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玄:读经你“走心”了吗?看古人诵持《法华

2023-07-29 念佛感应

《妙法莲华经》在中国佛教有超出群伦的“经王”地位,“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药王菩萨本事品》)古来关于《妙法莲华经》的持验记不可胜数,在这些异彩纷呈的故事里,都有个共同的特点——走心。

这些故事里最有名的,是天台宗的慧思大师与智者大师。

天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大师,从小持戒,顶礼《妙法莲华经》,因为天气久雨蒸湿,身患浮肿,但是大师不为所动,一心修行《妙法莲华经》,梦普贤乘六牙白象,来摩顶而去。这部《妙法莲华经》,曾经不能理解的深义,自然就能解悟明了,普贤菩萨所摩之处,隐隐隆起,如同一个肉髻。

他的弟子是“东土小释迦”天台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去亲近慧思大师时,慧思大师对他说:“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释迦牟尼佛住世之时,我们一同在灵鹫山听佛说《妙法莲华经》,宿世因缘牵引,如今你又来与我相见了!)智者大师诵《妙法莲华经》时,得法华三昧,见到“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不可思议,向师父汇报这种境界,慧思大师非常赞叹:“非汝莫证,非我莫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所发持者,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之师千万,不能穷汝辨矣。”(若不是你,谁也不能证悟这般境界,若非是我,也没有人能够识得你的证量!你所入定,乃是法华三昧的前方便,所发持的境界,是初旋陀罗尼。纵然有千万精通文字的法师,也没有人能论辩法义胜过你的。)

这两位大师是天台宗的奠基者,他们毕生的弘法事业都是围绕着《妙法莲华经》开展的。

智者大师的弟子慧普法师,常行法华三昧,感得普贤乘大白象,放光照身,忽然悟入。《法华传记》记载了一位法海寺的僧安法师,手抄《法华》、《般若》等诸部大乘经典,夜梦普贤菩萨乘白象王,对他说:“你抄写经卷之时,‘说佛智慧故’等二句写漏了。”他醒来赶快去看,果然如是。

确实,这与普贤菩萨的愿力有关,《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有云:

普贤菩萨白佛言:“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

很多人可能以为,这都是大师天资聪颖,才有这样的成就,那还真不一定。佛陀在经中开示“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此人福慧进趋圆满,必当成佛!

晋代,在长安有一位跋澄法师,二十岁剃度出家,就发愿诵《妙法莲华经》,但是他根器鲁钝,每天只能记住一行字或者半个偈子,“至八十岁,方通一部”,比起现在很多人每天就能诵一部,确实很“没效率”,但是他八十岁的时候,遥见天人来迎接,手持文疏对他说“天帝奉迎大德”,令人赞叹不已,跋澄法师十分淡然,“我平生诵经,专祈得生极乐,忉利天虽然很好,可我并不愿意去!”终于,又有一天他预知时至,梦见七宝塔,金刚神、青衣童子来迎。他临终的时候问周围的人,“你们见到千佛来迎吗?”“没有见到。”“你们闻到香气了吗?”“闻到了。”

至诚诵持 必获感应

这就是“走心”的感应,学习佛法贵在专恒一志、专精一行,从古至今这样的故事有很多。

隋开皇年间,在蒋州有位富商严恭居士,对经典十分殷重,还在城外建了一个精舍,专门抄写《妙法莲华经》,每次写完都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自然就深入义理,心无疲厌,抄好以后,以香花供养。

有人找他借了一万贯钱,可是借出去以后,他回到家中的库房查看,这些钱还在,但是水淋淋的,像洗过一般。后来借钱的人竟回来找他,说自己乘船遇到事故,钱都沉入水底了。严恭这才知道事有灵验

还有许多人特意建造净室来书写《妙法莲华经》,不仅选取最好的笔墨、纸张,甚至专门选取净地,种植嘉木,一边讽诵经咒,一边浇水灌溉,树木长成再来造纸抄经,殷重至斯。遂感得佛菩萨摩顶授记、天龙护法现身,乃至引发神通、悟入实相,数不胜数。读了这些故事,不由得反思我们自己对法宝又是什么态度呢?

很多人误解禅宗“不着相”,以为恭敬经典都是“执着”。

殊不知祖师修行精进不懈,才做到了真正的“不着相”。《六祖坛经》里有位法达禅师,见六祖却不顶礼,究其原因“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六祖却为他开示:“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如果你念经至万部,能够理解经意,还不自负,便能与我同行。可惜你辜负了这一大师因缘,还不知过在何处!)口诵一偈: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

法达禅师便谦恭地请教六祖,在一问一答之间,法达禅师言下大悟。

法达禅师诵经三千部才能在六祖言下大悟,可见“顿悟”并不是睡大觉就能“顿悟”的。

能够诵经解悟还不以为胜,才是真正的“不着相”,否则诵再多遍,徒增傲慢。可见真正的感应,不在事相上,而在于内心智慧的开启。

法达禅师又问:“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如果是这样,只要能理解经文大义,就不需要念经了吧)?”

六祖却说:“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已。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经典有什么过失呢,岂能障碍你的正念!迷悟都在人之自心,罪福是自己招感。口诵心行,就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又说一偈: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这就是“走心”的诵经,将自己的内心浸润在佛法大海中。

“不走心”的诵经是怎样的呢?

《遯斋闲览》有一则故事,欧阳修在頴州时,遇见一位官奴卢媚儿,姿貌端秀善谈笑,口中常作莲华香,人们都很惊异,欧阳修后来将这事说给一位有宿命通的僧人,僧人告诉他:“此女前生曾出家为尼,诵《法华经》三十年,因为一念之误流堕至此。”欧阳修不信,就去问这位官妓,她果然说自己沦落风尘,从不曾诵经。欧阳修便想试一试真假,就命人请一部《妙法莲华经》来,她一看就能熟练地读诵,像是很熟悉的样子,别的经就不能这么熟悉了。欧阳修这才信服。

同样诵经,有的人只诵一部便见千佛授手,有的人诵经三十载却堕落风尘。同样是诵经,我们的内心有了真正的改变吗?如果贪嗔痴如故,是不是我们面对信仰时太不走心?

读经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高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一课、读经录要(二) 高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一课、读经录要(二)

古人戒淫的故事 古人戒淫的故事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历观古人,无一不从辛苦中来 历观古人,无一不从辛苦中来

古人往生特别容易,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古人往生特别容易,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增广文钞|《阿弥陀经》言简义周,易于受持,古人列为日诵,欲其家喻户晓,咸沐法泽 增广文钞|《阿弥陀经》言简义周,易于受持,古人列为日诵,欲其家喻户晓,咸沐法泽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古人的智慧来自心灵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古人的智慧来自心灵

印光大师:读经须知

坚持读经快一年,20几年的皮炎好了,孩子多动症没了 坚持读经快一年,20几年的皮炎好了,孩子多动症没了

金刚经古人持验录之三十四:得回生篇 金刚经古人持验录之三十四:得回生篇

金刚经古人持验录之三十五:得回生篇 金刚经古人持验录之三十五:得回生篇

地藏菩萨感应录:读经原为度亡苦,不期得以拓胸怀 地藏菩萨感应录:读经原为度亡苦,不期得以拓胸怀

读经让我得到不可思议的收获 读经让我得到不可思议的收获

海涛法师:读经时,一不小心就会走神开小差,怎么办? 海涛法师:读经时,一不小心就会走神开小差,怎么办?

我的抄经读经感应:无比殊胜神奇的僧伽咤经威力无边 我的抄经读经感应:无比殊胜神奇的僧伽咤经威力无边

古人祈求观音送子的一组感应事迹 古人祈求观音送子的一组感应事迹

地藏菩萨感应录:磨难只缘业障重,读经更感甘露降 地藏菩萨感应录:磨难只缘业障重,读经更感甘露降

达真堪布:读经时如何具足戒定慧 达真堪布:读经时如何具足戒定慧

【读经】-佛教读经须知 【读经】-佛教读经须知

佛教名词:读经是什么_读经先读什么_读经的好处_读经须知 佛教名词:读经是什么_读经先读什么_读经的好处_读经须知

法华经记载的21位大阿罗汉

开发儿童智慧,提倡儿童读经 开发儿童智慧,提倡儿童读经

古人论富贵贫贱 古人论富贵贫贱

读经读得发烧发热,说明你的罪业消失了 读经读得发烧发热,说明你的罪业消失了

穿短袖衣服念佛、读经、拜佛,有罪过吗? 穿短袖衣服念佛、读经、拜佛,有罪过吗?

古人说豪宅有“三不得”,你家有这种情况吗? 古人说豪宅有“三不得”,你家有这种情况吗?

为什么读经的时候妄念那么多

品古人六戒,修宠辱不惊 品古人六戒,修宠辱不惊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古人的仁慈之心 古人的仁慈之心

念佛简单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读经吧? 念佛简单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读经吧?

古人的10句家风名言 古人的10句家风名言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古人修善积德改命的故事 古人修善积德改命的故事

古人用功不肯刹那离开工夫,故能当下悟道 古人用功不肯刹那离开工夫,故能当下悟道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蔡礼旭老师:不让古人是谓有志 蔡礼旭老师:不让古人是谓有志

儒家教育•胎教读经57:吃素食的素宝宝聪明吗

“人穷不省三钱, 没钱不串三门”,牢记古人的忠告,受益终生!

古人辨人技巧:观五神,透人心,说的太对了!

扶摇直上九万里!为什么古人认为,天的高度是“九万里”?

“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古人的观人智慧让人叹服

“老人失德,日子难过”,啥意思?古人告诫,不妨看看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从古以来一直尊奉为“成佛的法华”。为什么这么说呢?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从古以来一直尊奉为“成佛的法华”。为什么这么说呢?

古人讲“奸者不离三”,小人身上的3个通病,平时被很多人忽略了

古人“以石镇宅”,花样繁多,敦煌文献中还载有“秘方”

古人讲“断肠笛子送命箫”,箫和笛子有何特殊?深层含义少有人知

古人常说:“人有三样,不富也旺”,是哪三样?至今依旧高明

古人出趟远门究竟有多难,有哪些制约因素?其远行方式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