制 引言 第六章:拖沓的恶习与自我控制 引言

第六章 未得般若波罗蜜的喇嘛教外道无法懂得第三转法轮成佛之道 第六章 未得般若波罗蜜的喇嘛教外道无法懂得第三转法轮成佛之道

08 第六章 邪见的范例 08 第六章 邪见的范例

09 第六章 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合法性问题 2 09 第六章 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合法性问题 2

08 第六章 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合法性问题 1 08 第六章 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合法性问题 1

07 第六章 安慧“大乘广五蕴论”妄言根能生识 07 第六章 安慧“大乘广五蕴论”妄言根能生识

12 第六章 现场问题解答 12 第六章 现场问题解答

12 第六章 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 第1~3节 12 第六章 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 第1~3节

07 第六章 如来藏真实存有 07 第六章 如来藏真实存有

第六章 杂疑辨正 第一节 杂疑辨正 第六章 杂疑辨正 第一节 杂疑辨正

19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三节 19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三节

18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二节 18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二节

17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一节 17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一节

佛教正觉同修会通讯归依报名作业流程 佛教正觉同修会通讯归依报名作业流程

玄奘精神:第六章 无须畏惧貌似强大的对手 玄奘精神:第六章 无须畏惧貌似强大的对手

归依地藏菩萨,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归依地藏菩萨,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弘学居士:净土探微 第六章 净土的分类 弘学居士:净土探微 第六章 净土的分类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所问章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所问章

达观法师:随缘自在 第六章 念佛心要 达观法师:随缘自在 第六章 念佛心要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六章 隨缘修行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六章 隨缘修行

归依和不归依的差别 建议在佛门外徘徊的人看一下 归依和不归依的差别 建议在佛门外徘徊的人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