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六道轮回观

2023-06-26 认识佛教

六道轮回观:天人,阿修罗,人,傍生(动物),鬼,地狱。

根据前生的福德业缘和心念,死后会转生到不同的道,比如积善多、福报大的可能为天人(神仙),而恶业多、贪嗔痴重的可能转生畜鬼地狱三恶道,善恶兼有或许为人,等各道的寿报(福或恶报)尽了,又继续依业缘投生。因此并不是说要轮一圈,而是可以互相(依缘)任意转生,并无固定模式。地球人的数量仅仅是茫茫宇宙众生中的沧海一粟,且不说其他道,光地球上动物的数量就比人多出无量,因此并不存在人口增长何处来灵的疑问。

佛教承认各种信仰中的神也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们只是大威德的天人(天神),虽然期寿对人来说可算无穷,但福报尽了寿命终时仍然要轮回它道。

而佛本意是觉悟全知宇宙真相的觉者,人人皆可成佛,神佛都不是创造和主宰宇宙的力量,宇宙万物都是因缘而生,因果循环,宇宙并没有真正的主宰者。虽然众生会受到业力(善恶因果)影响,今生有各种各样的果报。但神佛也无法帮人改变业力,因为这是宇宙公平运转的法理,只有靠人自己多种善因,才能多得善果,而神佛们做的其实是教导人们多种善因,或者用善因来替换恶果而已。如果了解了真相并努力行动的话,最终命运的真正主宰者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可以创造未来的因,改变未来的果。这就是"因果法", "神通不敌业力"和"命自我立"的思想。

其实众生皆有"佛性",这个佛性是我们能思考和体会到宇宙万物的本源,但是众生由于业力和执著的纠缠而佛性蒙尘,不能找到"本我真心",所以执著一个假名"我"和种种欲望,而始终在六道生死中不断的痛苦流转。

通过修行除去累世业习和执著,就能渐渐找到本心"明心见性",就能体会到更高层次的宇宙真相,就可脱离生死烦恼,最终成佛。所以"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 。

每人生生世世的业缘(包括所作所说所想等所有信息)都会丝毫不漏的记录在个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但常人平时被前七识的感觉遮障,无法察觉第八识中的信息,当人进入禅定或催眠甚至睡梦中时,前七识的感觉减弱了,就有可能读取第八识中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禅定催眠甚至睡梦中能得到前生记忆的根本原因。八识中的信息仍清晰而七识遮障浅的孩子也常有前生记忆。现代心理学中,也有"潜意识",还有一个"无意识"的概念,与第七识和第八识都有关。

宇宙并没有主宰一切的造物主,佛只是通过修行而觉悟全知宇宙一切真相的圣人,佛是天人和人类的智慧慈悲导师,人人皆可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觉悟者。

所以东方的佛道思想是站在更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人类认知能力之外的宇宙高级生命,属于无神(创)论。而西方的神道设教的神址也是存在的,不过他们的层次和教导方法各有不同而已。但所有正信的宗教教导的核心思想是高度统一的,那就是灵性的升华和回归。

轮回不息的人生其最大意义就是给我们学习和升华灵性的机会。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送亲礼,妯娌上演轮回闹剧 送亲礼,妯娌上演轮回闹剧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苏东坡轮回故事 苏东坡轮回故事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三课、六道轮回 (一)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三课、六道轮回 (一)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