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七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
天气愈来愈热了,但是我见到人数还是愈来愈多,不是愈来愈少,非常难得。虽然天气炎热,我们这里空调的设备不是十分理想,所以大家来听法要忍耐一点点,这个是为法而忘身,我们要做出一点点努力。很难得,大家能够这样来求法。听经闻法你想要有所成就,最关键就是诚敬心,真诚恭敬,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大家这样来忍耐、这样来学习,定弘非常敬佩。我跟常住这边也请示过,希望能够装新的空调机,将来八月份最热的时候也能够熬得过去。
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上一次我们刚刚开了个头,讲到六种成就,第四种。这个六种成就跟大家复习一下,所谓信成是「如是」,闻成就是「我闻」,「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教主,佛是我们的老师。从处成就开始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处就是讲这部经的处所,就是地点,经文说「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这个地方在很多经典里面我们都看到,当年释迦牟尼佛常常在那里讲经,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法华经》就是这个地方讲,而且《法华经》当时参加法会的大众也是两万人,跟这部经是一模一样,你看地点、人数都相同。确实这部经跟成佛的《法华经》是同一个境界的,所以这部经,蕅益大师曾经讲是「法华秘髓」,秘密的精髓在这部经里面。这个地点是在「王舍城」,这个王舍城是当时古印度的一座城,古印度也叫做天竺,天竺国。五天竺有十六个大城,其中王舍城是最大的,这个城外有一座山叫做耆阇崛山,这个是音译的;用我们中文意译,就是用意思来讲叫做灵鹫山。鹫是一种鸟,一种好像鹰这样的鸟。这座山非常殊胜,是王舍城外面五座山当中最殊胜的一座。
因为这座山,第一个很靠近这个城,所以世尊他的比丘团队每天都要入城来乞食,我们说乞食,行乞。因为近这个城就很方便,走路不需要走那么久,因为出家的团队它是不从事生产,自己不谋生的,只是去乞食。我们听到,中国人一听到乞食,就很看不起。其实在印度它的观念是不同的,印度人古时候非常讲究修行,而大家都知道修行一定要吃苦,所谓以苦为师,所以很多当时的这些名门贵族、达官贵人,他们的儿女都出家去做修行人,做这些苦行僧,所以当时这些苦行的修行人,在印度是普遍受到尊敬。跟我们中国不同,中国看到乞丐就没有人尊敬他。在印度不同,因为这些人其实他们都是很有福报,他们不是乞丐命,但是他去做乞丐。为了什么?就是为了锻炼自己放下,因为我们修行最大的障碍就是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五欲六尘的享受。五欲是什么?欲望有五种,财、色、名、食、睡,这些是世间人都贪爱的,各个人贪爱的对象程度上有不同。譬如说有的人贪财多一点,有些人贪色多一点,有些人贪名多一点,有些人贪吃,有些人贪睡,所以每一种人他贪心的对象有不同,但是无论你贪什么,只要你有贪,那就是修道的障碍。
所以世尊当年他示现出家修行,做一个苦行僧。他本来做太子可以做国王,国王是世间地位富贵最高的,但是他统统都放弃,过最苦的日子,所谓「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所有的财产只是三衣一钵。当时印度天气比较热,所以他的衣服不需要很多,三件衣就可以了,我们一般说五衣、七衣、大衣,就是我们出家人受戒之后搭的衣。我现在身上搭的是畅公,我们师父送给我的九衣,这件衣有点小,因为他老人家个子不高,他说要为我在台湾再订做一件比较大一点的。这件身上搭的衣,是古时候印度人的服装,出家人他们的衣,不是说用那些绫罗绸缎来做的,用什么来做?在街边、垃圾池那里捡回来的布料,人家都不穿的衣,烂了,他就捡回来,见到可以用的就裁出来,一块一块这样裁出来,然后把它拼起来,所以有五条拼在一起的,就叫做五衣;有七条拼在一起的,就叫做七衣;九条拼在一起的,就叫做九衣,所以这件衣叫做袈裟。什么叫做袈裟?袈裟叫做染色衣。因为这个衣,用不同的布料、不同的质地的布拼起来的,而且颜色也不同,拼起来花花绿绿就不好看,所以干脆就去染色,统一染成现在我们海青的这种咖啡色,这种颜料当时应该是最便宜的,所以就统一染成这种咖啡色,就叫做染色衣。这个是出家人的服装。
然后吃饭就是乞食。乞食,他不是说随随便便的,他有一定的威仪,有一定的,我们说礼节。因为释迦牟尼佛的团队很大,经里面说常随众,常常跟在佛身边的弟子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一个大的团队。你想想,我们现在的讲堂也就是两百多人,如果比这个大五倍到六倍,你说这个地方要多大才容纳得了,所以不可能在城里面住的,一定要在城外,住在山上。到了要吃饭的时候,就托钵。出家人的饭碗叫做钵,钵很大。现在我们用的出家人的钵比较小,就好像一般饭碗一样,这个是意思一下。因为现在中国出家人不再托钵了,古时候那么小怎么够吃,拿着好像个锅一样大,拿着这个,威仪具足,双手要捧着钵,挺直腰,排好队,一千多人进王舍城来行乞,这个队伍很庄严。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来,释迦牟尼佛带在最前面,后面一千多人,一个大队伍。
所以经常都是什么?国王、长者,就是我们讲达官贵人,最有福报的人,他们来供养。最有名的是,我们知道有个祇园精舍,所谓祇陀太子跟给孤独园长者这两位,一个是贵太子,一个是富,长者很富有,拿黄金铺地建立这个精舍,供养释迦牟尼佛这个大团队在这里常住,每天讲经说法。所以这个是释迦牟尼佛当时的生活,他每天都要托钵去行乞。但是乞食不是说乞完就走的,是怎样?他是按照次第一家一家的乞,如果一家够了,就不需要去第二家。如果一家乞的不够,因为人家未必特别为你煮,而且出家人绝对不可以麻烦别人,你吃剩的这些饭菜拿给我就行了,你吃什么就给我什么。当时佛在世是不要求出家人吃素,因为在家人他们都不吃素,那你要求他特别为你煮素,那是添麻烦,这个不够慈悲。所以释迦牟尼佛当时就是,你给我吃什么,我就拿什么走,不够就第二家。所以他们吃的饭是很多家,你看一千多人一起乞,乞完之后回到他们住的地方,全部倒在一起搅拌,然后一起分,这个叫做袈裟饭。就好像袈裟衣一样,是所有不同布料拼起来的。饭菜也是一样,大家一起吃,所以叫做一钵千家饭。真是,你看一千二百多人,每个人到不同的家里乞食,真是千家饭。乞食完之后,一定要跟这家人讲法,所以出家人接受信众的财布施,粮食的布施,反过来要反供养给他法,法供养。这样来为众生做福田,也通过这种教育启发众生觉悟。所以释迦牟尼佛当时这个团队个个都是好老师,每个人都证得阿罗汉果,个个都是好老师。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教育,社会教育,这个教育送到你家里,敲你家的门来跟你讲,这个是当时印度的这一种方式。
王舍城它除了很近城之外,它也很高、很难上、很陡峭,所以一般的闲杂人等他就不会上山来打搅,出家人能够保证清净。这个是对修学来讲非常紧要。如果是我们功夫未到家,往往是跟那些闲杂人等来往,很热闹的场所出入,这是对自己修行来讲是非常大的障碍。所以初学者尽量要有清净的环境。王舍城耆阇崛山也是福德吉处,就是很有福德、很吉祥的地方,我们现在讲风水很好。
我们问为什么风水好?是不是佛很会看风水?当然佛肯定会看风水,但是他选择绝对不会起心动念去找一个风水宝地去居住的,他不会有这种分别心,他是随遇而安,去到哪里就在哪里住,在恒河边、在大树下,随便找个地方他都可以住下来。我们问,为什么他现在住的地方是风水宝地?包括中国,你看佛教历史上两千年来,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出家人找的都是名山,好风水很美的地方。我们大家会问,出家人是不是都要学风水才可以?甚至我出家之后没多久,有个人新装修房子,他找我看风水。我说我不看这个东西。
有人问,为什么出家人找的地方都是好风水,原因何在?其实不是出家人找的,是因为相随心转,境随心转,这个境界、这个自然环境,是随着我们的心念变化而变化,我们的心善良,这个风水自然就转好。如果我们的心很恶,邪恶,即使你住在一个好风水的地方,过二、三年风水就坏了。为什么?境界随着你的心念来转。所以真正修行人,他去到这个山上,可能这个山风水不好,让他住几年之后风水就变了。所以我们看现在的名山宝剎,风水都很好,其实是因为那里有真正修行人,在历史上有那些人在这里住过。这个耆阇崛山中风水是最好的,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那里住,还有佛的诸大弟子,所以自然就是风水宝地。你懂得这个道理,还用不用去看风水?不需要,你真正有这个信心,真正有功夫,你不需要去找风水宝地,你去改风水。你说哪个家里不好,你去那里住两天,帮他改一改不就行了。真正大修行人,就有这个本事,出去之后,天地鬼神都恭敬他。所以佛教它不是宿命论,也不崇尚算命、算卦、看风水,这些统统都不需要,为什么?相由心转,命随心转,你的相都在变。
很多同修看我以前的相,跟现在的相貌完全不同了。两个礼拜之前,日本有一位同修他是四月那时,我在日本讲经他来听我的课,结果来了之后,他说,两个月不见你的面相都改了。我笑笑,我不知道,不过,你说是就是。真是,我们学佛人第一个学佛的成就,最浅的成就,就是先把你自己的相貌改过来,把你自己的身体改过来,原来的相貌不好的、身体不好的,学了一年半载好起来了,你学佛学得如法。如果学了很多年都没有改,甚至愈学愈差,那就要好好反省一下,一定是学佛学得不如法。所以从这里可以检验自己的功夫,检验自己的心地,你的心地是不是愈来愈好、愈来愈善良、愈来愈慈悲,从你的相可以看出来。这些骗不了人的,你的功夫全部写在你的脸上面,你能够骗的是骗比你差的、比你更愚痴的人可以骗到他,稍微有一点智慧的人,一看就看出来了,所以你来不用出声,就知道你有多少斤两了,真是这样。所以自己的相是由心来转的,包括我们家里风水也是一样。你如果真正修行,你会发现,你的环境会愈来愈适合你修行,你的心愈来愈顺畅。
我自己就有这种体会,我这一世人,半世了,今年四十岁。半世来,可以说搬家不知道搬了多少次,从国内去美国,美国又搬了好几次家,然后从美国到澳洲,澳洲又搬过几次家,从澳洲又回来。愈搬东西愈少,搬到最后已经两袖清风,四大皆空出家了。但是觉得居住的环境是愈来愈好,愈来愈清净,愈来愈适合我修行。这个就是自己有信心,我们修得如法,方向正确,这个就是效果。所以当我们如果是家里的居住环境不是很理想,或者修学的环境不理想。有的同修经常跟我说,我在家里没有办法修,家里人都是冤亲债主,一看到我念佛就雷公脸,都不让我提一个佛字,很难过。我当然又不可以跟他说,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只能点他,我说不怕的,你好好修,境界慢慢会转的。
所以我们真正修学人,要反求诸己,不要抱怨外面的环境不理想,这个环境全部是你内心变现出来的。弘一大师在他的《晚晴集》里面,就举一个例子,他说,好像一个人,鼻子上面有一个墨点,那很难看。结果他去照镜子,一看见这镜子里面的人,为什么鼻子上面也有一个墨点?黑黑的很难看。于是就说,你要抹掉它,对着镜子,因为他不知道镜子里面的人就是他自己,他说你要抹鼻子。见到他也指着我,于是就很气,又指着他骂他,他愈气对方愈气,结果两个打起来,一拳打过去,把镜子都打破。这个是开玩笑讲,有没有这么愚痴的人?我们觉得好像没有,其实可能是自己也说不定。镜中的人是代表什么?外界所有的人事物,当你看到他们不理想、不符合你的心意的时候,就好像你照镜子看到镜里面的人鼻子上有个墨点一样,你拿块布应该是抹它还是抹自己?你抹它永远都抹不掉的,要抹自己,这样把墨点就抹掉了。这个就是修行关键之所在,不是去改变境界,是改变自心。当你的自心改了之后,这个境界跟着改,因为境界是由你的心变现出来的。这是讲地点。
再下面,我们投影上面有科判,是净空老法师做的科判。净空老法师做的科判,也是根据民国时期的慈舟律师做的科判更完善的。我们在座不知道有没有听过慈舟律师这位大德的?有听过。我们畅公师父好像跟过慈舟律师,跟他学过戒律,他是民国时期两位律师之一,一个是弘一律师,一个就是慈舟律师,他也是到最后专修净土。好像我们畅公师父跟过三位大德,圆瑛老法师、慈舟律师和倓虚大师,这三位大师最后都是念佛求生净土。所以这些近代的大德为我们做示现,一定要以净土为归,如果不归心净土,说老实话,你这一生是没有成就的。为什么?你肯定出不了六道轮回。想出六道轮回不是简单事,要断见思烦恼,至少证得罗汉果。我们自己问一下,有没有这个能力?别说我们没有能力,连好像圆瑛大师、倓虚大师他们都没有能力。我们这个末法时期,即使是佛菩萨来这个世界示现,也要示现好像凡夫一样没能力断烦恼,这才能带动众生修行净土。如果你有能力断烦恼,而众生没能力,他觉得你高不可攀,没有办法学,你是另一类人,我们不行不跟你学。所以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预言,要以净土成就,就是这样解释。
这个科判,下面讲的丙二,它用甲乙丙丁这些天干,天干不够加上地支这样来排列。好像丙二就是属于乙这一段的。我们如果看科判,甲一就是序分,就是一开始的三品经文。然后有乙一、乙二,乙一就是正信序,就是我们上一次讲到的,它是两个部分的序分当中第一部分,叫做正信序,帮我们建立信心的,讲六种成就。第二个序叫做发起序,是第二部分,叫做乙二。我们属于乙一里面的下面,分成两个部分,丙一是讲的五种成就,丙二就是第六种成就,就是叫做众成就。这个众就是参加当时法会的这些大众,大众里面分为声闻众跟菩萨众,声闻就是讲比丘,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除了这个声闻众,就是出家人和菩萨众,还有讲的天人,就是一般凡夫。我们首先看的是声闻众,我们把经文读一下,只有一句: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我们一句一句来讲。这个标列大众的顺序,这个有讲究,先讲大比丘众,就是出家的男众已经受了大戒,所谓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这些出家众他们排在最前面。然后才讲到比丘尼,就是出家女众。还有跟着是在家的,在家的男众、在家女众。所以一般我们的法会,譬如说,我们绕佛时的顺序也是用这种顺序。为什么要这样排列?这个是有讲究的。因为出家人是住持佛法的人,他剃了头,现出家相,就代表僧宝,他是三宝的代表、三宝的形象,所以我们要尊敬他们。无论他们是不是如法的修行人,这个是另外一回事,他只要现出这样的形象,剃了头,穿了这个袍、这个衣,这就是代表佛法。我们尊敬他,就等于尊敬三宝,这是我们要懂得的,也是为社会大众做一个榜样。
现在社会大众,为什么对于佛法、对于出家人不尊重?现在比较好一点,以前我们师父畅公刚刚来香港的时候,他跟我有时聊天的时候讲到,心都很酸的。说以前二、三十年前,在香港的人,见到出家人就吐口水,说见到他就不吉利,好像见到凶神那样。所以以前的出家人非常不容易,好像我们畅公师父,真是,在香港能够这样来住持佛法,好像他们那一批长老,从大陆下来的,把佛法保留在香港,到现在能够复兴,他们功劳非常大。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受的委屈、受的苦楚,是我们一般人不知道的。所以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学佛的这种利益,能够在这样庄严的三宝的殿堂里面来听经闻法,这是这些大德长老他们多年来辛苦努力的结果,我们要珍惜。
这里讲的比丘众一万二千人,再下面是讲,普贤、文殊菩萨等等贤劫中一切菩萨,这些是讲菩萨众,菩萨众里面有出家、有在家,一起列出来。再下面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这是第二品里面讲到的,最后那句,清信士就是在家男居士。「清信女五百人」,在家女居士。这个是人众,加在一起,你算一下你就知道,总共是两万人。这个法会真是叫做庄严隆重,两万人的法会。你看四月份我们这边开了一个清明的念佛法会,一万二千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去过的请举手。不少同修去过。一万二千人的法会我们看到录像放出来很庄严。释迦牟尼佛当时是两万人,你想想那个场地有多大,那个庄严、那种景象。
我们有的人问,当时释迦牟尼佛又没有麦克风,他讲经两万人都听得到,那怎么讲?喊破喉咙都讲不了那么大声。你也不要小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神通广大,他讲经说法,他那种声音是有什么能力?是远近齐闻,无论你在多远的地方,还是在多近的地方,你听释迦牟尼佛讲经,就好像他在你耳边讲一样,那个声音又不大又不小,听到你很舒服。当时目犍连尊者他不信,释迦牟尼佛是不是有这么大的能力,我飞到很远,看你可不以跟我讲。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用他的神通一飞飞出三千大千世界,飞到另一个国土。那个国土的人很高大,那些佛菩萨在那里听法,见到哪里来的蚊子,不是蚊子,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目犍连尊者,不过神通用得太厉害,飞过头,飞到他的国土。结果目犍连尊者在那里都能够听到释迦牟尼佛讲经,就好像在他耳边讲一样,所以这个是大神通。这个神通是自性的流露,你怎样飞,我们说飞不出如来的手掌心。这个是什么意思?飞不出自性之外。一切法都是自性所生所现,离开自性没一法可得,所以你无论怎么飞,都在自性之内,都在你真心本性里面。如来讲经就是真心本性流露的,你无论飞到天边还是海角都一样听得到,所以就不用麦克风了。
我们现在就没有这个本事,这么小的讲堂都要用麦克风。刚才的麦克风不好用,大家可能后面那座,后座的人就听不到,这个是我们的神通能力完全丧失了。这是什么?被烦恼覆盖了,这个就叫做业障。每一个人本来都有这个能力,就是因为有业障、有烦恼,所以就覆盖住。怎么办?不用怕,我们现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这些能力就完全恢复,你就能够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讲经说法无有障碍。我就很喜欢,不用麦克风。我们继续看下去。
两万人的大法会,非常庄严。除了人众之外,还有天众,天就更多,经文后面讲的,「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还有后面经文提到的,前面没提到后面有提到,说一切的「天龙八部」。这个天龙八部是讲佛经里面的,不是金庸小说,金庸小说是借用佛教这个名词。真是有天龙,有八部鬼神,他们统统都听经闻法,都来护持佛法。佛当年讲经都有,我们问,我们现在讲经有没有天龙鬼神来?你看到,我就没有看到,不过我相信有。因为护持佛法的责任,这些天龙鬼神要担负起来,尤其是我们到了末法时期,这些天龙鬼神更加是用心来护持,为什么?怕它断。
佛法为什么会断?在《般若经》上面有讲到,当这个世界里面,有人讲经、有人听经、有人修行证果,这个时期是正法时期。当这个时期有人讲经、有人听经、有人修行,依教修行,但是没有证果的,就叫做像法时期,佛法就衰落了。而当这个时期有人讲经、有人听经,没有人依教奉行,没有人去证果,这个就叫末法时期。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讲经了,就叫做灭法时期。这个正法、像法、末法、灭法这四个时期是这样分的。所以我们畅公说,希望我们香港也要变成正法时期。正法时期是什么?不但是有人讲经、有人听经,现在我们做到了,但是只是末法,要有人修行,大家听了经之后要依教奉行,你不去修行,只是听没有用。听增长一些见闻,增长一些常识,对你了生死、对你断烦恼、成佛道完全不相干。这就不是正法,正法是你真正依教奉行,你证果。证果?你说很难,证得阿罗汉果这一生都没有指望了,断见思烦恼,谁可以断得了?我告诉你,修其它法门可能很难,修净土法门就不难。因为这个法门叫做易行道,很容易行,你能够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叫做证果,而且证的不是小果。阿罗汉这是小果,小乘果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成佛之前只能靠这个。所以当我们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就叫做证大果。为什么?一往生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你是大乘菩萨,不是小乘阿罗汉,而且你能够很快速当生成佛,这个经文我们讲到后面你就知道,这个是大果,一乘的佛果。
所以你这一生能够听经,你能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那你就为我们香港恢复正法做出大贡献。我们要用心去努力,人人都做得到。靠净土法门,可以使香港恢复到正法时期,而且能够带动这些大众。香港七百万人口,不算很多,我们要发大心,先从香港做起,把香港变成佛法最兴旺的地区,好像当时的王舍城一样,那我们就成功了。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自己真正修行,做一个世间人的好榜样,大家看到你就肃然起敬,对你的敬重,就是对佛法的敬重。如果他看不起你了,就看不起佛法,佛教徒都是这样,搞迷信,问他一问三不知,讲什么叫佛教?不懂;信佛有什么好处?不知道。什么都讲不出来,做人做事又让人看不起,那我们就不是兴旺佛法,我们是为佛教、为佛的面上抹黑,不是真正添光彩。所以学佛,真正佛教徒要有这种责任感,我们的责任是要复兴正教。这里讲的比丘是梵语,梵语就是古印度的文字,现在基本没有人用了,但是还有一些文献留下来。甚至,如果你看大英博物馆,还有贝叶经的经文,残缺的经文留下来,这个就证明当时确确实实这些文字是有通用的。
比丘有三重意思,第一个叫「乞士」,乞就是乞求,乞丐的乞,乞食的;不但乞食,他还乞法,他是乞求佛法。所以出家人要遵守佛制订的戒律,他自己不去谋生,他靠大众来供养。意思是什么?要全心全意来修学、来弘法。所以好像我出家了,我就不能够再经营什么,人家供养我的钱,我拿去投资,我拿去搞一个基金,放在哪个利率最高的,风险和利润我都去考虑,想这些东西就不如法。所以虽然我以前是学金融的,专门是搞股票投资研究的,这些都不可以想。为什么?我们要想就想佛法,想怎样度众生,这些世间经营的事情,我们不再搞、不再碰。你想要来问,我就叫你问别人。那有的人问,我们寺院要去维持,这些要经费,经费怎么来?我们出家人现在不像以前,佛在世时是四事供养,就是除了这四件事之外,其它多都没有。哪四个件事?第一个是饮食,第二个是衣服,衣服是三衣,第三是有病的时候医药,第四是卧具。睡觉的时候,我们讲床铺;以前不是床铺,拿像毯子这样的东西,在大树下,铺在大树下面,在它上面打坐,不躺下的。我们现在做不到,如果现在要求人在大树下打坐,不许睡觉,一天可能熬得过去,第二天就要进医院了。所以现在的人身体跟以前的人就不同,说明什么?业障比以前重,身体不好是业障重。你看佛当年三件衣服够了,冬天也是它,夏天也是它,晚上在大树下睡觉,也不怕蚊子,也不怕蛇,也不怕风雨,这个身体好。这个就是人家的业障轻。
所以,寺院道场的维系应该怎样?这个最好最理想的方法,就是由在家人来发心供养,经营的事情是在家人做的。出家人要做什么?就是做研究佛法,修行、弘法,这个是出家人的本分事业。如果是还要经营,那何必出家。出家为了什么?我出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弘法,自己要修行、要研教。因为出家之后,我就可以全心全意,不用分心。以前在大学教书,你还要去应付世间的工作,还要家里的工作。虽然我比较简单,我家里只有两个人,我跟我妈妈,比较简单,但毕竟还有个家庭,还是要去尽自己的责任。出家了,这些统统都放下,我还要将这个世间的东西捡起来做,那何苦来!
当然这件事情现在讲可能很多人会反对,你这样寺院谁来住持?谁来维系?这个说老实话,要靠信心。你要相信,我们真正修行,我们如理如法去修行、去弘法利生,有护法神、有韦驮菩萨。他们做什么的?他们是来护法的。假如我们真正修行,真正弘法利生,结果最后要饿死,你想想,韦驮菩萨是不是失职?以前我们师父净空老法师讲句开玩笑的话,他就要撤职查办。当然他不会撤职查办的,人家是尽心尽责。说明是什么?你只要如教修行你不要怕,一定有护法神,一定有护法韦驮菩萨暗中来保佑你,你不会吃不饱、穿不暖,可能饿一餐、两餐会有,这个不要紧,你饿不死的。帮你减一下肥也好,或者是清一下肠胃也好,你不会有大的伤害。
你看虚云老法师,当时从普陀山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拜了两年时间。中间病了两次,冬天的时候下大雪,病的时候很凄凉,在野外。结果就有一个乞丐来帮助他。问他叫什么名?我叫文吉。住在哪里?我就住在五台山,那里个个人都认识我。虚云老法师没有想那么多,病了,这个乞丐就照顾他。他刚好也懂得一些草药,找草药来治他,治到他好,就告别走了。虚云老和尚又继续三步一拜,后来又病一次,也是这个乞丐来照顾他。结果后来拜到五台山,问有没有一个叫文吉的人?问又没有人知道。后来问到寺院里面的出家人,大家就说,那个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就叫做文吉,虚云老和尚才恍然大悟。你真正修行,有佛菩萨照顾,你不需要怕。你看连儒家的君子都能够做到,「君子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所以我们真正修行,起码要超过儒家的君子,如果君子都不如,那就讲不过去了。但是这个估计现在不可以对外太过宣讲,太过宣讲一定有人批评你、诽谤你。所以我们只能够是自己关起门来自己讲,自己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别人。你要求别人就错了,要求自己,自己要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自己要能够放下身心世界,真是死都不需要怕,为什么?根本没有死。死是什么?是换个身体,人怎么会有死!死就是生,往生。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是往生,我们知道自己将来去哪里,所以对死不但不惧怕,还很向往,这个世间人他就不知道了。所以连死都不怕,你在这个世间还怕什么?一心一意求道,这样才紧要。
谋划世间的这些财富,谋划到最后,试问你能够带走哪一样?我是大前天礼拜二的晚上十点钟,接到新加坡一个同修的电话,说一位洪居士即将要走了,一定要请求我去帮他助念。那我就去了,结果当晚一点钟的飞机,五点半到新加坡,早上直奔他家里,看他还没有走,还有呼吸,但是已经很衰弱。这个人平时做生意,做得很不错,家里环境也不错,也护持佛法,护持得很好。但是什么?放不下,放不下,到最后你就很辛苦。他是癌症,到最后受半年的折磨,癌症很辛苦。到最后,医生说他挨不过今晚了,我就说阿弥陀佛加持,我在他走之前要到,我要帮助他。如果走之后就很难帮了,一定要断气前能赶到。结果第二天早上我赶到他还在,我说请阿弥陀佛帮一下忙,希望他要走就今天走,不要拖得太久,我还要回来香港讲经的。
于是我就跟他开示,临终关怀最重要是开示,开示的目的没有其它,就是叫他放下。我一看他的太太、他的儿女对他非常好,他的嘴唇很干,喝不了东西,只是拿一些棉签泡点水来抹一下嘴唇,当他太太给他抹嘴唇的时候,他的表情很舒服的样子,很享受的样子。我一看,完了,肯定没有放下,对家里人还是有留恋。我一看就感觉出来了,我立刻,我先不跟他开示,我找他太太、找他的儿女,跟他们开示。我说你们要首先放下他,你们不放下他,这种亲情本身对他就是一种牵引,这种牵引就障碍他往生,他的愿力就发不出来。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总由信愿之有无,你的信心不恳切,你的愿望不是很坚定,你就往生不了。所以你们家人一定要自己思想通,你想一下,他现在这个样子,原先很胖很高大的,现在又干又瘦,癌症折磨了他半年,痛苦不堪,他现在走其实是一种解脱。关键是他走到哪里,我们要帮助他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他自己听经也听了不少,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听了很多年,也发愿要求生极乐世界。我们要成全他这个大愿,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就作菩萨了,他想回来,一念之间他就回来了,能够帮助你。你们以后也去极乐世界,跟他就可以永远在一起。现在你不舍得,这种情执障碍他往生。
但是他一定要走的,他走了之后,如果在六道轮回,你再也见不到他,见到你也不认识,所以你要好好思考一下,你应不应该要放下?讲到她哭,这个太太真是不舍得,虽然她也学佛,平时不放下,临终时真是很难。但是哭就哭,先哭够,不要在他面前哭,你在他面前哭他留恋。我叫他到旁边房间慢慢跟他讲,做他的思想工作。所以临终关怀你要有经验,你看出问题,问题症结在哪里,最难放的就是亲情。我跟他做思想工作,做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终于下定决心。我就劝他说,你现在要上上面去给他来开示,劝他走。劝他说,你不要牵挂我们了,我们会生活得很好,你放心。你现在跟阿弥陀佛去,去极乐世界,你先去,我们跟着你,以后就会一起的,大团圆。我说你要这样劝他。他有一点犹豫。我说这样,用不用我替你写下来?你照着读也行。他说不用了,我可以讲的。于是上去讲,讲得也不错。太太讲完儿子讲,儿子讲完女儿讲,全家人轮番上去讲,讲完之后,我看出他的心比较安了,因为他也没有什么好挂念了,所以这个时候念佛就容易。这个时候再跟他开示,你现在就是到往生的时候了,你现在就要求阿弥陀佛接你去,结果念了大概几个小时,三、四个小时,下午五点四十五分断气。当时我们问他,你现在能不能够下定决心往生,他就点头。一开始他不点头,他不肯,留恋,真是很难。后来点头了,又再问一次,再点头。好了,这个时候就什么都不要想了,就念阿弥陀佛,念到最后断气。断气三十个钟头之后,这三十个钟头,一百多个人为他念佛,非常殊胜。三十个钟头之后全身柔软,面相非常庄严,一定是往生。念着佛走的,清醒是最紧要,所以清醒是很大的福报,临终颠倒就很麻烦,劝都不知道的,这个很难。
所以这个是说明一定要放下,你不放下,你临终肯定有病苦,你想没有病苦现在就要放下,不要等到用病来折磨到你放下为止,你说你是不是找罪受?所以出家人就是为大众示现这样的样子,现在就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世间种种的亲情,统统放下,叫做一丝不挂,你就能够往生。所以出家人是以乞食为生,维持生命;同时是乞法,他是寻师求道,修养自心,断烦恼、开智慧。这个是第一个意思,乞士。士就是读书人,我们说士农工商,这个士是指读书人。所以这些比丘出家人,他不是一般的乞丐,他是什么?有学问、有道德,知识分子的乞丐,这些人特别受到社会的尊重。
第二个意思是「破恶」。恶,恶念、恶行、烦恼,这些统统都要破除。所以比丘是持戒来防止行为上的过失,破身恶。而且是用修禅定破除内心的烦乱,这个是破心恶。用学经教,听经闻法,能得到智慧,用智慧来破除我们的迷惑。这些叫做大比丘,都是证得阿罗汉果,都破了见惑和思惑,就是见思烦恼。什么叫见惑?就是见解上的错误。什么叫思惑?是思想上的错误。我们通俗些来讲,就是想错了、看错了,错误的人生观、错误的价值观,这个就叫做见惑。思惑是思想上有贪瞋痴慢疑这些错误的思想,这些统统都要破除,破除见思两惑就可以出三界。三界就是六道,所以六道轮回怎样来的?就是见思烦恼形成的,如果见思烦恼断除了,这个六道景象就没有了。
第三个意思,比丘第三个意思是「怖魔」,恐怖魔宫。魔这里特别是指天魔,住在他化自在天上的天王,魔是福报很大,做欲界人天六道的王。他的控制欲很强,他不希望人出三界,出了三界之后就脱离了他的控制,脱离了他的统治,他不希望。这些比丘是已经断除了见思惑,出了六道,也是他们不受天魔的统治和控制。所以当人出家的时候,魔宫震动,魔会恐惧,我又少了一个子民。而且这些人成就之后,他不但自己成就,他还教化别人。教一大片人都一起成就,魔就非常不高兴。所以叫怖魔。
所以当人出家的时候,一定是佛菩萨龙天护持,如果没有护持,魔来扰乱,魔不希望你出家成就。这是什么?自己要真正有道心,你才能够顺顺利利。如果你道心不坚固,甚至动机不纯,你为什么出家?出家这碗饭很容易吃,又不用自己做工,又可以接受别人的恭敬供养,这个比世间任何一个工作都容易。你这样想就坏了,这样想一定有很多魔障,而且将来很危险,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哪些人堕地狱?往往是那些真正修行的人。
所以我刚刚出家之后,我是去年七月十五号出家,今天七月十四号,明天是一周年。我出家那时,我师父畅公替我剃度,净空老和尚就亲自来观礼,叮嘱我,他在观礼上面,畅公请他开示,开示很简单,讲了几句话,祝福我,希望我出家,一定要将佛教带回到佛陀教育上面来,佛教本来的面目是教育,一定要回归教育,要弘法利生。当晚出家完之后,跟净空老法师回去,我在他精舍住的。晚上出来散步,他就跟我讲,出家这碗饭不容易吃,如果不成就,将来都要堕地狱。我说师父您怎么现在才讲这句话,现在上了船下不了船。虽然是一个半开玩笑,但是确实是这样,这条路真是你不选择就算了,要选择一定要走成功。你不走成功,你想想吃十方的供养,你多大的道德、多大的福报才能够享受?而且人家供养,是真正把你看成天人师。
这个世间最怕就是名不符实,所以我去到哪里讲经的时候,其实心里面小心翼翼,叫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自己没有道德,戒行也不够,你去那里讲经,人家把你当成佛、菩萨这样恭敬,讲完经之后跪下来供养你,那你能不能够受?所以我去到哪里讲经,我为自己立下一个规矩,无论去到哪里讲经,凡是信众供养全部归常住,一分钱都不带走,没有这个道德。我讲经,我自己想,如果讲得好,修点功德也好,讲得不好不欠债。其实古人有一首诗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披毛戴角是什么?做牛做马。我很怕以后要做牛做马还,所以一分钱都不受,要还他们帮我还。我不用自己还,但是你还是要吃饭,这个饭都要还,一粒米都要还。这个确实,印光大师跟我们讲,他自己这样策励自己,说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今生连饿鬼畜生尚难求,换句话说,三恶道里面地狱饿鬼畜生,饿鬼畜生都很难求到,那还有什么求?地狱道求,这个确实是真实的话。所以我们想要成就,这一生唯有是老实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成就。
这个大比丘的「大」字特别提一下,是回小向大的意思。这些比丘不是小乘的比丘,他们已经发了大菩提心,不但能自度,而且能够普度一切众生,这个是大的意思,所以是大乘。这一万二千比丘已经都发了大乘菩萨心,已经在行菩萨道。唐朝吉藏大师他的解释说,「生大解,破大恶,证大果」。大解的解是明白,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而这个大解是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真相彻底了解了,是圆解真实相。我们能够相信净土,一定是要有解,如果对这个经教不能够理解,信心是很难坚定。为什么?道理不明白,道理不明白你就会有疑惑,有疑惑信心就会受到损害。特别是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它是难信易行。行很容易,念佛,你看经里面讲,你能够信愿念佛,乃至十念都能够往生。《阿弥陀经》说,「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你就能够往生。所以容易到这么简单,念阿弥陀佛谁不会念?就是这几个字而已,个个都懂得念,很容易行。但是你要信,你能够解,非常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对经教非常深入,你能够听明白了,你那个信心才坚定,你的愿望才能够恳切。你的破大恶是把烦恼都能够破除,靠什么破除?靠佛力。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我们要断烦恼都要依靠佛力。而怎样能够靠得上?靠你自己真实的信心,有真实的愿力,都是要靠信愿,信愿是感通佛菩萨的唯一一条道路。证大果,用我们这个法门来讲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你就证成佛的大果。这个众成就的大比丘众一万二千人就介绍到这里。
下面经文是「叹德」,赞叹他们的道德,经文说:
【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这些『大圣』,是讲回小向大的圣人,证得阿罗汉就叫做圣人,但是叫小圣,不是大圣。一定是回小乘向大乘,行菩萨道,这种人才叫做大乘。不仅是自度,他能够度众生。这些大比丘一万二千人,个个都是大菩萨,『神通已达』。神通一般来讲阿罗汉就证得六种神通,所谓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和漏尽通。漏尽放在第六,漏尽就是烦恼尽了,漏是烦恼,没有烦恼了,这是一种大神通。这个天眼天耳,一般来说是证得初果的人就得到。有天眼的人就方便很多,譬如说现在在美国,我想看看总统在做什么,一看看到了,穿过地球看到,天眼通。天耳通更方便了,出门不用带手机,想讲什么,你讲就行了,我听到了。这个是最起码的小通,接着随着你的果位的升高,逐渐就会有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等等,宿命是知道过去世,甚至知道未来世,他心是知道你心里面想什么,你骗不了人,念头一动我就知道你想什么。还有神足通,他有神通,譬如说你现在想去美国,不需要坐飞机去,念头一动,你的身子已经在那里。神足可以变化,我想吃饭,变一碗饭自己吃完就算了,这个是神足通。阿罗汉才有漏尽通,见思烦恼断了,真正得大自在。所以这一万二千位大阿罗汉,统统都是成就神通,成就无上胜妙功德。个个都是大菩萨,自度度众生,所以叫做「神通已达」。
而最大的神通是什么?不是阿罗汉的神通,是什么神通?告诉你,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是大神通。你想想,你想出三界,甚至想出十法界,靠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够出,阿罗汉都比不上你。阿罗汉只是出三界,出不了十法界。出了三界,他在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四圣法界。出了十法界才入一真法界,净土是一真法界。你靠念阿弥陀佛就直入净土,这个就是大神通。一去到净土,一进入极乐世界,你这些神通比阿罗汉的通大得不知道多少倍。举个简单例子,天眼通,阿罗汉顶多只能看三千大千世界,一般来讲看一个小千世界,最厉害的就是一个叫做宾头卢颇罗堕,这个是《阿弥陀经》里面,他是半头天眼,可以看三千大千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那么多。但是在极乐世界,这个根本没排上号,极乐世界你看那些天眼,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世界,所有的大千世界全部看到,不只是一个大千世界,这个是天眼。天耳是彻听十方,他心是所有十方一切众生想什么都知道,宿命通阿罗汉只有五百世,你可以无量无边世,过去无始以来无量劫的事情你统统知道,这个神通广大,不可思议。所以你不要小看一个老人家,什么都不懂,眼又花,耳又聋,就会念阿弥陀佛,他还有什么通?过两年这个通不得了,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证大神通。
今天我们就把六种成就里面的众成就的这几句经文已经介绍了,下面就会分别介绍这些阿罗汉的弟子,我们下次再跟大家来报告。谢谢大家。
更新于:2023-07-30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