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因缘故事
更多文章
藏传法师
净界法师
【2023-10-05】出家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伟业,是超凡入圣的转捩点,是世间而出世间的关键,是小我而大我的人生观,是由迷妄而觉悟的分水岭,是生死而涅槃的界碑,是烦恼而菩提的起点,因此,在出家前,心里应准备
【2023-10-03】皈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之忌讳,皈依三宝犹如上学读书前必须先注册,亦如当选总统后,就职前必先就职宣示;同样的理由,要做个正信佛门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的仪式,在仪式方
【2023-08-25】真正达成无梦的境界,要修证到佛之果位才无梦,不但凡夫会做梦,阿罗汉、声闻缘觉乃至菩萨亦然会做梦。俗云:智者无梦。梦是由睡觉之际,意识起现行,现行而产生执著,因执著再产生种种影像,如
【2023-08-22】口业如果能守得清净,功德是无限量的,其果报美好难思议,简要归纳为以下五点:一、口业守得好,在大众人群,能让大众信赖,一言九鼎,真诚故。二、口业清净,讲话口齿伶俐,辩才无碍。三、口业
【2023-08-19】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切法都是对治法,火烧功德林,是意味著所修行的德行,不要因一时的憎恨或发脾气,把修行所得的一切功德全部烧尽,毁在自己的手中,这是要不
【2023-07-26】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诸位同参!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碍佛道的病本,众生在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动力就是情欲所牵缠,众生要上升与堕落,都被情欲所束缚
【2023-07-09】身体是四大五蕴所和合,在人生的过程,免不了会产生四大不调而病苦的时候,当此之际,应找德术兼优的医师为你诊疗看病,该服药即服药,该开刀即开刀,听随医师专业之看诊与药方,有病医病,这才
【2023-07-01】净土三资粮为: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净土宗依此三者作为往生净土根本愿理,称为往生净土三资粮。资粮者,譬如远行,一者须要资财,二者须要粮食,若缺此二事,绝对难以到达,于此
【2023-06-09】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言,成佛是学佛终极圆满之归宿。信佛与学佛略有前后的差别,立场须要稍为解释一番。信佛是正信佛陀的真理,因正信佛法而学佛,信佛未必学佛
【2023-06-08】出家修行,其本意实乃殊胜庄严之意,不解出家修行真谛之辈,往往对出家的动机与意义失去正面的共识,因而臆测错误,或道听涂说,或受传统邪说谬论而导归成邪论,自始至终不得正解出家修行真实义
【2023-06-08】是的,鬼道众生也是六道中的一道,鬼的种类很多,譬如有:多财鬼、少财鬼、饿鬼、恐怖鬼、厉鬼、孤独鬼、啖血鬼、啖气鬼、恶毒鬼王等等,鬼道众生的果报很多,千奇百态,完全依他个人过去造作何
【2023-06-04】身为佛教徒,对祸福吉凶,要抱著何著心态来正见它?对风水地理,又该存何种态度以待?身为正信佛教徒,若遭遇到祸福吉凶之际,应以正见以待,了知眼前一切祸福吉凶,乃自己无始劫以来所作所为的
【2023-05-18】佛教,整体的佛教是一味的,在佛陀时代,并无所谓八宗十宗,甚至数宗数派,大圣佛陀观机逗教,什么根机说什么法,自在为众生广说诸法,佛陀住世八十年,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总共有八千
【2023-05-13】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秉持这个目标而精进办道,贯注精神,一心一意,安住如来正法当中,为证悟菩提而迈进,为度化无量众生而誓愿,不达目的绝不终止。能如是而发
【2023-04-21】空(梵语为sunya),大乘佛法最根本的原理即是空义,如来说空的道理,是要令众生破迷启悟,是转凡入圣的关键所在,大体上可分为两层深义:一、世间诸法本来空性:一切诸法空无自性,不管有佛无佛
【2023-04-15】问: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如本法师答:凡夫修行的过程,不是执理废事,就是执事废理,不能行中道法门,因此,顾此失彼,顾彼失此。凡夫心地未解脱,心易飘浮染境生心,贪著五欲六尘,难割难
【2023-04-08】问:朋友与亲戚有病苦,当我欲前往探望病人之际,相命的人与老一辈的人,告诉我说,会犯煞!犯冲,会带来不如意,使我一直不敢任意看护病人,是否真会犯煞!犯冲呢?如本法师答:佛法讲因缘果报
【2023-04-06】问:佛制定过午不食戒,有何好处?修行到何种境界,才可持过午不食戒?如本法师答:过午不食的好处极多,是故佛陀制定之:一、食欲少,能减低男女爱欲之心。二、能得身心轻安,让肠胃得到适当休
【2023-03-31】问:我常夜间外出,甚至经过坟墓之处,心常惊怖不安,念佛意义何在?有效果吗?如本法师答:人人都有他自己某方面心地恐惧不安的时候,如何才能让自己活得更自在优闲,不惊不怖呢?释迦牟尼佛很
【2023-03-15】三藏即经藏(梵语sutranta-pitaka)、律藏(梵语vinaya-pitaka)、论藏(梵语abhidharma-pitaka)是也。经藏诠定学,律藏诠戒学,论藏诠慧学。十二部经也叫做十二分教,即把一切佛经的内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