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十善精神,造福社会人群

2022-12-22 学诚法师

佛教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于品德的提升、人格的完善、人际的友善、社会的和谐。十善是佛教的重要内容,大家只有真正了解,才能深入理解,进而产生信解,发扬十善精神,造福社会人群。

一、什么是十善

佛教提倡的十善,即是规范我们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十条基本原则,包括:一、不杀生:不害一切物命,爱护生命;二、不偷盗:不窃取他人财物,保障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安全;三、不邪淫:不做邪淫欲事,令内心端正,让家庭稳定、和乐;四、不妄语:不起虚言诳惑他人,诚实守信;五、不离间语:不向两边说是谈非而令他斗诤,说和合语,相互和睦;六、不恶口: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说柔和语,不损恼他人;七、不绮语:不以矫揉造作的言辞来博取他人的好感,言语端肃、正直;八、不贪欲:不贪着情欲尘境,少欲知足,身心安适自在;九、不瞋恚:不生忿怒之心瞋恨于人,内心柔和、慈悲;十、不邪见: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应相信因果、明辨是非,懂得缘起的道理。其中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行为的美化;不妄语、不离间语、不恶口、不绮语是语言的美化;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是心灵的净化。

二、十善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就原始佛教的原义而言,十善业是世间善行的总称,是死后不堕恶趣,往生天道的条件。如《杂阿含经》卷三十七讲到:十善业迹因缘故,身坏命终得生天上。又,《中阿含经》卷三记载:此十善业道,白有白报,自然升上,必至善处。至大乘佛教时代,进一步提出了十善为总相戒的说法,赋予十善更重要的意义。《大智度论》卷四十六云:十善为总相戒,别相有无量戒说十善道则摄一切戒。

由此,十善含摄一切戒,是规范我们思想、语言和行为的总则。大乘佛教还把十善视为出世间善行的基础,如《华严经》卷三十五所载: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因。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从他闻声而解了故,成声闻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从他教,自觉悟故成独觉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舍众生故、希求诸佛大智故、净治菩萨诸地故、净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又此上上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故,乃至证十力四无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十善业道经》亦云: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十善不仅是世间善行的总称、出世间善行的基础、一切戒的总摄,同时也是佛教通俗教化的重要内容。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与十善密切相关的理念易于普及、便于操作,利于佛教止恶扬善思想的传播。并且,十善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文化沟通、对话、交流的良好平台。如,儒家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伊斯兰教讲为众人寻求你自己所希望得到的,那么你就是一个信徒;善待邻居,你就是一个穆斯林,基督教讲行善的属乎神,行恶的未曾见过神等,即与十善精神相吻合。

三、倡导佛教十善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民努力的一致方向。其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国学精粹以充实文化底蕴、加深精神涵养,倡导良好伦理道德观念以优化人际关系、形成人与人之间彼此的良性互动,培养利益他人的慈心以增进互助、平息斗诤等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佛教是我国国学的瑰宝,佛教的发展与十善精神的弘扬,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道德的提升;同时,有了和谐社会的肥沃土壤,佛法的菩提树必将枝繁叶茂、荫蔽四方。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佛教将举步维艰;如果我们不努力倡导十善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佛教的生存将岌岌可危。

因此,佛教团体需要加强僧团建设,密切僧俗配合,凝聚广大的善业力量,与宗教界及社会其他各界朋友们一起,发扬十善精神,开展十善事业,营造十善风气。二人同心,其力断金,让我们共同倡导佛教十善,促进社会和谐!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社会上面离奇的故事 社会上面离奇的故事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第62集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第62集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食存五观的解读和发扬 食存五观的解读和发扬

戒酒后吃素5年  男子出现精神异常 戒酒后吃素5年 男子出现精神异常

在人群中修行,在生活中悟理 在人群中修行,在生活中悟理

《夺冠》中的女排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夺冠》中的女排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做一个健全的社会人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做一个健全的社会人

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 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

参禅打坐应以什么样的精神来用功 参禅打坐应以什么样的精神来用功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佛教徒如何贡献社会国家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佛教徒如何贡献社会国家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节: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1)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节: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1)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26节: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5)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26节: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5)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38节:第六章 无须畏惧貌似强大的对手(2)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38节:第六章 无须畏惧貌似强大的对手(2)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18节:第三章 无权无势,也能成为命运的强者(4)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18节:第三章 无权无势,也能成为命运的强者(4)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19节:第三章 无权无势,也能成为命运的强者(5)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19节:第三章 无权无势,也能成为命运的强者(5)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

星云大师:第二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星云大师:第二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法眼宗精神简论 法眼宗精神简论

惟贤法师:玄奘精神与人间佛教

珍珠的精神

法眼宗理行并重的融合精神 法眼宗理行并重的融合精神

名人读书故事:鲁迅的好学精神和读书方法 名人读书故事:鲁迅的好学精神和读书方法

星云法师:为社会失业者祈愿文 星云法师:为社会失业者祈愿文

索达吉堪布: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请问如何获得幸福感? 索达吉堪布: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请问如何获得幸福感?

索达吉堪布:现今这个繁忙的社会,怎样才能平衡各方面的压力,获得幸福感呢? 索达吉堪布:现今这个繁忙的社会,怎样才能平衡各方面的压力,获得幸福感呢?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话说药师禅文化的创新意义与积极入世的精神 话说药师禅文化的创新意义与积极入世的精神

星云法师:小草精神 星云法师:小草精神

星云法师: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 星云法师: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

中药泡脚:高血压等人群要慎用 中药泡脚:高血压等人群要慎用

达真堪布:如果五戒和十善没有持严,到时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达真堪布:如果五戒和十善没有持严,到时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索达吉堪布:在这个越发崇尚物质和科技的时代,是否佛教对人类社会来说可有可无? 索达吉堪布:在这个越发崇尚物质和科技的时代,是否佛教对人类社会来说可有可无?

轻贱动物的社会 必然是人性漠然的社会 轻贱动物的社会 必然是人性漠然的社会

索达吉堪布:全世界要想实现最大的和平、最好的和谐,应该从大乘佛教自他交换的精神入手 索达吉堪布:全世界要想实现最大的和平、最好的和谐,应该从大乘佛教自他交换的精神入手

星云法师: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星云法师: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十强县名次出炉,神木不再是第一名 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十强县名次出炉,神木不再是第一名

陈兵:佛教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陈兵:佛教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传印长老:号召全国佛教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热心公益 传印长老:号召全国佛教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热心公益

索达吉堪布:一阐提或精神有残缺的人,能修行吗 索达吉堪布:一阐提或精神有残缺的人,能修行吗

她在富士山下传播“无垢”美食素食,发扬素食文化! 她在富士山下传播“无垢”美食素食,发扬素食文化!

普贤十大愿的精神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三章 家庭的团结精神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三章 家庭的团结精神

知福、惜福、再造福 知福、惜福、再造福

青岛一家小企业为何能吸引社会各界纷纷前去讨教 青岛一家小企业为何能吸引社会各界纷纷前去讨教

王府井大讲堂--楼宇烈教授开讲:《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王府井大讲堂--楼宇烈教授开讲:《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社会上的恶性事件?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社会上的恶性事件?

夏季各种人群防暑祛湿食疗法 夏季各种人群防暑祛湿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