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于何处?

2022-02-02 地藏行烟火供

      我们在做任何事时,首先都必须有正确的认知和心态,不论是听闻、思考或实修佛法,或做一般的俗事也是一样。

  心态是和我们的想法有关。正念与邪念之别在于精神与物质的层面上。在物质世间里,我们努力读书和工作,只为了名利这样自私的目的。由于无始以来,我们就有这种自私的心理,所以一直在六道中受苦,无法自轮回中解脱。

  因此,当我们在修持或听闻佛法时,必须培养想要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态,这不仅是短暂的做法而已,最终还要帮助六道众生解脱痛苦,这就是正确的心态。

  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解脱世间的痛苦而达究竟的喜乐。修行是否能达开悟,要视修行者的心态而定。如果我们的心态是不净的,就会像食物中掺了毒药一样。食物有益健康,但如果其中含有毒药,就会变得很危险。同样的,佛法可以利益我们,但修行是否有结果,则要依个人的心态而定了。

  同样一个由上师教导的修行法门,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出现,这完全是依弟子所持的心态而定。例如:秉持正确心态的弟子,便能得到最好的成效。但毕竟聪慧的弟子较少,效果可能会差一些,但完全不具正确心态者,即使修什么法也不会有任何成就。甚者,由于心存恶念,这位弟子的烦恼障可能反更增加,由此可证明心态的重要性。

  你不一定很清楚在听闻、思考和修行佛法时,我们应培养什么样的心态才能获得修行的圆满成就。但我们一定要培养利益他人的心态。首先要知道,众生不仅是现在正受着苦,而是无始以来不断的在受苦!

      为何众生由无始至今,一直受着永无休止的苦痛?

      这是由于他们的动机都是自私的,只追求个人的利益、幸福和享乐。为了自己享有这些快乐幸福,他们不断起瞋恨、嫉妒、骄傲等烦恼,也因此累积了恶业。所以,事实上,他们并没有享受到较多的快乐,反而招致更大的苦果。因此,我们要发愿永远救度众生,脱离苦因。这种希望究竟解脱众生的利他心态,就是觉悟的心,或称为菩提心。菩提心非常殊胜,如果一个人能一直保持这种觉悟的心境,它便会发挥很大的力量。

  我们必须了解,过去已有多尊佛菩萨示现,来到世间转法轮。依经典所说,未来还有千佛会以同样的目的来到这个世间。

       普贤王如来是第一尊佛,被称为原始本初佛,是其他所有佛的源头。《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中说:“初佛本师普贤如来无量大悲神变之中,显现诸佛的刹土、讲法圣境以及四身本师。本师在和自己无别的五身任运持明、浩瀚如海不可思议的佛众眷属前,虽然没有通过词句、表示的方式宣说诸法,但是在无勤任运大悲自证智慧自相光明性中,却以无言的方式而宣讲,使诸位眷属现前了无倒实相密意,断证功德与本师成为无二无别。”在宁玛派里,法身佛以虚空色(淡 蓝色)来表征,称为普贤王如来。

普贤王如来

是裸身的,没有任何庄严与衣饰,
象徵其开悟的境界
完全离于任何心识的投射造作,

如法身般本来清净。

金刚总持与普贤王如来
并无不同
  我们目前是在贤劫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指导下。佛陀生于印度,示现在世共八十一年,曾三转法轮。佛法从释迦牟尼佛——化身佛开始,一直传到像龙树、无著大师,达摩祖师等,从未间断。
  一切教法都是来自佛的化身。化身佛源自报身佛,而报身则源自法身。
      举个例子来说明法、报、化三身之间的关系。在此屋里的光亮是来自于屋外,而屋外的光亮则来自太阳。因此,所有的佛法都是源自金刚总持或普贤王如来的法身——觉悟的究竟特质。我们靠着屋外的光亮照亮房间,如前所述,屋外的光亮来自太阳。证悟到金刚总持或普贤王如来的境界,就好像成为太阳本身一样,不再需要依靠外在的光源来照明了。
   为什么要回溯到普贤王如来而不是释迦牟尼佛呢?
因为普贤王如来是觉悟的本质——光源,是太阳本身,而非射出的光线,其法教不是源自莲花生大士或释迦牟尼佛,而是来自普贤王如来。因为一切法教的究竟本源是法身,所有法都是源自金刚总持或普贤王如来。
  至于金刚总持和普贤王如来何者较高的问题,有时也会困扰初学者由于他们是平等的,并没有优劣之分。从某种意义来看,他们只是名相上的不同而已,本自一体。普贤王如来,藏名“曲古滚都桑波”,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崇奉的本初佛。“普”为遍及一切之意,“贤”乃最极妙善,合起来意为此佛众德圆具。据称,普贤王如来与金刚总持、金刚萨、以及显宗的普贤菩萨本是一体的,只因教化众生事业有别而有不同名称。普贤王如来的形象十分特别,庄严妙好,全身裸露,身体呈蓝色,双身,拥一白色明妃,一蓝一白对比,十分鲜明。
      举例来说,住在东方的人,认为那是东方的天空,而在西方的人,则认为是西方的。但事实是,天空只有一个,并非东方的天空胜于西方的,也不是西方的天空胜于东方的,所以,根本没有孰为优劣的问题。两方的都是天空,唯一的不同只是处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而已,是我们自己有“我们的”天空和“他们的”天空的分别心。所以,事实上,金刚总持和普贤王如来并无二别。
      “普贤王如来”的梵文是“沙曼达巴卓”(Samantabhadra),藏文译成“棍都桑波”(Kuntuzangpo)。“棍都”之意为究竟,“桑波”则为美善。所以“棍都桑波”就是本然的离于任何染污、瑕缺或心识上的迷惑。因此,不仅是目前清净,未来也永远不会被染污。

       普贤王如来又称法身普贤,是本初佛、原始佛。普贤王如来的教法是大圆满,大圆满法讲的主要是要见自己的本心。每个人要清明自己的心灵,众生被困的缘由就在于不能够认识到万事与物的本相,被自己束缚在一个框架之内而枉受轮回之苦。

       如来的意思是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简而言之就是没有。世界本没有,万事由心生。人们信仰佛教,相信世间有鬼神之说,究其根本还是由于人本心产生的业障,倘若不恶,不怖,不厌,那么自然不怕,也就没有如来的产生了。

      普贤王如来象征着光明。西方哲学曾说过光明就是真理,这个世界光明与黑暗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论也是相对的,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正如“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中所说的福祸相倚的道理一样。

      普贤如来佛父就是如来藏的光明;普贤王如来佛母就是如来藏的空性,普贤如来佛父佛母,是所有坛城的本体。一切忿怒和寂静本尊、诸佛、菩萨都离不开普贤如来佛父与佛母的本质,因为我们心的本性空性就是普贤如来佛母;自性光明就是普贤王如来佛父。

       这里讲的普贤如来佛父和佛母,不是父亲和母亲那样分别的,而是心的自性空与明而分的。原始本初佛普贤王如来为度六道一切有情众生,发不可思议胜妙大愿,使一切有情众生不由自主,超脱轮回即可成佛。

    


  弥勒菩萨曾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解释,实际证悟的是普贤王如来或金刚总持; 而证悟的化身则是来到世间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曾亲自说过,他不曾说过一字,也没给过任何教法,是众生透过自身业力的显现和所具的根器才领悟到他的教导的。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说他从未说过一法呢 ?

      因为就法身,或所谓究竟觉悟的境界来论,他未曾说过任何一法。但在另一方面,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所以众生能透过其示现或化身,依自己的业力根器而听到不同的佛法。
  太阳和普贤王如来或金刚总持从未真正来到这世间,是众生透过其根器和清净心,感受到了阳光和金刚总持,普贤王如来的存在。佛是超越任何心灵概念的,就像太阳一样,它并没有想到只要照耀世界上某个地方,或只要对此处或他处有利益。太阳只是照着,众生则依个别的能力,产生对光亮不同的觉受。虽然太阳并未刻意以温暖来利益众生,但有肉身的众生便会感到暖和而受益。有相有躯体的众生能感受到温暖,是因为他们有此肉身。阳光使人看得清楚东西,是因为他们有眼睛。就像阳光使一切长有眼睛的众生看得见一样,佛也让具根器和清净心的人体验到他的存在,所以金刚总持或普贤王如来并未真正示现于世。即使释迦牟尼佛已于二千五百三十年前示寂,我们依然可透过自己的虔诚心、信心和修行得到他的加持,因为究竟证悟的佛性——法身普贤王如来的证悟本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只要太阳高挂在天空,即使暂时有乌云遮住它的光线,也不意味太阳会就此失去它的光辉,它始终是照耀着的。同样的,即使佛陀示寂距今已有很长的时间,但只要我们深具虔诚和信心,精进修持,也会感受到他的加持。因为普贤王如来永远在那儿。法身的普贤王如来永远不会停止示现,是与我们的自性本为一体。
  普贤王如来利益众生的佛行是没有任何分别的,就像长在地上的树木都具可燃性一样。任何木头,不管生长在何处,都具有可燃的特性。普贤王如来利众事业的本质也是相同的,不分任何众生,都可受到泽被。不仅是究竟证悟的普贤王如来才有利益众生的佛性,事实上,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都本然具足这个佛性。
  我们都知道木材可以燃烧,但也要有起火的因素才行,它自己是不会燃烧起来的。虽然一切众生都本具如普贤王如来证悟的佛性,其中包括我们自己,但我们还需因缘使它成熟,才能了悟。
  为了使我们能了悟自心,逢遇使佛性成熟的因缘是非常必要的。在法教中曾提到,一盏油灯会点亮另一盏。就像我们有一百根蜡烛,当第一根点亮时,另一根接触到了头一根的火焰,便会跟着燃烧起来。然后,第三根蜡烛又碰到第二根的火焰而点着了。第四根也是一样,这样一直下去。如果你在佛堂上有一根蜡烛,没有火便不能点燃,一定要有这样的因缘才行。
     不管我们修什么法,我们都要用心的去修行,认识心的本性,法船法船,任何法只是船,是工具。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点赞 4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忍辱源于“恕” 忍辱源于“恕”

相随心变,学佛转运,秘在何处? 相随心变,学佛转运,秘在何处?

摸骨断人往生何处的婆罗门与佛陀的比试--学佛网 摸骨断人往生何处的婆罗门与佛陀的比试--学佛网

观音菩萨告诉我:十方诸佛的加持力都源于始祖报身佛 观音菩萨告诉我:十方诸佛的加持力都源于始祖报身佛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余秋雨:佛教生命力的最终意义在何处

安住于何处 安住于何处

霍金预言地球会变火球,亿万年后龙华法会在何处召开? 霍金预言地球会变火球,亿万年后龙华法会在何处召开?

禅宗大德故事:佛今在何处 禅宗大德故事:佛今在何处

佛陀教你不生气:愁苦源于心 佛陀教你不生气:愁苦源于心

星云法师:从何处下手学佛法 星云法师:从何处下手学佛法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你把心放在何处?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你把心放在何处?

震惊!佛经里明确记载 烟草和毒品源于魔女恶愿 震惊!佛经里明确记载 烟草和毒品源于魔女恶愿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勇挑重担的勇气源于成熟的心智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勇挑重担的勇气源于成熟的心智

《空山灵雨》--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空山灵雨》--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为了今生最终的那一天可以坦然面对,该从何处入手? 为了今生最终的那一天可以坦然面对,该从何处入手?

素食者的鲜肉店打工记,一切源于感恩! 素食者的鲜肉店打工记,一切源于感恩!

癌症源于食肉

佛今在何处 佛今在何处

星云法师:从何处下手学法? 星云法师:从何处下手学法?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人体内的毒素来源于何处

烦恼与恐惧往往都源于错误的认知 烦恼与恐惧往往都源于错误的认知

般若信箱----宇宙人生的道理茫茫无际,要从何处开始访道的旅程呢 般若信箱----宇宙人生的道理茫茫无际,要从何处开始访道的旅程呢

我们究竟去向何处? 我们究竟去向何处?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无视生命的苦痛 源于心灵的麻木不仁 无视生命的苦痛 源于心灵的麻木不仁

第二节 一念无明从何处来? 第二节 一念无明从何处来?

幸福要向何处求 幸福要向何处求

野狐精,他心通在何处? 野狐精,他心通在何处?

能以平常心处世,人生何处不春风! 能以平常心处世,人生何处不春风!

奇迹源于信心的力量 奇迹源于信心的力量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君再来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君再来

比丘命终之后趣向何处 比丘命终之后趣向何处

这些词语竟然都源于佛经,你都知道哪些 这些词语竟然都源于佛经,你都知道哪些

往生咒源自何处,有何功用 往生咒源自何处,有何功用

大安法师:往生咒源自何处,有何功用 大安法师:往生咒源自何处,有何功用

俗语“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出自何处?许多人不知深层含义

佛教音乐王喆《玉佛在我心》 滚滚红尘何时了,风云碌碌身何处

“天涯何处无芳草”,后面不是“何必单恋一枝花”,上一句更精彩

宽运法师:修行何处不道场?──若得心静 处处皆静 宽运法师:修行何处不道场?──若得心静 处处皆静

何处有安乐 何处有安乐

易中天:天花乱坠一词源于佛教典故,现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净视频:佛在何处?近在眼前!

短视频:何处是君家

慧净法师:佛在何处?(上) 慧净法师:佛在何处?(上)

弥勒佛担当渡世以后,如来去了何处?

回归,归向何处 回归,归向何处

此心何处来,此心何处去? 此心何处来,此心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