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答:依法师智慧,佛教的护生观,如何走入宗教以外的领域?

2014-02-01 汉传法师

问:依法师智慧,佛教的护生观,如何走入宗教以外的领域,而通向二十一世纪人类都能共同意识到的一个环保课题。

净空法师答:这课题已经走出宗教了,但是还需要靠所有宗教,这些领导人、传教师,共同努力来劝导广大的社会大众。护生不是狭义的保护这些动物、植物,更积极的要保护人类,人类现在所造的这些恶业,确确实实能够引发地球上最大的灾难。所以有一些宗教讲世界末日,西方也有许多预言家也讲世界末日,东方的预言家虽然没有讲末日,但是也肯定是有劫难发生。劫难从哪里来?一切众生造作的不善业,不善业带来的是不善的果报,不善的果报就是天灾人祸。所以我们今天讲环保,应当把环保的中心指向如何保护地球上人身的安全,防范天灾人祸的发生。有些人说人祸,人祸最严重的现在大家都知道,核子战争,核子战争现在科学家都肯定的说,万一爆发这个地球上的人可能只剩下十分之一,换句话说,十个人要死九个人,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在一个星期当中,我们这个地球上爆发五千个以上的原子弹,地球就毁灭了,辐射尘随风飘荡,飘到哪里,一片死亡。

过去我们参观长崎、广岛被核子弹炸过的地方,当地人告诉我们,整整八年地上才长草。看到那个现象,我才突然明了,佛经上讲的小三灾是什么。以前碰到经文,不知道怎么讲法。佛说小三灾的现象是刀兵劫,这是战争,多长的时间?七天,七天七夜刀兵劫;刀兵劫之后,接着是瘟疫,瘟疫是七个月七天;然后再接着是饥饿,饥饿是七年七个月七天。以前不懂!我们过去跟日本人打了八年,世界大战也打了四年,都不算到顶级,看到长崎、广岛,才突然想到释迦牟尼佛讲的小三灾就是核子战争。为什么?如果核子弹爆发,七天爆发那么多颗还得了?它只爆发一颗,那个地方。确实被辐射尘照到的这些人,他要能够活过七个月,他的寿命才保全。所以瘟疫就是讲的核辐射,饥饿是地上草木不生,真的到第八年才长草,那叫饥饿。我们从这地方领悟释迦牟尼佛讲的小三灾,小三灾就是核子战争,小三灾就是指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是一般宗教里面所讲的世界末日。

人祸,我们如何避免,使冲突不要发生。现在大国拼命在制造核武,像美国现在来做反飞弹,怎么样来防卫。新加坡的联合早报,前一段时期有一段文章,我是偶尔看见,那文章写得好。他提出的意见说,大国不必去搞核子防范,为什么?这东西没有办法防止的;他说假如有一个核武国家,他不必攻别人,他把他自己家里的原子弹统统在一个地方同时爆炸,地球就炸毁掉了,你怎么防范法?我不给你打,我死你也不能活,同归于尽。他的想法很有道理!我不攻击你,我在家里爆发我自杀,地球毁掉,你也死了。真正聪明人把发展核武这些钱拿去救济世界贫穷,这都是好事情,何必干这种傻事?所以我们今天讲的护生观,要护地球上的人类,先护人类,然后才能保护其他动物。人在地球上绝种了,其他动物也不能生存。所以,一定要一些志士仁人共同发心来挽救劫难。这是讲人祸。

天灾,天然灾害,天然灾害从哪里来的?也是人心感应来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很好,水灾怎么来的?水是贪心感应的。这些年来地球上到处水灾很多,造的是什么因?一切众生贪而无厌。佛讲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我们居住的环境,环境是随人心转,所以人心善,风调雨顺;人心不善,灾难就来了。所以不要认为天然灾害与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没有关系,那就大错特错!动物、植物、矿物、我们这个星球、自然环境,乃至于星球在太空当中的运行,与我们的思想造作息息相关,它都有关连,这是真理!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一定要存心善良,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要除掉贪心,要放弃自私自利,起心动念为社会想、为众生想。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前几天我讲过,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生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的?没有一个纯正的目标,你的生活有什么意思?我们学佛的人非常幸运,我们明白了,佛在经教里面教导我们,人生的目标、纯正的目标,一个!是什么?觉悟!求觉!所以学佛,佛是什么?佛是觉,学佛就是学觉悟,求佛就是求觉悟,成佛就是成就觉悟,这是对的。觉悟把自己的境界天天向上提升,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觉悟了。古今中外的大圣大贤无一不是求觉悟的,这个目标纯正,人生的意义是觉悟之后能与一切万物万法和睦相处,这个有意义,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人生多快乐。

人生的价值,以佛法讲,是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用一般的话来讲,舍己为人,培养继起的人才,这才有价值。你自己一生做得再好,你死了以后后继无人,你的成绩等于零,你没有价值。我们今天推动佛陀教育,我死了之后没有人再搞了,我的事业等于零;我死了以后还有学生继续再搞,代代有传人,代代都不断,这叫价值。所以孔老夫子说得很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不是家里生的儿女,不是这个意思,你的后代要有人才,后继有人,一代比一代殊胜,这是真正有价值,哪一个行业都是如此。在中国最值得人尊敬的,所谓老字号、老招牌,祖传多少代的,无论哪个行业,一提起信誉好,“祖传的”,那叫后继有人,一代比一代好。如果一代不如一代,那就坏了,那就错了。

今天共同环保的问题,一定要建立共同环保的意识,就是认识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到眼前的危机。佛跟我们讲水灾是贪心感招的,火灾是嗔恚感招的,风灾是愚痴感招的,地震是心地不平感招的,都有因。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地平如掌,它没有高山,它人心平等,它没有高下。我们世间人心不平,所以大地不平;人心平了,大地就平。我们最近在澳洲也发现,澳洲没有高山,没有很高的山,大部分都是平原,一望无际。澳洲人少,现在人口也不过一千九百万人,它的人民非常厚道、纯厚,高下不严重,所以它的地就没有什么高山。觉悟的人,要很认真努力传播神圣的教诲,建立共识,化解世间的劫难。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如何念佛_妙莲老和尚开示念佛 妙莲法师:如何念佛_妙莲老和尚开示念佛

如何协调婆媳矛盾?从“不讲理”开始 如何协调婆媳矛盾?从“不讲理”开始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大安法师:如何修福 大安法师:如何修福

面临丈夫背叛夫妻情尽,她如何走出我执挂碍,放下烦恼? 面临丈夫背叛夫妻情尽,她如何走出我执挂碍,放下烦恼?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铅华褪尽成农妇,昔日女强人如何一步步接受落差人生 铅华褪尽成农妇,昔日女强人如何一步步接受落差人生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如何让家人避开抑郁症魔爪 现代人心灵的第一杀手! 如何让家人避开抑郁症魔爪 现代人心灵的第一杀手!

到寺院拜佛该如何烧香?如何防骗? 到寺院拜佛该如何烧香?如何防骗?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企业 CEO 用佛法智慧巧破“360 无死角管理”中的“死角” 企业 CEO 用佛法智慧巧破“360 无死角管理”中的“死角”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法导思:一家三代的悲惨业报如何才能改写? 佛法导思:一家三代的悲惨业报如何才能改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用好自己的智慧 用好自己的智慧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农民不用农药会如何? 农民不用农药会如何?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索达吉堪布:请不要给亡者增苦,清明如何为亡者超度? 索达吉堪布:请不要给亡者增苦,清明如何为亡者超度?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宗教概说:第十二课、新兴宗教介绍 宗教概说:第十二课、新兴宗教介绍

宗教概说:第八课、天主教概说 宗教概说:第八课、天主教概说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富人如何将钱带到下一世? 富人如何将钱带到下一世?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记住这些生活细节,您的举手投足都在慈悲护生 记住这些生活细节,您的举手投足都在慈悲护生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