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
汉传法师
佛教故事
佛学常识
持戒修身
【2023-06-13】以前有一个因地菩萨,他发过一个很大的宏愿,就是他发愿将来他成佛的时候,所有一切的人都可以成佛。那我们一般说的是,众生都可以成佛,而他说的是,斩钉截铁地要每个人都成佛。后来,这位菩萨
【2023-06-12】佛法圣教上说,为了避免造作十不善业而使恶业增长,须依四力来作对治。四力者,如《四法经》所说的四力:第一,是悔过力者,由于往昔所造诸恶业习气种子无量无数,存于阿赖耶识中,此恶业习气种
【2023-06-12】一般学佛人都不能证得初禅正定,是因为不知道应该从日常生活当中去消伏性障;像有些是迷于以盘腿打坐的方式来追求一念不生,这样纵然他的腿坐断了,还是无法和初禅相应。初禅的相应一如欲界定,
【2023-06-12】我们学佛了,对佛法有信心,所以发了菩提愿、受了菩萨戒。在前面听了诸位亲教师用心地教授、殷勤地嘱咐,在聆听学习时都能信受无疑;也决定自己要依之而行来清净自己的身口意行,正向三乘菩提,
【2023-06-12】要远离内外恶不净因缘,而能增长悲慧,佛陀教导我们观慧。如果能够观察如来七种殊胜的事情,就能够远离内外恶不净因缘,并且能够增长悲慧;有人认为佛已经不在了,我们如何能够观佛的功德法身、
【2023-06-12】【佛告阿难:此有为法无常变易,要归磨灭,贪欲无厌、消散人命,恋着恩爱、无有知足,唯得圣智、谛见道者,尔乃知足。】(《长阿含经》卷四)佛陀要入灭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世尊才出现人间不过几十年,结果
【2023-06-12】了解如来十号的由来,就大略了知 佛的境界相,知道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辟支佛都无法测度 如来,何况是凡夫未悟的众生?所以对 佛就有了殷重的恭敬心,这样的心行,念佛时就会使戒行清净,次
【2023-06-12】如果我们能够去体会如来的愿行,这样我们的贪瞋痴烦恼就能够止息,外面的恶缘现起,我们也不会起心去相应。佛言: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佛说如来的一切身口意行、如来修戒定慧三种增上学,
【2023-06-12】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佛陀对善恶果报之间的因缘关系,随着人与事的发生,不断地开示着,依着说自己的因缘,或者也有依着说弟子的因缘,或者也有说众生的因缘。
【2023-06-11】欲界天神是怎么样的慈悲呢?天神大都非常的有耐心,当人们有事情问天神时,不管请问的人是多么的罗嗦唠叨或愚笨难解,就算同一件事情问了好多好多遍,天神还是会很有耐心的一再地回答他,都不会
【2023-06-11】日前有位友人拿了一本从信法师的著作《阿含 经 的疑 难 》( 圆 明出版社 1997 年 6 月第一版第一刷 93 页 ),有 论 及意根,其解 释 如下:色身是心 识 所依之根,色身就是心 识 之根, 简 称
【2023-06-11】佛教在最早开始约略在汉朝末年的时候传入中国,当时其实在中国地区的人们,对于佛教所谈的许多的观念跟名相,其实都不了解的。所以对于这样一个从西方所传来的这个教义,要理解的方式,当然最直
【2023-06-11】我们再说到 释迦牟尼佛,在当菩萨的时候,祂是不是只有一辈子来当忍辱仙人而已呢?并非如此!在《央掘魔罗经》里面有谈到,祂当菩萨的时候,在无量阿僧祇劫中,有数不清的恒河沙数的生死祂都当忍辱仙人
【2023-06-11】马鸣菩萨写这部《大乘起信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显如来根本实义,令诸众生生正解故。(《大乘起信论》卷1)而这个根本实义,就是一切法的根本因,心真如的相应与转依,开显真如心的无量功德。
【2023-06-11】接着我们要来说明是这个恒乐昏昧,也就是说,修习止观其中另外一个障难,叫作恒乐昏昧。那这是怎么样一个状况呢?恒乐昏昧就是一天到晚喜欢打瞌睡,不想动脑筋来修学智慧,这就是魔来加于你身上
【2023-06-11】所以说,一定是具有菩萨种性的人,他归依了三宝之后,还能够护持正教;因为能够护持正教,所以说他就逐渐具有广大的福德;因为有了广大的福德之后,他才逐渐能够进入性障的伏除,然后才具有修四
【2023-06-11】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要赏析的故事是得四不坏净的旃陀罗。在讲这个故事之前,可能要稍微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作四不坏净。这四不坏净,就是在修三乘菩提的时候,一开始的入门;当断我见的
【2023-06-11】我们的古德 佛果圜悟禅师,他在《碧岩录》里面,引二祖慧可禅师的求法心,来为弟子们开示,二祖慧可禅师说:【昔人求道,敲骨出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如。】(《
【2023-06-11】当然止息恶念,佛陀教的方法有非常的多,例如可以以慈悲心、或者是以因缘观、以不净观,是非常非常的多。因为 佛陀都看着众生的因缘,以他的心性来告诉他。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 在讲到我
【2023-06-10】一般而言,快乐有两种:世间的乐与出世间的乐。一般人追求的快乐是世间的乐,它的内涵不外就是五欲之乐。而追求五欲之乐,最低下的不外就是像外道们努力的修学双身法;这个其实不应该叫作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