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戒中没提到烟 抽烟就没关系了吗?

2016-05-31 佛学入门

戒烟

许多人不知道烟的由来,认为佛陀的五戒中没有烟戒,所以抽烟应该没什么关系。其实吸烟的危害不差于杀、盗、淫诸罪。

在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时,有个诽谤佛法僧三宝、破戒的弟子,她心生忿恨,就发愿:将来一定要在人间留下恶种子,让众生无法修学佛法!由于她发的是毒愿,所以力量特别大。她魔心不歇,死后就成了魔,企图再次阻挠释迦牟尼佛转法轮度众生,她准备把魔与魔女所生的蛋带到人间佛法最兴盛的地方——印度。

当她快到印度的时候,因为释迦牟尼佛光普照,无法进去。五百年间正法兴盛,她一直没有机会。释迦牟尼佛涅槃五百年以后,她又想出来兴风作浪,但当她刚从地里出来时,就遇到西南方向莲花生的佛光,又无法进来。可她并未就此罢休,就把魔蛋捏碎,磨成粉后洒在虚空中,随风吹到了与印度毗邻的城市。第二年,那儿就长出一种非常奇异的草——这就是烟草。

后来一个五百多岁的婆罗门老人发现了烟草,她心想,自己活了五百多年,从未见过这样的异草,觉得很稀奇,所以就把草拔回,拿到印度一个城市里贩卖。这城市有个魔所化现的妓女,她一见到这种草,马上生起强烈的贪恋之心,花高价买下了。随后她把这种草点燃、熏吸,觉得浑身舒服,接着便开始引种烟草。

由于她的魔力,第二年就获得了丰收。此后便一传十、十传百地种植、吸食开来。那时还没有制成现在的香烟,只是研成细粉,用鼻子吸,或者搅着吃,也有人点燃熏身。藏族人抽烟是用鼻子吸,许多人便由此不得解脱。以上主要是根据莲花生大师专论“烟的由来”的开示而谈。

为什么吸了烟就无法解脱呢?因为烟专门熏染人的中脉。按密续所说:人死的时候,明点要从中脉的顶端出去才能解脱。抽烟会闭塞顶轮的脉结,临终时明点无法从顶门走。所以莲花生大师一再说:“吸烟者无法解脱,而且必堕恶道无疑。”再者,抽烟的人令诸佛菩萨皆不欢喜,一切护法也都远离他。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不知道它的危害,对烟就是恋恋不舍。有人甚至说:“让我戒烟还不如戒饭。”

吸烟有害健康

为什么有烟瘾?它与毒瘾有点相似,我劝你们戒烟也是为你们好。抽烟有百害而无一利!究竟有什么好贪恋的呢?!

从现实角度来说: 第一,对自己身体不好。现代医学也反复证明抽烟就是慢性自杀;特别是我们密乘行者,一旦抽烟,不管你有多精进,修行也不可能进步。刚刚这边气脉有一点点进步,烟一进去就都没了。

第二,伤害其他的众生。大家也知道抽二手烟的危害比抽一手烟还大。所以抽烟不仅伤害自己,还伤害其他的众生,特别是自己的家人;同时也是毫无意义的虚掷钱财。你看,抽烟连一点点好处都没有。今天上师刚给你加持,回头你马上又抽烟,就把上师所赐的加持都熏没了。

由于烟是魔的愿力所化,所以烟瘾的魔力很大,很难戒除。它会不断地找你、诱惑你。所以要想戒烟,非得下大决心不可。希望在座有抽烟的人要真正戒掉它,在上师诸佛面前,虔诚忏悔、发愿戒烟。就跟受戒一样,因为在上师诸佛面前受持烟戒,有功德,也有护持。

莲花生大师预言:“一旦在任何一位善知识面前发誓,并真正把烟戒了,我会象你的影子一样护持你!”莲花生大士对烟的由来和吸烟的危害作了明确的开示。今天只是很概括地给大家讲讲,以后有因缘再翻译。总之,我希望我的弟子中没有烟民,不受烟魔的侵害。大家能做得到吗?

任何时间戒烟都不算迟,而且最好在出现严重健康损害之前戒烟。英国医生的队列研究表明:吸烟者如能在35岁以前戒烟,则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危险性明显下降,几乎与不吸烟者相近。

我很高兴,说明大家对我还是有信心的。今天既然在上师和诸佛面前受了戒,就不能再抽了,否则,那等于欺骗诸佛上师,这是有很大罪过的。如果烟瘾再来的时候,要懂得对治,多想想烟的坏处、多祈请上师三宝、多念佛、念百字明咒。而且要远离那些吸烟的人,切不可再随着习气而转!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浅说佛教的八苦 浅说佛教的八苦

108和佛珠的关系 108和佛珠的关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