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三集)

2023-08-03 入门知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三集)

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

很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这个学佛讲座,我见到有很多是新来的同修,可能是参加我们刚刚结束的念佛共修法会的一些同修,从内陆过来的,欢迎你们。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经文的第六品,我们今天开始讲第十九愿,第十九愿是「闻名发心愿」,我们一起读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大家回去有没有读《无量寿经》?有的请举手,很好!经要多读、读熟,你用国语读也行,用粤语读也行,你要把经文读得很熟,这样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就容易提得起。

我们来看经文,『我作佛时,十方众生』,这个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上面发的大愿,愿愿都是希望十方世界的众生能够早日成佛。成佛的因是什么?是发菩提心,因发菩提心才能够成等正觉,所以成佛是靠发菩提心来的。下面我们会跟大家详细介绍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难发,经上讲「初发心即成正觉」,这是大乘圆教的教义,只要一发起菩提心,就已经超越菩萨的阶位,直接能够登上佛的地位。所以佛赞叹发菩提心的人,这个功德比你修任何的行门,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等这些菩萨行,不如你发起一念菩提心。

菩提心虽然难发,但是经文为我们指示出来,只要『闻我名号』,就能发菩提心,这个是显示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连凡人、凡夫,不可能发菩提心的,竟然通过闻名,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理解了名号的功德,就能够发起菩提心,所以这个法门殊胜,闻名得生。所以《无量寿经》有两句偈讲,「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大家记不记得这两句?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所以《无量寿经》它的功德不可思议,你只要闻名就行了,你可以不退转,不退转就是阿惟越致菩萨。就是这里讲的『作阿惟越致菩萨』,不需要你往生之后才「作阿惟越致菩萨」,你现在能够闻名,你就作阿惟越致菩萨,你就俱来极乐世界,一个也不会漏。所以你真正明白这个意思,你就生起那种殷重心、稀有心,这个法门是难得难遇、易行难信,非常容易行,你想成就很简单、很容易,你闻弥陀名号、念弥陀名号求生净土就行了,简单到不可以再简单。但是它很难相信,所以这部经、这个法门叫做难信之法。

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里面感叹,真是难信,连讲了好几次。「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成就菩提,成佛,「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不是说人难信,一切世间都难信。这个世间包括什么?包括菩萨,有情世间。菩萨都难信,不要说我们人。你能够相信、你能够接受这个法门,你是大善根的人、大福德的人,你能够闻名、能够持名,你的善根福德跟阿弥陀佛差得不多。这不是我讲的,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讲出来,说「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跟佛一样,所以这个法门是诸佛赞叹,十方诸佛一起来宣说、一起来流通。我们今天能够闻到这部《无量寿经》、闻到弥陀名号,是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护念,我们才有这一种福报。这是不简单的,《法华经》里面讲是「一大事因缘」,什么是大事因缘?帮你这一生成佛的这个因缘是大事因缘,帮你成菩萨的都不叫大事因缘,是帮你这一生成佛。所以大家能够闻弥陀名号,不要小看这个因缘,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个是彭际清老居士讲的,我们遇上了,稀有难得。

所以真的发起这种稀有心的话,克服一切的障碍,我都要来闻名听经。障碍会不会有?一定会有,谁来障碍你?你的冤亲债主,妖魔鬼怪,他要来障碍你,不希望你这一生出三界。因为你很多债还没还,他要报怨、他要讨债,怎么可以这么便宜就让你可以出三界?出去了他找不回来,找不到你的,所以他不肯让你走。于是就想尽方法来障碍你,如果你的道心不坚固、愿力不强,一定就会受干扰。但是你只要有真正的道心,我是发自内心希望我这一生是六道里面的最后生,我以后不再搞六道轮回,我搞厌倦了、搞怕了,真是想出离,我真是想成佛、真是想往生,这一点真诚,就能够感得阿弥陀佛的加持,「闻名发心愿」就加持你。

所以当你听经的时候,你会听得很专注,一个妄念也没有,你能够听得明白。为什么你能够听得明白?这样甚深的经典你竟然能够听得明白,蕅益大师讲,连九界众生里面的菩萨都不能够信、不能够解,为什么我能够理解?我能够相信?是因为我们这种诚敬心,得到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所以连听经听得明白都是靠二力法门,靠他力。他力当然要自己那种诚敬来感应,诚敬心稍微一失去、一忘失,加持就中断,这时候就是你的业力做主了,你被业力一包围,妖魔鬼怪就上来,冤亲债主就来了。所以在这个末世,五浊恶世,所谓「法弱魔强」,魔太多了,魔多得我们简直是想象不出来的多,只要修行人一念不正,即入魔道。《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绝对不会是吓唬我们,说修行人稍失正念即入群邪,就堕入邪道了。

这个经文我们原来听一听、读一读没入心,最近我听闻一件事令我非常警惕。说有一个人是通灵的,能够看到很多东西,他看到一个道场,这个道场有真正的善知识教化,但是魔很多。他说最近他看到因为善知识的教化度了五兆的魔,我想五兆,不是亿是兆,一兆应该是一万亿,我说太不可思议了!往生了五兆,我听了也不敢相信,但是我觉得应该是真的,因为不同维次空间里面的众生太多,人道的是六道里面人数最少的,畜生道数量也比人多。你看蚂蚁有多少?蚂蚁你数不清,多少兆?鬼神道,你看《楞严经》里面讲,妖魔非常多,特别在正法衰落的时候,人心邪恶的时候,全部都出来,他们当道,这时候佛菩萨都要低头、都要让路。他们能够得势,他就是不想我们修行人成就,所以如果我们念头不正,他们就会加持我们。

正如《太上感应篇》上讲,「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我们的心念如果是善的,善良的念头,为人、为众生,这一念心发起来,还不用等你做,这件善事还没做,吉神就跟着你,护法的神、天神、善神都跟着你、护佑你,所以你一定很顺利;当你的心起于恶,你的恶念起来,恶虽然没起来,这事还没做,但是凶神已随之,已经跟随着你了。凶神就是妖魔鬼怪。

现在这个世间人,起善念的人多,还是起恶念的人多?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我们首先要知道,如果善恶也分不清楚,你更加不知道应该起善念、排除恶念。佛法的标准,最低标准是什么?你一念心是为自己的就是恶,为众生的就是善,就用这个标准,最低标准。高标准我们就达不到了,高标准的是什么?跟自性相应的是善,跟自性不相应的就是恶,这种标准是明心见性的人才叫做善人,好像《阿弥陀经》上讲「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个善就是指明心见性,所以上善都是指等觉菩萨。这个不是我们凡夫达得到,我们凡夫最起码的标准就是一念为人、为众生,这个是善,为自己是恶。

你想想这个世间有几个人不是为自己的?以前我们小时候在内陆读书,小学的时候提倡学雷锋。有没有听过学雷锋?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为自己。雷锋几十年才有一个出来,而且现在的人讲起学雷锋个个都笑,什么时代了,还学雷锋?你看《感应篇》上讲「以恶为能」,你做善事别人笑你、别人骂你,别人说你是不是神经病?广东话讲「黐线」,就是神经病,不能够理解;你作恶是很正常,甚至赞叹你、鼓励你。你看现在有一句话讲得很有讽刺性,是什么?「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这两句很有讽刺性,这是什么?以恶为能,你作恶别人就赞叹,讲你有本事,行善的人只有低头。在这个世间,这种五浊恶世,如果你没有坚定的信愿,没有正法,没正知正见,一定是随波逐流,一定会受影响,一定会堕落。

不堕落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佛菩萨再来的,他可以不堕落,凡人都不行。另一种是什么?虽然是凡人,但是善根很深厚,他能够天天不离经教。古人讲「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这个是古代时候,古代社会风气还比较好,可以给你三天时间,你不读圣贤书才变得面目可憎;现在的社会风气比以前坏几百倍,不要说三天,半天也不行,半天不读圣贤书,半天不听经、不念佛,就面目可憎,你的烦恼习气就会起。所以,这个时代里我们能够闻到佛名、闻到正法,大幸!我们这样用诚敬的心、稀有难逢之心来学佛,这就会有成就,就得佛加持。魔的力量再强,强不过佛力。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有降魔,魔王波旬是欲界里面最大的魔,欲界的他化自在天王,他率领千军万马的魔军要来伤害释迦牟尼佛。世尊在大树菩提树下打坐,他就命令魔军拿火箭来射他,把他射死。千万的箭,万箭齐发,结果释迦牟尼佛如如不动,那些箭射到半空变成莲花,掉到地上。魔王很害怕,原来释迦牟尼佛这么大的神通,我的神通也远远不如他?释迦牟尼佛没有回答他,说你可以去问地神。于是魔王去问地神,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有这么大的神通?地神说这不是神通,这个是他的功德,他说这个世界上,你找不到一片土地没有释迦牟尼佛为众生奉献生命的鲜血,每一块土地都是释迦牟尼佛舍身为众生,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无量劫来行菩萨道,所以你魔的力量怎么可能跟佛的功德相比?根本没有办法对抗。释迦牟尼佛不需要用神通,这种功德的加持就不得了。所以只要我们能够信佛,就念这句阿弥陀佛,得佛功德。《文殊般若经》里面讲,念一句弥陀名号,你的功德与十方诸佛功德相等。这句名号的功德,就是诸佛如来无量劫所形成的这一句名号,真是功德不可思议,你闻名就得往生,闻名就能够得加持,就消业障、增福慧。

但是闻名也要有一定的标准,不是说我听到佛号就叫闻名,那个叫听而不闻。这里讲闻不叫听,没有说听我名号,讲「闻我名号」。闻的意思比听的要深,闻是什么?你听明白了,才叫做闻;听不明白,叫做听而不闻。阿弥陀佛这句佛号,肯定,你只要是华人你就会听过。可能你看过「少林寺」的电影,打醉棍的那个和尚念一句阿弥陀佛,你就听到了,看戏而已,你听到未必有这个功德,这叫听而不闻。但是听也是种善根,也都是种一个成佛的远因,可能因为这一句佛号你听进耳,无量劫后你可以成佛,但不是这一生成佛。我们现在关心的是我们这一生成佛。讲以后成佛,这个当然会成佛,你能够听到阿弥陀佛,以后肯定会成佛的,但是可能要在地狱里面无量劫再出来,再遇到净土法门,那时候再成佛。我们不希望这样,希望现在这一生就成佛,最好今年就往生。今年十二月二十一号还有十天左右,十二天,我们就锁定这个日期,就这十二日里面我们成就。

能不能够?能够,因为这个法门是无比殊胜,阿弥陀佛的加持力无比的大,只要你肯,你真干,你一定能够得到。不用十二日,《阿弥陀经》讲「若一日」,你就行了,一日不行「若二日」,二日还不行「若三日」,最后「若七日」一定行。若七日后面,没有若八日了。蕅益大师讲,上根的人一日就可以成就,中根的人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下根的人七日。我们也试过,可能不止七日了,我们学佛应该不止七日,七十日都不止了,可能七年也不止了。不知有没有老菩萨七十年的?

为什么我好像还没有成就,往生连把握也没有,原因何在?是不是释迦牟尼佛打妄语,他骗我们的?讲若一日到若七日是假的,我七年都没成就。你这样是谤佛,你仔细看看经里面的意思,它有一定的标准。《弥陀经》里面讲,「若一日……若七日」之前是什么?「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前面有这个条件的,第一个你是善。自己问一问我自己是不是善?刚才讲的善人是什么?不为自己,一心只为众生、为别人,这个是善人,我有没有做到?可能你觉得我自己一生都很善良,为人也很厚道,在家也很孝顺父母,个个都赞我很善良,我应该是善。可能用一般凡人的眼光看,可能你是个善人,但是佛经里面的标准比这个要高,你要拿经典来对照自己。

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祖,当年他非常提倡的是《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这三部书。这三本书是什么?因果教育,尤其是《太上感应篇》,这一篇文章把善恶的标准讲得很清楚、很详细。「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你祸福完全是你善恶的念头感应。所以这一篇文章不是很长,不到两千字,我们应该做为戒律来奉行。最近我看了,认真学习了这本书《天下太平之根本》,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面摘录出来的,一位居士叫做欣厌居士,这个是他的法号,这个一看就知道是学净土的,他欣求极乐、厌离娑婆,所以叫做欣厌。欣就是很欢喜去求极乐世界,厌离这个娑婆世界,这个是他的法号。我们净空老法师讲这位是菩萨再来的人,他把《印光大师文钞》里面关于家庭教育、因果教育的内容摘录出来一些精华的部分编成这本小册子,叫做《天下太平之根本》。字是净空老法师写的,他提倡鼓励我们认真来学习。

一个人能够从小就学习因果,学《太上感应篇》、学《阴骘文》、学《了凡四训》、学《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你从小学习印象深刻,从小这个根扎下来,一生人你不会做坏事,你不敢起恶念,你知道恶必有恶报、善必有善报。现在的人,人心为什么这么坏、这么自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到了极点?原因就是从小没有好的教育,从小就接受了功利的教育、自私的教育,所以价值观已经完全扭曲,从小就学坏了,长大之后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个是自然的。

所以我最近学了这个小册子,我在念佛共修法会里面为大家讲这个小册子,也讲了一下《太上感应篇》节录的经文,就是希望鼓励大家认真来学习这小册子。如果你有小孩,你用这个方法来教他,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因果教育非常快速,你现在教他说,你要孝顺父母,你要尊重师长,不可以做坏事,这样教力量不够。这种教是什么?以前可以,用伦理道德教育没有问题;现在人他根本就不懂得伦理道德有什么好处,他不相信,他认为这个是老土的、封建的。所以只有用因果,告诉他,你行善就有善报,作恶就有恶报,你不孝顺父母的,你走在街上试一下,雷都劈死你。真的,自古以来这些事情很多。讲多一点这样的例子(案例),古今的案例,最好是现在发生的。譬如平时跟人一起聊天的时候就要讲,印光大师讲,你能够以居士身白衣说法,没证果、没开悟就能够宣扬佛法,就是讲什么?讲因果。

就像上个星期有一位大陆来的居士来看望净空老法师,我们一起吃饭,我就讲起这本小册子,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学因果。他就讲,因果是真实的,他说最近才发生一件事情。他是一个企业家,他的单位里面有一个年轻人,不学佛、不信因果。有一天,大家一起去普陀山旅游,我们知道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道场,大家都很虔诚拜观音。结果他不信,在笑,很轻慢,甚至是怎么?还要在观世音菩萨的像下面小便,真是恶劣到极点。结果报应很快速,下午就见到他抱着肚子、抱着头在地上打滚,然后送到医院,不知道检查出什么病来,最后又没有办法医治,可能是变成神经有问题,就送进了疯人院,到现在还没有出来,在疯人院可能是终身在里面,你看这个现报多快速。我听了之后说,这些事情要多讲,你跟人聊天不要谈其它了,就讲这些,跟人讲故事,全部是真实的因果教育,你就等于是为佛说法。这些事情不难讲,你又不需要很高文化,不需要学经教,你就可以会讲。

好像有一本叫做《现代因果实录》,这本书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有流通,我们义工同修最好把书请过来这里,在这里发给大家,人手一本。这本书也是人手一本。你学一条跟人讲一条,去讲因果,大力的宣扬,因果报应,丝毫不差。所以这个好,真正可以帮助唤醒人心,人才有敬畏心,他不敢作恶。真有天地鬼神,你对佛菩萨不敬,不是佛菩萨惩罚你,佛菩萨慈悲他不会惩罚你,护法神惩罚你,那些鬼神他生气,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你竟然对我们老师大不敬,看我怎样收拾你!他们是凡夫,他们对恩怨、善恶很分明,所以这些要多讲。

我们自己学因果,做善男子、善女人,然后闻这部经,闻弥陀名号,你能够执持名号,若一日至若七日,你才能够一心不乱。是人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才会现在其前,才会接引,你才能够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是人临终,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经文上讲得很清楚,你不可以看漏眼,看意思断章取义,为什么我念佛念了七日、念了七年都没有效果?因为前面没基础。

我是不是善?我有没有真正闻名,这部经、这个法门,我有没有真正听明白?听明白的人一定是依教奉行。怎样依教奉行?这里经文讲『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你一定会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发起这个大心,必定就有大行,大行就是菩萨行,修种种的功德,依据佛经里面的教导,我们去勤修六度。这个功德是讲菩萨的功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是智慧),六度万行。六度万行都是菩提心的一种表现,你有菩提心自然行六度,不需要人来教你,不需要人督促你。你如果自己不行菩萨道,你觉得自己心里面很惭愧,你觉得对不起佛,对不起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你这种心发出来,说明你有发菩提心,你会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行人之所不能行,忍人之所不能忍,你会这样做。

六度万行,你不怕挫折,『奉行六波罗蜜』就是六度,「波罗蜜」叫做度彼岸,简称六度。首先一个布施,布施就是放下,什么都可以舍,没有一样不可以舍。外的是身外之物,你的财产、你的名利、你的富贵,别人对你的赞誉、供养、恭敬,名闻利养这些统统都可以舍;内的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所有的烦恼我们都可以舍。菩提道上我们不退心,这里讲『坚固不退』。所以《了凡四训》里面讲,外舍六尘,内舍六根,一切所有,无可不舍。外面的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包括整个宇宙所有的万事万物,当然你的财产就更加可以舍。连这个饭好吃,这个菜好味,我多吃两口,这是贪心,就是不肯舍味尘;别人赞叹我,我很喜欢听,这个是声尘;看到好的东西,就是好的风景,留恋不舍,看到美女自己多看几眼,这些都是不能够舍。所以外要舍六尘。内舍六根,你的身,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前面五根是你的身体,你要眼睛我把眼睛给你,菩萨为众生头目骨髓无不能舍,要拿个头去我给个头你,要眼珠我给眼珠你,要骨髓就给骨髓你,什么都可以舍。连意都可以舍,我们的意念妄想,妄想、分别、执着无不能舍。

而且遇到再大的困难「坚固不退」,坚固不退就是真的,你能够不退就能够成就了。你看舍利弗发了菩提心想要行菩萨道的时候,就来考验了,天人来考验他。天人其实就是魔,魔来考验你,你考验过关,他就来护法,他就是你的护法神;你不能过关,他笑你假的不是真的。舍利弗当时发菩萨心,他要去度众生、帮助众生,去找有没有度众生的对象。找到了,见到一个人在路边哭,就问:「你怎么了,为什么这么伤心?」「我母亲病得很凄凉,找不到药引,救不到她了。」舍利弗问:「你要什么药引?」「这个药引找不到的,这个药引是阿罗汉的眼睛,去哪里找阿罗汉?找到他也不肯给我眼睛。」舍利弗他是阿罗汉,找到度众生的对象了,说:「不要紧,我是阿罗汉,我把眼睛舍给你,你拿去做药引。」讲完就爽快把眼睛挖了下来。阿罗汉没有身见,所以连痛也可以忍,他没有痛这种烦恼,拿眼睛给他。他说:「你挖得这么快,我要的是右眼,你挖了左眼给我,没用的。」「讲迟了,算了,不挖也已经挖了,你要右眼,右眼也给你。」右眼也给他。那个人拿了眼睛闻了一下:「这么腥臭,可能你都不是阿罗汉,你骗我。」扔下,用脚踩烂就走了。舍利弗就退心了,说行菩萨道太难了。坚固不退难,退转,为什么?经受不了境界的考验,所以你想想多难!试问我们如果是舍利佛,不要说退了,能不能够舍这个眼睛都成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够舍,不能够行菩萨道,不能够坚固不退,原因何在?我们很多同修发心的时候很勇猛,我要为佛法、为众生,生命都可以舍,真的来了考验,他就怕、他就退了。什么「护持正法,不惜身命」,只会讲,如果真的天人来考验你,你会不会退?不要说要你舍身,可能别人骂你几句、诽谤你、笑你,你就会退了。这个总是自己善根、福德、智慧不足,又不能够闻名。

我们善根福德不足不要紧,有一个方法可以补足,就是「闻我名号」,不断的闻名,不断的深入这部《无量寿经》;而且要专,不可以夹杂,愈专愈好,你专才能够得定,你才能够开智慧,你对经的意思,你才能够深入的去理解。这部经其深无底,只有诸佛才能够明白,经文上讲得很清楚,「声闻亿劫思佛智」也思惟不出来,「唯佛与佛乃能知」,这部经是诸佛所行的境界。我们如果说听几座经就成了,这是自欺欺人,没成佛也不叫成。所以我自己发愿,这部《无量寿经》我深入一生,我是有一日的时间我就深入,一年希望能够讲一次。讲就是深入,讲比听更深入,听你可能会打妄想,旁边手机响了会看看,你会开小差,你会分神;讲你不会,讲一个半钟真是一个妄念也没有,如果打妄念,刚才讲到哪里忘记了,那就不好意思了,下不了台,所以讲经有好处。所以有很多同修是怎么样?他发心把我们讲经的这些字幕打字打出来,他说打字比听还要摄心,一个字一个字打,一边听一边打字,当然要集中精神,一不集中就漏过了,而且他要反复,所以学得很深入。现在我们准备希望用英文来讲《无量寿经》,你可以用翻译,翻译也是很深入,一个字、一句都不可以漏,要全神贯注,要反复的去思考、去琢磨,还要求佛加持,备课、讲记的整理、翻译都是,这些都是学习的一种方法。

如果你实在这些不做,听经要反复听,听一次、两次未必听得明白,听十次、二十次、一百次,这才可能会明白。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本书你意思看不明,看一千遍,一定能够看得明白,意思自然出来了。为什么?因为你看一千遍心就定了,得定了,你就开智慧。没有那种遍数的重复,你看的遍数不够、听的遍数不够,你很难开智慧。所以刘素云老师她怎样能够得念佛三昧?她在家听经,十年听一部经,听老法师二十年前讲的《无量寿经》。那时讲的很简单,我们现在讲的比那时讲得还要详细。那时是比较简单的讲,现在讲的很详细,现在是用黄念祖老居士的《大经解》来讲,《大经解》讲了一千二百个小时。刘素云老师拿二十年前讲的CD,一片CD一个小时,她就在家一天重复听十次,等于听十个小时,其余时间去做家务,念佛。听了一段时间之后心就定下来了,定了下来之后,你可能突然间一个因缘你就开悟了。开悟往生西方不是凡圣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余土,是实报庄严土,一入西方就是法身大士。

这个就是要自己下功夫,闻名要加功用行,这个就是修行。不要以为我听经不是修行,这是解门不是行门,你把解门和行门分开两截。古人讲解行并进,解和行是一不是二,你念佛是修行,听经也是修行,只要你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全神贯注来听,不动妄念,你就在修定、修智慧,定慧同修、定慧等持,这个不是修行是什么?所以你看释迦牟尼佛那些弟子开悟的、证果的,都在听经的时候听开悟、听证果,多少的经我们看到,一部经没有讲完那些人就开悟了。阿难尊者听《楞严经》,听到前面那段就开悟了,就证得初果。这部《无量寿经》你看听到最后,大家都见佛了,座上两万人大家都见阿弥陀佛,都证得往生的把握,都是听经得来的。

你平时修行是什么?保持你在听经里面所得到的那种定慧,在生活当中、在待人处事当中历事炼心,就炼你这个心,你的定、你的智慧。所以能够坚固不退转,不怕任何的挫折、任何的阻扰、任何的魔扰,你都不会退心。现在我在这个世间就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除了这个愿望之外,其它愿望都可以放下,都没有什么大不了,都是梦幻泡影,何必当真!当真你就错了,你不是愿力做主,你是业力做主,你放得下你的业力,你的愿力就得力了,愿力大于业力,带业往生。所以坚固不退,并且『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你所修的一切善根,包括自己的戒定慧,包括弘法利生,劝人念佛、劝人信因果,这些善根统统是回向净土,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条愿叫做「闻名发心愿」,这个重点就在发心。

《无量寿经》它的纲宗(纲领宗旨)就是第二十四品里面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这次六月份的《净土大经解》分享心得会,我就是讲这个专题「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概括了《无量寿经》,所有的行门就是这两个。你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你自己一定要很理解,如果菩提心是什么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发?所以我们下面跟大家多用一点时间来讲菩提心。

一切大乘法门都重视发菩提心,你看密宗里面很重视发菩提心,菩提是根,没有菩提心是不能够成佛的,也不能够往生,所以各宗各派都是重视菩提心。所以菩萨道第一个发心就是四弘誓愿,大家都很熟,常常做功课也念,跪在地上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大家很熟,这个就是菩提心,但是这个菩提心是事上的菩提心。菩提心有两种,一个是随事发心,一个是顺理发心。在事上我们容易理解,容易去奉行,能够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心就是菩提心;但是如果我们不明理,这个心很容易退,未必能够经受得起考验,最后可能只是口头上讲讲而已,不是真的。为什么?在佛堂里面刚刚发愿众生无量誓愿度,出来可能被人踩了一脚,然后就很生气,骂人:你的眼长到哪里去,为什么踩了我的脚?就跟人对立了。你看看,他还度不度?他就不度了,踩我脚的除外,众生无边誓愿度,括号,凡是踩我脚的除外,他不是无边,他是有边。所以你如果不是真正学佛法,学到一定的深入,对理不明,你的烦恼习气一起来,你菩提心就没有了。

在《华严经》上讲,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皆属魔业。你菩提心忘失了,不是说你没发,发了忘记了。刚刚在佛堂发过,一出来就忘记了,跟别人对立了,你修诸魔业。被人踩了一脚心里很生气,然后你去跟四众做饭来修这个福报,修福是魔业,你来做义工是魔业。你是流通法宝,甚至讲经说法、带众修行,这些都是修福,没有菩提心全部是魔业。这个福将来帮你成为一个魔,成为他化自在天王,变成魔王波旬,福报很大很大,欲界个个都尊重你,个个都听你的使命,但是大福报的人造恶业就多。没福的人想造恶业的都很难,你说你想要杀个人,有福才能杀得到他,没福的话杀不到他,反被他杀。你看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你说他福报有多大?你行不行?你肯定不行的,你没有这么大福报,你想发动也发动不起来。他可以发动,可以杀人如麻,他还没事,这个福报你说有多大?他是什么?他是魔,把这个福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内快速的消除掉,杀一个人消他很多福,何况是杀几百万、几千万?最后福享完了,恶业现前,业报现前,深深堕入大地狱永劫难出。所以你发不发菩提心,你说是多么重要。

所以修行,不是说只是来佛门种一点福,说我来做义工,我来为道场做很多好事,护持正法,甚至我来建一个寺院,做这些大好事。没错,这些是修福,但是如果我们的心未发出来,菩提心没有,将来很危险。我讲这些话不是很好听的,因为大家说,我做义工,我做这么多功德,你也这样来说我?不是说你,是好心提醒,这是佛在经里面讲的,《华严经》上讲的,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都是变成魔。如果我知道这个道理我不告诉你,我对不起你,所以我一定要讲;你不肯接受,你生我气,是你的事情。我是对你一无所求,我不需要你护持,我自己没有人听我讲经,我自己念佛求生净土。你要我讲,我给你讲真话,忠言逆耳。

所以讲得真实的话、不客气的话就是,修福的人如果没发心,基本上跟那些恶人差别不大。好像希特勒,他前世就是没有发菩提心,修诸福报,修了很多很多福报,这些福报不普通,有几个人有可以做皇帝的命?天子命大部分都是在佛门里面修的,在其它地方修不到这么大的福报。你护持正法,你奋不顾身,你可以为一切众生舍身忘己,大菩提心没有发出来的话,来世享人天福报;人天福报你迷了,迷了之后就造无量的罪业,因为你有福报,你杀生可以杀很多,是别人的千倍万倍,你饱暖思淫欲,你可以做很多邪淫的事,别人也不敢说你。杀盗淫妄酒,你做得很多,最后就堕地狱了。那个恶人在这一生做很多恶业,他这一生就堕地狱;我们如果修很大的福报,来生享大福、造大恶,接着来生堕地狱,相差一世人,差一步,比那些恶人就差一步下地狱。这个是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不懂经教、不懂道理怎么行?所以我鼓励大家一定要多听经,一定要学经教。学未必自己学得明白,跟大家一起切磋琢磨,一起来分享、讲解,讲得愈细愈好,你才知道自己怎样用心。用错心了,本来是好心做好事,却变成做坏事了。在佛门做义工的同修很多,我鼓励他多听经,学经教重要。不学经教,我也为他捏一把冷汗,将来那个后果如何?不可思议。

所以随事发心就是四弘誓愿,这个心是不是发得真,就看你能不能够在理上明白,所以第二种是顺理发心。理是什么理?这个就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什么是真相?《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就讲到理。这个宇宙是怎样一回事?人生是怎么一回事?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是梦。梦是什么变现出来的?是你的念头变现出来的,因为你有念头你才会作梦,一个念头也没有,你不会作梦。所以古人讲「圣人无梦」,圣人他不起心、不动念,他当然不会有梦。只要动念就有这个境界,因为境由心造、境随心转,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你的心现出来的。所以我们眼所见、耳所闻、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你要知道那个是幻象,好像海市蜃楼。大家有没有看过海市蜃楼?如果你出海的时候可以看得到,或者在大沙漠里面你看得到,你看到前面很远的地方有个市场,有很热闹的场面,很多人都能看到。大沙漠里面、大海里面怎么会有这些情况、这些景象?我们现在科学知道,那些是什么?地球的某种角度那种折射,好像放电影一样。电影是什么?把底片射到银幕上面。这个是什么?把远方的某一个城市的那个现象,用一种折射在一个很空旷的地方现出来,我们看得很清楚,海市蜃楼。特别在大沙漠里面,见到前面你看有市场,我现在水都没有了,很辛苦了,我们得救了,很欢喜拼命去追,追到最后发现没有。

其实我们的宇宙、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你在人生里面看到样样都是真的,样样都要去追求,样样要控制、去占有、去支配,到了最后你会发现全部是一场空,是假的现象、虚幻的现象,你看好像是真的,其实是假,其实是没有的。《金刚经》里面讲的是真实的道理,一切有为法,有为法是有生灭的法、有生灭的现象,全部都是如梦幻、如泡影。《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讲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空的、是梦幻,它是你的念头映像出来的海市蜃楼,你置身在海市蜃楼当中,都是全部是假相,等你什么时候你梦醒的时候,你发现原来统统都没有。你曾经为这个人很伤心、很难过、很痴迷,发现那个人原来是没有的;你曾经为一件事情可能很忧虑、很烦恼、很焦急,梦醒的时候发现这件事都是假的、空的,觉悟的人就知道。

好像永嘉大师在证道开悟的时候他讲,「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在梦里面看有六道轮回,有眼前的境界,有圆明寺,有这么多的人,有个定弘法师在讲经,有你这个身体坐在这里听经,回到家有家、有家人,这些统统是什么?梦里面有。如果有个人在旁边叫你,你醒了醒了,不要作梦了。还在讲梦话,把你叫醒。你一惊醒过来,圆明寺也没有了,定弘法师也没有了,里面这么多人听经的场面也没有了,自己也没有了,全部是空的。觉后空空无大千,宇宙也没有,大千世界也没有了,你有这一种智慧就叫做般若智慧。

这种智慧不是一般世间的那种智慧,我们叫般若,般若是原音是梵文的读音,我们不翻译,是音译过来,为什么?尊重不翻,所以翻译它有原则的。在古代译经师里面讲,五种不翻,五种情况的术语是不可以翻译,只能用音译,用原来的读音,然后再来解释。这个般若是里面的意思太深,如果我们硬要翻成智慧,那个意思就变浅了,别人就没有办法那么深入去理解,所以我们还是用回原音般若,然后去解释般若究竟是什么智慧,是看破诸法皆空的这种智慧。《心经》里面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受想行识就是讲五阴,五种身心这个现象,色是物质的,受想行识是你的心理活动,全部是空,所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跟着前面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前面的识是意识的识,是第八识,全部都空,没有一样是真的。你能够看破,这个就是般若智慧。

所以这个智慧是什么?一定是你要把一切念头放下,你才能够体会。你还有个念头还没空,你还有想、还有受、还有行、还有识,你就没有空。所以一切舍了、一切放下了、一切都布施了,菩萨六度第一个布施就是一切皆舍,色受想行识全部舍,你才明白真空。真空非空。假有,就是那个有不是真的,空也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所以讲真空妙有,不落二边,不落空边,也不落有边。凡人执着有,有圆明寺、有定弘法师、有我的身体、有我的家庭、有这个世界,什么都有,这个是烦恼习气,这个是错误的见解。阿罗汉执着空,什么都空、什么都没有,既然什么都没有,何必要发心?何必要度众生?不是找麻烦吗?他执着空,这个也不对。

所以经上讲,「诸佛说空法,为度于有故。若复着于空,诸佛所不化」。意思就是讲,佛为什么讲诸法(一切现象)都空?就是为了断除我们对「有」的那种执着,因为你执着有,所以佛跟你讲空;好了你什么都空了,又执着空,若复着于空,诸佛不能度,诸佛也度不了你,着了个空相。所以《法华经》里面你看弹偏斥小,对阿罗汉偏真涅盘、小乘的这些修行人着于空的,喝斥他们。这个执着要放下,空有二边都不执着的时候,你才能够见到真空,同时不离妙有,二边不着,这个叫中道。这个是什么?一定不可以动念头,所以这件事叫做「离言绝虑」,离开语言,语言怎样讲也讲不到那个境界,也都要绝虑,你想的、思虑的那个心理上的活动都要放下,你不能够动念头,动念头的不是着有就是着空,因为你有有的念头、有空的念头都错。

所以宗门里面讲,必须除尽有所得心,方能行至行不到处,你要把你的有所得的心放下。修行不可以有我得到什么境界,我得念佛三昧了,我得到一心不乱了,我得到往生的把握了,我已经证得阿罗汉了,我已经知道诸法皆空了;我要去求佛道,有个佛道可以让我去求,真的可以有个佛位给我去证的,真的有个菩提可以给我得到的,这些统统叫做有所得心,这个就叫做执着。这些执着都要放下,统统放下,才能行到行不到处。这句话很有味道,我们行到哪里?行到行不到处。哪里是行不到处?就是离言绝虑,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一切所得的心都要放下,无修无证,「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你才能够证得菩提。「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把你的颠倒梦想,你有所得就是颠倒梦想,放下。

我们念一句佛号,叫做老实念佛。什么叫老实?你有一个有所得的心去念佛就不叫老实。好像我爸爸以前念佛怎样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快点来接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快点来接我,很执着。我劝他,「快点来接我」这句不需要念,只念阿弥陀佛,也不需要想他什么时候来接我,你不要焦急,一直念下去他一定来接你。你不要想,一想就有所得心,反而障碍你念佛三昧、障碍你自己往生。就这样念下去就行了,老实。真正老实念佛的,念着念着菩提就得到了,极乐世界就在眼前,所以这个法门叫做「巧入无生,暗合道妙」,不知不觉当中你就已经得到,得到了还是不动念头,好像不知,又好像不觉,一直到成佛,到最后完全不知、完全不觉。但是虽然完全不知、完全不觉,也无所不知、无所不觉,完全就是没有念头、没有妄想。

这样的心发起来的菩提心,就是顺理菩提,你就成佛了。

你不会为一切境界所转、所影响。为什么舍利弗两只眼睛给别人还会退心?把这个境界当真。他不会生气,阿罗汉他没有见思烦恼,不会起贪瞋痴,但是他还会退心,就是没有顺理菩提心。只有随事菩提,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发了,发了这个心,结果境界一考验他退,他不知道眼前所有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梦境,你不要当真,眼睛挖了不就挖了,别人踩了不就踩了,无所谓的,都是假的。这个心发起来,你不会退,一切都可以放下,只有一句佛号念到底,你就必定往生。经教可以帮助你,帮助你不退转菩提。

上午的时间到了,我们下午再来跟大家学习。谢谢大家!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钟茂森:遇到一点风凉话,不愿意承担责任 钟茂森:遇到一点风凉话,不愿意承担责任

钟茂森:把自己的见解放下 钟茂森:把自己的见解放下

钟茂森:发心最重要 钟茂森:发心最重要

钟茂森: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钟茂森: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钟茂森:俞净意公三年改命,勇猛程度值得学习 钟茂森:俞净意公三年改命,勇猛程度值得学习

钟茂森博士:斗闹场绝勿近 钟茂森博士:斗闹场绝勿近

钟茂森博士: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钟茂森博士: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钟茂森博士:入虚室如有人 钟茂森博士:入虚室如有人

钟茂森: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 钟茂森: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

钟茂森:道义救危机 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 钟茂森:道义救危机 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一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一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二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二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五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五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四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四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三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三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七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七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五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五集)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上)-2011年新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上)-2011年新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一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一集)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下)-2011年新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下)-2011年新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六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六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二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二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七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七集)

钟茂森:美国布莱恩博士用催眠研究轮回的科研成果 钟茂森:美国布莱恩博士用催眠研究轮回的科研成果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五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五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一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一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六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六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二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二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六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六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一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一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七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七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七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七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二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二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