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切断了中华文化之根?

2014-03-03 智慧语录

摘要:在《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面前,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文盲。出版于1901年的这套发蒙之书,洋溢着一股荡涤人心的清新、刚健、自然之风,他教人爱自然、万物以及同类,中西兼容,今古合一,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给予读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意识。道德与知识合拍,可谓引导学生进入文明世界的向导。读了,你就会明白陈丹青先生那句欣喜不已的话:“现在的孩子看到这部书,不知要该多开心了。”

余,陕西省人也。但我一直不明白“陕西”是什么意思,山西在太行之西,山东在太行以东,一目了然。“陕西”二字何意焉?有陕西必有陕东,其分界线何在?看遍陕西地名,无一处有“陕”字。在陕西境内遍寻不着,在临省河南倒是发现了一个“陕县”,尽管觉得这县名怪异,冥冥中似乎与陕西有关,但也不敢把它和陕西的“陕”勾连在一起。

大陆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陕”——指陕西,中国官方钦定的《新华字典》这样解释“陕西”——我国的一省。至于“秦”,前者释义有二:一为姓,一特指陕西;后者则更干脆:陕西省的别称。在权威词典里转了一圈,我还是弄不明白,“陕”“秦”二字的真义。

在我漫长的求学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中文系毕业,从未有获知“陕”“秦”二字原始信息的机缘,乡愁因无知而愈加浓郁。

当胡赳赳拿来泛黄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并告知这是胡适先生的启蒙之书后,我心里立时有了一个疑问:他能为我释疑么?若能,则可出。翻开,在卷一行政区划与地名部分,一眼便看到了“陕”“秦”二字并置的画面,编者释“陕”曰:“周成王时,周公治陕以东,召公治陕以西,盖以陕为分界处,今省称陕西,即召公所治地也。其地自古为帝王之宅,周以龙兴,秦以虎视,自汉以后,皆称关中。诚天府之雄也,而新疆陇蜀尤必以此为咽喉。”据历史记载,秦于公元前390年置陕县,公元前225年,魏被秦所灭,陕县归秦,隶属三川郡。西汉时,陕县归弘农郡。北魏于公元487年置陕州,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陕县均属陕州。清在1724年升其为直隶州,1913年废州置县。在胡适、茅盾他们使用该书时,因有“陕州”存焉,所谓“陕”,即指该地,不会让人再做他解。

即使到了现代,陕州也一直存在。因为有“陕州”的存在,人们总是容易辨认陕西的来源的。

1957年三门峡大坝蓄水,陕州城悉数淹没,古陕州被水库城市“三门峡市”所替代,唯一的遗存“陕县”成为该市管辖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因为这一系列变故,陕西之“陕”变得不可捉摸。

小时候,听说本人所在扶风县域北部有一个“召公公社”,居吾家五泉公社区区二十公里,心里颇为奇怪:“召公”何许人也?

胡适们习读的启蒙书这样论“秦”:“今陕西省皆秦国地也,宜禾,故字从禾,古称上腴,历代都之长安,繁富甲于天下,今省城西安府即长安也。”秦的本义也出来了,我眼前翻滚起八百里秦川的麦浪。当代学者左民安先生说“秦”是会意字,本义即“粮食”,莫非也由此而来?兰州大学数学教授张自强先生认为,“秦”的本义是把粮食放进容器里,即酿酒。后两说对《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释义或许正是个好补充。

唯一的遗憾是,“陕”字的本义尚无着落。求助《说文解字》,得解:陕,隘也。即险要不易通行之地。至此,心里的疑问悉数冰释。“陕西”一名,源于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指的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经由宋的陕西路、元的陕西行省,明的陕西布政司,到清代陕甘分治,陕西省的行政区划大致确定下来。

如今的陕县保存了一根三米五高的“分陕石柱”,据说是西周初年周公、召公“分陕而治”的界石。据各类专家考证,该青色石柱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一块界石。

作为一个陕西人,现在总算明白了,而且找到了自己的省籍之根。

有了心得,我便寻找《新华字典》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异同。发现却令人大吃一惊。

请看对胡适先生老家安徽的解释。官方通用字典的解释是:安徽,安徽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别称。《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安徽,安庆府与徽州府之合称也;皖,地名,古皖国在今安徽境,故称该省曰皖。

对“京”“都”二字的解释,就更让人诧异了。

《新华字典》释“京”:“京城,国家的首都,特指我国首都。”《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首善之区曰京,北京,京都;大也,京为天子所居,故大之,国朝因前代之旧,以顺天府为京师,为城三重,宫阙壮丽,居民二百万,人烟稠密,冠绝各省。”

《新华字典》释“都”:“首都,全国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地方;大城市;姓。”《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释“都”:“天子所宫曰都,大都,都门;总也,美盛也,故以为天子所宫之名。”

若地名难以说明问题,那就不妨看看对几个简单的字的释义。

天。《新华字典》释义有六:地面以上的高空;自然的;日;气候;季节、时节;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或他们居住的地方。《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至高无上曰天”,然后对十一岁以上学生这样解释天空——“天积气也,气包乎地,近地者气浓,离地俞远则愈薄。气尽则空,故曰天空。”

物,《新华字典》解释有二:东西;“我”以外的人或环境,多指众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释义为,凡生天地之间者皆曰物,分动物、植物、矿物。

最有意思的,是对“党”的解释。

《新华字典》的首要义项是:“政党,在我国特指***”,第二义项为——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集团,第三义项为偏袒,最后一个是——旧时指亲族,如父党、母党、妻党。《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五百家为党,如乡党、党人”;这是对十岁以下,对十一岁以上的更进一步:“周制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党,朋也,助也,朋助而匿非,则为偏党朋党之党。”前者没有知识,自始至终不告诉读者“党”的本义,由近及远远而无根;后者由知识生发意义,令人信服。

随手举几例,均可现出现行通用字典与清末人文常识的根本区别。

对字的释义彻底切断了中华文化的源头,同时也阻断了世界文明的传输。在释义过程中,他们一一剔除宗教信仰,刈除想象力及其对万物的热情,强行注入唯我独尊的意识形态染料,由此以来,老祖宗创造的汉字几乎都变成了僵尸——你从中很难获得多少文化养分,却极易被其扭曲的阐释所洗脑:知道得越多,你就离真知和真相越远;他们刻意隔断字词的历史文化联系,其注释原则是以今日之义为义,今日之用为用,将知识阉割成为死知识,阻断与历史的联系,并阻止你去发生联系;每一个汉字,都变得那么枯燥、乏味。人与历史文化生动、天然的联系,就这样活生生断裂了。

在《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面前,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文盲。

出版于1901年的这套发蒙之书,洋溢着一股荡涤人心的清新、刚健、自然之风,他教人爱自然、万物以及同类,中西兼容,今古合一,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给予读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意识。道德与知识合拍,可谓引导学生进入文明世界的向导。读了,你就会明白陈丹青先生那句欣喜不已的话:“现在的孩子看到这部书,不知要该多开心了。”

更新于:2014-03-03 19:02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张海明:不懂香文化 贸然投资沉香有风险 张海明:不懂香文化 贸然投资沉香有风险

寂静法师:什么是“文化”呢_有知识就是有文化吗? 寂静法师:什么是“文化”呢_有知识就是有文化吗?

中国香文化从春秋至汉魏时期的发展 中国香文化从春秋至汉魏时期的发展

惟贤法师答:如何跟小娃娃讲传统文化呢? 惟贤法师答:如何跟小娃娃讲传统文化呢?

雅安市天全县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寺庙活动 雅安市天全县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寺庙活动

川西藏传佛教文化冬季探寻越野之旅 川西藏传佛教文化冬季探寻越野之旅

香道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香文化 香道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香文化

传喜法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大道 传喜法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大道

几近失传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几近失传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香道文化与心性提升的绝妙融合 香道文化与心性提升的绝妙融合

传统沉香香道养生文化再受青睐 传统沉香香道养生文化再受青睐

自贡荣县佛文化灯会 巨型宝瓶灯组将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自贡荣县佛文化灯会 巨型宝瓶灯组将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中国香文化简史 中国香文化简史

以香会友传播香道文化 以香会友传播香道文化

品香入门:中华香韵,泽润九洲 品香入门:中华香韵,泽润九洲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海南省沉香文化协会成立 将建香文化博物馆 海南省沉香文化协会成立 将建香文化博物馆

看古人如何示范“香道”与“香文化” 看古人如何示范“香道”与“香文化”

五台山的佛教素食文化,你都知道么 五台山的佛教素食文化,你都知道么

扎什伦布寺藏经阁竣工 保护传承藏传佛教文化 扎什伦布寺藏经阁竣工 保护传承藏传佛教文化

儒释道关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儒释道关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河北美术学院佛学文化艺术博物馆雕塑研究小组到甘肃考察 河北美术学院佛学文化艺术博物馆雕塑研究小组到甘肃考察

荣县大佛文化旅游节举办素食厨艺大赛(图) 荣县大佛文化旅游节举办素食厨艺大赛(图)

北京大学研究院院长王邦维教授受邀参加禅宗文化 北京大学研究院院长王邦维教授受邀参加禅宗文化

赖永海: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寺院是文化之载体 佛教不只是信仰 寺院是文化之载体 佛教不只是信仰

中国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 中国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

促进佛教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 促进佛教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

佛教如何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我有几点思考 佛教如何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我有几点思考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天台山文化系列之佛教文化 天台山文化系列之佛教文化

韩焕忠:佛教的圆融智慧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韩焕忠:佛教的圆融智慧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熙和分享】佛教中的孝文化 【熙和分享】佛教中的孝文化

佛之国度,弘扬南传佛教文化 佛之国度,弘扬南传佛教文化

法门寺第三届佛文化艺术展开幕 公益陕西备受瞩目 法门寺第三届佛文化艺术展开幕 公益陕西备受瞩目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鸠摩罗什与中华20多年的缘分 鸠摩罗什与中华20多年的缘分

文化视点:北京高校兴起“素食文化” 文化视点:北京高校兴起“素食文化”

禅茶一味:茶道与禅道的文化意蕴 禅茶一味:茶道与禅道的文化意蕴

茶意人生:茶俗,历史文化的沉淀 茶意人生:茶俗,历史文化的沉淀

【文化大咖齐聚华岩畅谈九龙坡】“心中有风景·读懂九龙坡”莲心茶会昨日在华岩禅茶院 【文化大咖齐聚华岩畅谈九龙坡】“心中有风景·读懂九龙坡”莲心茶会昨日在华岩禅茶院

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在尼泊尔上演 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在尼泊尔上演

首届佛艺展展示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精品 首届佛艺展展示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精品

首届中国嵩山永泰素食文化节将于10月9日举办 首届中国嵩山永泰素食文化节将于10月9日举办

中华菜式:群英荟萃 中华菜式:群英荟萃

复旦素食文化协会五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校园健康素食DIY 复旦素食文化协会五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校园健康素食DIY

青原山素食文化旅游节 青原山素食文化旅游节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浓烈南美风情:墨西哥美味素食文化 浓烈南美风情:墨西哥美味素食文化

一贯道之异于中国传统文化──佛教 一贯道之异于中国传统文化──佛教

晋城香积斋:传素食文化 享祥和风情 晋城香积斋:传素食文化 享祥和风情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0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0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78)“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78)“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8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8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9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9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67)“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67)“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24」“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24」“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6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6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47)“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47)“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0」“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0」“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9」“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9」“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5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5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5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5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8」“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8」“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7」“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7」“法施”分享

素食天堂——新加坡素食旅游文化 素食天堂——新加坡素食旅游文化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9」“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9」“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4」“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4」“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8」“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8」“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7」“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7」“法施”分享

三宝素食:佛文化、禅文化、传统素食文化 三宝素食:佛文化、禅文化、传统素食文化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0」“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0」“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7」“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7」“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4」“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4」“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7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7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7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7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7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7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74」“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74」“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8」“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8」“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7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7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9」“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9」“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70」“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70」“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2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2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28)“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28)“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27)“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27)“法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