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智尊者:觉者之言 第八道支 正定

2024-08-21 南传人物

第八道支 正定(Sammā-samādhi)

什么是正定呢?

定的定义

心一境(cittekaggatā)即是定。

正定(sammā-samādhi),广义来说,是指处在专注于每一种善良心识(kusala-citta)的精神状态,并至少有正思维(第二道支),正精进(第六道支),及正念(第七道支)伴随。邪定(miccha-samādhi)则存于不善的心识(akusala-citta)里,并只能在于欲界里,而不能存于更高的境界。通常在经典里定(samādhi)的单独用法是义指正定(sammā-samādhi)。

定的相

四念处即是定的专注对象。

定的必需品

四正勤即是定的必需品。

定的培养

修习、培养和培育这些法即是定的培养(bhāvanā)。

《中部》44

正定(sammā-samādhi)的培养有两个层次;①近行定(upacāra-samādhi),是倾向第一禅定,但还未证得第一禅定;②安止定(appanāsamādhi)是指存在四禅定(jhāna)里的定。这种禅定是五根超越它外尘活动的心理情况,只有在独居及无间断地坚持着定的修行才能达成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切有关五根的活动己经停止。在那个时候,并没有生起任何的视觉及听觉,也没有身触的感觉。虽然对外尘的接触己经停止,但心念仍很活跃,非常灵活及完全清醒。

但是,获得禅定并非领悟四圣道的必要条件。正如所指,近行定和安止定皆没有授予进入四圣道的支配能力,因此,它们其实无法令人永远离恶。只有对存在现象的整个过程中的无常(aniccatā)、苦(dukkhatā)和无我(anattatā)作深入的透视(vipassanā观)时才能觉悟四圣道的真理;而这种透视只能通过近行定获得,而非安止定。

没有达成禅定而觉悟四圣道中的其中之一道者被称为纯观乘者((Sukkha-vipassaka或Suddha-vipassana-yānika);即意:一个修行者取观(vipassanā)为他的修行交通工具。通过达成禅定而觉悟四圣道中的其中之一道者被称为定乘者(Samatha-yānika);即意:一个修行者取(Samatha)为他的修行交通工具((yāna)。

四禅定

初禅

他(的心)已离开了一切的情欲,也离开了一切不善法。住在所入的初禅定中,有思绪,有思路,由于离(开五盖而)生起欢喜和快乐。

《长部》22

这是第一个禅定是属于优良物质境界(rūpāvacarajjhāna色界)的。它是通过安止定的力量达成的,而五根对外尘的活动暂时停止,五盖也暂时被去除。

在初禅时,断除了五支,又具备了五支。在此,入了初禅的比丘断除了:情欲、恶意、懈怠或昏沉、烦乱或内疚及疑惑。

他却具备了:思绪(vitakka)、思路(vicāra)、欢喜(pīti)、快乐(sukha)及心一境(cittekaggatā=samādhi)。

《中部》43

这五个心理因素存在初禅定里,都被称为禅支(jhāna?ga)。─思绪(vitakka)及思路(vicāra)被称为心理的语言活动(vaci-sa?khāra);由此,它们跟识比较起来是属于第二层次的心理因素。在《清净道论》里,思绪被形容为 拿起水壶,而思路却被形容为擦拭水壶。两者都存在于初禅里,并全神贯注于禅修的对象,思路在初禅中并不散乱,而属于探索的本质。在接下来的禅定中两者都不存在了。

二禅

由于止息了思绪与思路,在内的净心处于一境。他住在所入的第二禅定中,没有思绪,也没有思路,却有因定(samādhi)而生起的喜(pīti)和快乐(sukha)。

在第二禅定里有三个禅支,就是:欢喜、快乐及定。

三禅

由于对欢喜不再感到兴趣;他住在所入的第三禅定中的舍、念与正知及乐以身受诸圣者说:成就舍念乐住。

在第三禅定里有两个禅支,就是:舍乐(upekkha-sukha)及定(cittekaggatā)。

四禅

灭去心意中的好感和恶感,再断除了好受和难受,他住在所入的第四禅定中,没有难受,也没有好受,觉照下的平等心最清净。

《长部》22

在第四禅定中有两个禅支,就是:定及舍(upekkhā)。

在清净道论里列举了四十种禅修(kamma??hāna),并且加以彻底地讲解。如果精进修习就能够达成以下的禅定:

全部四种禅定:以出入息观(参考《清净道论》第八品3),十遍品(kasina)(参考《清净道论》第四,第五品);梵住品的第四个舍(upekkhā)的修习(参考《清净道论》第九品4)。

为首三个禅定:以梵住品的第一个慈(mettā)的修习,第二个悲(karu?ā)的修习,及第三个喜(muditā)的修习(参考《清净道论》第九品,1-3)。

初禅定:以十不净观(asubha-bhāvanā)(参考《清净道论》第六品),身至念;就是:身体的三十二部(参考《清净道论》第八2)

近行定:以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寂止随念及死随念(参考《清净道论》第六,第七品);食厌想的修习(参考《清净道论》第十一品1);四界差别的修习(参考《清净道论》第十一品2);

四无色定(arūpa-jjhāna或āruppa)是基于第四禅定,而观想不同的对象而产生的;它们因此而得其名: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及非想非非想处。

全部禅修及定的对象都在《清净道论》里讲解到。

培养你们的定。如果比丘有定,他就会明白法的真实相。什么是法呢?

法就是色、受、想、行、识的生灭。

《相应部》XXII,5

应有智慧地洞察五取蕴;

应断除无明和有爱;

应有智慧地培育止(samatha)和观(vipassanā)

《中部》149

诸位比丘,这就是如来领悟到的中道,既开眼又长智,并且导致定,甚至令人觉悟至涅槃。

《相应部》LVI,11

顺着此道你们将终止诸苦

《法句经》275

更新于:1个月前

点赞

相关阅读

阿姜李达摩达罗: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正定 阿姜李达摩达罗: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正定

三界智尊者:觉者之言 第七道支 正念 三界智尊者:觉者之言 第七道支 正念

三界智尊者:觉者之言 第五道支 正命 三界智尊者:觉者之言 第五道支 正命

三界智尊者:觉者之言 第四谛 导致苦灭之道圣谛 三界智尊者:觉者之言 第四谛 导致苦灭之道圣谛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六节 帮助孤苦伶仃,使他们得到快乐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六节 帮助孤苦伶仃,使他们得到快乐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一节 为了众生的幸福与快乐,难道我不应该去探索真理吗?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一节 为了众生的幸福与快乐,难道我不应该去探索真理吗?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一节 住在豪华的楼房或狭窄的马棚,对我并没有什么分别。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一节 住在豪华的楼房或狭窄的马棚,对我并没有什么分别。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四节 是水重要,还是生命?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四节 是水重要,还是生命?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节 我是通过既不折磨自己又不伤害别人的八正道,即中道之法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节 我是通过既不折磨自己又不伤害别人的八正道,即中道之法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九节 无知是世间诸恶之根源,这就叫做无明。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九节 无知是世间诸恶之根源,这就叫做无明。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七节 我战胜了一切欲望、激情和懒惰,所以我的生活轻松得如同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七节 我战胜了一切欲望、激情和懒惰,所以我的生活轻松得如同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四节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的双脚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四节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的双脚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二节 我的王国是觉悟的王国…我们没有等级、种姓高低之分。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二节 我的王国是觉悟的王国…我们没有等级、种姓高低之分。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六节 在解脱之道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轻松可言。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六节 在解脱之道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轻松可言。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三节 如果一个人具有真正的荣誉,这种荣誉是不会被玷污的。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三节 如果一个人具有真正的荣誉,这种荣誉是不会被玷污的。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节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要发现人生的真理。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节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要发现人生的真理。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七节 僧团设立的意义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七节 僧团设立的意义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五节 我已披上了出家人的袈裟,我将利用一切时间和精力求证菩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五节 我已披上了出家人的袈裟,我将利用一切时间和精力求证菩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九节 求证极乐的唯一途径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九节 求证极乐的唯一途径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八节 寻找佛陀的踪迹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八节 寻找佛陀的踪迹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八节 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痛苦,根源就是贪。贪的熄灭即是苦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八节 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痛苦,根源就是贪。贪的熄灭即是苦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三节 无论道路多艰难曲折,我将努力发现这条无上正道,以此来为现世或未来世众生谋福利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三节 无论道路多艰难曲折,我将努力发现这条无上正道,以此来为现世或未来世众生谋福利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一节 好梦噩梦都是你意识的作用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一节 好梦噩梦都是你意识的作用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五节 从没把寻求我帮助的人拒之门外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五节 从没把寻求我帮助的人拒之门外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三节 慈爱为第一善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三节 慈爱为第一善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节 犹如飞镖弹回,他们会自伤其身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节 犹如飞镖弹回,他们会自伤其身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二节 侮辱与金币的价值对比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二节 侮辱与金币的价值对比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四节 了解世界的本质,向众生宣示解脱之道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四节 了解世界的本质,向众生宣示解脱之道

无法证得初禅正定的原因 无法证得初禅正定的原因

觉者佛也,迷者众生 觉者佛也,迷者众生

众生中的觉者 众生中的觉者

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观察世法谈佛法 第一节 超越世法的觉者法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观察世法谈佛法 第一节 超越世法的觉者法

慈心觉者:2018年新班系列开示01:《学佛是门技术活》(辅导)

容通法师: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容通法师: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佛教动画 人间觉者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