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第二集)

2023-07-19 入门知识

钟茂森博士: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第二集)

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2009/1/22 华严讲堂 档名:52-328-02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来继续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昨天我们学习了文昌帝君他自己现身说法,告诉我们这一十七世做士大夫身,所积的阴德非常的厚,而感动上苍,因此得很大的福报,这个福在於存心。帝君不仅用自己的这些经历来为我们说明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又引徵了史实,说出了四则故事,告诉我们祸福都是自己求之。下面我们来看第十五句,这一句话是说明福德的根本在於心地。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这句话可以说是整篇《阴骘文》的纲领,上面所述的是因果之事,底下所讲的便是因果之理。『福田』是果,『心地』是因,人能够相信因果,他的心常怀著戒慎恐惧,有这种戒慎恐惧就不敢作恶。人如果不信因果,他的心是常常放逸,放逸乃至肆无忌惮,因此就容易作恶。所以一人能信因果,则一人能行善,一人不信因果,则一人会作恶。所以安士先生说,「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也」,所以这一句是全篇的重心所在。底下帝君给我们开示修福,广种福田如何在行门上用功。第十六句: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这一句可以说是在行门上的纲领。这一句是下文的总说,下文是别说。我们要真正得福,就要时时行方便。这个『方便』是什么意思?「便」是便宜,「方」是方法,所以方便就是最合适的方法,自利利人。这个『时时』是无间的,一天二十四小时行善的心不间断,所以一有机会必定是做善事。『种种之阴功』,「阴功」是阴德,不为人知的善就叫阴德,「种种」是代表没有一桩遗漏。凡是有机会做必定去做,不需要别人知道,也没有一个心要求果报。这是以清净的心、以无著的心修布施,把修善作为自己的本分,应该做的,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将来得好报,而是我自己应该做的本分事情,所以力有所能,必定是勇往为之。即使是不能,这个能力不够,做不来的善事,也要发一个善愿,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把它做得圆满,让自己的善意也得到圆满。所以这是讲到行门。

底下从第十七句开始,是分别的说明我们如何来修善。先是讲众善奉行,把众善奉行这一部分讲完之后,帝君又给我们讲诸恶莫作。我们来看从第十七句到第二十句,这是众善奉行。

【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

这四句为一段,这四句是讲慈悲的愿望。悲愿是为道、为学的大根大本。我们为什么会修道?为什么会求学?因为有这个慈悲心,不忍见到众生受苦受难,这就是佛法里讲的菩提心,救拔一切众生的苦难,为他们带来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幸福安乐。所以第一桩是『利物利人』,这个「利」字乍听起来不是很好听,为什么?如果人人争利,这个社会必定是大乱,可是这个字如果倒过来用,不是为了自利,而是为了利人利物,这样子就是好字。所以这个字用於自己就叫私,用於为人这就是公。所以存心一改,这个果报就是天地悬殊。

第十八句讲的『修善修福』,这里本身就有因果在里面,修善是因,得福就是果,善必定感得福,恶必定感得祸,这都是自然感应之理,不是人为制造的,它是宇宙的真理。所以聪明的人真正想得福,他就应该修善,修善得的福才是真正带得去的。这世间人们所追求的所积累的财产、珍宝、田园、房宅,这些人带不去。有一类人淡泊名利,但是他追求一些技术,一些技艺、能力、才华,积累这些,确实就比身外之物要好一些,但是这些才华、技艺也带不去,人一死,轮回了,所学的统统都忘掉。唯有什么?修善得的福人可以带得去,这一生修善,来生必定得福。所以带得去的那才是真的,带不去的是假的。

我们修福不仅是光修福而已,更要懂得修慧。如果是光修福不修慧,有一句话讲,「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这是一个佛典故事,讲迦叶佛时代有兄弟两个人,他们两个人都出家,兄长持戒坐禅,一心修道,修慧,可是他不接触大众,不肯布施,他不修福。那个弟弟就反过来,修福,很愿意布施,但是他的持戒上面持得不好,常常破戒,又没有禅定、智慧。后来到释迦牟尼佛这个时代兄弟两人同时出现在世间,这个做兄长的成就了阿罗汉果,可是因为往昔没有修福,吃都吃不饱,拿个钵去乞食,没有人肯布施他,他托空钵,那个弟弟那一生做了国王的坐骑,是头大象,因为前生福多,所以他做了畜生,皇帝非常喜爱它,给它挂满了珍珠、璎珞,而且还给它封地,可是因为不修慧,堕到畜生道。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福和慧得双修,而相比之下,修慧比修福还要重要。如果两者只能取其一,那我宁愿做那个罗汉,也不做大象。当然,福慧得要双修。所以佛称为「二足尊」,二足尊是什么?福和慧都圆满、都具足,这叫做二足尊。

下面十九句『正直代天行化』。「正直」是我们的存心,心地要正、要直,正就不邪,直就不曲,内心里面没有那种邪曲。心为什么会邪曲?因为有私心,念念想著自己,这就有邪曲;如果念念为公,为天下苍生、一切众生,心就正直了。正直的存心,他的行为必定是代天行化,因为天是正直的、是无私的。我们以天心为心,就以天行为行,这个行化就是推行教化,帮助上天教化众生,启发众生破迷开悟,断恶修善。这就是《中庸》有所谓的「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能够这样子做的人,他能够帮助天地教化万物,赞天地之化育这个赞就是帮助,就是代天行化的意思。「与天地参」,这个参是三的意思,人跟天地并列称为三才。那什么人能够与天地并列?必须要正直代天行化之人,才配得上跟天地并列称为三才。

下面『慈祥为国救民』,慈祥也是存心。这里特别是讲为官之人,心存慈爱、仁厚,为万民著想,为国者必定是救民,为什么?因为国以民为本。所以能够救百姓於水火,给百姓带来安乐,这个人是真正忠君爱国之人,必须要有慈祥心地才能做到。下面又有四句,这四句都是讲孝敬之德,它是积福之本,所谓:

【忠主,孝亲,敬兄,信友。】

『忠主』,忠这个心源於孝心,孝是德之本,以孝对待自己的主,这就是忠。《孝经》有所谓的,「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这个上也是主的意思,用忠顺之心来侍奉自己的长上。「主」它代表一切的领导,上至国家领导人,古时候称皇帝,现在我们称为***或者总统,下至地方领导,团体有团体的领导,我们都要忠。这个忠是心尚中道,中而不偏,如果心有私这就偏了,无私才能达到忠。所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到自己的义务,尽忠职守,要把自己的私心私利放在一边,维护团体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世界人民的利益,这才叫做忠。

那么孝,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圣贤教育都从孝道开始。孝,首先对我们父母,父母是亲,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最大的,生我们、养我们,所以我们先要从父母爱起,然后推亲及人,以爱父母之心爱天下之人,这就把孝心扩展。所以《孝经》上讲孝有三个层次,「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一开始得从孝爱父母开始,这叫孝亲,然后步入社会就是要忠主事君,这是把心扩大了,不仅是对自己家里人,还要对整个国家的人民,那么再扩大,对天下全世界的人民,对万世的子孙后代,我们自己要立身行道,成圣成贤,这是孝道的圆满。

孝亲的人他必定福会很大的。我们看到在几年前新闻有报导一位孝子叫刘霆,他是浙江人,他的母亲患了尿毒症,家里的钱全用在治病上,最后倾家荡产。刘霆的父亲忍受不了压力,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留下重病的太太跟刘霆。刘霆当时十九岁,刚考上浙江林学院,他想放弃学业在家里照顾母亲,可是母亲不肯,一定要让他上学。於是他背著母亲上学,在大学附近租了一间小屋,这样跟他母亲一起生活,他就能照顾母亲。每天白天上课,下午回来就照顾母亲,然后挤出一些课余时间来学习。他为母亲煮饭洗衣、打针送药,而且鼓励他母亲说:「妈妈你一定要活著,只要你活著,我就能坚持下去。」他对母亲这个真实的孝心感动了很多人,感动了学校的领导、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人士。当时他母亲要做换肾手术,刘霆就决定要把自己的肾换给母亲,结果感动了一家医院为他免费提供一个肾脏给他母亲做换肾手术,给他母亲治好了。而且很多人慷慨解囊捐助,让他的生活得到改善,让他能够多一点时间投入学习。大家都被这位身材单薄、沉默少言的刘霆这一分真挚的孝心感动。

后来刘霆被授予「全国孝亲爱老模范」这个称号,得到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授予的刘霆母子「爱心大使」的称号,被评为「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浙江骄傲」、「浙江十大孝心好儿女」、「杭州十大平民英雄」这些荣誉,刘霆是实至名归。所以以真挚的孝心来对父母,他感得这个福报是自己没有想到,这就看到真的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自然给善人加福。把孝心养成以后,对待兄弟姐妹,这是行悌道。敬兄是悌道,对待兄长要恭敬,古人有所谓的事兄如父。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宋朝的司马光,做到了宋朝宰相,可是对自己的兄长侍奉起来真的是无微不至。当他的兄长八十岁的时候,司马光年龄也不小,都很大,而且司马光身为宰相的高位,可是对兄长依然以小弟这样的身分在家里行悌道,照顾自己兄长无微不至,常常柔声下气的来关心兄长,问哥哥:你肚子饿不饿?要吃点什么?当兄长有需要的时候,司马光必定亲力亲为,侍奉兄长,所以司马光不愧为宋朝的大德。

『信友』,这是对朋友有信义,特别是志同道合的人,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方向,互相要信任。而且自己言出必果,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在朋友心目中要树立威信,这个威信是自己德行招感,这是讲伦常道德。底下又有四句:

【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

这是讲到弘扬圣贤教育。这个『奉真』,「真」是天仙的意思,『朝斗』,「斗」是星宿的名称。这是道家称这些天仙、真人、斗宿,这些都是天上的神明,记人的善恶,决定人的寿命、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他们恭敬、奉祀、朝礼。『拜佛念经』,这是讲佛教,佛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是神明。什么是佛?佛者觉也,觉悟之人就叫佛。那觉什么?觉包括三种,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他自己圆满的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这叫自觉,觉他是自己明了以后还要帮助别人觉悟,觉行圆满这就是自觉觉他都到圆满的境界了,这就称为佛。所以佛人人都能做,佛告诉我们,人人本来是佛,所以我们拜佛就是拜自己的本有佛性。当然这个拜佛也有拜老师的意思,老师是过来人,他先觉悟,我们是后觉悟的人,我们拜他为师,希望将来跟他一样。所以佛教它不是迷信,也不是宗教,而是一门教育,这个我们要了解清楚,佛教到底是什么?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你看我们称佛为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自己自称是三宝弟子,弟子是学生,所以佛门里面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这个在教育里面才有。那么念经,经典是指教育的教材,它记载著都是佛所教化的宇宙人生真相,通过经典的学习,我们就能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佛不在世了,佛的教诲留在经典里面。

下面讲的『报答四恩』,这「四恩」在佛教里面有回向偈,上报四重恩。这四恩是指,第一个是父母恩,第二是师长恩,佛陀也是我们的老师,他也属於这一类的。老师之恩如同父母,父母生我们身命,老师生我们慧命。第三个恩是国土恩,第四个是众生恩。这一方国土对我们有恩德,众生对我们都有恩德,我们每一天所吃的、所用的都来自於众生,我们所生长的这块土地都是对我们有很大恩德的。所以我们常念报恩,有报恩之心这个人才有真正努力精进,才能够很快的成就。『广行三教』,三教是儒释道三教,三教都是教育。「广行」,这个行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自行,自己要把三教的内容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变成自己的行为,这叫广行,日用云为离不开三教,第二层意思是推行、弘扬的意思,弘扬儒释道圣贤的教育,挽救世道人心,这个有大功德。所以这四句是讲积福的增上缘,因为有圣贤的教育,所以我们修福就会容易,而且成就的功德也就大。后头有九句是教导我们造福的修法,用佛法的术语来讲这是修布施,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九句讲的是财布施和无畏布施。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

这是讲到救护生命。『鱼』和『雀』是代表一切众生的生命。『涸辙之鱼』,就像干涸的车辙里面的鱼,那个车辙就只有一点点水,这个鱼很快就要干死了,要救护它,急迫不可有半点的耽搁。『密罗之雀』,在罗网当中的小麻雀,非常的危险,把它救助出来。这是什么?讲我们救度众生要刻不容缓。就像佛家里讲的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千手千眼代表什么?见到众生苦难,眼到手到,立刻就要伸出援手。纵然我们力量不能够真正救度,也要有那颗救度的心,凡事都要尽心尽力的去做,这才能有圆满的功德。下面第三十和三十一句:

【矜孤恤寡,敬老怜贫。】

这是讲到对孤儿、对寡妇、对老人、对贫穷的人,这些人都是社会当中最可怜的,最没有依靠的。这类人比一般人更苦,更不幸,所以我们要同情、要怜悯,用真心去关怀他们,照顾他们。因为凡是人,都是我们的同胞,都是跟我们一体的,尤其是这些不幸的人,我们更要加意的照顾。我们师父上人提倡养老育幼这个理念,早年又提倡弥陀村,最近又提修建老人乐园。建立老人乐园建立成宾馆式的,请的这些服务人员都受过《弟子规》的培训,老人家在这个乐园里面一个人一个房间,生活起居都有人照顾,三餐饭有自助餐厅,以素食为主,外面有很好的这些田园、花园,另外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老人家还依然能够学习,有能力、有技术的,还能够在乐园里面开课讲学,传授他们的技艺,发挥余热,让老人家能够在这个乐园当中安度晚年。

这个乐园不要用养老院这些名称,要什么?以这个山庄、别墅来命名。譬如说,师父在鸡足山鼓励他们建了鸡山山庄,或者是在大理那里苍山脚下建一个苍山别墅,用这些名称,这样老人家在这里面他就不觉得自己老,如果用老人院,就觉得自己老了才住老人院,这都有心理的负担。老人院旁边附设著实验学校,育幼,这些老人的子弟在这里上学。实验学校用传统的伦理道德因果,加上现在的国家提倡的这些教学内容。学习的方法用《三字经》里面讲的「教之道,贵以专」,譬如说小学六年的课程,如果要学六门,现在的学校是一年学好多门,在这个实验学校里面一年只学一门,学完一门之后再学第二门,把现在学校六年的课程一年学好,把这一门学通了再学第二门,贵以专。这样学生压力会很轻,书包也不用装这么多书,每天只带一本书,他只上一门,他的脑子集中在这一门上,整个这个精神专注,效果比那个学得很杂的学生要学得好。同时能够有时间加强伦理道德的修养,学习因果圣贤的教育,这是育幼。

这些理念希望有仁人长者去推动、去落实,这就是这里讲的『矜孤恤寡,敬老怜贫』。假如我们不能够学习圣贤教育,就等於跟我们老祖宗有了隔阂,有了代沟,我们就等於没有自己的老祖宗,没有自己的父母,我们不也成了孤儿?文化的孤儿。所以我们要怜悯下一代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受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能够继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不要再成为文化的孤儿。第三十二句: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

这一句是周济那些贫苦的人,乞丐。我们能够布施一些衣食,对我们损伤不多,可是对他们却是恩惠无穷。譬如说在去年五月份的汶川大地震当中,灾难发生以后,全国多少人行动起来,施钱、施衣、施食、施药,甚至捐血救助这些灾民,这都是『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

【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

『棺椁』是棺材。见到路上有尸体,有这些死人的尸骨,暴露在日晒雨淋之中,生起不忍之心,把他们好好的进行埋葬,尸体放到棺材里面,现在用火化,骨灰我们可以很好的放置起来,这都是什么?让死者九泉之下得到安慰。假如我们自己死了,我们的尸体暴露在外面,日晒雨淋,自己多么的悲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们看到了尸骸要积极的掩埋。这里安士先生引申这个意思,这个尸骸也代表一切恐人见闻之事,不愿意暴露出来的事情,我们也要代为包荒,不要揭露人家的隐私、短处,这都是积阴德之处。第三十四句:

【家富提携亲戚。】

第三十五句:

【岁饥赈济邻朋。】

我们家如果富了,要想到提携家亲眷属,不能够只自己好不管别人,福要跟人同享,这个福才能长久。如果是自己富了,而别人都受穷苦,那就会引起怨恨,所谓「一家饱暖千家怨」,我们富足起来,生活不要奢侈,知足常乐,多余的要尽量的布施。所以真正的富,知足就是第一富。如果是有财宝不能够布施的,那才叫贫穷。遇到了饥荒年,人在饥荒年当中可能没有收成,需要我们去赈济,我们有能力的就要去帮助。这个『邻朋』是邻居和朋友。实际上这个「邻朋」是广义的,古人所讲的「天涯若比邻」,四海皆朋友,所以天下人,只要有需要,我们有能力就应该帮助。像现在整个世界的经济都不景气,是金融风暴引起的,需要赈济的、需要帮助的人就会很多,所以我们有能力的应该多布施,多布施才是多修福,财布施得财的福报,愈布施愈多,我们深信因果,不要有顾虑。下面第三十六句:

【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

这是讲不能贪小便宜。『斗称』,在做买卖的时候用斗用秤这些计量的工具要公平,这是比喻做任何的事情都要公平,不能够损人利己。『轻出重入』,这是讲用斗秤做手脚,出去的轻一些,进来的多一些,这是损人利己。贪小便宜的人,实际上是失便宜,反而吃亏的才是真正得福。第三十七句:

【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

『奴婢』是我们的下属,在家里我们讲佣人、工人,在单位里我们讲是员工、下级,在学校里,对老师而言学生就是下级,我们对待这些人要『待之宽恕』,不要求全责备,太过的苛刻,这就失掉了仁慈心,要能够包容他们的短处。有这种爱心,帮助他们改过、提升,而不是以一种斥责、排挤,或者是求全责备的心态,这样反而会结怨,同时这些人他们也没有办法提升,那么这都是仁爱之心。以上这是讲到财布施和无畏布施。底下两句:

【印造经文。创修寺院。】

这是讲法布施。『经文』,泛指圣贤的经典。「印造经文」,这是广泛的流通善书、经书,帮助人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的这些经典。现在印造经文比较容易,印刷术发达,所以做这种善事比较容易,不仅印经书,也可以制作讲经的光碟来流通,或者是在电视台、在网路上来播放有益於人,提升灵性的这些教学内容,都属於印造经文,这属於法布施。法布施里面必定含有财布施和无畏布施,你去印造流通经典、光碟,你必须要出钱、出力,这是财布施,当人们接受到这些善书、光碟,学习之后他们觉悟了,他们真正离苦得乐了,这是你对他的无畏布施。所以印造经文本身三种布施具足,因此我们的师父上人一生效法印光祖师,专门是印造经文,流通善书、经典,专做法布施,所以你看看他的果报这么殊胜。三种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印造经文,不一定说很有钱才能够做,有一分钱就出一分钱,有一分力就出一分力。往往那些贫穷的人做这项功德比那富人做的功德来得大,为什么?因为他所做的这个功德大小跟他布施的财富相对他自己总财富的比例来看多少。譬如说一个人很贫穷,他拿出一千块钱来布施,这已经占了他的总财富的一半,相对来讲,一个富人他身家亿万,拿出一千块钱,那可能是他家里的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所以得到的功德当然就不一样。

『创修寺院』,寺院是道场,是圣贤教育弘扬的场所。这个道场,要有道的场所才称为道场,如果没有道的场,里面没有讲经说法,没有弘扬圣贤教育,这就不能称为道场。所以修建寺院我们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助佛陀教育的弘扬,这样的寺院才真正成就功德。现在的寺院,我们师父上人说,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应该以学校的形式。所以真正的道场它的功能是一方面弘扬正法,另外一方面培养弘法的人才,就像学校一样,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教学的地方,所以不必一定要建成宫殿式的。现在我们既有的寺院都是古时候的寺院,或者是复兴起来的,保留了古代丛林建筑的特徵,这是一种继承传统的意义,但是里面的教学一定要用教育,不是光搞经忏佛事。所以要恢复传统的佛陀教育必须要讲经说法,要培养人才,这样的创修寺院才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这是属於法布施。底下教导我们随缘修福的种种方法,第四十句:

【舍药材以拯疾苦。】

第四十一句:

【施茶水以解渴烦。】

施药这也是无畏布施,帮助病人离苦得乐。众生的疾苦,不仅是身体上的疾苦,还有心灵的疾苦,尤其是现代人,物质生活享受超过前人太多了,但是心灵的疾苦却比前人要严重。所以我们用药材,现在拯救众生疾苦的药是什么药?要恢复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这是拯救众生疾苦的良药。现在世间劫难很多,根本原因在於缺乏了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我们因病与药,就要大力的弘扬这些圣贤教育。茶水可以解救渴烦,这是讲与人方便,哪怕是很少的一些布施,但是给人带来的恩惠不少,这是教导我们时时要懂得与人方便。第四十二句:

【或买物而放生。】

这是讲买放生命。放生一定要懂得随缘去做,有一些人他放生是预先去订购,跟这些鱼户(卖鱼的人)提前几天打电话预定多少鱼,然后去放生。结果这么一预定,那些卖鱼的人就去抓,抓给你放,所以这样的放生就很有问题,你不去放生,那些卖鱼的可能就不去抓,没有需求,你给他预定好了,他就给你抓,所以这就不叫放生,这叫害生。所以买物放生要随缘,走到市场里看到了一个档口里面这些生命,看到还能存活的,顺手把它买下来,随买随放,这就放生真正得到功德。

【或持斋而戒杀。】

这是讲到吃素。『戒杀』,生命都有血气,都有灵知,因此都跟我一体,戒杀是慈悲心,而吃素这就是最大的放生,不忍吃众生肉,这都是存养慈悲心。你看文昌帝君在这里教导我们要持斋、要戒杀,所以他本人肯定也是素食的。所以我们看到有些人杀生,用血腥来祭祀这些神明,这就不对,违背了神明的教诲,这不就是亵渎神明吗?所以祭祀,祭神也好,祭祖也好,或者供养佛菩萨,都要用素食。第四十四句:

【举步常看虫蚁。】

四十五句:

【禁火莫烧山林。】

这也是讲到爱护生命,乃至对於虫蚁这些小动物,都要小心,不要伤害,走在路上都常常看到地上有没有虫蚁,不要误踩上去,这爱心普及於一切。对山林切记不可以失火,如果把山林烧毁了,山林中的小动物统统都死於火海,所伤的生命就无量了。所以这些都是培养我们慈悲的存心,有善心才能够生福。第四十六句:

【点夜灯以照人行。】

四十七句:

【造河船以济人渡。】

这也是与人方便,晚上走路如果有一盏灯,确实可能会减少危险,不至於摔倒。这个灯也代表智慧,用智慧、用正法的光明照亮世间,这是指弘法利生。河船可以渡人过江海,佛法也能度人过生死之海到涅盘彼岸。所以这里我们读这些经文都要想到它引申的含义。这一段讲的是众善奉行,讲完了。底下一段是说诸恶莫作,讲了有十四句,警戒我们不要作恶。这里第一句是讲:

【勿登山而网禽鸟。】

第二:

【勿临水而毒鱼虾。】

第三:

【勿宰耕牛。】

第四:

【勿弃字纸。】

第五:

【勿谋人之财产。】

第六:

【勿妒人之技能。】

第七:

【勿淫人之妻女。】

第八:

【勿唆人之争讼。】

第九:

【勿坏人之名利。】

第十:

【勿破人之婚姻。】

第十一:

【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

第十二: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第十三:

【勿倚权势而辱善良。】

第十四: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十四句要我们懂得要有所禁戒。我们读了这十四条,懂得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凡是不顺天理、不顺人心的、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我们都不能做。这里讲的第一句『勿登山而网禽鸟』,这是讲不能够打猎,打猎伤害生命,拆散众生美满幸福的家庭,那自己必定也会遭同样的报应。『勿临水而毒鱼虾』,不能够打鱼。我记得我在美国大学读博士的时候认识一位教授,是一位华人教授,他就很喜欢钓鱼,他人很好,就是有这样一个不好的习惯,这种嗜好,每个礼拜都开著车拉著游艇到湖里去钓鱼。他是觉得很好玩,结果没钓几年,他这个牙肿痛,痛得整个腮帮都鼓起来,都烂了,我心里就知道,这是钓鱼的果报,钓鱼这个鱼钩把鱼的鳃这样钩坏了,他自己也得腮帮坏烂的果报。钓鱼都有这种恶报,那如果用下毒来毒死鱼虾,这杀的鱼就很多,这个罪业就更加深重。

『勿宰耕牛』,宰牛的果报很重。前些年我们看到一个报导,有一个专门以宰牛为业的人,他是个回族人,每天宰一头牛拿来卖,卖之前他把这些牛肉,整块大牛肉就放到大锅里煮,煮熟了去卖。有一天早上他把这一大锅水烧开了,像往常那样去宰牛,结果自己站在这个锅旁边,突然就觉得头晕,好像被一股力量推到这个锅里头,整个人就泡在这个开水里,这一烫把他惊醒了,一站起来,结果又觉得天旋地转,又好像被一股力量推到水里给煮了,煮得全身严重烫伤。后来被抢救出来,这个人已经不成样子,整个上半身是被摧残得看不出人形,他所宰牛得到的这些收入统统都用来花做医药费,宰牛的果报,更何况宰耕牛,牛为人类耕种,这是有功德的,我们不知道感恩,还要把它宰杀,这是造很重的罪业。

下面说『勿弃字纸』,这是讲惜字和珍惜纸张。惜字,因为文字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工具,所谓文以载道,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字是传持中华文化道统学术思想,我们要尊重。现在人不学文言文,所以年轻人可能看古籍都有困难,所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道统很可能就是在我们这一代断层,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一种危机,应该提倡学习文言文,学习繁体字,繁体字应该称为正体字,中国本来的文字。这是帮助我们能够读懂文言文,读懂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典籍,这是现代惜字的意义。安士先生还有一个引申的意思,惜字,不仅要珍惜有形的字,更要珍惜无形的字。譬如说像孝字,孝顺父母的孝,这个字我们能不能真正懂得它的含义,要真正懂得它的含义必须要做出来。所以我们要尽孝,这才能够谈得上珍惜这个字,要不然没人尽孝了,这个字不就等於废字了?所以我们才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文字,都是要我们自己去力行的,这是珍惜无形的字。

还有珍惜字纸,纸张它是一种资源,纸张都是木材做的,如果浪费纸张就是浪费木材资源,尤其是现代,森林砍伐很严重,木材资源匮乏,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纸张,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引起在整个宏观上面的气候反常,二氧化碳的增多,这都是自然资源遭到损害的结果。所以现在温室效应、森林资源大大减少、水土流失等等,那都是人类不懂得珍惜自然资源的果报。所以我们对纸张一定要懂得珍惜,一张纸,譬如说写字或打印,都要用两面,不要只用一面,另一面白的就把它扔掉,都浪费。我现在连那些包装盒用完之后我都把它剪开,因为包装盒外面印刷的,里面是白的壳,白壳上面也能写字,可以做一些记录,都做完记录之后再把它扔到专门回收纸张的桶里面去回收,处处要想到惜这些纸张。对於经书我们回收也要非常的尊重,不能随意的丢弃,应该把它恭恭敬敬的包好送到回收站。这是讲到「勿弃字纸」。

下面讲到『勿谋人之财产』,这都很好懂,不能谋夺别人的财产。『勿妒人之技能』,不要嫉妒别人的技能,嫉妒是大烦恼,嫉妒不能损害别人,只能损害自己。

所以嫉妒是心灵的肿瘤,它是瞋恚心里面的一分,瞋恚这个业感得地狱的果报,所以只有那种愚昧的人他才会嫉妒,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能够随喜别人的技能,见人之得如己之得。下面讲『勿淫人之妻女』,这是讲不能邪淫。古人有所谓的「孝为百善之先,淫为万恶之首」。人之所爱莫过於自己的妻女,所以人之所痛恨也最莫过於痛恨自己的妻女被人淫,那种仇恨是无以复加的,所以果报就来得特别的惨重。古人有所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假如自己的妻女遭到被人淫乱,自己的心又是什么样的心?那么难过,那么愤恨,想到此地就不可以去行邪淫之事。

人能够防止邪淫,他的果报必定是得到天的一种神奇的赏赐。在清朝顺治甲午年,当时有个书生叫汤聘,他在赴省城应试的时候,在旅店里面患了重病,半夜就死去了。死了以后魂神飘到了文昌帝庙,文昌帝君查他的功过簿,然后对他说,你的寿命应该是到尽头,不过看到你三年前春天你在有一次乘船出游的时候,船上有一位美女,见到你文雅清秀,就动了情,要跟你苟合,可是被你正色斥责拒绝了,这种正气感动了天庭,因此上天赐予你寿命,还要赐予你功名。而且帝君又叮嘱他,现在世人造作邪淫亏损阴德的事情太多,你要回去广劝世人不要作恶。虽然人心险恶外人不知道,但是神明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都把它记录在善恶簿上,上天瞒不了。所以汤聘后来死后复生,他自己知道了自己延寿,因此更加倍的积德行善,六年之后考上了状元,而且功名很显贵。所以能够在难忍处能忍,所积的阴德就很大。

安士先生在他的《广义节录》当中说到,人遇到美色当前,往往看得破,忍不过。那要怎么样去防止淫乱?安士先生提倡不净观这种修法,常观人身体不净,这是佛讲的四念处第一条「观身不净」。人是一个污秽不堪的躯体,为什么爱恋它?每个人的身体都是这么样的污秽。所以不净观如果能够修成,淫心自然也就淡化。《感应篇》上讲,「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如果见人色美,那么起心私之的人很多,假如你修不净观,见他丑恶,那么你的淫心怎么会起来?所以《安士全书》里面专门有一本叫做「欲海回狂」,教人戒淫的,主要是提倡不净观。末学在讲解《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时候,专门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讲了这个「勿淫人之妻女」这一句,戒淫的专辑,我们也有著重的介绍不净观,不妨可以做参考。把这个淫欲之心放下,进德修业才能保证。那么修佛法目标在於出离三界,轮回的根本就在於贪爱,所以这一条不能断,出三界没有指望,往生极乐世界也难。

下面看『勿唆人之争讼』,不要教唆人去争讼打官司。《朱子治家格言》里面讲,「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人一打官司,最后结果都是凶多吉少。『勿坏人之名利』,见到人有名利,应该起随喜心,不能起嫉妒心,还要坏人的名利,毁人的名节,这个损阴德就大了。下面第五十七句是『勿破人之婚姻』,婚姻是天成,如果我们蓄意的破坏,破坏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恋美色,以第三者身分插入,或者是因为瞋恚、怨恨来破坏,这都是造作很重的罪业。第五十八句,『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不要因为自己私人的仇恨,让别人兄弟不和睦。第五十九句,『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这是让别人家里不和睦,为自己的一点小利,破坏别人家庭,这种罪业造得很重。破坏别人家庭,必定是自己家庭也遭到破坏。第六十句,『勿倚权势而辱善良』;第六十一,『勿恃富豪而欺穷困』,这些事情在社会上往往有之,依仗自己的权势或者是富贵,欺辱善良,欺压穷困,这是积怨最深的,所以天谴也就愈重。我们再看下面,一共有十三句,是从存心上来讲。第六十二句: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於眉睫。】

这一句是我们最初入手的方便,也是修心的第一个增上缘。远离恶人,亲近善人,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弟子规》上讲的「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就是这句的意思。亲近善人,身心、德行提升,如果亲近恶人,灾殃可能就在眼前。下面九句是讲我们平素的用心,第一:

【常须隐恶扬善。】

这是我们不可见人的过失,说人的过失,应该赞叹别人善良的一面,赞叹别人的长处,『隐恶扬善』。

【不可口是心非。】

这也是讲存心,心地要正直。

第三句:

【翦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

这一句也是常常有帮助人的念头,见到路上有这些挡道的荆棘、丛草,把它剪除掉,瓦石可能会绊倒人的,把它捡开。这事虽然在事相上是小善,古人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常存著利益众生的心,这就有无量的功德。下面:

【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修路造桥便利人来往,这是直解,引申的意思是讲架起跟古圣先贤来往的大道和桥梁。譬如说我们讲解、弘扬古圣先贤的典籍,这就是构架现代人跟古圣先贤沟通的桥梁。前面讲的提倡文言文、提倡孝道、提倡尊师重道,这都是构架跟古圣先贤来往的桥梁。所以这是我们需要去修这个道路,架这个桥梁,让大众一起共修圣道。下面第六十八句是讲:

【垂训以格人非。】

这是留下教诲,帮助后人改过自新,正如安士先生这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注解,就是很好的圣贤教诲,劝善的宝书,可以革除我们的过失,帮助我们断恶修善,这是慈悲,属於法布施。我们极力的来推广弘扬,助安士先生一臂之力,这也是学习『垂训以格人非』。所以中国古人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帮助一个国家安定、繁荣重要的工具。第六十九句讲的:

【捐赀以成人美。】

这是捐助一点自己的资财,成就别人的好事。这个范围也是很广泛,帮助社会,帮助人群,有一分力就出一分力,总要做到尽心尽力。第七十句:

【作事须循天理。】

第七十一句:

【出言要顺人心。】

天理就是良心,每做一件事,哪怕起心动念,都要想到符不符合天理良心。如果循自己的私欲,就没有办法循天理了。所以总要先把自己的欲望克服住,天理才能够在心里生起来。讲话要想到顺人的人心,古人讲「口为祸福之门」,往往讲话不注意,得罪了别人,到最后自己遭到报复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孔老夫子教学的四个科目里面,德行之后就是言语,把言语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出言不得不谨慎。第七十二句:

【见先哲於羹墙。】

『先哲』是古圣先贤,『羹墙』这是代表我们的日常生活,「羹」是在饮食的时候,「墙」这是我们的屋子上面的墙。这是指什么?仰慕古圣先贤,处处都要想到圣贤的教诲,要去力行,不可须臾离也。

【慎独知於衾影。】

这是讲慎独的功夫。古人有所谓「独行不愧影,独卧不愧衾」,衾是指被子。自己走路对得起自己的影子,独卧的时候对得起自己的被子,在暗室屋漏当中也不敢放肆,这是真正存养圣贤功夫,要在慎独上下手。末后一句: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这是小结,这是出自於佛教。一切的恶都不作,一切的善我们都要奉行。下面四句是本文的总结: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这是得到神明的护佑。『恶曜』是恶星。因为人不作恶,这个恶星就不会加到你头上,人做善事,自然有吉神来护佑,自然就日夜吉祥。

【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

讲『近报』是自己,这一生就能够得到殊胜果报,来生的果报就更加好。『儿孙』,这是讲远报,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自己能够积善修福,儿孙也必定昌盛。最后一句:

【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百福、千祥』,这是比喻无量的福报,无量的吉祥,从哪里得来?从修积阴德中得来。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这就是文昌帝君对我们的垂训,安士先生给我们加以解释,我们学习了以后,认真的思惟,努力的奉行,必定也是这样得到「百福骈臻,千祥云集」。

好,今天我们时间到了,我们《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就学习到这里。讲得有不妥当的地方,恳请诸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钟茂森:遇到一点风凉话,不愿意承担责任 钟茂森:遇到一点风凉话,不愿意承担责任

钟茂森:把自己的见解放下 钟茂森:把自己的见解放下

钟茂森:发心最重要 钟茂森:发心最重要

钟茂森: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钟茂森: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钟茂森:俞净意公三年改命,勇猛程度值得学习 钟茂森:俞净意公三年改命,勇猛程度值得学习

钟茂森博士:斗闹场绝勿近 钟茂森博士:斗闹场绝勿近

钟茂森博士: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钟茂森博士: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钟茂森博士:入虚室如有人 钟茂森博士:入虚室如有人

法闻法师:授三皈依大意

彭鑫博士:测测你阳气足不足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文昌帝君阴骘文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文昌帝君阴骘文

绿色消费-绿化地球-雷久南博士 绿色消费-绿化地球-雷久南博士

陈静瑜老师:学习女德的心得报告(第二集) 陈静瑜老师:学习女德的心得报告(第二集)

彭鑫博士:损伤元气的三个方式

彭鑫博士:伤精者的补精方法

彭鑫博士:纵欲淫乱直接影响相貌智力和福报

钟茂森: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 钟茂森: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

钟茂森:道义救危机 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 钟茂森:道义救危机 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一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一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二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二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五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五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四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四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三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三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七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七集)

彭鑫博士:伤精的药方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五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五集)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上)-2011年新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上)-2011年新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一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一集)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下)-2011年新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下)-2011年新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六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六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二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二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七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七集)

钟茂森:美国布莱恩博士用催眠研究轮回的科研成果 钟茂森:美国布莱恩博士用催眠研究轮回的科研成果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五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五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一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一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六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六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二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二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六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