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心灵之上的两个根本规律

2017-05-10 大德居士

真稀有!这里要告诉大家的存在于心灵之上的两个根本规律实在是太重要了。在此世间,存在着无量无边的缘起规律,但都不如这两个规律重要。现在的科学家已经能够制造出飞入太空的宇宙飞船,他们必须掌握许多科学定律才能够成办这件事,但是如果将他们所掌握的那些科学定律和这两个存在于心灵之上的根本规律相比较,你会觉得那些科学定律根本就无足轻重。

心灵之上的这两个根本规律是什么呢?第一个是:“凡是心灵,皆有离苦得乐的属性”;第二个是:“一切安乐皆是善业之果,一切痛苦皆是恶业之报。”

如果我们仔细对周围的众生进行观察就会知道,所有的众生都在渴望着安乐,不希望得到哪怕是一丝一毫的痛苦。事实上,不希望离苦得乐的众生一个也不存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众生每时每刻的每个动作都是为了离苦得乐而存在的。我们知道,只要是火,必定具有热的属性;只要是水,必定具有潮湿的属性;只要是钢铁,必定具有坚硬的属性;同样,只要是心灵,必定具有离苦得乐的属性。心灵可能存在于外形迥然不同的形体之内,心灵的活动也有无量无边,但是离苦得乐的属性却是共同的。所以,离苦得乐是心灵的第一属性,是存在于心灵之上的第一定律。

每一个学佛人都应当对存在于心灵之上的这个根本属性进行再再观察,遣除未知、邪知和犹豫。因为在天地之间,没有一个道理比这个道理更基础了,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读懂人心,看清社会,判断孰轻孰重,知晓什么有意义什么无意义,理解世人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明白世间形形式式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相反,如果对存在于心灵之上的这个根本属性浑然无知,那么人生就会懵懵懂懂、浑浑噩噩,稀里糊涂地做很多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的事情。

麦彭尊者在《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中开篇就说:“茫茫三有大海之中,自他一切三有有情的希欲,唯一是希求安乐。”《二规教言论》中说:“此等世众爱安乐,恒时唯有求自利,除圣者外诸士夫,无有其余之所求。”普巴扎西活佛在《究竟胜义之教言——精要明镜》中说:“每一个生活于此世界者,其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不论是有意或是无意;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不论是充满激情还是消极低迷,究竟是为了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追求幸福。追求幸福的动机潜藏在我们一切行为的背后,没有人愿意只为了痛苦而去做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菩提道次第摄颂》中说:“自他於苦皆不欲,愿得安乐此心同,他之求乐亦如我,自他等视求加持。”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所“不欲”的是什么呢?唯一是痛苦!为什么不要施加于别人呢?因为其他任何一个心灵也和我们一样,不希望得到痛苦。

为什么说“一切安乐皆是善业之果,一切痛苦皆是恶业之报”是存在于心灵之上的规律呢?我们知道,身口意的造作被称为“业”,这个“业”被播种在能知能觉、灵明不灭的心性之上,到了一定的时候,这个“业种”就会发芽、成熟,幻变成内在的身心和外在的世界。例如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的种子是种在田地里面,生长在田地里面的;豆的种子也是种在田地里面,生长在田地里面的。所以,我们可以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规律是存在于世间田地之上的一个规律。同样,“种善得乐,种恶得苦”是存在于我们能知能觉的心田之上的一个规律。有人对“身口意的造作对未来身心世界具有决定作用”这一道理觉得难以理解,这主要是由于此人对心田“执持业种”和“变现身心世界”的功能缺乏足够的了知所致。

这个世界中的一切——天体的运行、草木的生长、个人的命运、社会的盛衰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是由谁决定呢?大觉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唯一是由身口意所造作的业决定。人们内在的身心和外在的世界不是由上帝决定,不是由君主决定,不是由神仙决定,也不是无因无缘自然而生的,而是由业来决定的。业就像一位画师一样,在心性的白纸上描绘出了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四圣法界”,和天道、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六凡法界”,世间一切内情众生的欢乐和痛苦无不是业的作品,世间一切外器山河大地、日月须弥无不是业的游舞。总之,业创造了宇宙之间的一切!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中说:“就乐而言,一切乐受唯一是从先前所集的善业发起,下至地狱众生由凉风吹拂所起的乐受,或者饿鬼获得一口痰的乐受,上至圣者相续中的大乐,从小至大,从粗至细,从外境到身心,这一切乐受都是从善业生起的。如果能找出以不善业发生安乐的反例,就可以说业相不决定,但即使以佛眼周遍观察轮涅安乐,也绝不可能找到一则反例。正如火的自性决定是燃烧,如果有火不燃烧而凝固,那么名言中便不能决定火是定持燃烧之相,但这种反例并不存在。同样,善业决定是持能生安乐之相,一切安乐决定唯一是由善业所引生。为何如此?法尔如是!正是因为有这种业的法性规律,我们才知不是以上帝等造物,而是宇宙本来就有令人敬畏的因果律,这是宇宙的大法则,又名天理。

“再以苦来说,所有逼迫身心的苦受,比如:内在身心之苦,外在自然界的灾难,从地狱有情的苦受,到阿罗汉相续中的苦受,这一切的苦受唯一是从先前造集不善业所发起的。从善业发生痛苦决无是处,即使以佛眼观察圣凡相续中的任何一种苦受,决定都是源自恶业。如果有一种苦受是从善业产生,则整个缘起律都要被推翻。”

《百业经》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宝鬘论》云:“诸苦从不善,如是诸恶趣,从善诸善趣,一切生安乐。”《入中论》说:“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经说众生由业生,心已断者业非有。”

太深奥了!存在于心灵之上的这两个规律!这不是一般凡夫所能洞察的规律,只有遍智的佛陀才能悉知悉见,并为众生慈悲开演。太重要了!存在于心灵之上的这两个规律!如果不明白心灵具有离苦得乐的属性,一切行为都将变得没有意义,并且内心充满困惑和迷茫,纵然修持高深法门,仍然犹如盲人摸象一般不知其真义。如果不明白心灵之上的业果定律,离苦得乐的需求根本无法达成,犹如盲人漂泊于旷野之中,随时都有陷入深渊的可能,因为不知业果规律,所作所为就会背离业果之道——虽然想得到安乐,却不知行持善业;虽然不想得到痛苦,却不知断除恶业。如《入菩萨行论》中说:“众生不欲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诚然,如果我们对这两个存在于心灵之上的奥秘没有了知,那么一切的求乐或避苦行为,都将是盲目无义之举!

2024-02-04 21:57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居士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惟觉法师:谛闲老和尚两个徒弟的故事 惟觉法师:谛闲老和尚两个徒弟的故事

崇慈法师答:请解释一下居士受过五戒和菩萨戒以后,在参加佛事活动时身上披的“衣”和出家人披的“衣”有什么 崇慈法师答:请解释一下居士受过五戒和菩萨戒以后,在参加佛事活动时身上披的“衣”和出家人披的“衣”有什么

陈士东居士:求是斋品茗谈 陈士东居士:求是斋品茗谈

面对生死的两个极端 面对生死的两个极端

宣化上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 宣化上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

香道,一炉心香,是一份心灵的纯净 香道,一炉心香,是一份心灵的纯净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用智慧根本断除烦恼,比如这种对色尘所起的贪爱,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途径?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用智慧根本断除烦恼,比如这种对色尘所起的贪爱,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途径?

智敏上师:业报的四个根本原则 智敏上师:业报的四个根本原则

道清居士:你能分清农历和公历吗? 道清居士:你能分清农历和公历吗?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王化坤居士念佛往生纪实 王化坤居士念佛往生纪实

慈法法师:安居第七日(三):念佛人以无诤为根本 慈法法师:安居第七日(三):念佛人以无诤为根本

两个;小孩前世的愿力 两个;小孩前世的愿力

惟传法师:高等心灵世界众生的互动与凡夫的不同 惟传法师:高等心灵世界众生的互动与凡夫的不同

恒强法师:在家居士的健康生活 恒强法师:在家居士的健康生活

静波法师:心灵里没有垃圾就会解脱自在 静波法师:心灵里没有垃圾就会解脱自在

静波法师:不要错认证道根本 静波法师:不要错认证道根本

往昔前世供养过诸多佛陀,才能听闻到的两个佛号 往昔前世供养过诸多佛陀,才能听闻到的两个佛号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净因法师:详解佛陀制不杀戒的根本精神 净因法师:详解佛陀制不杀戒的根本精神

洗涮心灵的尘埃 洗涮心灵的尘埃

周安士居士:欲海回狂 周安士居士:欲海回狂

净土法门法师:根本就不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 净土法门法师:根本就不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

海云继梦:破根本无明 海云继梦:破根本无明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昌臻老法师2005年6月答西昌居士问 昌臻老法师2005年6月答西昌居士问

黄念祖居士:依教奉行 黄念祖居士:依教奉行

黄念祖老居士:三世因果,忏罪念佛 黄念祖老居士:三世因果,忏罪念佛

果宏居士:警察与小偷 果宏居士:警察与小偷

宣化上人:你以居士的身份,就不应该说这种过 宣化上人:你以居士的身份,就不应该说这种过

黄念祖老居士:从初一到十五,念一句佛号等于念十万句! 黄念祖老居士:从初一到十五,念一句佛号等于念十万句!

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 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

许止净:许止净居士家念佛脱离匪难 许止净:许止净居士家念佛脱离匪难

佛经中关于居士应该远离YIN女(JN)的开示 佛经中关于居士应该远离YIN女(JN)的开示

明华居士:你还在算命吗?您可知道算命是邪命? 明华居士:你还在算命吗?您可知道算命是邪命?

明华居士:你在朋友圈积福还是造恶? 明华居士:你在朋友圈积福还是造恶?

紫云居士: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白话批注(三) 紫云居士: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白话批注(三)

紫云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七.供养次第法中真言行学处品第一白话注解 紫云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七.供养次第法中真言行学处品第一白话注解

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一) 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一)

曾琦云:因喝酒连犯五戒的居士 曾琦云:因喝酒连犯五戒的居士

紫虚居士:学佛感言一则 紫虚居士:学佛感言一则

紫虚居士: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八卷 紫虚居士: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八卷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病由心生 一炉清香颐养心灵 病由心生 一炉清香颐养心灵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梦参长老:吃素和信佛没有直接关系倡导食素有两个原因 梦参长老:吃素和信佛没有直接关系倡导食素有两个原因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四)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四)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六)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六)

谏议彭汝霖居士悟道因缘 谏议彭汝霖居士悟道因缘

宣化上人:修行要处处本着道德,以不妨碍道德为根本戒条 宣化上人:修行要处处本着道德,以不妨碍道德为根本戒条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六忍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六忍

净土法门法语:六个根本烦恼 净土法门法语:六个根本烦恼

骂声闻众像饿鬼 五百居士堕鬼道 骂声闻众像饿鬼 五百居士堕鬼道

在家居士的几大误区,你有吗? 在家居士的几大误区,你有吗?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十三、加行阶段的功法 (下)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十三、加行阶段的功法 (下)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文公杨亿居士悟道因缘 文公杨亿居士悟道因缘

提刑吴伟明居士悟道因缘 提刑吴伟明居士悟道因缘

李炳南:两个世界的味道(上) 李炳南:两个世界的味道(上)

黄念祖:《谷响集》-答信摘抄(答C居士) 黄念祖:《谷响集》-答信摘抄(答C居士)

尚书莫将居士悟道因缘 尚书莫将居士悟道因缘

让心灵入禅 让心灵入禅

四种出现修行偏差的居士,你身边有吗? 四种出现修行偏差的居士,你身边有吗?

在家居士不小心犯戒后,应当如何进行补救? 在家居士不小心犯戒后,应当如何进行补救?

当以七句祈祷文祈祷时,上师、本尊、空行等三根本,会如云聚般涌现在你面前予以加持 当以七句祈祷文祈祷时,上师、本尊、空行等三根本,会如云聚般涌现在你面前予以加持

慈母李锦萍老居士往生纪实 慈母李锦萍老居士往生纪实

佛陀曾经为居士讲解比丘戒吗 佛陀曾经为居士讲解比丘戒吗

佛教老居士虔诚念佛预知时至 佛教老居士虔诚念佛预知时至

闪光的人性:两个诚实人之间的故事 闪光的人性:两个诚实人之间的故事

丁炳文居士 丁炳文居士

觉明法师:融禅净密于一体的根本圆满大法—观音大悲法的真实事理 觉明法师:融禅净密于一体的根本圆满大法—观音大悲法的真实事理

大安法师:拔一切业障根本,就是持这个咒! 大安法师:拔一切业障根本,就是持这个咒!

明奘法师:人间佛教的根本 明奘法师:人间佛教的根本

头脑是国王,心灵是皇后,本能是仆人 头脑是国王,心灵是皇后,本能是仆人

“根本无明”与“一念无明”的分别? “根本无明”与“一念无明”的分别?

四根本戒就象承载万物的大地, 一切善法皆得生长 四根本戒就象承载万物的大地, 一切善法皆得生长

让心灵网开一面 让心灵网开一面

佛陀教您居士应当如何持家 佛陀教您居士应当如何持家

《金刚经》 江味农居士校正本 《金刚经》 江味农居士校正本

采宝船返航遇险,居士自杀救众人感动天帝救他活命 采宝船返航遇险,居士自杀救众人感动天帝救他活命

传玲居士:弟子的真实经历,让我真实体会到因果不虚 传玲居士:弟子的真实经历,让我真实体会到因果不虚

三字明——宇宙一切能量的根本音 三字明——宇宙一切能量的根本音

小心!将“心灵鸡汤”冠为“佛说”实为侮辱佛陀 小心!将“心灵鸡汤”冠为“佛说”实为侮辱佛陀

大安法师:居士: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怎样才能排除害怕的心理? 大安法师:居士: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怎样才能排除害怕的心理?

最简单的三皈依典礼-若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最简单的三皈依典礼-若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警惕学佛老居士 “所知障”的危害 警惕学佛老居士 “所知障”的危害

如何让家人避开抑郁症魔爪 现代人心灵的第一杀手! 如何让家人避开抑郁症魔爪 现代人心灵的第一杀手!

印光大师:与方圣胤居士书 印光大师:与方圣胤居士书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造了五无间罪,十恶罪,谤法罪,欲至诚忏悔就念这两个佛号 造了五无间罪,十恶罪,谤法罪,欲至诚忏悔就念这两个佛号

丢掉心灵上的鸟笼 丢掉心灵上的鸟笼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戒律与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戒律与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

前往冈仁波齐,一场震撼心灵之旅 前往冈仁波齐,一场震撼心灵之旅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