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 其他文章
《佛说见正经》白话译文: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说人死有后世,为什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
还没开口佛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现在已长成茂密的大树。
起初是种子时,还没有树根、树干、树叶和果实,在地水火风四大的因缘作用下,种子才发芽,芽再生茎,茎再生叶,叶再生花,花结果实,展转变易,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种子,但又不离原来的种子。你们说,这些根茎花果还能再变回原来的种子吗?
弟子们都回答:不能。
佛告诉弟子们:生死也是这样,无明愚痴为本,犹如树的种子,种子虽小却能长成大树。
无明愚痴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触,触生受,受生贪爱,爱生执取,执取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缘。
有了身体,就有老死,死后识神随生前善恶之行,去往来世,遇到有缘父母,再受形体,生起新的六根,熏染新的习气,另受苦乐,加上环境的转变,都已经和前世不同,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身体、习气、住所,犹如大树不能恢复为种子一样。
比丘见正起座长跪,向佛请问:我有生以来,见到不少人去世,比如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怨仇离别,或相爱或相憎,为何不见死后识神回来和活着的人当面报告呢?是什么令识神有所隔碍?愿世尊分别解说,令我等断除疑惑。
世尊作了种种譬喻,解答见正比丘的问题。
佛说:识神没有形象,若身作福,则识神随着福业转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为什么呢?譬如冶炼家将矿石炼成铁,成铁后铸成铁器,铁器还能恢复为矿石吗?
识神离体,住在中阴身,犹如矿石已炼成铁,从中阴身转受新的身体,则犹如将铁铸成铁器,原来的形体就消失改变了,不能再恢复为原来的识神。
今生持五戒者,来世得受人身,另有新的父母,识神便有六种隔碍:
一是住在中阴身,不得复还;
二是入于胞胎之内;
三是出胎时受挤迫剧痛忘失以前的识相;
四是呱呱坠地后痛忘失以前的识相,生起新的所见所想;
五是出生后就贪着食物,忘失旧识;
六是慢慢长大,受到新事物熏习,忘失旧识。譬如商人周游四方各国,如果心里只想着其中一方,就不会想到其余三方。
识神因为这六种隔碍,不能恢复为原来的样子,犹如种子长成树,矿石炼成铁,所以不能回来向人报告。又譬如制陶家以火将土烧成瓦,瓦就不能再恢复为土了。
又譬如一颗大树,工匠将它砍下,雕琢成种种精巧的器具,如果有人把这些器具都集合起来,想让它们恢复成大树,这办得到吗?
弟子们回答:办不到。
佛说:识神于这一世行善行恶,临终随着业力转受新的身体,所见所做,都不是以前的身体,不能回来向人报告,犹如大树已断不能把木器集合起来使大树复生。
又譬如化工师将砂石烧作红色颜料,再转为白色,再化为水状,颜料不可再变回砂石;
又譬如水处于圆瓶,水体也随着变为圆形,若是方瓶,水体则现方形。
生死也是如此,识神本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善恶之行去投生受身,有的白,有的黑,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苦多乐少,有的乐多苦少,皆随善恶之行,如水随器。
如果某个人一生造的业为畜生业,当然要随畜生形貌,象这样的情况,他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
譬如蝮育(蝉蛹),生在土中,没有叫声,没有羽翼,但它一得到生成条件,便蜕变成蝉了。这蝉便飞行着树,鸣叫不休,能把它放进土里,使它还原成蝮育,能成吗?
诸弟子回答:不可能,蝮育已经过了蜕变,脱阴住阳,身形化异,不久将会死亡,或为鸟雀啄食不得回复作先前的蝮育了。
佛言:人的生死也是同样的道理。命终身死,神识迁徙,接受新身,受色受想行识五阴的覆盖,见闻习惯各所不同,生死更迭,不得永住,所以难以报告各自的因因果果。如树上的蝉不可能回复到原来的蝮育一样。
佛告诸弟子:譬如一截生肉,过很长时间不食,则臭败生蛆,现在把它还原成原来的鲜肉,做得到吗?
诸弟子回答:不可能了,这肉已腐败,哪能回复原来的鲜洁。
佛言:生死也是这样,人在世间,身口意三业作恶,死则神识迁徒恶道,或堕地狱身,或畜生身,或鱼虫身,在生活意识上与人类相去万里,因它们的罪业如罗网一样笼罩意识,也失去了人类的聪敏,它们更不认识自己了,更难以报告它的前生一切境遇了。
就如那截臭肉,不可能恢复原来的鲜洁。
佛告诸弟子:又譬如月晦夜暗,将五种颜色不同的东西放在黑暗中,叫千人万人前来辨认,其中能有某人能分辨出青、黄、赤、白的颜色吗?
诸弟子回答:就是叫巨亿万、无央数的人来辨认,都难以看清是什么物事,何况五种颜色。
佛说:如果有人拿了火炬来照呢?
诸弟子回答:那情况说不一样了,有了光明,人就能辨别五色。
佛言:如果有一个蠢人,他背着光亮,走进幽深莫测的黑暗中,而且很远很远,想看出五种颜色的色彩,能见到吗?
诸弟子回答:愚蠢的人背明向暗,愈进愈黑,当然永远也看不见五种颜色了。
佛告诸弟子:人的生死也一样。一切人民百姓、空行、蜎飞、软动之众生,已经禀形受命,都是由颠倒妄想所造成的幽暗,没有修道的善行,不修身养性,未得慧眼,就想了知神识生死的趣向,就想知道阴阳异路的真实报告,当然如月晦黑夜中去辨别五色一样,终归是徒劳无益的。
如果依教奉行,坚持戒律,修三十七道品,摄身正念,清净梵行,就如同跟随拿了火炬的人,自然就能见到五色,如随佛听教,依教修道,便能了生死,洞视五道神识往来的升降善恶处,如火炬明照颜色,历历分明。
人若不修身养性,违背经戒,随流入俗,邪命养身,割断正法,于法味真谛,不信不乐,更不肯奉行,就象愚蠢的人背明向暗,世世障蔽,劫劫染污,终究无法看清生死的真相。
佛告诸弟子:人这一生禀受身形,肉眼所见现在之事,父母亲属等,明明白白。然而不能看见知道前世从哪里来,当今生、老、死、往生后世时、再禀新的身形。也不能认识了知今世之事,为什么呢?
一生一死,识神转迁,十二因缘,无明愚痴是其主,迷糊暗钝,一转生即不认识了。
譬如煮炼白丝,染成各色,青、黄、赤、黑,改变了本有的白色,难以还原原来的洁白,生和死的变换,也如白丝一样地改变了颜色,人的心念如同法则,一念即成,试想在这一生中,心念万端,赏善罚恶,各随业使,故身已灭,新身未久,生死的法则当然是痴妄与暗蔽来形成的。
如果你想了知一切业因苦果的由来,就必须修学高尚的品德,清净的梵行,以回归到菩提正道的真如妙性。你自然会彻悟一切本来,如沉睡的人醒了一样。
佛告诸弟子:人的神识是随了人的善恶二业而具备选择性,神识的本身受选择性的驾驭、死转往受,随善而善,随恶而恶,才幻变出万端形状来。
如同火因柴的燃烧才出生火焰的相状,若然将柴弄湿或搬掉,火焰的相状也就幻灭了。未证得菩提道果,要在生死的苦海里沉沦,是因意识没有转过来。
比如布满了灰尘的镜子,极度昏蒙,拿起来照照自己,一无所见。意识也如这镜子一样,一经藏污纳垢,便不识自己的本来面目,造成生死的流徒,招致的凄惨盈蔽,祸福牵连,就如遗忘的真空妙有,如照蒙尘纳垢的镜子一样。
又譬如深邃混浊的湖水,虽然虫鱼游历其中,而难以让人觉察。
生死错综繁乱,忧愁与思虑闭塞了人的睿智,遂成为隔胎之迷,转世即忘,亦如这浊水的虫鱼一样不辨去来。
譬如黑暗的夜晚,闭起眼睛往前走,什么都看不见,生和死的暗昧,随了灾殃与祸福,或喜或恼,即受制约,不识前世,和暗夜闭眼是同一道理。
佛告诸弟子:今我为佛,慧眼清净,一切生死,往来三界,佛悉知见。
譬如水晶、琉璃,用彩色丝线贯穿,青黄赤白,历历在目,佛见生死,亦如这贯穿的珍珠一样,清楚明白。譬如净水,清澄见底,其中的鱼虫、形状毕具,佛见生死,如见清水中的虫鱼一无遮蔽。
譬如大桥,一切行人往来不绝,佛如旁观者一一明了。佛意高远,了知生死,如俯瞰山下村落人群一样,历历可数。
佛告诸弟子:你们当随顺我的教导,即可具知千亿大劫的生死之事,怎么做呢?
当修行三十七道品: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断除意识的垢染,消灭贪嗔痴三毒,疑惑结使瓦解消散,得到与佛一样的智慧,便知过去未来之事,如同揩净了的镜子,纤毫俱现。
佛告诸弟子:世人所作善恶,死之后世,也都相互酬答报应,只是人没有得到清净的法眼,所以不见不知,不识其本。
由于前面所说的六种隔碍,只凭肉眼,看不见酬答报应之本,妄说没有三世因果。
未得道者,常作浊秽之行,为愚痴所没,生死转化,新受身形,肉眼不识,离开旧的身体系缚于新的身体,为生老病死四痛所扰乱,终究无法得知神识随善恶之行所受之业报。
现世之人或受福,或受殃,或相怜,或相憎,这些就是宿世所作善恶之行酬答报应的验证。
因为没有得到清净法眼,所以不见不知。如果没有修道之意清净之行,而想了知前世之事,认识报应的业果,就如没有手想要写字,没有眼睛想要看东西一样,当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佛陀出世,阐扬经道,以开解人意,想要了知亲见识神于生死之间的来去,应当随顺佛所教导的三十七道品,收摄身心,证入禅定三昧,方可具知,识神的来去。
佛告诸弟子:识神但有名字没有形体,随善恶之行,依地水火风四大为体,刚出生时身体尚小,六根的功能不完备,识见也小,所知也不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六根的功能逐渐完备,识神也随着身体,熏习种种贪爱欲望,日渐炽盛。
到了年老的时候,四大所成的身体逐渐朽坏,识神也是不明了,六根的功能逐渐衰退。
人在一生当中,经历种种无常变易,不能忆起过去的事情,年老时也记不起年轻时的事情,何况是记起前世的事情呢?
由于隔阴之迷和胎狱的系缚障蔽,若未得道意,被愚痴疑惑染污,想要见到识神的来去,当面回来报告,是不可能的。人若没有道行,而想知道宿命之事,就犹如暗夜里穿针,水中求火,终究是见不到的。
所以,你们应当勤行经戒,深思生死从何而来,终归何处,何因往来,所缘是什么。仔细地思维空无之法,得到净眼断除结使,则所疑自解。
佛说此经已,见正比丘等五百人,及诸居士,皆得初果,诸菩萨得不倾回三昧,各起绕佛三匝,头面着地,作礼毕竟,悉随佛俱还精舍。
佛经
造了谤法业如何灭除,如何避免谤法业—佛经学习(转帖)
这部佛经里的时空相对论如此奇妙,真是一花一世界吗?
两个;小孩前世的愿力
男子转世投胎后找到前世遗物
享用酒肉女色不尽者,这并不见得与前世福报善种子有关,因为这些人不见得心中快乐无碍
往昔前世供养过诸多佛陀,才能听闻到的两个佛号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黄柏霖:宋理宗的前世因果故事
前世杀蛇,今生受报
佛经告诉您什么是贱人!
被冤枉,原来有特殊的前世因缘
惟贤法师:为何说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呢?
念哪一部佛经感应最强烈
佛陀六年苦行的前世因缘
邪淫后人体正能量圈就会消失的的原因
抄佛经后感应
两位老人——前世愿力 七岁证果
来自前世的老管家丈夫
佛经中关于居士应该远离YIN女(JN)的开示
梦参老法师:读诵佛经如何才能“更快而且得到更大效果”的7大方法!
梦参老和尚:业障重时先读诵大乘多看佛经,很多护法加持你!
说话困难是何因 前世挑拨乱骂人
白话佛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发大横财都是自己前世或今世修来的
今生能做夫妻,都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读佛经有的感应
记忆里的阵阵花香
抄写佛经有什么感应
佛说前世不相欠,今世不相见,万事;皆因果,命运自会安排好一切
佛经中有200多部谈到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抄佛经的感应
佛经加持的感应
成刚法师答:不知前世做啥孽,今生就寻思供佛就什么都好了?
含辉和尚的前世冤孽
德山悟道,不拘佛经
星云大师:“脾气”消失的技巧
正如法师:今生人见欢喜者,前世见人欢喜故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贪腐堕落官员死后会下地狱
整理佛经上能感得美丽相貌的各种法门大汇集
佛经开卷的六种成就
佛经里面异常明确的否决同性恋
前世一个嗔恨念头的果报
释迦牟尼佛经中说的三千大千世界
佛陀箴言:佛经中有关职业与财富问题的开示
索达吉堪布:龙猛菩萨有关前世业力的公案
一个佛弟子的濒死体验:所有记忆竟只剩一句佛号
那些曾来到生命中的人,或是为了延续前世的情谊,值得每一次相遇
佛经里最容易念错的10个字
当蚂蚁在家里各处扎堆聚会时,如何让它们自行消失?
念药师佛癌症消失
这一刻,让我们留下最难忘的记忆吧!
僧人转世投胎,三岁时自行找回前世寺庙
身体的疾病是前世因还是今世因呢
前世亲人转生鲫鱼,一跃两米求家人放生,杀之不得啊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佛经与道教的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佛经中的古德须赖,是如何看待物质享受的
佛教故事:前世嬉笑比丘像猿猴自己转世为猿猴,少开玩笑为好
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佛经故事选集序言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平时念诵佛经时,一定要注意这十个问题!
佛经里那些精美的句子
这一部佛经,很多人把它轻视了
收藏丨读诵佛经的十二个诀窍
这些佛经中的经典语录
读诵佛经的十二个诀窍(附经典合集)
南怀瑾先生:这部佛经太好了,但是每次愈读愈害怕
平时念诵佛经时,一定要注意这十个问题
佛教十部必读经典佛经(收藏)
修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蕴含无穷的奥妙与智慧!
佛经不可不读,五大好处不可不知!
【佛经诵读】佛说阿弥陀经
佛经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体注音)
初入佛门,应先读哪几本佛经
无上妙法!多读一点佛经,人生少点烦恼
刚开始学佛,应该先读哪几本佛经?
末法最后住世一百年的佛经
让罪业消失的方法就是「忏悔」
十二、两个小孩前世愿力成熟,七岁得罗汉果
施食只会有功德,不会有任何风险,有佛经为据
前生前世的离奇爱情故事
佛也要受前世的业报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缺德财主五次谋害养子不成,反而搭上亲儿子性命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婆罗门女了无生趣准备自焚 得遇比丘点化皈依佛门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佛陀智慧度化五百户横行无忌的村民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佛陀用一件事帮助女子走出儿子病逝的悲伤
前世修行之人此世通常会这些特征
如何读诵佛经?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头罗健宁王化鱼赈饥
佛经中讲邪淫的果报
前世吝啬今世贫穷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前世邪魔今世缠 父拒孀妇感苍天
索达吉堪布:解释佛经观点时解释错了,过失大不大?
达真堪布:前世的亲人为我做超拔,能利益到我吗?
真的有前世吗
达真堪布:地球是否有消失的那一天
达真堪布:地球是否有消失的那一天?
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下世投胎身穿金衣出生
索达吉堪布:唯物论者否认前世后世,并没有有力的证据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净界法师
其他文章
佛教故事:做人的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
慧律法师
新闻资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