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德故事
佛教故事
汉传法师
佛学入门
佛教名词
【2024-01-03】问:弟子深信净土,誓死不退,现在也很少运动了,觉得锻炼身体就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应该早点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思维是否正确?阅读
【2024-01-02】问:我的家庭不和睦,丈夫天天出去喝酒、玩乐,劝说也不听。我以前放生、印经等,所做功德一直也是为他回向的,可是现在我认为回向会增加他的福德,这样他继续喝酒、玩乐,是否还要给他回向?
【2024-01-02】水功德: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2024-01-01】有人曾经问过一位僧人:人的身体为什么是直的,站着走路,而这些畜生的身体为什么是横着走路?这个形体为什么有直有横?这位僧人就说:人的前世他的心直,心是正直的,所以今世的身体也直起来了
【2024-01-01】中品下生者,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修出世间的善法,只是修世间的善法;上福,就是他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能够行孝就是这个世间最大的福报。具诸烦恼的凡夫人。所以他既没有出
【2024-01-01】《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
【2024-01-01】前面从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阐述了信心的内涵及其功能作用,具体到净土法门,信心的法义又有哪些呢?蕅益大师的六信、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以及其他净土宗祖师从各个层面所谈的信心的含义,都是我
【2024-01-01】第三个结构段是谈《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古圣先贤,都有慈悲心,都深得佛心,代佛弘化,做如来使,也欲令所有的众生都来修行净土法门。所以,特别以智慧选择《阿弥陀经》列为丛林的日课内
【2024-01-01】问: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焦虑,总怕自己死掉。我鼓励、提醒她念佛,她也念,但是心力很弱,一会儿就不念了,或者有口无心般地念着。我很无奈,请问我如何能帮助母亲
【2023-12-31】人有六根,有六尘,有六识,这是我们身心的一种组合。六根就是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是我们认知外界的见闻觉知的功能: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鼻子可以嗅,舌头可以尝,身体可以接触,意
【2023-12-31】再看人一生的情形,人有十时,就是把人的一生分为十个阶段。唐代的道世法师作过《法苑珠林》,他谈到人有十个阶段。从处胎就开始算,人的生命有十个阶段。借助父母的因缘你的神识投胎,第一个七
【2023-12-31】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修行人在生死关头都难以作主。这点是我们要高度重视的。我们中国宗门教下的大修行人,往往就在这一点上耽搁了。
【2023-12-31】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无所得无所有、不可得、自性空里面却有无量的功德,这些功德很多,概述
【2023-12-31】问:人往生西方能预知自己临终年、月、日、时吗?在同修居士佛友中,女性人数占大多数,是否是菩萨格外青睐、成就她们?相比之下,男性较少。是男性执迷不悟,贪恋人间,还是没有佛缘的原因?
【2023-12-30】第四行愿:忏悔业障愿。这个忏,原来也叫忏摩,是梵文和中文结合,翻译中文叫悔过,所以忏的意思就是发露自己原先造的罪过,悔,就是要改往修来,所以想忏除业障是要建立一个前提。在这里,普贤
【2023-12-30】问: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意外去世,我很伤心。佛教不能自杀,我该怎么办?我经常以泪洗面,怕将来老病不能自理。除了精进听经念佛外,还有其他办法否?祈求慈悲开示
【2023-12-29】这句佛号一定要如香象过河,要截得住意识流,截住它。如果截不住,有时候就是十天百万佛号闭关,那也是很痛苦的事情。他一到面对自己的时候,所有的妄念就都起来了。原来记不清楚的,在非常阴暗
【2023-12-29】问:请问堕胎对往生西方有否影响?日常修持该怎样做?我是一个学佛居士,曾让女儿作过引产,有多种因素造成,本人心中困惑,请慈悲开示。阅读
【2023-12-29】问:五逆加上谤法,不能往生。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大安法师答:在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谈到十念必生
【2023-12-26】复明通诸经者,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如《净名》《法华》等,旁通如是。乃知此经,义理所该,深邃广远。不应视同浅近,自取愆尤。《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先看这一段。这是旁通的第二个层次。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