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生病,每年阳历的二月下旬到三月底,我的身体都会进入排毒模式,寒湿化火而出,发生季节性感冒,每天早起连续打好几个喷嚏,常有清鼻涕,手脚畏寒,眼睛、鼻子似乎都在冒火,这些都是典型的寒湿化火症状。
究其根本,在于脾胃虚寒,体质偏弱,在冬季容易受风寒,导致寒湿郁积在体内。到了春天,寒湿便化火而出,持续处于感冒状态。但这其实是好事儿,说明身体的免疫系统运行良好,它在进行自身调节,因为春天是排出体内寒湿的最佳季节。
能够及时排出体内积聚的各种病邪之毒,例如寒毒、热毒、湿毒、燥毒等等,就不会生大病。所以民间有常得小病,不得大病之说,是有其内在道理的。不仅中医这样看,据说有德国医生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经常感冒的人和不经常感冒的人对比,患癌症的比例要低。
其中道理何在?因为经常生小病,例如经常感冒的人,其免疫系统得到了反复锤炼,会变得更加强大。同时,他们因为容易生病,所以比较注意保养身体,不愿和别人去争强斗胜,也就不容易透支,反而不会积累成大病,甚至相对长寿。
从我身边的亲人来观察,几十年看下来,确实是这样的。我的父亲经常感冒,平时小病常有,但直到七十岁辞世也从未得过大病,从未卧床,一直能够正常走路,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只是因为体力逐渐衰弱了,最后阶段需要人照顾。
父亲虽算不上高寿,但一生很享福,母亲把他照顾的非常好,是地地道道的善终,心满意足,在家里无疾而终。
中国古人说人生有五福,五福临门的人生最吉祥。哪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那些在ICU里面插满管子,因抢救无效而离世的人,无论你多么高寿,严格来说可能还算不上善终。至少,不是最佳的离世方式。为什么?因为临终时你不由自主,被各种医疗设备和抢救措施所干扰,尤其是被输液所干扰,不停地给你体内输送营养,让你在本该离世的时候,很难咽下这口气,不得安宁。
对于修行人来说,你临终时如果不得安宁,则来世之去向堪忧矣。
临终那最后的一念非常重要,一念嗔恨即堕地狱,一念吝啬即堕饿鬼,一念牵挂纠结即堕畜生,一念慈爱善良则生人间,一念喜悦自在则超升天界,一念清净离垢兼具善愿则生净土,一念无为透脱则入圣域。
最佳的离世方式是什么?逝如秋叶之静美。谁做到了?广大农村的中华田园猫们早就做到了。
猫这种动物啊,和狗不一样,它从来不把自己当奴才,具有强大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聪明的猫还会寻找草药给自己治病,到了最后时刻,大部分猫知道自己快要离世了,它就会在夜里,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家出走,独自踏上不归路,越走越远,寻得一个僻静所在,在精疲力竭时躺下,静候死亡的来临。
这种死亡方式非常高明,为什么?因为你本来就不吃不喝,再加上一路跋涉,把身体里面的能量基本都消耗光了,躺下之后,不久就会因内脏衰竭而自然死亡。这样的死亡方式,痛苦最少,甚至可能没有什么痛苦。
前不久,我就在一条僻静的山路边,发现了一只狸猫的尸体,一看就是家猫,毛色很干净,可能是冬天离世的,已经变成了干尸,侧卧平躺,四肢舒展,形态安详。显然,这就是一只在临终前离家出走的农家猫。像这样的离世方式,是不是很接近泰戈尔所说的逝如秋叶之静美?一个人能够像这样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不被打扰,无牵无挂,没啥痛苦地安详离世,就叫做善终。
上品的善终是无疾而终,平生心愿已了,不遭厄难,完全做好心理准备,不被打扰地安详离世。最厉害的人,能够预知自己离世的时间。优秀的修行人呢,还能够预知自己未来的去处,甚至坐脱立亡,来去自如。
和我的父亲相比,我的母亲体质完全不同,她平时几乎不生病,极少感冒,极少发烧,但偶尔一生病就是大病。好在母亲善于学习,善于调养身体,虽然一直有高血压、糖尿病,但在79岁之前都控制得很好。这几年确实年纪大了,连续得了几场大病,最终都有惊无险,也是得力于弟弟的精心照顾,尤其是弟弟和医生们一起探讨治疗方案,最终得以化险为夷。
关于如何照顾母亲的晚年,在父亲离世之后,母亲、弟弟和我,三个人早有约定,弟弟主动承担,他全权负责,出力出钱都靠弟弟,母亲的遗产也都归弟弟。我除了从修行角度为母亲回向祈福之外,如果有能力,我也出一部分费用,这是应该的。
关于治疗方案,母亲清醒的时候,母亲和弟弟、医生一起决定;万一将来母亲神志模糊,则由弟弟和医生决定,我全力支持。
问:你有这么好的弟弟真是难得,但假如你没有兄弟姐妹,作为出家人,你该怎样照顾父母的晚年呢?
答:别人我不知道,对于得闲山人来说完全没问题。父亲健在之时,主要由母亲照顾父亲,那时我在佛学院教书,有寒暑假,每年都会回去两次看望父母。父亲辞世以后,因为父母的住房条件很好,那是一个小城市,也适合养老,安静的小区,108平方的一楼三居室双卫,新房子,母亲完全可以在那里养老。
母亲身边还有好几个关系很近的亲戚,可以委托她们照顾母亲,各种费用我来出。其实也不需要很多费用,因为母亲是高级讲师,每个月的退休金数量可观,我再填一份儿上去,各方面就都够了。
对于赡养父母来说,无论几个子女,哪怕你是独生子或独生女,都没关系,根据自己的条件,只要尽力就好了。在父母健康的时候多看看,多陪陪,一旦需要照顾了,要么自己来,要么请护工,具体看自己的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只要尽力了,都是好样的。
只要安排妥当,我还是可以写文章的。当然,有一个孝顺母亲的弟弟确实太好了!得闲山人才可以安心写文章,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
关于健康长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和医理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几千年来,一直养护着中国人。我并不排斥西医,必要时我一定会去治疗,因为西方现代医学有很多先进技术和治疗手段,解决了不少医学难题。但我更喜欢中医,因为它更符合人体科学,更人性化,更对我的胃口。
从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身体疾病,尤其是各种慢性病,应该三分治,七分养,治疗为辅,养护为主。有的人以为养就是增加营养,这是不对的,养是指休养。对于古人来说,那时的百姓普遍营养差,增加营养确实很重要,但对于物质非常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人类来说,现在的人普遍营养过剩,适当节食,才是养生之道。
百丈禅师说过一句话:疾病以减食为汤药。非常符合实际情况。关于饮食的尺度,《增一阿舍经》也说过:若过分饱食,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壅塞,坐念不安。若限分少食,则身羸心悬,意虑无固。
简单说,就是饮食必须适量,吃多了百脉不通,身心呆滞;吃的太少了也不行,气力虚弱,心神也会浮动不安,连修行也不能胜任了。
什么叫多,什么叫少?如果不干体力活儿的话,现在的人普遍吃的偏多了,大家可以随着自己的实际情况减少食量,你会发现,身体反而变得更舒畅,精力反而会更充沛。对于写作者和艺术家们来说,往往是空腹的时候,最有灵感。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虽然我每年春天都会连续感冒一个月左右,但这其实是身体在主动排出寒湿之毒,是好事儿。偶尔生病是好事,这是身体在提醒你,你该休息了,该注意保养身体啦。
总之,生病不可怕,病病殃殃反而可能活的长。长寿与否其实不重要,活出生活质量才重要。临终安详自在,无牵无挂,以清净善念结束这一生才算圆满,这才最最重要。
更新于:2023-11-24 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