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开法师:推行现世即得安乐的人乘佛教

2020-07-16 更多文章

小乘入道

佛陀住于毗舍离国,大林精舍的时候,常在精舍外面的一株大榕树下禅坐。有一天,居住附近毗利耶村的一个农夫,于六天前的清晨买了一头耕牛,还未交价,在牵回的途中,放牛吃草,因天热在大树下休息,一觉醒来,牛已不见了,不知走失,或是被人偷去,经过几天的找寻,毫无踪迹。找到大林精舍,见佛陀在树下坐,形体挺特,仪容不凡,诸根清净,其心寂默,身似金色,光明焕然,世所稀有,问人知系佛陀。

于是走近佛陀的前面,以偈问道:「世尊为何无所求?空闲在此做什么?平常如何修持法?竟得如此之安乐。」

佛以偈答:

「世间之得失,于我心无妨;

农夫汝当知,莫与我相比。

若计得与失,其心不安乐。」

农夫说偈道:

「沙门并非我,那里能得知,

若不嫌啰唆,我说与你听。

沙门并非我,没有失去牛,

不必去寻找,那知有烦恼。

沙门并非我,未种稻麦麻,

不虑田荒芜,故此安乐住。

沙门并非我,无田缺乏水,

不畏禾苗枯,所以常安住。

沙门并非我,无亲无眷属,

不养老与幼,终日安乐住。

沙门并非我,不必养家口,

没有讨债人,故能安乐住。

沙门并非我,一生无债主,

无人索利息,怎能不安住。

沙门并非我,赚钱忙生活,

资生不困难,当然安稳住。

沙门并非我,没赤眼黄婆,

昼夜无怨声,故此安乐住。

沙门并非我,无仓亦无鼠,

不忧仓无粮,怎么不安住。」

佛又以偈答曰:

「我今定然不失牛,何须六日找寻苦;

一生不种田与地,那有田园会荒芜。

无田无地无种植,不忧麻麦与稻谷;

什么农作尽皆无,那怕苗叶会干枯。

不养妻子与儿女,自无老婆来诉苦;

没有债务不求人,那有债主相逼辱。

断除一切恩爱缠,不存贪欲离诸毒;

当生解脱得究竟,所以一生安乐住。」

农夫听了佛陀的说偈,心地开朗,并要求佛陀再赐说法。

佛陀为了使农夫得到法益,精进学佛,当即说了许多佛法,农夫了解布施行善生天,持戒梵行,知解脱之法,心得无畏,即顿舍俗念,合掌恭敬,要求在僧团中出家;蒙佛允许,他出家之后,受具足戒,修诸梵行,后来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农夫证果,获此法益,而说偈曰:

「法王之上法,我今得法益;

已离于苦海,得到大解脱。

因失牛见佛,不空闻妙法;

了却世无常,永住涅槃乐。」

点赞 4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浅说佛教的八苦 浅说佛教的八苦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法,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幸福的金门——下篇:痛苦转为安乐 佛法,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幸福的金门——下篇:痛苦转为安乐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