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四弘誓愿_佛教的四弘誓愿指什么_四弘誓愿的出处

2023-07-12 佛教名词

四弘誓愿是什么?

四弘誓愿是菩萨所立,凡是大乘行者皆宜牢记和实践。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个愿,是作为一个初发心的菩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又称四弘誓、四弘愿行、四弘行愿、四弘愿。略称四弘,或称总愿。作为大乘佛法的修学者,应以四弘誓愿作为尽未来际的生命目标。

众生无边誓愿度

众生无边誓愿度,是缘苦谛而度无边众生之愿也。

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度众生」是从自己先来学佛为开始,而真正的自利却必须以能利他为出发点。也就是说,凡夫信佛学佛的原因,一定是为了先求自利,而要自利则必须先自觉,不能自觉就无法真正的自利,不能自利而想要帮助他人,只是口号。如没有个「觉」字,自利的行为便会引发烦恼。如何觉悟?则又非得将自私的我执放下。

诸位菩萨用方法把自己的心沉淀下来,让自己对自己多了解一些,从自利做起,进而便能利他。然后必须做到不思自利只知利他,这才是真正的度众生。利他的方法很多,有用物质的、精神的、知识的,有用个人的名誉、地位、信用、福报等等的影响力。

常有人认为自己是人微言轻,没有什么能力助人。其实只要会念一句阿弥陀佛,能为需要的人做个祈祷和回向,也是助人。虽仅是简简单单的一句佛号,但我们相信:只要有心,诸佛菩萨确实有感应。「众生有尽,我愿无穷」,便是菩萨所发的大悲愿心,又名大菩提心。

烦恼无尽誓愿断

烦恼无数誓愿断,是缘集谛,而断无尽烦恼之愿也。

「烦恼无尽誓愿断」的「断烦恼」,人们都是因为没有智慧,才会烦恼丛生,苦不堪言。

天下本无事,烦恼都是自己制造的,一般人却认为烦恼是外在的环境带来的。其实,真正的困扰,是来自各自内心的挣扎,就像俗话所言:「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人之所以会受外境的引诱、冲击而起烦恼,而产生困扰,都是由于「自我中心」的作祟,包括我贪、我瞋、我痴、我疑、我慢、自卑、嫉妒等等的习性,如果你能把自我中心的执着放下,把事实真相厘清,外在的环境就困扰不到你了。

佛教将烦恼之多,称为八万四千尘劳,其实是说烦恼的种类之多,有八万四千,而其根深柢固,生灭不已,所以称为无尽。可是,若不断尽烦恼,永在生死的苦海之中,唯有断除我见我执的自我中心,无尽的烦恼,才会一时断尽。

法门无量誓愿学

法门无尽誓愿学,是缘道谛,而学无尽法门之愿也。

「法门无量誓愿学」的「法门」指的是学佛修行的种种方法和观念,用佛说的无量法门,来对治众生无尽的烦恼,用种种法门来帮助他人,称为度众生,帮助自己,称为解脱烦恼。

对于个人的自利而言,只需一门深入或少许法门,即很受用,对于无边的众生,则因根器不同、时机不同,烦恼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针对许多不同的需要,就须有诸多不同的法门。

例如光是打坐,就有好多不同的方法,可以睁眼也可以闭眼,可以随息也可念佛,可以数息也可以数数念佛,随息可随鼻息也可随腹息,数息可顺数也可逆数,另有五停心、四念处等次第禅观,也有参话头及默照禅等顿修法门。端看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用不同的法门。但是,一门通即门门通;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一门深入,通达之后,对于其他各种法门,也能如数家珍了。

以佛殿为例,有好多个出入口,只要选择其中一个,便可进入大殿,一旦进入殿内,便可以跟其他每一个出入口进到大殿的人一样,一目了然就知道这座大殿有几个出入口了。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其中道理也是这样的。

佛道无上誓愿成

佛道无上誓愿成,是缘灭谛,而成无尽佛道之愿也。

「佛道无上誓愿成」的「佛道」,也就是发了菩提心必将成为佛的意思。《心经》及《金刚经》等诸大乘经,所提到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现在发了无上菩提心,将来一定会成无上的佛道。凡夫位的众生,彼此相处,都有亲疏之别,一旦发了无上菩提心的人,就要学习佛的心量,对众生则是完全平等,无所分别,也就是无限的包容和平等的关怀。当烦恼断尽、智慧圆满、慈悲无限、福德圆满,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佛了。

四弘誓愿的出处

《道行般若经》

《道行般若经》卷八〈贡高品〉云(大正8465c)︰诸未度者悉当度之,诸未脱者悉当脱之,诸恐怖者悉当安之,诸未般泥洹者悉皆当令般泥洹。《法华经》卷三〈药草喻品〉云(大正919b)︰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盘者令得涅盘。又,《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七谓菩萨有二十庄严法,其中第一是为度未度者大誓庄严,第二是为解未解者大誓庄严,第三是为安未安者大誓庄严,第四是为未得涅盘者令得涅盘大誓庄严。以上三经所说皆同。

其次,《长阿含》卷八〈散陀那经〉云(大正149a)︰瞿昙沙门能说菩提。自能调伏,能调伏人;自得止息,能止息人;自度彼岸,能使人度;自得解脱,能解脱人;自得灭度,能灭度人。此说与上列亦大致同义。然此等经文皆不称之为四弘誓。在《不退转法轮经》卷三、《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四、《佛性论》卷四等书中,则仅出四弘誓之名,而未说明内容。

《菩萨璎珞本业经》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云(大正241013a)︰所谓四弘誓,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安道谛,未得涅盘令得涅盘。此四弘誓愿系约四谛而言,与前述《道行般若经》等所说不同。尤其以第三弘誓为安于道谛之意,更是大异。《法界次第初门》卷下对此说曾有详解。

《摩诃止观》

依《摩诃止观》卷十(下)之意,空见之阴界是苦,十使等是集,念处等是道,四倒破是灭,约此而起誓,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量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知,无上菩提誓愿成。由此说亦可见及约四谛之义趣。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云(大正3325b)︰一切菩萨复有四愿,成熟有情住持三宝,经大劫海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此说亦约四谛,然而以后三者为自利,唯初誓为利他,则大异于《璎珞本业经》等说。依此可知,四弘誓之说或随着时代不同而逐渐变迁。

此四弘誓愿乃一切菩萨均应发起的誓愿,因此成为佛教修行通规,而广行于诸宗。但诸宗所诵之偈文稍有异同,如禅宗依《六祖法宝坛经》,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真言家依《佛顶尊胜陀罗尼诵仪轨》及《受菩提心戒仪》等书所说,诵众生无边誓愿度,福智无边誓愿集,法门无边誓愿学,如来无边誓愿事,无上菩提誓愿度成五句,此亦称为金刚界之五大愿。至于天台家则唱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量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知,无上菩提誓愿证。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珠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佛珠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禽流感中,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禽流感中,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悲心若何修得,有什么好处,是人所作少许善业,所获果报如须弥山 悲心若何修得,有什么好处,是人所作少许善业,所获果报如须弥山

学佛修行人最大的悲哀和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学佛修行人最大的悲哀和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寒冷冬季吃什么水果最好? 寒冷冬季吃什么水果最好?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什么在主宰命运?看看我两位兄长的生死轨迹就明白了 什么在主宰命运?看看我两位兄长的生死轨迹就明白了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本焕法师答:什么叫“放下”?怎么才放得下? 本焕法师答:什么叫“放下”?怎么才放得下?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什么是皈依? 什么是皈依?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肺癌晚期的姐姐啊,我拿什么拯救你? 肺癌晚期的姐姐啊,我拿什么拯救你?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皈依修学手册:认识三宝_什么是三宝 皈依修学手册:认识三宝_什么是三宝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皈依修学手册:什么是三皈五戒开示 皈依修学手册:什么是三皈五戒开示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什么环境下就餐最容易导致发胖 什么环境下就餐最容易导致发胖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什么是素食者呢? 什么是素食者呢?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法讲的是什么,你找到答案了吗? 佛法讲的是什么,你找到答案了吗?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