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师:了解一下自己的念头

2020-09-20 超然法师

了解一下自己的念头

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念头。了解念头以后,才能够透过念头找到心性。找到心性以后,才知道如何修心。

如同要找水性,就先要找到并了解水波。因为水是无形的,而波是有相的。只有透过有相的水波,才能认识到无相的水性。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念头是什么样的呢?

按照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来说,念头有四种相,所谓的:

(一)、生相,就是念头刚刚生起之相,往往是对着境界忽然而生的,或者是独自忽然而生的,它也就是最初的无明心动;

(二)、住相,就是念头的持续之相,它的特点就是有了细微的分别和执着;

(三)、异相,就是念头的变化之相,也就是从一个念头的住相,紧接着变化到下一个念头,沿着一个主题,衍生出一系列紧密相关的念头,一个紧接着一个,前仆后继,时间长短不定,它的特点是执着越来越深,并且产生了比较粗的爱、恨、取、舍的欲望;

(四)、灭相,就是念头消灭之相,这个系列的念头终于结束了。

为了能够清晰地了解念头的四种相,我们通过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个典型场景来分析一下。

好比一个人,比如一个男子吧,走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当转过了一个弯以后,忽然看到十几米远的前方出现了另外一个人。于是,他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念头,并且具备生、住、异、灭四种相。

什么是这个系列念头的生相呢?

当他“看”到那个人的第一刹那,甚至还不知道对方是个人的时候,就在对方形象“出现”的一刹那,念头就已经产生了。而对方形象从无到有的极短暂的这个过程,就是念头的生相。

显然,这个念头的生相(也就是最初的无明心动),几乎无法被观察到。不妨暂时放下,后面再继续说明。

什么是这个系列念头的住相呢?

当他看到了对方,知道对方是个人的时候,就进入了住相的边缘。

而当他确认了,对方就是一个人的时候——这就是第一个念头的住相。这时,就已经有了对于人的分别和执着。

什么是这个系列念头的异相呢?

当他确认了对方是一个人以后,在习气的推动下,他通常是不会就此罢休的。他的第一个念头不会等到消灭,立即就会发生变化,再仔细地观察一下,对方究竟是什么人——这就是念头的异相——从此将进入第二个念头。

当他终于确认了,噢,对方是一个女人的时候——这已经是变化后第二个念头的住相了。

一般人仍然不会就此罢休,他不会等到第二个念头消灭,他会在习气的推动下继续变化,再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个女人漂亮吗——这就是第二个念头的异相——从此将进入第三个念头。

当他终于又确认了,噢,对方是个妙龄美女的时候——这已经是变化后第三个念头的住相了。

······

就这样,他还会继续变化出一系列的念头,比如:

第四个念头:啊,路遇美女真是有缘啊!——第五个念头:能和她相处真可谓不虚此生了!——第六个念头:我该怎样和她打招呼呢?——第七个念头:她会不会拒绝我呢?——等等等等。

在念头异相的不断变化当中,执着越来越深,并且有了爱或者恨,有了想要得到的“取”,或者想要拒绝的“舍”。无论付诸行动与否,这里就已经有了所谓的“业”,将来也会随业受报。

什么是这个系列念头的灭相呢?

当这位男士终于回过神来:哎呀——我是一个学佛的人,怎么能够有这些胡思乱想呢!真是惭愧啊!

——这就是前面的一些列念头的灭相,它被另一个崭新的念头取代了,它终于结束了。

大体了解了念头的情况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着手修行了。也就是学会观察当下的念头,使自己的心一步一步地走向觉悟,并最终回归圆满的觉性。

对于“觉悟”的含义和层次,马鸣菩萨在《起信论》当中说得很清楚,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一、凡夫修行者的觉悟

对于普通凡夫修行人来说,只能够做到在起了一个或者一系列贪、嗔、痴的妄念以后,才觉察到:哦——我不应该起这些恶念!于是,他就不再继续产生恶念妄想,也就不会去发起身体和语言的恶业造作了。

——相比普通世间人来说,这已经很不错了,他的道德与人品堪称高尚。

前面场景当中的那位男子就是如此,虽然他路遇美女,生起了攀缘、执着和欲望之心,但仍然能够及时觉察,而没有发起身体和语言的粗俗恶业。在如今的时代,还是难能可贵的。

然而,马鸣菩萨的结论是:

“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

——像这样,等到贪、嗔、痴的妄想杂念,经历了生、住、异、灭而结束以后才发觉,从真正修行的角度来说,并不能够叫做觉悟,因为已经造做了恶念(欲望念头)之业——它积累了贪欲习气——它属于三界内的分段生死。

二、三贤位菩萨的觉悟

所谓三贤位菩萨,指的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次当中的修行人。从初住位,也就是初发心住位开始,一共有三十个位次,在《楞严经》和《华严经》当中有详尽的说明。

住位的菩萨,已经开悟无生法忍,相似见到法性。所谓法性,即是心性,即是佛性,即是觉性,即是大乘空性,即是圆满觉性。初住位的菩萨由于相似见到法性的缘故,得到菩萨三种不退当中的位不退,也就是不会再堕落到普通凡夫的境界当中。

对于三贤位的菩萨来说,他们能够觉悟念头的异相。就是说,当念头从住相一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马上就发觉了——于是,这个念头也就自然结束了。因此,他们很少造下三界内的生死之业。

二乘人(阿罗汉和辟支佛)也是如此,他们与三贤位菩萨的觉悟大约相当。而且,他们可以做到完全不造作三界内的生死业。但是,他们的智慧通常却不及三贤位的菩萨们,这是由于他们心量不够广大的缘故。

在前面的场景当中,如果这位男子是一位三贤位菩萨的话,在他看清对方是一个人以后,他会有细微的执着——这就是念头的住相。但他不会继续产生刻意观察对方是男是女的想法——也就是说,他几乎没有了念头的异相。与此同时,念头戛然而止——自然回到了如如不动的心性明了当中。

在这种心性明了当中,他当然清楚地观察到了对方的性别、相貌、大致年龄等等,也完全知道对方是一位美女,而且,他对于这些都还有或多或少的分别和执着。但是,这种执着比较微弱,都只会发生到念头的住相为止,不足以推动他的心产生后续的强烈执著与欲望,更不会产生粗俗造作的口业和身业。

——必须要说明的是,悟道不久的初住位菩萨,通常还做不到这样完美,他们还需要进一步调训自己的心——禅宗把这叫做“牧牛行”。就是说,对于法性之理的悟已经比较透彻,而心念之行还没有到家。所以,只能叫做相似见性。或者,也有人把这叫做“解悟”。但是,初住位菩萨的确是悟道了,他们对于本然觉性能够当下不假思索地明了,只是这种明了还不能够完全相续——这要等到初地菩萨才能够做到。

还应当说明的是,初住位菩萨已经具有了殊胜的智慧功德,《华严经》当中广为赞叹,他们是真正的佛子,“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堪能住持正法,“赞叹远离生死轮回,为苦众生做皈依处”。《楞严经》甚至称之为“安立圣位”——他们已经踏上了“真菩提路”。

三、初地以上法身菩萨的觉悟

所谓法身菩萨,指的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菩萨,共有十一个位次。

初地菩萨真实地见到了佛性,证得了法身,所以称之为“法身大士”——他们才是禅宗所说的,真正的见性成佛。

虽然在经典当中,把初地菩萨叫做大乘见道位,把二地到七地的菩萨叫做修道位,把八地以上菩萨叫做无修道位或者证道位。而实际上,初地菩萨也完全可以称之为“证道”——因为他们已经证悟了法身。又因为法身就是佛法界的缘故,他们也可以称之为“佛陀”——真实的觉悟者。

据天台宗的教典以及相关佛经,如果因缘成熟的话,初地菩萨甚至可以在一百个世界当中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示现做佛。

——显然,称他们为佛陀是没有丝毫过失的。

比如龙树菩萨,在他的一生当中,据记载,只证得了初地。而他所显现出的功德与智慧,简直就像佛陀一样了。

龙树菩萨只用了九十天,就把人世间的佛经全部学完了,而且完全通达——他甚至觉得,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还远远不及他心中的真实智慧。

于是,他准备不再做佛陀的弟子——他准备成为一位新的佛陀——他要做教主!

这时,龙王菩萨出现了,他把龙树菩萨请到了龙宫当中,请他观看人间所没有的全部佛经——龙树菩萨惊呆了——他夜以继日地学习着。可是,越学他就越明白——他永远也学不完!而他引以为自豪的无穷智慧,都已经被展现在佛经当中了——不再有任何值得自豪之处。

于是,龙树菩萨再次虔诚地做回了佛陀的弟子。后来,他也成为了禅宗传佛心印的祖师。不仅如此,几乎任何一个佛教宗派,都尊崇龙树菩萨为祖师。

龙树菩萨证得初地以后,在他讲经的时候,时常会示现出不可思议的神变——他的色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团圆光——犹如一轮明月一般。这就是传记中所记载的“现月轮相说法”。

——初地菩萨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不可思议功德,难怪他们也会被称为佛陀了。

初地以上的菩萨,完全具备了菩萨的三种不退,所谓位不退、行不退和念不退。他们既不会退入凡夫位当中,也不会退失广利众生之菩萨行,而且不会退失正念——在念念当中,都与法性相应,无二无别了。

对于初地以上菩萨来说,他们能够觉悟念头的住相——就是说,他们心中的念头,已经不会再有住相了,他们已经远离了对待分别和执着的缘故。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再有念头,而是说,在初地菩萨心中,生起的念头只是当下的明了之念而已,不会发展成为连续的分别。

如果说初地以上法身菩萨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他们还会有念头的生起,还有细微的了知——这就是无明。如《楞严经》所说: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在以后的修行当中,从初地一直到等觉,法身菩萨将会逐步地破除无明,逐步地圆满法身,直到最终成佛。

在前面的场景当中,如果这位男子是一位初地以上菩萨的话,他将在念念光明当中自然行进。一旦对面的人映入了他的眼帘,他就会对应着产生明了的念头——这就是念头的生相,仅此而已。通过这种明了,他“知道”对方各方面的情况,但他不会再有后面的相续分别和执着。

然而,一个念头既然已经产生,往往就不仅仅是一个念头而已,犹如一块石头落入了水中,自然会荡出几道涟漪。六祖大师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对境心数起”,就是对应着境界,自然动了几下念头。然而,在这几个自然生起的念头当中,都只具有生相而已,不会发展到住相,也不会产生执着。这就是初地以上菩萨的心行。

由于有了这样纯净的心行,初地以上菩萨逐步展现出了法身,纯净智慧得以发生,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也随之逐渐显露。在《起信论》当中,称之为“智净相”和“不思议业相”——而且会不断增上,永无断绝。

四、佛陀的觉悟

所谓佛陀,指的是菩萨地穷尽以后的圆满觉悟者。

当三昧观行极其深入以后,因缘具备之际,如《起信论》所说:

“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

显然,究竟觉悟的佛陀,在最后一念当中,完全消融了念头。顺着这一念相应心,回归了真如心性之源。圆满心性得以显现,朗然大觉得以现前。

此时,心性就是常住不变的法身,一切都在法身当中如幻地展现,如幻地消亡。而法身则没有任何变动。

作为究竟的觉悟者,佛陀不再有任何扰动的念头,甚至连念头的生相也觉悟了——就是说,在如如不动的心性当中,即将要产生念头的时候,佛陀自然就觉悟了——于是,念头根本就不会生起。

——这实在是不可思议,一切智慧、妙用神通等等,都自然具足,随缘显现——而佛陀却没有丝毫的动念。

佛陀觉悟的情形不胜枚举,详见各部大乘经典。

从凡夫修行者的“觉悟”,到三贤位菩萨的觉悟,再到初地以上菩萨的觉悟,乃至于最后佛陀的觉悟,都离不开对于心念的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观察修心。

在了解了念头以后,修行者就可以循序渐进地深入心念当中,先觉察念头的灭相——这样就不会让妄想一个一个地持续下去,及时阻止身体和语言的恶业造作;再觉察念头的异相——这样就不会产生粗重的执着和情染,很少造做三界内的生死之业;进而觉察念头的住相——这样就不会产生相续分别,执着心自然消灭,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念念融入清净法身;最后觉察念头的生相——这样就没有任何生死变动了,一切微细念都已经消融殆尽,修行者成为了圆满的佛陀。

如是了解念头,如是脚踏实地地修行。

——我愿如是,也愿一切众生如是。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法尊法师:复苇舫法师等书 法尊法师:复苇舫法师等书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四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四讲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1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12)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三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三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五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五讲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十)-海仁老法师(4)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十)-海仁老法师(4)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杀猪吹气 自己患病象气猪 杀猪吹气 自己患病象气猪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明旸法师:文殊师利菩萨传 明旸法师:文殊师利菩萨传

接引众生学佛与自己修行有关吗? 接引众生学佛与自己修行有关吗?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道悟法师:横笛锄盗[郭子仪再世] 道悟法师:横笛锄盗[郭子仪再世]

自己的因果自己了,自己的“自闭症”要靠自己闯 自己的因果自己了,自己的“自闭症”要靠自己闯

省了一元钱,却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丑,太亏 省了一元钱,却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丑,太亏

寂静法师:毕业美国往印度,发现生命大财富 寂静法师:毕业美国往印度,发现生命大财富

海云继梦:完全守住一个念头 海云继梦:完全守住一个念头

寂静法师: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寂静法师: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寂静法师:生命 寂静法师:生命

寂静法师:宇宙秘密—正报依报 寂静法师:宇宙秘密—正报依报

寂静法师:成功在当下!真正的成功! 寂静法师:成功在当下!真正的成功!

寂静法师: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寂静法师: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寂静法师: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 寂静法师: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

证严法师:关闭贪欲之门 证严法师:关闭贪欲之门

达真堪布:利他才能快速圆满自己的福德 达真堪布:利他才能快速圆满自己的福德

寂静法师:因为会得新造业,呼吁大家写戒邪YIN贴不要描写细节 寂静法师:因为会得新造业,呼吁大家写戒邪YIN贴不要描写细节

超度你自己 超度你自己

证严法师:为善当及时 证严法师:为善当及时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品小故事,找出自己的农夫、嫩草和耕牛 品小故事,找出自己的农夫、嫩草和耕牛

传喜法师:安住自己的心 传喜法师:安住自己的心

达真堪布:都说善有善报,首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善良 达真堪布:都说善有善报,首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善良

庄慧法师:恭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之因缘 庄慧法师:恭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之因缘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人类的残忍让人类自己胆寒 人类的残忍让人类自己胆寒

用好自己的智慧 用好自己的智慧

连自己师父都不要多看,回家老实念佛! 连自己师父都不要多看,回家老实念佛!

女人,别太强势,会伤了自己 女人,别太强势,会伤了自己

皈依修学手册:三皈依讲义--宏泰法师 皈依修学手册:三皈依讲义--宏泰法师

证严法师:神射手的王子 证严法师:神射手的王子

证严法师:守空锅的老夫妇 证严法师:守空锅的老夫妇

食品安全你了解多少 食品安全你了解多少

天天佛号不离口,却不知道自己在骗自己 天天佛号不离口,却不知道自己在骗自己

您接受过活佛的“灌顶”吗?看看自己是否上当受骗了 您接受过活佛的“灌顶”吗?看看自己是否上当受骗了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回归“素生活”,回归更健康的自己 回归“素生活”,回归更健康的自己

道伟法师:在禅堂里,有会用功的,也有不会用功的 道伟法师:在禅堂里,有会用功的,也有不会用功的

道西法师:到底应该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 道西法师:到底应该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

是女人太闲惹的祸,还是自己贪心下的套? 是女人太闲惹的祸,还是自己贪心下的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