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门
入门知识
佛教之危机
放生问答
佛学常识
更多文章
【2023-07-07】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这天,来了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因為不满他的哥哥随佛陀出家,所以就当著佛陀的面,以激烈的言辞,十分气愤地谩骂佛陀。佛
【2023-07-07】论文:〖云何修忍门?所谓见恶不嫌,遭苦不动,常乐观察甚深句义。〗讲解忍门的开示只有四句,看来像是很简单的样子,但是忍这个法绝不简单,俗圯几句话的内容也绝对不简单。见恶不嫌,遭苦不动
【2023-07-07】〖善男子!若欲修忍;是人应当先破情慢、瞋心、痴心,不观我及我所相、种性常相。若人能作如是等观,当知是人能修忍辱,如是修已心得欢喜。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
【2023-07-07】什么是忍辱?梵语羼提Ks!a%nti,译曰忍辱,忍受诸侮辱恼害而无恚恨也,六波罗蜜之一。{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也叫六度,就是六种到彼岸的方法即布施、持戒
【2023-07-06】(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善生言:世尊!佛先已说擅波罗蜜、尸波罗蜜,菩萨云何而得修集忍波罗蜜?佛言:善男子!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
【2023-07-06】从前有一位菩萨示现为猕猴,不但孔武有力胜过所有的猕猴,聪明智慧也超过人类,而且心怀慈悲,常常想去普遍地救助众生。这只猕猴住在深山里,有一天它爬到树上采取野果,远远地看见有人坠落山谷
【2023-07-06】接下来 佛又接着开示说: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为涅槃果持戒精进,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见退菩提心生怜愍。(《优婆塞戒经》卷2)实义菩萨的第十三个条件是,心
【2023-07-06】所谓世间忍,就是在世间法上,能够安忍而不动其心。忍!说一句简单的话,就是接受的意思。当人家骂你,你就当场骂回去,双方就越骂越大声;回到家里以后,家中同修劝你说:你何必跟人家互骂?我
【2023-07-06】常常有人说,看到不顺眼的事情很容易生气,应当要如何克服?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多没有学佛和学佛不久的人所共同有的状况,而且还要加上一项叫作看到不顺眼。就好像有人问说:贪淫贪男女欲的心念很
【2023-07-06】菩萨为了要清净戒行为了要让自己戒行能够修学清净一定要修学忍辱,修学忍辱的内容有三种:第一个是耐怨害忍。也就是说,对于他人的损害恼乱,都能够堪忍,而不生起嗔心,反而生起慈悯心要去饶益
【2023-07-06】十行位中第三行位的修道是三行位菩萨的无瞋恨行。《楞严经》卷八云: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这段经文意思是说:菩萨要能实证无瞋恨行,就必须要自觉觉他,然后才能对任何一个前来求法
【2023-07-06】我们先来说一则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说从前有一个人常年在外经商,因为年关已近,于是背着行囊准备回乡与家人团聚。在路上,他突然想起了妻子终年辛苦持家,应该买个礼物慰
【2023-07-06】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忍辱的故事,这是《六度集经》卷5的记载。从前有一位菩萨示现为猕猴,不但孔武有力胜过所有的猕猴,聪明智慧也超过人类,而且心怀慈悲,常常想去普遍地救助众生。这只猕猴
【2023-07-05】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也开示了如何修这二种忍。他说:住于羼提忍辱行的人,应该要先赞叹忍辱的功德,在心中这么想:忍辱是我们离开自己安适的家庭与家人,而能在外独自存活的力量。由于忍辱
【2023-07-05】有一种忍叫作悲忍。这个忍,越到末法的时候就越重要;由于起悲心,而生起利益众生的心,并且能够长时间的这样安忍。关于这个悲忍我们分六点来说:第一,因为悲心的缘故,所以不应该忍受那些破坏
【2023-07-05】佛在〈羼提波罗蜜品〉有讲到:【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优婆塞戒经》卷七要提醒菩萨们的是,虽然这是佛在羼提波
【2023-07-05】菩萨在经过能够修学布施,来学习怎么样不对自己的身财悭吝的同时,为了要让自己能够更进一步来修学趣向善法,所以又来修学所谓的戒行!那么在戒行方面,菩萨所要学的就是菩萨戒;菩萨戒是千佛大
【2023-07-05】那接下来下面一个部分,我们剩下就是第152页的地方,从善男子!因十业道,众生寿命有增有减开始,一直到第153页的经文的最后面,所谓的若有发起轻微烦恼,爱著空定,当知是人生四无色。这个部分
【2023-07-05】接下来 佛继续是在讲说:亦是忍辱亦波罗蜜者,所谓被割截头目手足,乃至不生一念瞋心。檀波罗蜜、尸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像这种我们说先讲亦是忍辱亦波罗蜜者,后面举的被割截头目手足,乃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