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7 新闻资讯
2014年11月29日,文殊院青年佛学会闻熏六班80多位学员来到内江圣水寺,开展两天的参学活动。
闻薰六班是2014年9月开课,学程即将结束,为了能更好地将所学的佛教知识应用到学员的生活之中,增加个人对佛法的体会,青年佛学会与班委组织了这次参访禅修活动。
圣水寺宗通法师带领大家参访寺院,指导内观禅修,并聆听了方丈智海大和尚精彩的开示,学员们都收获颇丰,法喜充满。
【参观圣水禅院】
初冬的沱江河清澈宁静。坐落沱江河边的圣水寺古朴庄严。青色的牌楼对面,千年古刹内江圣水寺庙宇林立,飞檐桑瓦,肃穆庄严。寺院正门上方,明代大学士赵贞吉所题,赵朴初居士书写的“大国名蓝”四个大字赫然入目,迎接我们的是圣水寺宗通法师。
而后在宗通师父的引领下,学员参观了说法堂、圆觉楼、禅堂,明清风格的殿堂清幽古朴,银杏叶随风徐徐落下,来去从容。穿过一个明代修建的牌坊,学员们来到了千手观音殿。大殿正中是唐朝时候建造的千手观音像,神态安详,气势恢宏,手持各种法器,是为用不同方法救度众生,所以又称为施无畏尊者。
千手观音身后的一组佛教造像便是始于北朝,盛于隋唐的摩崖石刻。站在这恢弘的造像前,仿佛叮叮当当的开凿声,从历史的那端传开。整个大殿都弥漫着佛国的祥瑞之气。
【体验寺院生活】
正在修葺建设中的圣水寺,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许多法师和义工同修做了精心准备。禅堂的每个蒲团配了两套棉被,防止大家受寒。斋堂的师父和义工菩萨们一日三餐精心搭配,每顿饭都不重样。还准备了水果,摆放得很漂亮。寺院里早晚都有师父打板,提醒大家起床,就寝,连闹钟都免了。住在寺院里,大家都感觉睡得香甜踏实。心里安安稳稳。
【行坐站,内观】
参访活动只有两天,日程安排充实紧凑。第一天参观完寺院,中午吃过斋饭,下午一点,开始禅修。
宗通法师带领大家坐禅
参学期间,宗通法师带领着大家到禅堂进行禅修,包括坐禅、行禅、站禅。并强调了禅修的姿势与要领。本次禅修的主题是“内观”,即放下万缘,观照自心。体会身体的痛,并标记它,然后再去关注你的呼吸。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放下对身体的执着,获得内心的禅悦。
宗通法师带领大家行禅
站禅——双脚如大树一样稳稳在扎根在大地上
师父还讲,坐禅时的痛苦并不是我们人为去制造的,我们要做的发现痛苦,因为这个痛本身就是存在的,是我们往昔的习气所致,并告知我们禅修结束不要急于下座,要将禅修的体验延续到下座后的吃、穿、住、行中。
【真修实干悟无我】
本次参学还邀请到了圣水寺方丈、文殊院座元智海大和尚开示并与大家交流互动。师父针对大家学佛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切入,深入浅出,现场掌声不断,笑声不断。
·快乐与痛苦
师父从四圣谛中的“苦”进行切入。物质无法解决我们的痛苦,只要还没有跳出执着、虚妄,苦就是实在的,但现在人习惯逃避痛苦,以为物质和欲望是一种快乐,其实是一种莫大的虚妄,痛苦并没有真正解决。快乐其实也是一种苦。因为快乐不常在,好花不常开。
所以学佛不要停留在知识层面,而要注重体验。学会知识以后要思维,在思维中抉择是真实还是虚妄,抉择其中的因果关系。
·观照与觉知
师父讲到禅修时候的观照,让我们觉知落实于当下,起心动念,行住坐卧,当觉照身口意三业的时候,心就回来了。心就不再向外,那一刻你就与自己同在。如实安住在觉照中,外界便不会对心产生干扰。
心住心位,法住法位。将觉知落实下来,就不是知识,而是体验,
·无我的智慧
在我们感到痛的时候,不要执着于这个感受。无始以来的习气,总以为身体是我。当自我被加进去的时候,业就有受报的机会了。所以要践行无我,成就大我,就可拥有强大的“金刚法体”。
最后法师强调对于佛法要用,用才会,用才得到。
【聆听晨钟、体验早课】
清晨5:00,城市还在一片静谧中,寺院的板声响了,意味着新的一天修行开始。同学们迅速起床洗漱,穿上海青,整齐列队于大雄宝殿外,聆听清晨的钟鼓声,洗涤身心。并在大雄宝殿跟随寺院常住师父们一起早课。
【释疑答惑问无我】
海和尚在第二天的下午两点,禅修即将结束时,与大家再次见面。
同样,海和尚就着大家提问的话头说开来。这次的开示围绕“如何修学佛法”展开。
海和尚先说到人的习气。人最难改的就是习气。有的人修了一辈子,学习了很多知识,可习气却很难改。比如偷懒的习气,暴躁的习气。所以,修行有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可贵的。海和尚通过他自己的经历与心得,鼓励我们,要有耐心,要发勇猛心与长久心学习修行佛法。
他讲的第一个故事,关于无我。释加牟尼佛有位很美的女弟子叫莲花色。很多年轻的男子爱慕她。她请她的“粉丝们”来到山上,坐下来。问他们,你们喜欢我吗?喜欢。喜欢我什么?这个说眼睛很漂亮,那个说耳朵很有福报。还有说身材很婀娜。女弟子于是把眼睛、耳朵分别挖下来,割下来,送给他们。说,你们不是喜欢吗?送给你们。反正它们也不是我。大家吓坏了。莲花色比丘尼已证得阿罗汉果位,已了脱生死,身体可以割舍了。海和尚用这个故事开示我们,身体不是我,人的本性是无我。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我们,大家对于无我的认识加深了。
海和尚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对治恐惧的。圣水寺有位居士,胆小。寺院里有位老居士圆寂了。同屋的这位居士要搬走回家。海和尚“威胁”她,说“你必须住原来房间,而且还要睡她的床。否则,就离开寺院,永远别回来”,最后大家一起帮她战胜了恐惧。如何战胜恐惧?海和尚说,要面对恐惧,让恐惧加剧。达到麻木,然后超越它。
最后,海和尚讲了一个关于精进的故事。告诉大家只要肯干,不怕吃苦就能得到佛法的殊胜利益。
海和尚的开示里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有他听闻的故事,也有他认为很殊胜的佛经故事。他的开示不仅有生动的语言,切身的体会,睿智的洞悉与见解,更有一份切切的鞭策与浓浓的深情!
回味海和尚的开示,回味他的风趣亲切的话语,他声如洪钟的传法,发自心坎的教诲与心声,回味宗通法师连续两天的全程传授与严格细致的指导、鼓励,回味化性法师春风化雨般的关心与温暖,让大家深深地感恩!
三宝的慈悲加持,法师们的谆谆教诲,圣水寺全体义工居士的悉心照料,让参修的我们内心好温暖。用一位同学的话说“文殊院是我们的家,来圣水寺就像走亲戚!”
感恩三宝,感恩圣水寺,感恩各位法师、各位义工。感恩大家一起成就这次共修。
助印经书的福报-亲身体验(转帖)
惟传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一、明心与明觉「动」
邪淫消财我最快的一次体验
智海法师: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明海法师:2007年 第十五届夏令营 禅修指导
明海法师:“如实知自心”是佛法与禅修的目标
高级佛学院领导班子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交流关于加强“拓然巴”培养和作用发挥情况
明海法师:在生活中的禅修听禅
明海法师:生活中的禅修——《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讲解
把这个咒学会了,这一生就没有白做人!
净因法师:禅修的真正动机是什么?离苦得乐
倓虚法师:寓佛学于医学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学会储存善根,不要让辛苦积累的善行空耗了
学会了沉香分类,就等于会鉴别沉香
美国营养学会提倡蔬食
大宝法王:学会原谅自己,跟过去的错误告别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天下名筑香道体验活动圆满落幕
雅礼实验中学学子体验香道:愿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
学会五招不做黄脸婆
“赞叹他人”你学会了吗?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潘桂明:天台佛学评议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郑振煌: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三
河北美术学院佛学文化艺术博物馆雕塑研究小组到甘肃考察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 第十一章 李商隐诗歌中的佛学意趣
林崇安: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禅修的原则和一个方法
杨笑天:日本禅僧中国修行体验谈
杨维中:中国佛学 六、宗派鼎立(三)三论宗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18:什么是“五毒心”?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22:什么才叫“去执著”?
德宝法师:佛教禅修直解-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
五一去牛首山经行禅修还能品禅茶
圣法长老:奢摩他(止)及毗婆舍那(观)禅修问答(一)
恰宓禅师海弘法禅修开示(4)
阿姜摩诃布瓦尊者:人死了还有没有来世?让禅修拯救流转生死的众生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八 修行四念处之七项利益禅修问与答
学会知恩图报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如何克服昏沉与睡眠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当心“柔软无力”(用不上功时)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自己把烦恼留下来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以自我中心生出比较心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七 念处经下)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七 念处经上)
佛学禅说:窗户和镜子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三部分 慧 第十四章 胜义
清净禅修.第十三届庐山禅茶会报名启事
达真堪布:禅修的方法,专注和放松轮番交替
达真堪布:禅修的方法,放松
妙量法师:佛学问答(吉林榆树永慈念佛堂开示)
宗萨仁波切:当禅修想到美女该怎么办?
达真堪布:禅修的方法——专注于红色光团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道坚法师:出家修学生涯之参访善知识
贤崇法师:禅修中的认识论与价值观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净元法师:佛学基础
龙华古寺2014年(上半年)周日佛学讲座通知
黑龙江省大庆市正洁寺设立国际佛学研究基金
如果您禅修大圆满的功德,少于朝山、转经、念诵的功德,那我就要用自己身上的血和肉来为您作补尝
巨赞法师:佛学与人生
参访寺院,要留意这9个留意事项
星云大师:开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个佛弟子的濒死体验:所有记忆竟只剩一句佛号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庆祝卫塞节(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二、太子成道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下 五、乌鸦和喜鹊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参加观音大悲加持法会,我亲身体验加持力消除了疑心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
初级佛学教本:第五课、如来十号
初级佛学教本:第八课、弥勒菩萨
中级佛学教本:第五课、三苦八苦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佛学书籍:基本佛法:皈依三宝
佛学启蒙:第七课、宏法利生的事业(二)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合群的修养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一、修福与修慧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密宗常识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四大名山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净界法师
其他文章
佛教故事:做人的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
慧律法师
新闻资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