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集 欲坏十业恶果当修十善业与十业之作罪、无作罪(下)

2024-04-27 菩萨正行二

余正文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继续跟各位来说明《菩萨的正行》;那么菩萨的正行,是依止着平实导师的《优婆塞戒经讲记》来作说明。我们上一集刚好念完了这一段经文,我们就直接来说明这段经文。这段经文是说,如果有人这么讲:过去的五阴已经灭了,下一分钟、下一刹那,或明天的五阴还没有出生,而现在这一刹那、这一分钟的五阴,也是念念生灭而不是常住的;既然没有一个真实的五阴可杀,那么到底是杀了什么而说有杀人的这件事情呢?他的意思是说,上一分钟、上一刹那的五阴已经灭了,因为过去已灭你杀不到,未来五阴还没有生你也没有杀到,现在你杀到的这个五阴也是念念生灭而不住的,这样看来,杀人应该是等于没有杀人!这个误会的人又这么讲:一念不杀,只要有一念没有杀的念的话,就是一念不杀,虽然已经动手把人家杀了也没关系,心中也没有杀意,这样就好了。所以他说:只要一念不杀,就没有任何微尘被毁坏,何况是五阴呢?如果一念不杀,当然多念也不会有杀。这个误会佛法的人这么说:因为这一念杀心并不常住,这一念杀心正在过去,哪有杀可说呢?他又继续误会了说:而过去的那一念杀心已经过去了,未来起杀心的那一念还没有起来,现在这一念杀心正在过去,如何可以说现在、过去、未来一念有杀生这样的事呢?你怎么可以说有杀生这回事呢?他也可以解释说:我对一个众生不是杀,对别的众生也就不是杀了啊!哪里还有杀生这回事呢?但是 佛说:是义不然!这个意思是说,这个道理是不正确的啊!佛说:譬如现在一念不杀,可是现在不杀的一念,其实却是可以遮止未来的念,使得杀心不起;既然现前一念不杀,可以遮止未来杀生的邪念生起,那么当然可以说,现前正在杀生者,确实有杀生这一回事啊!如果不是确实有杀,怎么可以说由现在的这一念不杀而能遮止未来杀生的念头生起呢?所以杀害众生,确实还是有杀生的存在的,由这一个道理的缘故,就不可以说一处无杀,就一切处都无杀。因为在这个地方他不杀人,也许到了别的地方他就会杀人了。

经中就说:有人刺手,则便命终。这个是说,他在人家手上刺了一刀,没有要他死的意思,结果那个人后来可能就死了。譬如像破伤风,在古时候是没有药救的,只在手上划了一下、刺了一下,这样就死了;但有时是恶心想要把人砍死,所以把某人的脚砍断了,这么大的伤害却还能活下来,所以杀业也不是全然的相同的。若是在被害者的头上深深地刺进去,或是把头砍断了,这个都是会死亡的,所以说刺截俱死。如果说作了杀生这件事情而使人死亡,这就是获得大罪的人,不但有业,也有道;有道就一定要堕落三恶道这个果报的。所以不能说:五阴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无住,杀了人就不算是杀了。

但是禅师们说没有杀人,菩萨们说杀人是三轮体空,其实是从理上的现观来说的。也就是说,那个是人家证悟了如来藏,从如来藏来看五阴的念念生灭,而说众生被杀了其实没有被杀,那是从如来藏实际来看的。但是误会了佛法的人,用事相来解释实相的真实道理,而造就了杀生业后,又狡辩说一念不杀,就没有杀业了。但是事实上,事上杀业其实已经毕竟成就了,因为根本罪成就、方便罪成就、成已罪也成就了,怎么可以说没有杀业呢?杀业既然已经成就了,就得大罪,就叫作业道,也就是说有业也有道。

这个业道又有什么差别呢?在经中又说:三业自得,七业自他。是说这十个业道当中的三种业,是从自己身上而得的,这叫作业而不是道,另外七种有业也有道。三种业由自己身上得,这个是属于意业所作,这个意业是从菩萨戒来说,而不是从声闻戒来讲的。声闻戒纵使心中起杀心,只要身口不犯就没有杀业了;但是菩萨戒不同,只要是意业中起了贪、瞋、痴而生起杀心,业就成就了;但是没有道,因为口与身还没有付诸于实行。所以意业中的三业,都是从自己而得的,但是口四业、身三业,它则是从别人身上而得罪的,因为一定是在别人身上造作出来,业与道才会成就。所以说口四业和身三业,是从别人身上而得罪的;若不藉口四业、身三业来实行,就不会在别人身上,造成死亡或伤害。所以口四、身三等七业,是得之于别人身上,如果以凡夫来讲,或者三贤位中的十住与十行来讲,如果没有作有作罪,就不会有无作罪,因为这是从戒相的事持上面来说的,而不是从理持上来说的。可是三业自得,是从理持上来讲的,是偏在诸地菩萨而说的,因此只要起了贪、瞋、痴意业,那么意业便成就了,这是从自己身上而得罪的。但是意根专属的恶业,在声闻戒上它其实并不成立的,所以没有罪可说;但是菩萨戒重在心地,因此后面这两句,是依着凡夫和贤位的菩萨们来讲,不是依着声闻法来讲的。这个是说,如果作罪没有成立时,无作罪就不成立了。譬如杀业,如果没有把人加以杀害,意业中的有作罪就不成立,有作罪不成就,无作罪跟着就不成就了。可是如果从诸地圣位菩萨来讲,杀人的事情虽然还没有杀成,但他还是有无作罪,虽然有作罪没有成立,没有成已罪,但是他的无作罪还是在的。

接着我们看这一段经文:【或有说言:身业三事,有作、无作,口不如是。是义不然!何以故?若口有作无无作者,口勅杀已不应得罪,是故口业亦应有作及以无作;心则不尔,何以故?贤圣之人不得罪故。何因缘故名作、无作?是业堕于三恶道故,生于人中寿命短故,所有六入常受苦故;余果相似。根本正果,或有相似或不相似,受果报时在活地狱、黑绳地狱;饿鬼、畜生、人中三处受于余果。若于一人作杀庄严,作庄严已,有二人死,当知唯于本所为人得作、无作。】(《优婆塞戒经》卷6)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这么说:身业这三件事,都有有作罪和无作罪,但是口业就不一定了,不会像身业具足有有作罪和无作罪。佛说:是义不然!佛又说这个道理是不正确的,前面这样子讲的这个道理是不正确的。假使口业只有有作罪而没有无作罪,那么为了私事而恶心下命令杀人的时候,就不应该得到有作罪和无作罪;可是恶口命令属下,动手杀人的时候,也会得到有作罪跟无作罪,所以他们说口业不一定具足有作罪和无作罪,这个道理是不正确的。那心所造的业就不是这样的,心不会具足有作罪和无作罪,原因是凡夫的心会得有作罪与无作罪,那贤圣就不一定了。譬如贤圣有时不小心误杀了人,他得到有作罪而没有无作罪;又如贤圣都不会动口命杀或亲自动手杀人,所以一定不会有有作罪,有作罪就不成就,当然也就没有无作罪了,所以说贤圣之人不得罪故。为什么再加上一个贤字呢?因为贤位菩萨从初回向位开始,绝对不可能生起杀害众生的意业,也绝对不可能生起窃盗和邪淫的意业,在十住位内被引诱或被逼迫的时候还有这个可能的;但是初回向位开始的菩萨,宁可自己死掉也不愿意去犯,除非为了住持正法,而不得不忍辱负重,所以贤位菩萨中,也有不得有作罪及无作罪的人。

那什么叫作何因缘故名作、无作?这个说的是,什么因缘而说作罪和无作罪呢?这个意思是说,所造的身口恶业将会使他来世堕于三恶道中的缘故,所以施设作罪跟无作罪,将来三种恶道的果报受完了以后,顺着地狱、饿鬼、畜生的次第受报完了,转生到人间来的时候寿命也会很短促的缘故,而他在人间所有的六入觉观,都会常常领受种种苦报的缘故,所以才会施设作罪和无作罪的差别;并且因为具足作罪与无作罪,未来所受的余果都会相似。换句话说,除了堕落地狱接受极重的纯苦恶报以外,一定会有同样的余报;什么样的余报呢?就是要去饿鬼道受无量苦,历尽多劫之后,再转到畜生道受无量苦,再历尽多劫才能够生到人中,生在人中的果报还是五根不具足、盲聋瘖哑,并且将会生在边地不闻佛法的地方,这个都是属于余报。

正报最主要是在地狱的果报,说辗转是因为地狱报完仍不能马上回到人间,一定要受余报,所以说辗转。一定要受完饿鬼道、畜生道的等等余报,所以说是辗转。所以这些余报就是出生人间后,刚开始五百世中也都是盲聋瘖哑,而且生在边地不闻佛法。

杀、盗、邪淫的身业三种重罪,具足了作罪和无作罪,所以余报相似,才会施设作罪还有无作罪。根本正果有时相似或者有时不相似,这是说什么呢?什么是相似?又为什么叫作根本正果?根本正果的意思是说,所犯的罪是重罪,具足了根本罪、方便罪以及成已之罪,并且这个罪是重罪,如果杀人就成为重罪,一定要下地狱的话,所以同样具足根本、方便、成已之罪,杀人跟杀野生动物,获得的根本正果就不相似了;乃至同样是杀人,根本正果也不相似,譬如杀了一个凡夫而下地狱,可能是在寒冰地狱而不会堕落红莲地狱;如果他杀的是父母,那就不只是红莲而是无间地狱;如果是杀害贤圣,那也是无间地狱罪,譬如杀害了断我见的初果声闻或菩萨;若是杀害证悟的菩萨,罪又更重了,因为证悟的菩萨不只是断我见,更进一步的证得法界的实相心,他的功德与智慧更非初果人所能比拟的,将来堕落无间地狱时所受的这个时劫就不一样,转生饿鬼与畜生道时的余报,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同样是杀人,根本正果常常不相似的,除了根本正果相似与不相似以外,受果报也有不同。所以同样是杀人,如果杀害佛弟子或杀害破坏佛法的人、外道,同样都是杀心而杀,根本、方便、成已也都三罪具足,但是都会下地狱吗?即使都下地狱时,待遇也会不一样,或者在活地狱,或者在黑绳地狱,乃至有人到了大火热地狱等等,各不相同。所以因为三业对象,以及根本、方便、成已的种种不同,所得果报的根本正果,就不一定会相同的,各人所受的果报,当然更不一定相同。地狱是正果,余果就是余报,要轮转于饿鬼、畜生、人中,在这三个地方再受余报,所以有人生在边地非洲的穷苦处,连三餐都不容易满足,何况能听闻佛法呢?甚至于出生时就盲聋瘖哑,或者遇到战乱、横祸而盲聋瘖哑,这都是受余果的,受余报的最轻微事件,是处处可见的。譬如说,如果你对他说真的可以开悟,或者说真的可以眼见佛性,但是他始终是听不进去的,这表示他还在轻微的余报当中。过去世如果他是谤法、谤贤圣,下了地狱以后,轮转于饿鬼、畜生最后才到人间当人,前五百世过了,才能生到中国听闻佛法。也就是说,能够生到有佛法的地方(在古时候经典里面所说的中国,就是有佛法的地方),所以五百世过后,才能够生到中国听闻佛法、听闻正法;在这个时候,只能够算是新学菩萨、只是初机的学佛人;如果余报受完了以后,一听到可以证悟,他一定马上会心生欢喜而急着要学,这个才是没有余报的人。所以这一段经文,就是在告诉我们,善业道与恶道的因果道理。这个在《优婆塞戒经》里面,它其实可让我们藉这个道理而可以了知众生,正在什么样的状况当中。也就是说,从他现在的状况就能够了解到他过去世的这样子的因果,因此我们这边所说的正报就是地狱。《优婆塞戒经》这边在讲的正报的这个正果,就是在指地狱。凡是身三业或口四业的这个重罪,都是以地狱为正报,除非是轻罪。正报受完了以后,也就是说,如果是地狱的重罪的正报,正报受完了以后,余报就是刚刚所说的饿鬼、畜生以及生在人中的盲聋瘖哑等等的这样子的余报业果。

那我们最后说杀业,如果在某人身上作了种种杀业的庄严,也就是说为了想要杀害某人,而作了很多的方便想要顺利完成杀业,但是作了很多方便之后,却害死了两个人,同时害死了另外一个无辜的人,这个杀业 佛说:当知只对本来就想杀害的人,而得到这个有作罪以及无作罪。也就是说,对那个被误杀的人,仍然没有得到作罪与无作罪的这样子的戒罪,所以虽然根本、庄严、成已三罪具足,但只有性罪而无戒罪的作罪跟无作罪;因为对另一个同时被害死的人,并无杀心的缘故。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把业品就只有能够解释到、说明到这个地方,后面我们将由周正铭老师继续在业品上面继续跟各位作十善业道、十恶业道的诸种业品的一个说明。我们的分享、我们的说明就到这个地方。

阿弥陀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六课、十善业道 (二)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六课、十善业道 (二)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八) 十善业道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八) 十善业道

女生犯邪淫不比男生恶果少 女生犯邪淫不比男生恶果少

自述因邪淫所遭受的恶果 自述因邪淫所遭受的恶果

第005集 善恶标准?善因得恶果? 第005集 善恶标准?善因得恶果?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成就解脱必须从《十善业》修起 成就解脱必须从《十善业》修起

我已感应到邪YIN的恶果,吿之大家,请勿重蹈覆辙 我已感应到邪YIN的恶果,吿之大家,请勿重蹈覆辙

做这四种善事会招致恶果

如理如法布施、供养,免招恶果! 如理如法布施、供养,免招恶果!

佛教名词:十善业_十善业道 佛教名词:十善业_十善业道

因果故事  烤鸡、烤鸭造恶业 不思悔改终得恶果 因果故事 烤鸡、烤鸭造恶业 不思悔改终得恶果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95集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95集

佛教名词:恶果_恶果是什么意思_佛教恶果解释 佛教名词:恶果_恶果是什么意思_佛教恶果解释

四种善事,会招恶果 四种善事,会招恶果

三福净业之修十善业 三福净业之修十善业

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十业之作罪、无作罪 十业之作罪、无作罪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佛教的十善业 佛教的十善业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长期邪淫恶果惨重!邪淫者如何快速找回丢失的福报?(附化解方法) 长期邪淫恶果惨重!邪淫者如何快速找回丢失的福报?(附化解方法)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小儿感冒治疗的误治和恶果及防治 小儿感冒治疗的误治和恶果及防治

受持十善业,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受持十善业,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杀盗淫三恶果在人道里的体现 杀盗淫三恶果在人道里的体现

修十善业,是学佛最低的限度

《出尔反尔自食恶果》佛教动画片_标清

俗语:“好人多磨难,坏人无恶果”,讲的是啥?看完长知识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5集 善恶标准?善因得恶果?

佛教动画 电鱼的恶果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1 财布施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1 财布施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1 四念处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1 四念处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5 按十善业来行布施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5 按十善业来行布施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5 五力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5 五力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1 慈——予乐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1 慈——予乐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九 2 忍辱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九 2 忍辱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3 四神足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3 四神足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3 无畏施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3 无畏施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9 方便庄严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9 方便庄严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二 十善业道是一切圆满成就的基础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二 十善业道是一切圆满成就的基础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九 4 禅定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九 4 禅定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2 悲——拔苦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2 悲——拔苦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4 布施的利益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4 布施的利益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8 止和观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8 止和观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七 3 不嗔恚的利益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七 3 不嗔恚的利益

净空法师:具足十善业,即使没受三皈五戒,念佛也能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