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刚参加完实习辅导员培训,这周五跟班辅导员出公差,嘱我带一次班。一开始觉得前两天培训的内容还没有好好消化吸收呢,带组还行,毕竟这是第一次独立带班,没有任何经验,甚至没来得及取经,也不知道该怎样取经,心里完全没底啊!转念一想,带班是迟早的事,这一切好像很自然地发生,那就顺势而为吧!
本课进入人生篇《生命的回归》。自承担辅导义工以来,我觉得同喜班的每一课都很经典,这课当然很重要了,好像也非常熟悉。导师在法义中开示的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回归等内容,之前“信仰篇”和“社会篇”中的好几课都有与之相关的点。看似每一课独立,在法的连接上实则处处相关,层层展开、层层递进。每每细细读之,不经意间就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产生豁然开朗的惊喜感、柳暗花明的愉悦感、原来如此的轻松感,激发起对生命的深深反思。
而且,只要静心一想,就能从导师说法的角度和笔触感受到佛法的平易近人,法如同优美的散文般流淌出来,令人温暖、感动,然其中针砭时弊和所蕴涵的智慧又能令人不断回味、思考。
对法义的领会是一回事,带班又是另一回事。我开始想,带班的重点要放在哪里呢?是流程的把控、学员分享的介入、5分钟法义总结,还是30分钟讨论环节?正好当天辅导团队群内分享了一篇慧悟师兄的《到底要不要做对接分享》。有经验的老辅导员们也就此做了热烈讨论,分享了很好的经验,比如借此机会创造良好氛围、提供有效引导。这和我当下的心境不谋而合。
我又想起带小组时的情况。每位师兄分享的必定是他当时的体会或疑惑,如果辅助员这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分享,师兄们是很受用的。然后我开始搜寻自己同喜班的状态:闻思是不深刻的,认可是有的,也有对名相的陌生和求解之心,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法的渴求心。那现在的新师兄大概也是这个状态吧!我只要随顺因缘,尽力去做就好啦!这么想着,也就不再纠结了。
班级共修前本想好好再看看法义,梳理一下提纲和要点,再准备几个讨论的问题,修一下《菩提心仪轨》调整发心,却因各种事情所扰,不能专心充足地准备。出门时心里有一些茫然,启白三宝,想着是去利益师兄们的,就顺其自然吧!
因为比较早到,可以和早来的师兄一起做前行准备工作,烧水摆桌椅,给师兄供养的水果、干果摆盘,说着笑着,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时间到了,师兄们都坐下时,我有些感动:师兄们来得都很齐,还有一位补课的师兄,加上我和另一位辅助员,屋子里显得很充实,我的心也踏实下来。
仪轨过后,进入法义梳理和分享讨论环节,可能是自己带班的缘故,我听得特别认真,抓住每个分享中的闪光点,给予感恩和随喜。然后在师兄们的分享中找到一些共性的点或疑问,结合师兄们的例子引导讨论:什么是正确的观念(认识)?认识到我执的过患后,如何放下我执?对于大家同样感兴趣的“生死”“轮回”“无我”“空”等等就略过不做重点讨论,引导师兄们安住修学,到同修班导师自然会给我们讲得很清楚。
两个半小时非常紧凑地过去,结束时我轻舒一口气,总算顺利完成了这次带班。再看看师兄们,好像个个都还欢喜,补课的师兄也感觉氛围特别好。
但回顾这次带班经历,其实还是有许多可总结的地方:首先我非常感恩师兄们的默契,大家都能来到现场就是给我极大的鼓励。而整场班级共修中,师兄们都非常投入,我看到每位师兄对法的赞同、渴求和认真思考。同行辅助员师兄的分享也很给力。老学员真诚地将修学过程中因自身错误认识而遇到种种障碍的经历分享给师兄们,我也深受触动。学习佛法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是凡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这正是修行的开始。
我非常欢喜,经过三个月的修学,刚入班时那些性格各异、需求不同的新师兄们在观念和心态上悄然发生着很大变化,这个班级已经是他们依赖和信赖的集体。我深深体会到,辅导员不同于辅助员,需要有更强的感受性和现场把控能力,带班不能有太多设定,或者说不要去做设定,做好充足的准备就是。
检讨自己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辅导员对整场班级共修的把控体现在流程的完整有序,这看似熟悉和简单的过程其实我尚未能操作自如:不能多、不能少、不能间断、不能颠倒、不能遗漏,而且每一次都是不同的。标准带班确实很考验人啊!
总结下来,这次我在轮值组分享完后就忘了及时请辅助员师兄做示范性分享,到后面才补。又比如,我对每位师兄都做了对接分享,是不是必要呢?时间上把握得还好,但有没有师兄不受用呢?而且因为觉得时间所限,还是忘了一些关键回应。在讨论环节,先保证每位师兄都做了分享,再请有感触的师兄继续分享,还是忘了补课的师兄当时是否需要参与分享。
在现场氛围方面,虽然大家都很认真,但是否太严肃了呢?当然后来气氛逐渐放松,讨论也没有冷场。但是师兄们更喜欢怎样的氛围呢?更重要的,我的介入式分享能否符合佛法正见,有没有带着自己的错误认识?这都让我不断反省,自己的修学一定要过硬,否则可能每场班级共修都是一次不合格的考试,那怎么去如法引导班级学员呢?
三宝加持,第一次带班顺利完成了。非常感恩师兄们给我的机会,给我的包容、支持和鼓励,感恩三级修学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
更新于:2017-12-13 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