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4 金玉良言
又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径路,而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要解》说:“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
观像,如《般舟三昧经》里所说,专看佛像,这叫观像念佛。观想就是《观经》里所说,观日、观水、观佛相好等十六观,这叫观想念佛。都是净土的行。还有五悔,是一、忏悔,二、劝请,三、随喜,四、回向,五、发愿。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
所有这一切修行如果成就了,都能往生净土。但其中有正有助,信愿持名,这是正行,至于礼拜、供养等等,就是助行。正助齐修如同众宝俱备,但持名念佛乃宝中之王。
《要解》说:“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在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唯有持名念佛这一个方法,能广泛摄受种种根机的众生。上至文殊普贤,下及五逆十恶,都能契合,引导往生。所以说“收机最广”。至于“下手最易”呢?人要开始修行,总得开步走,从原地迈出头一步,这就是“下手”。持名是最容易下手。刚会说话的小孩会念阿弥陀佛的很多,可见“下手最易”。
由于持名法门这样殊胜,所以“释迦慈尊无问自说”。《阿弥陀经》没有人提问,是佛主动对众开示,这是特点。
例如《金刚经》是须菩提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观经》是韦提希夫人问,都是有人提问。唯独《阿弥陀经》没有人问,是佛自说。可见法门太殊胜了,没有人会问到这里。于是佛就兴大悲、悯有情,主动告诉大家,乃“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
舍利弗在阿罗汉弟子中智慧第一。正因这个法门,须是有智慧的人,才能信受奉行。要知道,能信就是大智慧,要能具足刚研究过的六信,那就是了不起的智慧,不可思议的智慧。
为什么能这么说呢?《阿弥陀经》讲了,这个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不光是说这个地球上的人类难信,乃是说一切世间,包括各各刹土、各各种类的有情,不但包括凡,也包括圣,一齐都难信。
既然如此,你能信难信之法,就说明你善根很厚,智慧很深啊!这是大智慧,不是普通的世间小聪明,所以这个法门特向大智的舍利弗拈出。
《要解》用“拈出”这两个字,很有深意。禅宗常说“世尊拈花”那桩公案。《要解》用了这个“拈”字,表明世尊说法,同“拈花”公案的“拈出”并无二致。于是《要解》就倾吐肝胆,称性赞叹这个持名法门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这三句话都是佛之知见。所以印光大师极赞《要解》说,纵世尊亲作也不能过之。(《净土资粮》,黄念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用智慧根本断除烦恼,比如这种对色尘所起的贪爱,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途径?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开始《净修捷要报恩谈》延伸阅读
达真堪布:为什么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 2018观音法会开示(二)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境界里头,心是清净寂灭,生无量智慧、无量德能
黄念祖:老人在八万劫前念了一声“南无佛”,遇佛出家,证阿罗汉果
通过磕头将智慧气的脉打开、业障气的脉关闭,出离心、菩提心自然就有了
龚隽: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3.习禅与读经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